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届高三高考冲刺(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2020届高三高考冲刺(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江苏高考冲刺押题卷(一)‎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糖类并不以血糖形式存在 B. 大多数植物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C. 有些脂质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有些可参与物质的运输 D. 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固醇等构成的“头部”亲水的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结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人体中的糖类包括核酸中的五碳糖、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和糖原、血糖等形式,A正确;‎ B、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且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故大多数植物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B正确;‎ C、脂质中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胆固醇参与血脂的运输,C正确;‎ D、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构成的“头部”亲水的分子,D错误。‎ 故选D。‎ ‎2.下列实验中,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动态变化过程的是( )‎ - 34 -‎ A. 根尖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观察 B.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过程 C. 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中的微生物分解过程 D. 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生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该动态过程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详解】A、植物根尖中无叶绿体,A错误;‎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细胞经解离已死亡,无法观察到动态过程,B错误;‎ C、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中并不能看到微生物具体的分解过程,只能看到最终的颜色反应,C错误;‎ D、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生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该动态过程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 故选D。‎ ‎3.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世界上最致命的蘑菇之——火珊瑚毒菌,下列关于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毒菌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 B. 该毒菌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C. 该毒菌正常细胞中不含染色质(体)‎ D. 该毒菌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蘑菇属于真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详解】A、蘑菇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自身可以合成蛋白质,A错误。‎ B、真核生物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B正确。‎ C、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染色质(体),C错误。‎ D、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 34 -‎ 故选B。‎ ‎【点睛】真核生物具备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核内有染色质(体)。‎ ‎4.下列有关植物叶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观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需先用健那绿染色 B. 气孔可通过控制气体交换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 背光侧的叶绿体表面积比向光侧大有利于吸收光能 D. 正常情况下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DNA不会进行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且上、下表皮均含气孔)、叶肉和叶脉。其中叶肉细胞由两种组织构成,即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详解】A、健那绿是用来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的染色剂,A错误。‎ B、气孔可通过控制气体进出来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正确。‎ C、在背光侧的叶绿体比向光侧叶绿体大,这样更利于吸收光能,C正确。‎ D、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正常情况下细胞核中不会进行DNA的复制,D正确。‎ 故选A。‎ ‎【点睛】叶片表面气孔的存在,既可以调节蒸腾作用,控制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同时也能通过影响气体的进出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如图为两种不同扩散方式对应的速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变性剂能够抑制协助扩散,但不会抑制自由扩散 B. 一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的运输速度高于自由扩散 C. 能介导物质X运输的蛋白也一定能介导物质X的类似物的运输 - 34 -‎ D. 同一物质可分别通过图示的两种方式进入细胞且均不需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最大的差别在于协助扩散要借助于载体才能完成,而自由扩散不需要。‎ ‎【详解】A、自由扩散不需蛋白质介导,而协助扩散需要,故蛋白质变性剂不影响自由扩散,但会抑制协助扩散,A正确。‎ B、据图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运输速度比自由扩散快,B正确。‎ C、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能介导物质X运输的蛋白不一定能介导物质X的类似物的运输,C错误。‎ D、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点睛】物质的运输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同时还需要蛋白质载体的协助。‎ ‎6.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肽基离子载体,其能降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同时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又促使细胞内自由基大量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肽基离子载体等物质运输载体都位于膜上 B. 钾离子与钙离子竞争性结合肽基离子载体 C. 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 D. 肽基离子载体的开发可能加剧细胞的衰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道信息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肽基离子载体运出钾离子的同时输入钙离子。‎ ‎【详解】A、运输物质的载体未必都位于细胞膜上,如tRNA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根据题干可知,肽基离子载体运出钾离子的同时伴随钙离子的输入,因此两种物质不存在竞争,B错误。‎ C、血钙浓度过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C错误。‎ D、肽基离子载体促进自由基的产生,而自由基大量产生会加剧细胞衰老,D正确。‎ - 34 -‎ 故选择D。‎ ‎【点睛】理解题干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根据有用信息作出选择。‎ ‎7.酶的活性会受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利用等体积的蛋白块探究Cl-和Cu2+对人体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其他条件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存胃蛋白酶的最佳条件是37.5℃、pH=1.5‎ B. 底物浓度为B时,增加Cl-含量,曲线a或将不变 C. 底物浓度为B时,提高反应温度,曲线c将向上移 D. Cl-、Cu2+和盐析均可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酶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与b组做对照,a组的反应速率高于b,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同理可以说明Cu2+抑制该酶的活性。‎ ‎【详解】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最适温度为37.5℃,保存酶的最佳条件是低温和最适pH,A错误;‎ B、由图可知,Cl-对胃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底物浓度为B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的含量,此时再增加Cl-的含量,酶的活性可能不变,反应速率也可能不会改变,B正确;‎ C、由于该实验是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的,故升高温度,酶活性下降,曲线c将向下移,C错误;‎ D、Cl-是胃蛋白酶的激活剂,Cu2+是胃蛋白酶的抑制剂,都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酶的活性,但盐析不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也不会影响酶的活性,D错误。‎ 故选B。‎ - 34 -‎ ‎8.据《自然》期刊在线发表: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细胞分裂周期激酶(CIC7)抑制剂能诱导p53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肝癌细胞衰老,而对正常细胞无衰老诱导作用。而抑郁症治疗药物“舍曲林”可以促进这些衰老的肝癌细胞凋亡,对其他细胞无此作用。这些发现有望为肝癌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p53基因突变后将无法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B. CDC7抑制剂和“舍曲林”的作用均具有特异性 C. “舍曲林”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凋亡不再受基因控制 D. 肝癌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大量减少、核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p53基因为抑癌基因,其具有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作用,突变后将无此功能,A正确;‎ B、从题中信息看CDC7抑制剂和“舍曲林”只能对肝癌细胞及衰老的肝癌细胞起作用,对正常细胞不起作用,说明它们的作用有特异性,B正确;‎ C、细胞调亡是受基因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舍曲林”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凋亡仍受基因控制,C错误;‎ - 34 -‎ D、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核体积变大,D正确。‎ 故选C ‎9.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长期培养在含放射性同位素X培养基中的细菌,再用释放的T2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保温后充分搅拌、离心,获得上清液、沉淀物和子代T2噬菌体,并检测它们的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题中的细菌既可以是大肠杆菌,也可以是幽门螺旋杆菌等 B. 若X为3H,则子代所有T2噬菌体、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 C. 若X为32P,则子代T2噬菌体含32P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依据 D. 若X为35S,保温时间过短或搅拌不充分时,则放射性均只出现在沉淀物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A错误;‎ B、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部分含亲代3H标记的DNA单链,B错误;‎ C、标记噬菌体的DNA,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表明DNA能进入细菌指导子代噬菌体复制,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依据,C正确;‎ D、若X为35S,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离心后进入上清夜,放射性可出现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某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某家系该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Ⅱ1的父母均正常,但其弟弟患此病。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34 -‎ A. 图中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最多只有三种 B. 若Ⅱ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Ⅱ1与Ⅲ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C. 若Ⅲ1和Ⅲ4婚配,则后代中患该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18‎ D. 若I1和I2均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Ⅲ1和Ⅲ2同时患病的率是1/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只能判断该致病基因为隐性,不能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设相关基因为B、b,当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Ⅱ2和Ⅲ3的基因型均为XbY,Ⅱ4和I1基因型为XBY,I2和Ⅱ3的基因型为XBXb,Ⅱ1和Ⅲ4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详解】A、根据图示只能判断该致病基因为隐性,不能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设相关基因为B、b,当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Ⅱ2和Ⅲ3的基因型均为XbY,Ⅱ4和I1基因型为XBY,I2和Ⅱ3的基因型为XBXb,Ⅱ1和Ⅲ4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所以图中已知性状的个体有四种基因型,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有5种,A错误;‎ B、若Ⅱ4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Ⅲ4的基因型同为XBXB的概率:1/2×1/2=1/4,同为XBXb的概率:1/2×1/2=1/4,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正确;‎ C、由于该病遗传方式不确定,故无法计算Ⅲ1和Ⅲ4婚配后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C错误;‎ D、若I1和I2均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题意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1与Ⅱ2婚配的结果是后代有1/3患病;又因为Ⅲ1和Ⅲ2是双胞胎,若他们属于同卵双生,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及题设推断其遗传方式,然后再结合该遗传病的特点答题。‎ ‎11.某生物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0%,在限制的作用下被切成D1和D2两个DNA片段(酶切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34 -‎ A. 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50%‎ B. 若D1中的A/C=m,则D2中的A/C=1/m C. D1和D2片段中(A+C)/(T+G)的比值相等 D. D2片段中一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②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碱基所占的比例等于每条单链中该碱基所占比例的平均值,即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A、DNA分子的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0%,则该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也是40%,A错误;‎ B、D1与D2是不同的DNA片段,无直接关系,故无法判断D1和D2中A/C的关系,B错误;‎ C、由图可知,在限制酶作用下将一个DNA片段切割成2个DNA片段(平末端),DNA双链中,A=T,G=C,故D1和D2片段中(A+C)/(T+G)的比值均等于1,C正确;‎ D、D2片段中一条链上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而不是通过氢键连接,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等知识,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2.2020年的澳网比赛于北京时间1月20日在墨尔本公园开赛,球场上球员们身手敏捷的发球、接球,他们挥汗如雨,奋力拼搏着,下列关于球员们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34 -‎ A. 发球时,某些细胞会出现膜电位逆转的现象 B. 接球时,可体现人脑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C. 比赛过程中,体温会略有升高且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 比赛结束后球员心跳仍较快,说明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等共同调节,由多个系统和器官参与完成,发球时,神经细胞兴奋,会发生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现象,A正确;‎ B、接球时有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也有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参与,可以体现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如球场上如何精准接球,B正确;‎ C、剧烈运动时,新陈代谢加快,体表温度会有所升高,此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减少尿量,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C正确;‎ D、比赛过程中有多种激素的参与,如肾上腺素,比赛结束后,心跳仍比较快,说明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D。‎ ‎13.血液中CO2能够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B. 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 C. 脑脊液、血红蛋白及血浆中的CO2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34 -‎ D. 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产生CO2;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维持血浆中pH的稳定;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详解】A、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产生CO2, A错误;‎ B、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产生乳酸,血浆pH会在缓冲物质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 C、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 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D正确。‎ 故选D。‎ ‎1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验证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结果,利用胚芽鞘、刀片、琼脂块等进行相关实验。下列做法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A. 在黑暗条件下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置于切口一侧,接触尖端一侧的细胞分裂速度快 B. 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放到琼脂块上,尖端中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琼脂 C. 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 D. 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一侧细胞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尖端产生生长素,并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单侧光对于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但是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因此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较向光侧高,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详解】A、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不是促进细胞分裂,A错误;‎ B、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经扩散进入琼脂块,B错误;‎ C、能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匀,C错误;‎ D、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即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细胞生长速度快,细胞体积增大,D正确。‎ - 34 -‎ 故选D。‎ ‎15.如图所示为科研人员某年对某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和数量的统计,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科研人员调查该自然保护区内某种鸟的种群数量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 该区鸟类种类与数量呈正相关变化,增加鸟类数量即可增大物种丰富度 C. 不同的季节鸟类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春季里鸟类多样性相对比较高 D. 5到9月份鸟类数量较少可能是某些鸟类为侯鸟,已迁出该自然保护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曲线分析,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春季鸟类多样性相对较高,该区鸟类种类与鸟类数量变化并不呈正相关变化,如4月份鸟类数量少,但种类较多,增加鸟的种类可增加物种丰富度;5到9月鸟类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某些鸟类是侯鸟,已迁出该自然保护区。‎ ‎【详解】A、鸟类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统计该地区某种鸟种群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 B、该区鸟类种类与鸟类数量变化并不呈正相关变化,如4月份鸟类数量少,但种类较多,增加鸟的种类可增加物种丰富度,B错误;‎ C、根据曲线分析,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春季鸟类多样性相对较高,C正确;‎ D、5到9月鸟类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某些鸟类是侯鸟,已迁出该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B。‎ - 34 -‎ ‎16.很多人小肠黏膜内的乳糖酶活性严重偏低,导致产生乳糖不耐受症,用固定化乳糖酶反应器连续处理牛奶,可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便于乳糖酶活性偏低者对牛奶的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常采用吸附法或交联法固定乳糖酶 B. 固定化乳糖酶对温度、pH比较敏感 C. 固定化乳糖酶可多次利用,且活性一般不变 D. 固定化乳糖酶也可用于催化麦芽糖等的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 ‎【详解】A、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酶分子较小,常采用吸附法或交联法固定乳糖酶,A正确;‎ B、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酶对温度、pH比较敏感,B正确;‎ C、固定化酶技术可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C正确;‎ D、固定化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分解,D错误。‎ 故选D。‎ ‎17.食叶性害虫美国白蛾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周氏啮小蜂能将卵产在其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但在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都属于消费者 B. 在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存在着能量流动且具有单方向性 C. 柄腹柄翅缨小蜂的引入可能会降低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美国白蛾防治虫害属于化学防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 - 34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生物属于生物防治。‎ ‎【详解】A 、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都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正确;‎ C、根据题意:“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引入外来生物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低,可能会降低访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美国白蛾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 ‎18.如图是三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苗鲜重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格木苗体内细胞一定存在这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受体 B. 图中NAA对格木苗鲜重的影响未体现出其作用的两重性 C. 一定存在与5 mg/L作用效果相同的另一GGR6溶液浓度 D.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苗作用的最适宜浓度有所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苗的鲜重都有影响,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表现出了促进效果,据图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苗发挥作用的最适宜浓度有所差异。‎ ‎【详解】A、由图可知,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苗的鲜重都有影响,因此格木苗中一定存在相应的受体,否则植物生长调节剂无法发挥作用,A正确;‎ B、据图分析,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只表现出了促进效果,B正确;‎ C、只根据图无法得出GGR6浓度在45 mg/L之后的作用效果,C错误;‎ - 34 -‎ D、据图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苗发挥作用的最适浓度并不相同,NAA最适宜浓度最小,D正确。‎ 故选C。‎ ‎19.某植物的花色受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Y/y与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情况如图所示,用基因型为YyRr的某亲本植株自交时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白色=3: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该实例表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亲本植株雄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可能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 D. 亲本植株雌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可能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两种方式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表现,即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的表现;另一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性状的表现。‎ ‎【详解】A、该实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 B、由题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若亲本植株雄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不会出现题干中的表现型及比例,C错误。‎ D、若亲本植株雌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则基因型为YyRr的亲本植株自交会出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白色=3:1:4的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睛】运用先分后合的思路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34 -‎ A. 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脱分化的实质是让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B. 将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胚状体等用人工薄膜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C.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常用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和电激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得到植株(新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只需培养到愈伤组织)。‎ ‎【详解】A、细胞脱分化就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与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A正确;‎ B、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愈伤组织未分化,不能用于制备人工种子,B错误;‎ C、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方法(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等,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应用,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多项选择题 ‎21.如图为家庭制作苹果酒的一种发酵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装置预留1/3空间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发酵液溢出 B. 发酵装置需定期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以防止杂菌污染 - 34 -‎ C.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要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在10-12 d为宜 D. 检测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可取发酵液与碱性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说明发酵成功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果酒发酵时将原料装入发酵装置时,预留1/3空间的目是:促进酵母菌的繁殖和防止发酵液溢出;在发酵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在10-12 d为宜;发酵装置需定期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以防止杂菌污染。‎ ‎【详解】A、发酵装置预留1/3空间的目的是初期为酵母菌增殖提供氧气促进酵母菌繁殖和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A正确;‎ B、为防止杂菌污染,排气时,发醇装置需定期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B正确;‎ C、果酒发醇过程中温度要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在10~12 d为宜,C正确;‎ D、检测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可取发酵液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则说明发酵成功,D错误。‎ 故选ABC。‎ ‎22.某喜温植物幼苗在低温锻炼(10℃、6天)后,接着进行冷胁迫(2℃、12h),其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能减缓植株的衰老)活性的动态变化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34 -‎ A. 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低温锻炼是否能提高植物抗寒能力 B. 未锻炼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 无论是否锻炼胁迫后SOD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均升高 D. 低温锻炼能提高SOD活性且其在冷胁迫后SOD活性相对较稳定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从图示数据表示的意义可知,无论是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过的植物中含有SOD活性均比未锻炼的要高。‎ ‎【详解】A、据图可知,未锻炼的植物冷胁迫前后酶活性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经过锻炼的植株,无论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后的SOD活性都明显上升,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低温锻炼是否能提高植物抗寒能力,A正确;‎ B、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其空间结构不改变,B错误;‎ C、无论是否锻炼胁迫后SOD活性均降低,C错误;‎ D、低温锻炼能提高SOD活性且其在冷胁迫下活性下降更慢,SOD活性相对较稳定,D正确。‎ 故选BC。‎ ‎【点睛】本题需理解低温使酶活性降低的机理,需着重知识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23.下列科学家与其对应的科学成果属实的是( )‎ A. 摩尔根在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方法 B.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 C. 萨顿用“基因”概念代替了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概念 D. 蔡斯与赫尔希用细菌及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34 -‎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 B、沃森和克里克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B正确;‎ C、约翰逊提出用“基因”代替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概念,C错误;‎ D、蔡斯与赫尔希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在离体实验条件下,蛙坐骨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膜外为零电位),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 B. BC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 C. 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阴离子外流 D. C点时,兴奋传递的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B段表示静息电位,图中刺激点后的电位变化曲线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 ‎【详解】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为-70 mV,膜外为零,膜内比膜外低约70 mV, A正确;‎ - 34 -‎ B、BC段为兴奋阶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B正确;‎ C、CD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外流,C错误;‎ D、兴奋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ABD。‎ ‎25.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育转基因鸡涉及的技术手段有转基因技术、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B. 囊胚期细胞开始出现分化,故内细胞团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 胚胎干细胞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特点 D. 精子获能后可直接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胚胎工程技术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等。‎ ‎2、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哺乳动物的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规律,但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上是在体外完成的。‎ ‎【详解】A、培育转基因鸡不需要胚胎移植,A错误;‎ B、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错误;‎ C、胚胎干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C正确;‎ D、获能精子可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结合,D正确。‎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 ‎26.蒙古沙冬青是我国北方荒漠地区特有的常绿阔叶灌木。某小组研究了不同季节蒙古沙冬青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34 -‎ ‎(1)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时随机选取冠顶叶龄相近的成熟叶,每棵沙冬青至少2片叶,每片叶至少重复测量3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冬季(1月)10:00时,蒙古沙冬青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12:00时,Pn=0,此时沙冬青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填>、=或<)呼吸速率。‎ ‎①细胞质基质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④叶绿体基质 ‎(3)在3月、5月、7月,蒙古沙冬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双峰型”,与其“双峰”之间的最低点相比,第一个波峰C3和C5的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4)引起蒙古沙冬青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的生理因素可分为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在午间的低湿环境下,植物会关闭气孔使______________,进而导致植物Pn___________,即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试推测午间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小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①②③ (3). > (4). 高 (5). 低 (6). CO2吸收量减少 (7). 下降 (8). 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下降 ‎【解析】‎ ‎【分析】‎ - 34 -‎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图分析,在3月、5月、7月,蒙古沙冬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均表现出了“光合午休”现象,即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使气孔导度变小,CO2吸收减少,直接抑制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或者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 ‎【详解】(1)在测定叶片净光合作用时,每棵沙冬青至少2片叶,每片叶至少重复测量3次,这样做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冬季(1月)10∶00时,叶肉细胞中同时存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命活动,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12∶00时,虽然整个叶片Pn=0,但由于叶片中并非所有的细胞均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细胞均需进行细胞呼吸,所以此时叶肉细胞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图中12∶00左右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称为“午休”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使气孔导度变小,CO2吸收减少,直接抑制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在最低点时,由于CO2浓度低,CO2固定减弱,而C3还原仍在进行,因此导致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的相对含量低和C5的相对含量高,因此第一个波峰C3和C5的相对含量分别较高和较低。‎ ‎(4)在午间的低湿环境下,植物会关闭气孔使CO2吸收量减少,直接抑制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使光合速率下降进而导致Pn下降,即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午间限制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还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公式,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掌握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物质变化的影响。‎ ‎27.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发现“细胞如何感知氧气变化以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的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细胞感知氧气变化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HIF-1α: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EPO:促红细胞生成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人体通过红细胞运输氧气,氧气进出红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人体细胞利用氧气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 -‎ ‎(2)HIF-1α调控产生的EPO和VEGF可缓解机体缺氧症状,推测EPO和VEGF的具体作用机理是EPO可促使人体制造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来运输更多的氧气;VEGF可促进______________的生长,为组织和细胞提供更多血液,从而带来更多氧气。‎ ‎(3)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的条件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O2 ②双加氧酶 ③VHL泛素 ④蛋白酶 ‎(4)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利用氧气浓度调节机制可刺激血管形成并重塑新陈代谢,从而使癌细胞有效增殖,试根据上图分析癌细胞有效增殖的机理: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但是细胞供给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出现。机体处于缺氧的状态时,HIF-1α会与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促进相关细胞大量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新毛细血管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从而促使癌细胞有效增殖。‎ ‎【答案】 (1). 自由扩散 (2). 线粒体内膜 (3). 红细胞 (4). 新毛细血管 (5). ①②③④ (6). 缺氧 (7). 特定的DNA片段 (8). EPO和VEGF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中信息可知,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双加氧酶的作用下,生成羟基化的HIF-1α与VHL结合,最终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1α羟基化不能发生,促使HIF-1α与特定的DNA片段相结合,促进相关细胞大量合成EPO和VEGF促进新毛细血管的生长和和红细胞的生成。‎ ‎【详解】(1)氧气是气体,进出红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场所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2)据图分析,当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促使HIF-1与特定的DNA片段结合,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升高,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并制造新血管,使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加,能够运输更多的氧气,使机体含氧量升高,从而缓解机体缺氧状态。‎ ‎(3)根据图中HIF-1α转化过程,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要的条件有正常氧、双加氧酶VHL泛素、蛋白酶等。‎ ‎(4)细胞呼吸是细胞中供能的代谢方式,当肿瘤细胞因生长而消耗能量使机体处于缺氧的状态时,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HIF-1α会与特定的DNA片段相结合,促进相关细胞大量合成EPO和VEGF促进新毛细血管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从而促使癌细胞有效增殖。‎ ‎【点睛】本题主要以材料信息为背景,综合考查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取题目中的信息并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 34 -‎ ‎28.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茂、森林茂密、禽兽繁集。从1863年开围放垦至解放初期,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1962年之后,两代知青用四十年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回答下列问题:‎ ‎(1)1863~1962年间,塞罕坝的森林群落被破坏,表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具有一定限度。1962年之后,塞罕坝沙漠生物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演替,以上可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 ‎(2)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____表示。伴随D出现的碳元素存在形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若一段时间内,兔子数量增长,则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E>G+F ②C-D>G+F ③C≥D+G+F ④A-B>D+G+F ‎(3)如今的塞罕坝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大量游客休闲观光的打卡之地,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 (1). 自我(主)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2). 次生 (3). 速度和方向 (4). E (5). 由有机物转变成CO2 (6). ①②③④ (7). 直接 (8). 间接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可表示为: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量+流向下营养级量+未利用量。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 34 -‎ ‎【详解】(1)1863~1962年间,塞罕坝的森林群落被破坏,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具有一定限度。1962年之后,塞罕坝沙漠生物群落在具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发生了次生演替,以上可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根据生态系统中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摄入量,B表示粪便量,C表示同化量,D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可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伴随D出现的碳元素存在形式变化是由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2;若一段时间内,兔子数量增长,则代表兔种群有机物净积累量增多,根据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途径关系: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量+流向下营养级量+未利用量,结合题图及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关系均正确。‎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题中的描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9.水产或家畜养殖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类固醇,而这类化合物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且不易被降解,而丛毛单胞菌是日前用于降解这类有机污染物常用的需氧型菌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余,这些抗生素会强烈地抑制丛毛单胞菌的作用,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的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界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类固醇化合物的丛毛单胞菌时,一般会从鱼塘废水或附近土壤进行取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筛选丛毛单胞菌时,通常以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制备这一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_______、倒平板。‎ ‎(3)研究人员从含抗生素的污水中分离出了3个抗生素耐药型丛毛单胞菌菌株(Ⅰ、Ⅱ、Ⅲ)为了测试其在高浓度抗生素条件下的增殖能力,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等量的三种菌株,分别接种到添加了高浓度抗生素和一定量类固醇物质的细菌液体培养基中,测量计算初始培养液中种群密度的相对值,之后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 34 -‎ ‎②接种培养开始后100小时内,每20小时取样一次,每次每种菌株重复3次计数,常利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进行活菌数的测定,从初始到实验结束,实验过程中需测定计数的样品次数为____________。在测定菌群密度相对值的同时,每次取样还要测定菌液中固醇类物质的浓度。‎ ‎③下面的曲线图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绘制而成。‎ a.与菌株Ⅱ、Ⅲ相比,实验进行到60小时左右时,造成菌株I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种内斗争加剧 ②营养物质积累 ‎③营养物质消耗 ④代谢废物消耗 b.从污水处理的角度分析及研究数据来看,菌株____________更适合作为污水中类固醇污染物的处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这些区域内类固醇物质较多,容易富集丛毛单胞菌 (2). 类固醇 (3). (调pH、)灭菌 (4). 稀释涂布平板 (5). 45 (6). ①③ (7). Ⅱ (8). 在实验时间内,种群数量持续保持递增趋势,同时对类固醇物质的代谢能力最强 ‎【解析】‎ ‎【分析】‎ 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灭菌前需要先调节pH,后灭菌,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 ‎【详解】(1)由于鱼塘废水或附近土壤中类固醇物质较多,容易富集丛毛单胞菌,所以从自然界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类固醇化合物的丛毛单胞菌时,一般会从鱼塘废水或附近土壤进行取样。‎ ‎(2)根据选择培养基的作用筛选丛毛单胞菌时,通常以类固醇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配置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 34 -‎ ‎(3)②在对菌种进行分离与计数时常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进行活菌数的测定;根据题中的操作信息,三种菌株,100小时内每20小时取样一次,共取样5次,每次每种菌株重复3次计数,因此从初始到实验结束,实验过程中需测定计数的样品次数为45次。‎ ‎③a、与菌株Ⅱ、Ⅲ相比,实验进行到60小时左右时,菌株I种群密度大幅下降,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多及营养物质的消耗,种内斗争加剧,以及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等。‎ b、根据图甲及图乙中的数据综合分析,菌株Ⅱ在实验时间内,种群数量持续保持递增趋势,同时对类固醇物质的代谢能力最强,因此其更适合作为污水中类固醇污染物的处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与接种过程,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以及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意在提高学生相关实验的操作技能;‎ ‎30.果蝇的正常眼和棒眼、黑背和彩背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有4种纯合品系果蝇:正常眼黑背、正常眼彩背、棒眼黑背、棒眼彩背,某小组对果蝇两对性状进行研究,用正常眼黑背雌果蝇和棒眼彩背雄果蝇杂交,得到F1都是正常眼黑背果蝇,让F1相互交配,F2结果如下表所示。该小组同学在统计结果时,由于疏忽只统计了个体的性状数量,未统计F1、F2果蝇中雌雄的性别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F2表现型 正常眼黑背 正常眼彩背 棒眼黑背 棒眼彩背 数量 ‎272‎ ‎90‎ ‎89‎ ‎31‎ ‎(1)果蝇黑背和彩背性状中,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能否确定等位基因A/a、B/b独立遗传?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F2出现______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等位基因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种可能(不具体区分在几号染色体上,不考虑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 ‎①1 ②2 ③3 ④4‎ ‎(4)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等位基因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实验思路:选择纯合正常眼黑背个体作父本,纯合______________个体作母本,相互交配,统计子代雄果蝇的表现型。‎ - 34 -‎ 实验结果:若子代雄果蝇全为_______________,则A/a、B/b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非同源染色体;若子代雄果蝇全为__________________,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雄果蝇全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1). 黑背 (2). 能 (3). 9:3:3:1 (4). 自由组合定律 (5). ③ (6). 棒眼彩背 (7). 正常眼黑背 (8). 正常眼彩背 (9). 棒眼黑背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分析可知,纯合亲本正常眼黑背雌果蝇和棒眼彩背雄果蝇杂交,得到F1都是正常眼黑背果蝇,让F1相互交配,F2性状分离比满足9∶3∶3∶1,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另外从F2结果可知,黑背∶彩背=3∶1,正常眼∶棒眼=3∶1,说明黑背和正常眼为显性。‎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相对性状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为黑背,F2黑背∶彩背=3∶1,由此可确定黑背为显性性状。‎ ‎(2)根据F2的性状分离结果可知,其分离比满足9∶3∶3∶1,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等位基因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是:①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②正常眼与棒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与彩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正常眼与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背与彩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根据伴X遗传的特点,若区分相关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可设计实验:显性雄性与隐性雌性进行杂交即纯合正常眼黑背雄性果蝇与棒眼彩背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若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果蝇均为正常眼黑背;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Y×aaXbXb,F1雄蝇基因型为AaXbY,表现型为正常眼彩背;若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XAY×bbXaXa,F1雄蝇基因型为BbXaY,表现型为棒眼黑背。‎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的确定,要求考生能有效提取题目中的信息,确定显、隐性状和遗传方式,结合所学基本知识做出合理的推断及相关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31.2019年1月12日,北京市确诊两例由内蒙古输入型的鼠疫患者后,这种传说中的黑死病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回答下列问题:‎ ‎(1)鼠疫杆菌具有荚膜,其荚膜上存在两种抗原成分(F1‎ - 34 -‎ 和V),人体中能处理并暴露内环境中这些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2)鼠疫杆菌会在宿主体内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在免疫学上,外毒素和内毒素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鼠疫杆菌感染者体内浆细胞产生针对鼠疫杆菌的抗体可能不止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将用鼠疫杆菌活化的T细胞输入小鼠之后,可以有效保护部分小鼠不被鼠疫杆菌感染,可能的原因是活化的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相应的抗体。‎ ‎(4)鼠疫患者病愈后,一般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作用。‎ ‎①吞噬细胞 ②抗原 ③记忆细胞 ④淋巴因子 ‎(5)在研制鼠疫疫苗的过程中,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获得了以下4种相关的免疫组:融合蛋白免疫组(rF1-V),联合抗原免疫组(rF1+rV),单一抗原免疫组(rF1、rV)。为探究各免疫组对鼠疫的免疫效果,可以进行的实验思路是将小鼠分成等量的4组,分别注射不同的免疫组,定期分别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吞噬细胞 (2). 抗原 (3). 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专一性抗体 (4). 淋巴因子 (5).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6). 浆细胞 (7). ② (8). 抗F1和抗V的抗体含量 ‎【解析】‎ ‎【分析】‎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2、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1)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能处理抗原并暴露抗原信息的细胞为吞噬细胞。‎ - 34 -‎ ‎(2)在免疫学上,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都属于抗原;由于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专一性抗体,而鼠疫杆菌会在宿主体内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由此可以推测,鼠疫杆菌感染者体内浆细胞产生针对鼠疫杆菌的抗体可能不止一种。‎ ‎(3)根据体液免疫过程,用鼠疫杆菌活化的T细胞输入小鼠之后,可以有效保护部分小鼠不被鼠疫杆菌感染,其可能的原因是活化的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浆细胞可以分泌相应的抗体。‎ ‎(4)鼠疫患者病愈后,一般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这主要是由于在抗原的作用下,特异性免疫过程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5)由于鼠疫杆菌具有荚膜,其荚膜上存在两种抗原成分(F1和V),因此在研制疫苗的实验中应以检测和测定抗F1和抗V的抗体含量为标准。‎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对于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的理解和区别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2.据报道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分子开关—可逆的RNA开关,该开关可以嵌入基因疗法中控制基因表达。基因疗法通过将治疗性基因的拷贝插入患者的细胞来发挥作用,但是一旦将基因拷贝传递到患者的细胞中,就无法将其关闭或调节,因此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几种基因疗法被FDA批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的某一阶段,其中A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消耗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B合成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从左向右 ②从右向左 ‎(2)真核细胞中核基因合成的B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与_____________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此过程中,B上所蕴含的信息可通过tRNA准确表达的依据是tRNA上的一端携带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端的_____________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3)在正常人体中,B由2100个碱基组成。通过基因疗法将治疗性基因的拷贝插入患者的细胞中,导致所形成的B只有1800个碱基(记作B’)。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通过基因疗法形成B所指导合成的一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答案】 (1). RNA聚合酶 (2). 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3). ② (4). 核孔 ‎ - 34 -‎ ‎ (5). 核糖体 (6). 氨基酸 (7). 反密码子 (8). 61 218‎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A为RNA聚合酶,B为mRNA,C为模板DNA;根据mRNA的延长方向可以推测B的合成的方向为从右向左;翻译过程为: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在tRNA的作用下,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详解】(1)根据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结合图示过程可以判断,图示过程为转录过程,其中A是RNA聚合酶,该过程消耗的有机物有ATP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根据B(mRNA)的延长方向可以推测,B合成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2)真核细胞中转录后合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此过程中B上所蕴含的信息可通过tRNA准确地表达,是因为tRNA通过其一端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将tRNA所携带的特定的氨基酸放入特定的位置。‎ ‎(3)由图示可知,B为mRNA,通过基因疗法形成的B含有1800个碱基,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600个氨基酸,根据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可计算出通过基因疗法形成B所指导合成的一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600×120-(600-1)×18=6121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过程,能够通过图示过程准确识别出转录过程,并判断出相应物质分子名称,能够结合所学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 ‎33.为了提高马铃薯对真菌病害的抗性,某科研小组进行了马铃薯转基因抗病育种的初步研究,其过程如下所示,请将其完善:‎ - 34 -‎ ‎(1)从生防木霉菌株中提取总RNA以及通过____________过程合成cDNA。‎ ‎(2)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Chi(抗菌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与PMDTM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获得重组质粒PMDTM18-T-Chi。‎ ‎(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如图所示):将重组质粒PMDTM18-T-Chi和p33ECR质粒用____________(填具体酶)进行酶切,再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得到p33ECR-Chi。此过程中一般会使用高浓度的T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载体中p35S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①DNA聚合酶 ②DNA连接酶 ‎③限制酶 ④RNA聚合酶 ‎(4)p33ECR-Chi工程菌的获得:将p33ECR-Chi质粒转化至农杆菌菌株中,在含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获得白色菌斑,挑菌落,获得工程菌。‎ ‎(5)转基因植株的获得: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Chi基因转化到马铃薯栽培品种试管马铃薯的块茎中。试管马铃薯的块茎是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理想外植体,分析其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周期长 ②取材方便 ③无需灭菌 ④转化效率高 ‎(6)对马铃薯进行抗菌检测:从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从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逆转录 (2). BamHI和SacI (3).‎ - 34 -‎ ‎ 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 (4). ④ (5). 氨苄青霉素 (6). ②③④ (7). 抗原一抗体杂交 (8). 霉菌接种实验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cDNA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反(逆)转录过程合成的。‎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一般用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切割,目的基因应插入启动子之后,由图中所示的表达载体组成可以看出,该表达载体构建时所用的限制酶为BamHI和SacI;T4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p35S是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由图示基因表达载体可以看出,p33ECR-Chi的标记基因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在筛选该转化菌株时,应将p33ECR-Chi质粒转化至农杆菌的菌株,培养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5)试管马铃薯的块茎因其取材方便、无需灭菌、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是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理想外植体。‎ ‎(6)对马铃薯进行抗菌检测:从分子水平上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从个体水平上可采用霉菌接种实验进行检测。‎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相应操作中的关键操作(如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考生要能够根据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识记四个步骤,要能够掌握相应的操作步骤中关键的操作点和方法。‎ - 34 -‎ - 3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