-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和阶段特点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3.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差异 【考纲知识梳理】 【要点名师讲解】 【例题】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1)~(3)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第(1)题,20世纪70~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产值低,变化小;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变化大。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答案:(1)C (2)A (3)B 【感悟高考真题】 (2009·福建文综)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3-4-11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2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解析】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掌握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图示信息表明,Ⅲ 走廊沿长江分布,水运便利。第2题,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导致内部竞争;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导致环境恶化;当地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 【参考答案】1.B 2.C 5.(2009·广东地理)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甲。 资料二:见表。 资料三:见图乙。 资料四:见图丙。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解析】本题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及其腹地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考查学生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本题考查内容跨度大,综合性较强,认真分析图文资料,从中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与提供的资料关联性不强,根据所学知识,从运量、运价上作出比较即可。第(2)题,从资料二中获得解题信息。第(3)题,分析资料三、四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结合资料一、二、三可以看出,三个港口相距较近,竞争较为激烈,其城市本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而且港口腹地的发展水平也较低,制约着港口的发展。第(5)题,从基础设施建设、交流协作、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DE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08·江苏地理·T25、26·6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双选)( ) 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4.图示曲线反映了(双选)(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解析】本题组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正确认识三大产业和城市化比重的变化趋势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3题,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三大产业比重大小依次为二、三、一,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达到50%左右。综上分析可知,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第4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可判断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但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同步。 【参考答案】3.CD 4.BC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读中国工业化结构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回答3、4题。 3.A、B、C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 ①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②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③B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④C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还存在的差距是 ①就业劳动者的素质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②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 ③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约为国际通用标准的一半 ④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国际通用标准的一半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回答5~7题。 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 D.②③④ 6.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7.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二、综合题 8.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苏南地区城市化呈现出“众星捧月”之势,即中心城市发达,受其辐射的周边县、区和村镇也发达,自西向东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上海等,由于大城市的带动,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周边繁星璀璨,形成发达的县、区及村镇体系,呈“捧月”之势。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南城市化模式诞生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的江南水乡。下图为我国苏南地区城市化模式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苏南地区工业产值示意图和外来劳动力产业部门比重图 (1)说明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及其主要的竞争优势。 (2)分析该镇能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3)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部门?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苏南地区电子装配企业向苏北和皖中 地区转移,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和皖中地区发展电子装配业有何优势? (5)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城市化的意义和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C 5.D 6.D 7.B 二、综合题 8.(1)支柱性产业:电子、服装、家电。 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电子工业。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区域内科技发达、人才集中,交通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 (4)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5)依靠内向型经济发展壮大起来的典型区域;乡镇企业是其核心和主体,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从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拾遗补缺起步,逐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