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鲁教版:第4单元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特点与利用 [识记—基础梳理] 1.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 (3)共性特征 ①分布的不平衡性 ②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③数量的有限性。 ④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 2.土地资源与人类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必要性: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途径 途径 要求 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利益兼顾 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重视保护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公众参与 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图文助记] 1.荒漠地区资源间的联系性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因缺少水分,植被稀少;荒漠地区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 2.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植被,扩大耕地面积,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理解—要点突破] 1.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我国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 资 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土配合不佳 土 地 资 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土地退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污染严重、中低产田比重大 森 林 资 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 乱砍滥伐、天然林面积减少,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提高经济效益 矿 产 资 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不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我国的能源问题 (1)主要表现 ①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②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这里,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 ③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单一,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 (3)解决措施 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读亚、欧、非洲局部地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开发规划空间示意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的能源类型是( ) A.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B.风能、地热能、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太阳能、风能 2.影响欧、非两洲新能源输送线路分布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资源 D.技术 1.C 2.B [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能源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区,太阳能丰富,②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③能源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第2题,欧洲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因此输送线路密度较大,而非洲经济相对落后,对能源需求量小,输送线路密度较小。]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3~4题。 3.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A 4.B [第3题,题干材料中说明了风功率密度等级与风能资源的关系,且“冬季高于夏季”,我国南海地区冬季受东北风的影响较大。故选A。第4题,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风力发电站既要考虑风能资源是否丰富,也要考虑市场因素,①地与②地接近市场,但是②地风能资源比①地丰富,③地与④地远离市场。故选B。] ●考向2 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7.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5.B 6.A 7.A [第5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 长且冰层厚。故选B。第6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第7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 8.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下面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下图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网判断该岛国为新加坡,降水丰富(热带雨林气候)但淡水不足的原因可从淡水的收(河川径流不易储存)支(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多需求量大)两方面分析。第(2)题,通过建坝,可以阻止海水倒灌,且能蓄积淡水,从而使咸水变淡水。第(3)题,从开源(海水淡化、进口淡水等)、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题技巧] 某地水资源紧张问题的相关分析方法 (1)某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的分析 水资源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产生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3)水资源问题的对策选择分析 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资源型缺水,主要是指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主要从开源、节流上寻求对策;二是水质型缺水,主要是指因大量排放废污水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应主要从水污染的治理和水环境的保护上寻求对策。 ●考向3 我国的能源问题及对策 图甲表示我国五个省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图乙表示某种能源在全国的开采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图甲 图乙 9.图乙代表的能源是图甲中的( ) A.Ⅰ B.Ⅱ C.Ⅲ D.无法判断 10.下列关于省区③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②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 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④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发展能源消耗量大的炼铝工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B 10.D [第9题,读图乙可知,该能源生产集中在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石油的开采状况。读图甲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省天然气储量较高,内蒙古的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故可判定Ⅰ、Ⅱ、Ⅲ表示的能源分别是天然气、石油、煤炭。第10题,图甲表明省区③煤炭储量最大,应为山西省,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该省生态问题的根源。因此,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当地铝土矿丰富的实际,发展动力导向型的炼铝工业。] 考点二| 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识记—基础梳理]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类型 (3)危害 2.区分洪水与洪灾 (1)含义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直接 损失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间接 损失 造成供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等 3.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象因素:强降雨,冰雪快速融化。 ②河湖因素 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 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排水的速度。 4.洪灾的防治措施 (1) (2) [理解—要点突破] 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干 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寒 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 台 风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2.我国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②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③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④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重旱的主要省(区)是云南、贵州和四川。第2题,滑坡多发生在雨季;沙尘暴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多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农业区;西南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干旱最容易引发森林火险。] (2018·安庆模拟)某年8月24日,我国第14号超强台风“天秤”在台湾岛登陆。右图为该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甲、乙、丙、丁四处海岸,风暴潮危害最大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该台风8月28日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对安徽长江沿江平原的影响主要有( ) A.狂风毁坏大量房屋 B.暴雨引发特大洪涝 C.暴雨引发泥石流 D.降水缓解旱情 3.C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位于台风眼附近,风速较小,海浪小;甲、丙均位于最大暴风半径内,风速较大,但甲处的风向是由陆地吹向海洋,风暴潮小,丙处的风向是由海洋吹向陆地,风暴潮大。第4题,8月28日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气流上升,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安徽长江沿岸平原一带的旱情。] ●考向2 我国的洪涝灾害 (2018·河南安阳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6.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 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 5.C 6.D [第5题,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而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害。第6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而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 7.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泽湖“悬湖”的形成可以联系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成因进行分析。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和大堤修建等方面分析。洪涝灾害应从降水集中和地势低平等方面分析,该题强调洪泽湖“悬河”对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主要从抬高上游水位方面分析。 【答案】 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流速缓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了上游流域洪涝灾害。 [解题技巧] 结合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对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针对降低“汇水”数量与速度,增大“容水”数量和加快“排水”而制定,采取如下措施: (1)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2)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3)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4)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5)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