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海南省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解析版)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体育比赛项目,在评判运动员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击剑 B. 马拉松 C. 跳水 D. 体操 【答案】B 【解析】 【详解】击剑比赛中只有打到有效部位才能得分,所以运动员大小形状都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大小相对于比赛路程可以忽略不计,能够看做质点,故B正确。跳水比赛中,由于要看人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如何,所以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体操比赛中,由于要看人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如何,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B。 2.南京到南通的D5506次动车,9点54分到达海安站,停车2分钟,则 A. “9点54分”是指时刻,“停车2分钟”是指时间间隔 B. “9点54分”是指时间间隔,“停车2分钟”是指时刻 C. “9点54分”与“停车2分钟”均指时刻 D. “9点54分”与“停车2分钟”均指时间间隔 【答案】A 【解析】 【详解】9 点 54 分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指时刻,停车2分钟,2分钟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是时间间隔,是指时间,故A正确,BCD错误。 3.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A. −4R,−2πR B. 4R,−2πR C. −4R,2πR D. 4R,2πR 【答案】C 【解析】 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首末位置的距离为4R,因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位移为-4R,路程s=2πR.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a=可知,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 B. 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 物体加速度为零,则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 D.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变化所需的时间无关,故A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B正确。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物体的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选B。 5.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刹车后3 s内汽车的位移为 A. 12m B. 125 m C. 42.5 m D. 48m 【答案】B 【解析】 【详解】36km/h=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刹车后3 s内汽车的位移为等于前2.5s的位移,即为 故B正确。 6.下列关于重力、重心、重力加速度g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g,两极最大、赤道最小。 B. 物体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C. 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 D. 地球和物体在不相接触时也会产生重力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g,两极最大、赤道最小,故A正确; B.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所以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故B错误; C.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重力与拉力在同一直线上,则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故C错误; D.地球和物体在不相接触时也会产生重力作用,是通过重力场而产生的,不能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D错误。 7.下图中,Q物体对P物体的弹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Q物体对P物体的弹力为P的受力,作用点应在P物体上,故A错误; B.Q对P的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P,即方向竖直向上,故B错误; C.Q物体对P物体的弹力为P的受力,作用点应在P物体上,故C错误; D.Q对P的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P,即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故D正确。 8.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21m,则最后1s的位移是 A. 5m B. 3m C. 2m D. 1m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互为逆运动,所以可以用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题中可得初速度为:,则物体在第1s,第2s,第3s,第4s,第5s内的位移之比为:,所以,故可得,B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二.多项选择题 9.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位移 B. 速率 C. 时间 D. 加速度 【答案】AD 【解析】 【详解】移和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而时间和速率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AD正确,BC错误。 10.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 B. 物体在4s内位移为零 C. 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 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图线可知,物体在前2s内沿正方向运动,后2s内沿负方向运动,故A错误; B.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则物体在前2s内位移为x1=3m,后2s内位移为x2=-3m,前4s内的总位移为 x=x1+x2=0 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位移大小为3m,没有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 D.前2s内和后2s内图线的斜率相同,则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D正确。 11.对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若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要2s汽车才停止 B. 在距停车线6.4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停止于停车线处 C. 若经0.2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D. 若经0.4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减速所需时间为:,故A错误; B.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减速运动的位移为:,故在距停车线6.4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停止于停车线处,故B正确; CD.匀速运动的时间为:,故若经0.2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故C正确,D错误。 12.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石块从塔顶自由下落,它在最后一秒内的位移是取 则 A. 石块的末速度是 B. 石块的末速度是 C. 石块的下落时间是3s D. 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BD 【解析】 设塔顶距地面的高度为h,下落时间为t,根据位移公式,h=gt2;h−30=g(t−1)2;解得:t=3.5s;h=61.25m,故C错误;石块的末速度是v=gt=10×3.5=35m/s,故A错误,B正确;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故选BD。 三、实验题 13.重庆某校物理探究实验小组,使用50HZ交流电,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 (1)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s; (2)根据纸带上所测得数据,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 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0.1 (2). 0.34 (3). 0.40 【解析】 【详解】(1)打点计时器的周期是0.02s,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每相邻的计数点间共有5个周期,则时间间隔为T=0.1s;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平均速度,则 。 (3)由逐差法可得: 14.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所测得的几组数据: (1)根据表中数据作F-x图象时第_____组数据应舍去; (2)在坐标图中作出F-x图象;( ) (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1). 3 (2). 见解析 (3). 20.55 【解析】 【详解】(1)(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有图象可知,第3组数据偏离直线较远,所以第3组数据应舍去; (3)由胡克定律:F=kx可知,F-x图线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则 四.计算题 15.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45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 (2)摩托车在45-75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a; (3)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1050m(2)-1m/s2,方向与摩托车运动方向相反,(3)20m/s 【解析】 【详解】(1)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所以摩托车在0-45s的位移为 (2)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摩托车在45-75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方向与摩托车运动方向相反 (3)摩托车在0-75s的位移为 所以平均速度为 16.一个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5m/s。求: (1)物体的初速度; (2)物体开始运动后3s内的位移; (3)物体开始运动后第5s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1m/s (2)12m (3)10m/s 【解析】 【详解】(1)由 v = v0 + at 可得初速度v0 = v -a t = 5m/s – 2× 2m/s = 1m/s (2)由x = v0 t+at2 可得物体开始运动后3s内的位移x= (1×3 +×2×32)m=12m (3)物体开始运动后第4.5s末的速度 即第5s内平均速度为10m/s。 17.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游泳池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物块离水面7.2m高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1.5s后到达池底速度刚好为零。假定物块在水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在入水时的速度; (2)游泳池水的深度。 【答案】(1)12m/s(2)1.8m 【解析】 【详解】(1)物体在水面上方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 木球在水中运动的时间 游泳池水的深度 1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甲车位于乙车的前方100m处时,甲车速度为20 m/s,且正以5 m/s2的加速度刹车,乙车一直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 (2)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 【答案】(1)108.9m(2)14s 【解析】 【详解】(1)设经时间t1两车的速度相等,即有 解得: 此过程甲车的位移为 乙车的位移为 两车的最大距离为 (2)甲车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为 此过程中甲车的位移为 乙车的位移为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100m,乙车运动100m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总时间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