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1.自然带的形成: 整体性的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受不同气候影响,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2.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 自然带受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其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注意:1.沙漠气候对应的是荒漠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其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分布。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但受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自然带也呈现出非地带性,简言之,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在该出现的地方没有出现。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 自然带的更替:热带雨林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分】 自然带的更替:森林——草原——荒漠。【中纬度陆地最明显】 (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热条件】 自然带的更替: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基带(海拔从高到低)。 【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 1.自然带的分布: (1)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 (3)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① 温度因素: 同一高度的山体,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② 降水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③ 地形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④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4)林线: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① 【影响林线分布的热量因素】: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 a.纬度 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b.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c.海拔 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② 【影响林线分布的水分因素】: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a.纬度 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b.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c.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注:山地的降水一般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少—多—少的变化,因此在基带为 草原、荒漠的高山,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会出现森林带。 2.带谱数量的影响因素: ① 山体所在纬度;② 山体海拔高度 ③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自然带的高度 (1)自然带的南北高度:阳坡自然带较宽,海拔高度较高。 注意:南、北半球阳坡和阴坡的判别;山谷中阳坡和阴坡的判读与山地不同。 (2)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 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② 海拔: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三)非地带性 1.概念: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布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是陆地自然带表现得不完整或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 “约束”“块状”。 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理想状态 现实状况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 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理想状态 现实状况 洋 流 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 东岸有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 东岸是暖流 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 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课堂练习】: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第1题。 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1.D 【解析】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 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第2题。 2.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答案】2.B 【解析】2.从材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等信息可判断,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应为草原。故选B。 (2018年天津卷•节选)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8分) 【答案】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2018年江苏卷)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4—5题。 4.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5.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4.B 5.B 【解析】4.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故选B。 5.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选B。 (2017年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6题。 6.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6.C 【解析】6.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14℃,积雪可能融化;气温年较差随着海拔升高减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而这四个站点海拔低于4000米,所以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见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2000—2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