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完成严仲子所托后为不连累家人,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处理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受到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他们的人生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坚守的操行。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C.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D.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成为国内首个餐饮业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其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让顾客面对两双筷子时不再“难辨雌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介绍,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在汉魏之前都是分餐制,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那时饮食简单,就是一锅煮,一个人就有一个小陶鬲。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人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无论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还是东汉晚期壁画《宴饮观舞图》里一人一案、踞坐宴饮的描绘,都清晰可见分餐制在古代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 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同时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正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既有分餐,也有共食的座次安排。 (摘编王君平《分餐是个好习惯》,《人民日报》2020.05.02) 材料二: 近日,张文宏医生提倡“分餐制” :传统中餐,大家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莱盘里夹菜,其优点是进餐气氛亲密、其乐融融;而缺点是一双筷子既夹菜,又直接进口,在每次夹菜之余,都会有少量唾液沾染在筷子头上,然后进入公共莱盘。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有大量细菌,在患流感之类病毒性疾病时,还会有病毒等病原体,尤其是引发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通过口口相传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分餐制”,对时下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重启经济,尤其是重振餐饮业的意义很大,我们每人都应该重视起来。 当然,也应该对餐饮行业提出运营管理规范:在保持传统中餐的圆桌式聚餐、向心式布菜、觥筹交错式取菜宴饮等习惯的同时,推广“两级取菜”,杜绝唾液交换,使中餐餐饮不但美味,而且更加卫生、健康。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发出全面推行分餐制的倡议,并制定统-的行业指南。各地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指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行规,并在餐饮企业的评级、评星条件中,加入关于‘分餐制、公筷制、公勺制’的推行情况,并持续跟进监管,将其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摘编美逸君《“分餐制”宜大事推广》,《南方周末)》2020.05.15) 材料三: 英国《卫报》5月1日报道称,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正在推动一场“餐桌革命”,以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一聚在桌边,用各自的筷子从同一个盘子里夹取食物。《卫报》称,有关部门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以说服人们使用公筷和公勺,还鼓励人们采取分餐制。 《卫报》将之称为“艰巨的任务”:中国采取过类似的举措,但效果不彰。分享食物是中国人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亲密的象征。 “(使用公筷的)障碍在于‘我们必须在一起喝酒、--起吃饭,必须亲密无间’的传统观念。”《筷子:文化与烹饪史》一书作者、美国罗文大学教授爱德华王指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有关部门认为,共享餐食是新冠病毒在中国传播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家庭中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表示,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至85%的新冠肺炎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许多人不认为有必要在家里使用单独的餐具。《卫报》援引新浪最近的一项在线调查称,650多名受访者中,有一半的人在家不用公筷或公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摘编李圣依《英媒:疫情后,中国掀起“餐桌革命”》,《青年参考》2020.05.08) 4.下列选项中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可以使顾客就餐时明确公筷的使用方法,从而有效的推动餐饮业分餐制度实施。 B从《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与《宴饮观舞图》、《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图画描绘中,不难看出分餐制的历史悠久,并且符合古代饮食礼仪的主流要求。 C传统中餐中,人们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菜盘里夹菜,这种习惯缺点明显,会导致唾液交换不卫生的结果,也因口口相传增大了细菌与病毒等病原体传播的概率。 D英媒《卫报》将中国推行分餐制称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过去推行分餐而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家庭很难做到在家中使用单独的餐具。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行分餐制度作用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更加卫生文明,了解饮食习俗,遵循古代饮食礼仪。 B有效抑制细菌与病毒的传播传染,使饮食更加安全。 C能够帮助在疫情期中的餐饮业摆脱困境、重振行业。 D替换家庭饮食习惯,减小家庭内部传染病菌的概率。 6结合文本,从国家、地方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角度,谈谈推行“分餐制”的具体办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用鱼竿捉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说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第4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了小伟的复杂想法,也设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是意图的猜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小说第5段是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以及昏暗的环境,其中“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中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D. 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的事,他正直无私,愿当先锋模范,在小伟将自己的行为传到朋友圈这件事上,“父亲”开始时有些不大赞同。 8.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9. 请简要分析“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这句话的内涵以及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曰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曰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流涕,指流泪。古时的“涕”一般指鼻涕,“泗”指眼泪。 D.赵高,指秦朝著名的宦官,“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与他有关。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德泽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刘邦因患病躺在宫中,不见群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的故事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4.对下片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 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江”指的是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一段长江。 B.“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截穿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C.“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出自《高唐赋》。 D.“高峡”指巫峡,“平湖”指建造好的水库。 15.诗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非凡气魄。 (2)《荆轲刺秦王》易水决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_______,而是有着详实的数据 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______ :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__ _,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 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 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 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认为,吸烟仅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可导致烟草依赖,①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成功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吸烟者知道吸烟的危害,并有意戒烟,② 。部分烟草依赖者甚至在罹患吸烟相关疾病后仍不能戒烟。有些人为此选吸“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 等,③ ,因为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只要吸烟就有害健康。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对联。 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请将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5分) 上联:霸王 自以为是,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 下联:沛公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君是一个“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学生,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我”(鲁迅)则是一个“激情澎湃、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正义无畏的真的猛士”;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则是一个“谦逊自负、稳健而潇洒、才华出众、学问渊博”的性情中人…… 请结合你的生活、阅读、成长实践,思考: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事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对你产生过怎样深刻的影响,又是否给了你人生启迪呢?请以“记 (空格可填人,也可填事,还可填物,就像我们在第三单元中学习的文章一样)”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考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 座位号 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6、(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8、(6分) 9、(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2)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 , 。(2) , 。 (3)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6分)① ② ③ 21、(5分) , 22 .作文(60分) 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 2.C 3.A 【解析】1.B 项中“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一句错,原文第二段说“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一定理解作者的观点,紧扣原文,辨明句意。 2.结合原文第2、4段内容可知,C 项错在于:“专诸、豫让”是《刺客列传》中的刺客,而不是《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注意两部书“狭义之士”的区别,不能混淆。 3.A 项中“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一句说法错误,文中第二段有“ 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一定读清内容,明辨句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韩熙载夜宴图》中主要体现的是饮食习惯的变化,即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 5.D(文本中就家庭而言,推行分餐制度,只是改变家庭餐具使用习惯,“替换”夸大范围;而且饮食习惯涉及更广,更多的指向饮食内容、频率、具体时间等,有混淆概念的嫌疑) 6.(6分)①制定分餐制具体的地方标准、实施细则与行规,统-要求;②保持对餐饮企业的跟进监管,并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倡议饮食礼仪文明,改变社交中传统的饮食习惯;③向家庭宣传使用单独餐具,并科普相关分餐制的知识内容。(每点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 C 8. ①命运坎坷,爱家爱子:父亲早年丧偶,尝尽艰辛;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时时关注“我”朋友圈,担心“我”犯错,借用蛤蟆鱼来劝说。②勤劳独立,有情有义:不愿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不愿离开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的家。③不爱张扬,富有正气:支持“我”下乡扶贫等,劝“我”不能太招人眼。 9. 灯塔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的灯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这句话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10、B 两个名词之间一般要断开,如“酒”和“亚夫”之间,“沛公”与“项伯”之间应断开,排除C、D两项。动词“飨”与宾语“军士”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 项。 11 C “涕”指眼泪,“泗”指鼻涕 12、B “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室”不正确,因为原文中“岂自知附骥之尾”的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 13、(1)樊哙说:“我连死都不会推辞,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 (2) 况且陛下病的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在一起与世隔绝吗?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像屏风一样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让队伍露宿在霸上,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产生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讥诮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太史公说:“我到过丰邑和沛县,访问当地的遗老,查访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绢的时候,难道自己知道日后能附人骥尾,垂名汉室,德泽传及子孙后代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诗词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诗词句子理解分析,一定要把句子放置于具体语境中,抓住诗词句子所描述的意象来理解分析其含义,进而理解其抒发的情感。本题要求选出“对下片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高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平湖”指长江三峡大水库。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故选D。 15. 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动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语言内容情感,赏析诗词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找到要赏析内容,仔细阅读,理解把握其内容,指出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或者抒发的情感。本题题目是:诗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答题时先在词中找到“神女”之“惊”和赞颂“宏图”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的作用。该内容主要在下阙,仔细阅读下阙,下阙“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开头三句,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江上是风吹千帆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相望,进而转写中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开始了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计划。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飞”和“变”是写实,也是预期。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更立”三句,思绪遥远,神游三峡,一幅壮丽神奇的理想图景在词中展现出来。然后在结尾来一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里展开想象,想象如果神女如果当时还在,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这里的神女是运用神话传说,运用一个“惊”字宏烘托出了将来“宏图”实现之后祖国的变化之大,又增加了词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一辞小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分析,选用“危言耸听”。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选用“触目惊心”。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选用“迫在眉睫”。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选用“不以为意”。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B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D项,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B项、C项。“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故选D。 20.(6分)①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或瘾性)疾病 ②但因烟草依赖而难以戒烟 ③但这并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 (每处2分) (①处前文有“导致烟草依赖”,后文有“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知此处应填“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②处前文提到“戒烟”,后文提到“部分烟草依赖者不能戒烟”,可知此处应填对烟草依赖将很难戒烟。③处由文段可知,有些人在不能戒烟的情况下选吸“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的目的,是降低吸烟危害,而后文“因为”所说明的原因是吸烟一定有害健康,可知此处应填吸别的烟也不能降低危害之类的内容。) 21.(5分)(示例)知人善任,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 从谏如流,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 本题主要考查对联。需要结合题干提示,了解人物的相关事件及性格特征等。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本题需要注意字数和事件、人物性格等。如沛公知人善用等。 22.作文(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