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选修)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下图信息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②汲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③对自然科学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   ④全盘继承了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从图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故①正确。‎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汲取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故②正确。‎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在具体科学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③错误。‎ ‎④:全盘继承了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的说法错误,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是深山老林里的高僧,也不是喜欢闭门隐居的世外高人,而是投身时代洪流的思维着的哲学战士。这一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客观性 D. 社会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是深山老林里的高僧,也不是喜欢闭门隐居的世外高人,而是投身时代洪流的思维着的哲学战士。这一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B符合题意。 ACD:选项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B.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C. 辩证法是在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 D.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辩证法的宇宙观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表明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A符合题意。‎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错误。‎ C:辩证法不是客观规律,C错误。‎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 故本题选A。‎ ‎4.不懂哲学的科学家,只是一个会制造工具的工匠。这主要是强调 A.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 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 具体科学的进步会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引领社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懂哲学的科学家,只是一个会制造工具的工匠。这主要是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哲学作用,不体现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体现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C与题意不符。‎ D: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哲学并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也不是任何哲学都能引领社会发展,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5.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否在我们关于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说,这个问题叫做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D:我们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否在我们关于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D符合题意。‎ ABC: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D。‎ ‎6.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柏拉图这一观点是 A. 将意识视为本原的唯心主义 B. 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 割裂物质运动关系的形而上学 D. 否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柏拉图这一观点是将意识视为本原的唯心主义,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7.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下列观点中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C.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D.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B:荀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与题意不符。 ‎ CD: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之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也是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但唯物主义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8.恩格斯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 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B.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 C. 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D. 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事实,忽略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所以被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C正确。‎ ABD:选项ABD均没有抓住“半截子”的精神实质,不选。‎ 故本题选C。‎ ‎9.毛乌素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不毛之地的意思,但是在经过60多年的治理,毛乌素沙漠现在已经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表明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 D.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不毛之地的毛乌素沙漠,经过60多年的治理,现在已经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表明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C符合题意。‎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和存在方式,A错误。‎ BD:选项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巍峨屹立的泰山,它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这一观点 A. 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B. 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C.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D. 否认了静止相对性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B:题干中观点属于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的形而上学不变论,B符合题意。‎ A:题干中观点只看到静止并未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是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错误。‎ C:题中观点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C错误。‎ D:题中观点是只承认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D错误。‎ 故本题选B。‎ ‎11.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伴有意识障碍的脑部外伤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之一。该病初期常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减退,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或者情感淡漠、多疑等心理。这表明 A.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意识对人脑活动有调节作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D:伴有意识障碍的脑部外伤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之一,这一病理探源表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人脑一旦受伤就无法产生正常的意识,D符合题意。‎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而不是由人脑决定,A说法错误。‎ B:材料强调人脑对形成意识所起的作用,不体现意识对人脑活动的调节作用,B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不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的起源、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内容)‎ 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2.戏曲舞台上,曹操白脸奸臣的形象深入人心,三国志中对曹操颇多溢美之词,今天人们更加客观、立体地看待曹操的多个面向,肯定他结束东汉末年乱世的功绩。从对曹操的不同的评论中,我们可知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③意识活动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对曹操的不同评论源于主观的好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从对曹操的不同的评论中,我们可知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强调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并未涉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④:对曹操的不同评论受主观好恶的影响,但源于主观好恶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3.回顾过去的2019上半年,我们的朋友圈曾被这些流行语刷过屏,比如说“信了你的邪”、“盘它”、“OMG”。这些朋友圈的流行语是 A. 来源于人脑的主观想象 B. 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C.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朋友圈的流行语属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正确。‎ A:朋友圈的流行语来源于生活实践,A错误。 ‎ B:朋友圈的流行语是主观的,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B错误。‎ C:朋友圈的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4.即使是唱独角戏的演员,也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支持;鲁滨逊也是因为从人类社会得到的劳动技能和生产工具,才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这凸显了实践的 A. 客观物质性 B. 社会历史性 C. 主观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即使是唱独角戏的演员,也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支持;鲁滨逊也是因为从人类社会得到的劳动技能和生产工具,才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这凸显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即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性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B符合题意。‎ ACD:材料强调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不体现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A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15.借助于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远隔千里,人们也能做到足不出户、纵览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实践的来源 B. 新技术拓宽了获得认识的途径 C. 现代科技更加夯实实践的基础 D. 认识在科技发展中不断的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B:借助于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远隔千里,人们也能做到足不出户、纵览天下,这表明新技术拓宽了获得认识的途径,B符合题意。‎ A: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丰富了我们的认识,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实践的来源的说法错误,A错误。‎ C:现代科技更加夯实实践的基础的说法错误,不选。 ‎ D: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D和题意不符。‎ 考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走向极端地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比师生二人观点,可见 A. 没有否定哲学会停滞不前 B. 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发展 C. 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范围 D. 认识在前人的基础上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C: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强调运动的绝对的;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却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哪怕多走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C符合题意。‎ ABD:题干中的克拉底鲁是对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的错误否定,不能称之为创新,也不是升华,ABD不选。 故本题选C。‎ ‎18.“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农谚是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上述农谚认识正确的是 ‎①农谚具有通俗性,易于劳动群众指导实践 ‎②农谚具有科学性,是无可辩驳的终极真理 ‎③农谚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整个国家农业生产 ‎④农谚具有地域性,南方和北方要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农谚的编写通俗易懂,易于传播与指导劳动群众实践; ②错误,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具体的。农谚并非是无可辩驳的终极真理,该项夸大了农谚的科学性; ③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产品种植具有地域性,不一定适用于全国,要具体分析; ④符合题意,农谚具有地域性,南方和北方要具体分析。 故选:B。‎ ‎19.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唯一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正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重新界定 A. 根源在人们对新时代社会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B. 表明真理不断被推翻从而走向更加正确的过程 C. 体现了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体现了认识是一个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D: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新界定体现了认识是一个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追求真理永无止境,D符合题意。‎ A: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新界定根源于新时代的客观存在,而不是根源于对新时代社会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化,A说法错误。‎ B:被实践验证的真理不能被推翻,只能被超越和发展,B说法错误。‎ C: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2019年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远程操控机器人手术,成功为3000公里外的北京一位帕金森患者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中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这表明 ‎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③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错误。‎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④错误。‎ ‎①③: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远程操控机器人手术,成功为3000公里外的北京一位帕金森患者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这表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1.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中国“买全球”、“惠全球”的抓手,进博会让世界再次看到惠己达人的中国机遇和计利天下的中国担当。中国已经连续13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位居第一,成为全球市场无可争辩的第一动力。这说明 A. 局部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B.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 部分的功能,能决定整体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作为中国“买全球”、“惠全球”的抓手,进博会让世界再次看到惠己达人的中国机遇和计利天下的中国担当。中国已经连续13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位居第一,成为全球市场无可争辩的第一动力。这说明局部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A符合题意。‎ B: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错误。‎ C:题干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A。‎ ‎22.“在人类进化的证据链条上,我们或许还缺少一些强有力的化石证据,但我们至少可以确信,古猿不是瞬息之间变为今天的智人的。”达尔文的这一论述说明 A. 事物的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B. 量变是实现质变的必要准备 C. 质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 量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B:古猿不是瞬息之间变为今天的智人的。”达尔文的这一论述说明量变是实现质变的必要准备,B符合题意。‎ A: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A错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C错误。 ‎ 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错误。‎ 故本题选B。‎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对“人”的认识依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运动观、物质观、矛盾观 B. 全面观、联系观、实践观 C. 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D. 全面观、价值观、发展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联系是普遍的,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体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以上这些对“人”的认识依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C符合题意。‎ ABD:选项ABD均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普遍性 原理:自然界是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向前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4.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不尊重别人的自由,自己也将失去自由。这一论述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 矛盾具有同一性 B. 矛盾具有斗争性 C. 联系具有多样性 D. 真理具有具体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你不尊重别人的自由,自己也将失去自由。这一论述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符合题意。‎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25.下图漫画《不作为》给我们的启示有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合理方式回避矛盾 B. 要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 C. 坚持矛盾普遍性,积极面对存在的困难 D. 承认联系的多样性,改变事物固有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C:漫画表明遇到矛盾绕着走,是回避矛盾的表现,启示我们要坚持矛盾普遍性,积极面对存在的困难,C符合题意。‎ A:回避矛盾的说法错误,排除。‎ B:选项B不符合漫画主旨,不选。‎ D:联系具有客观性,改变事物固有联系的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26.碘-131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作为人工放射性核裂变的产物,在核医学中,直接用于甲亢的治疗,其治疗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治疗剂量,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降低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③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联系具有条件性,只有条件具备,才会存在联系,①错误。‎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错误。‎ ‎②④:其治疗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治疗剂量,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降低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7.伴随着殖民者的武力征服,从美洲流入到欧洲的黄金,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盛极一时。但也导致了其国内制造行业的空心化,在之后的大国竞争中落败。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下列表述与这一史实包含哲理相同的是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答案】D ‎【解析】‎ ‎【详解】D:从美洲流入到欧洲的黄金,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盛极一时。但也导致了其国内制造行业的空心化,在之后的大国竞争中落败,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乱生于治,怯生于勇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符合题意。‎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体现的是孤立地、片面的观点看问题,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体现的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B不符合题意。‎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8.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认为一种笼统、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被称为“巴纳姆效应”。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掉入这种“一般描述”的陷阱,迷信算命、星象等。从哲学上看,这种人 A. 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B. 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C. 只是看到了矛盾特殊性而看不到普遍性 D. 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该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A说法错误 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B不合题意。 C:题干中观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未看到矛盾特殊性,C不合题意。 D:“巴纳姆效应”是 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掉入这种“一般描述”的陷阱,这是因为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忽视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①两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即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29.翻过的每一座山峦都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斩开的每一片荆棘都会将你引向无价的宝藏,流过的汗水正衬托奋进的面庞,泥泞的道路终将盛开繁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C:题干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符合题意。‎ AB:选项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错误。‎ 故本题选C。‎ ‎30.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将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与这一重大举措蕴含的哲理相同的说法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C.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 解剖麻雀,先行试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城市范例,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解剖麻雀,先行试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D符合题意。‎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A不符合题意。 ‎ B: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体现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不符合题意。‎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全球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据预测,到2030年,患者数将增至8200万,至205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1.52亿。迄今为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仅5个。过去近二十年,辉瑞、礼来、罗氏、强生等国际制药巨头累计投入超过六千亿美元致力于特效药开发,但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无一例外败下阵来。‎ ‎(1)请从唯物论角度,探究国际制药巨头计划投入巨资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症特效药开发的原因。‎ ‎(2)请从认识论角度,就“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现状,需要研制出有效治疗药物,因此致力于阿尔兹海默症特效药开发。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或: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巨资致力于阿尔兹海默症特效药开发是面向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上有所作为。‎ ‎(2)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阿尔兹海默症特效药的研制,受历史条件制约。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阿尔兹海默症特效药研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阿尔茨海默症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从唯物论角度,探究国际制药巨头计划投入巨资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症特效药开发的原因。‎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是唯物论。‎ 针对材料目前全球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据预测,到2030年,患者数将增至8200万,至205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1.52亿,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辉瑞、礼来、罗氏、强生等国际制药巨头累计投入超过六千亿美元致力于特效药开发,但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无一例外败下阵来,考生可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从认识论角度,就“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属于认识类试题,理论范围是认识论。‎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以及认识具有反复性的主客观原因的角度作答。‎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两年,中国保险业超出预期地加速对外开放。实力强大、经验丰富的外资险企或将积极涌入,有人担心保险业会不会面临“狼来了”的冲击。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不必过于担心,外资险企进入中国有利于国内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向保险强国迈进。‎ ‎(1)请从联系观角度分析中国保险业加速对外开放的理由。‎ ‎(2)业内人士认为:“不必过于担心外资险企对国内保险业的冲击”。请从矛盾观角度选择一个最佳原理为该观点提供理论支撑。‎ ‎【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外资险企进入有利于国内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发展,推动中国向保险强国迈进,因此中国保险业加速对外开放。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加速对外开放,建立中国保险业和其他行业的联系,有助于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③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中国保险业与国外市场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创造条件加深多样的联系,因此需要加速对外开放。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中国保险业与外资险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国保险业与外资险企作为矛盾双方,存在斗争性,抢占市场,一定程度看外资险企确实会给国内保险业造成冲击;但二者也具有同一性,在竞争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外资险企对国内保险业的冲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保险业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从联系观角度分析中国保险业加速对外开放的理由。‎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是联系观。解答本题,考生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从矛盾观角度选择一个最佳原理为“不必过于担心外资险企对国内保险业的冲击”这一观点提供理论支撑。‎ 不必过于担心外资险企对国内保险业的冲击,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考生可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角度作答。‎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然而他没有在逆境中沉沦。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但做了好事却从不留姓名。1962年,22岁的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各条战线上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愿我们的学雷锋不要停留在3月5日的“学雷锋日”,不要停留在一阵风、一阵雨的各式活动上,更不能让世人发出“把异乡出现的‘洋雷锋’找回来”的感叹!‎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从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践行雷锋精神。‎ ‎【答案】(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重视精神的作用。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能够催人奋进,激励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践行雷锋精神需要我们攻坚克难,埋头苦干。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践行雷锋精神需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雷锋精神为素材,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 雷锋精神属于意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即意识的作用,考生可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重视精神的作用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践行雷锋精神。‎ 本题属于分析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发展观的角度。‎ 针对材料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但做了好事却从不留姓名,考生可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各条战线上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愿我们的学雷锋不要停留在3月5日的“学雷锋日”,不要停留在一阵风、一阵雨的各式活动上,更不能让世人发出“把异乡出现的‘洋雷锋’找回来”的感叹!考生可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的角度作答。‎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探究题:本题10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有困难,“城市大脑”来帮忙。针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案件多发、资源短缺等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痛点,G市政府大力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类人脑”的处理方式,整合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城市“神经网络”。“城市大脑”对整个城市管理进行全局、动态分析,优化调配公共资源,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1)从系统优化方法的角度,说明城市大脑建设是如何推进城市管理的。‎ ‎(2)智慧城市建设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结合我市实际,为打造智慧城市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答案】(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对整个城市管理进行全局、动态分析,提升整个城市管理水平。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打通城市神经网络。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合城市各单元的数据资源。④要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 ‎(2)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我市的实际状况,打造富有特色的智慧城市。②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适当借鉴其他城市的有益经验。③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又不可忽视广大居民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城市有困难,“城市大脑”来帮忙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从系统优化方法的角度,说明城市大脑建设是如何推进城市管理的。‎ 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系统优化方法的角度。‎ 针对材料“城市大脑”对整个城市管理进行全局、动态分析,考生可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打通城市“神经网络”,考生可从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整合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考生可从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城市大脑”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类人脑”的处理方式,考生可从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结合我市实际,为打造智慧城市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是辨证法的理论范围,方法论建议,注意数量限定。‎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