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Word版含解析

- 1 - 考点四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 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 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 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设题角度一————————|体会思想情感| 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 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 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 |相关知识|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 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2)保 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 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 《示儿》。(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7)理想不 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闺中怀人,如 王昌龄的《闺怨》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 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 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 - 2 - 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 蓉楼送辛渐》 |方法思路| ★概括分析情感“6 钥匙” 1.看标题 标题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 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 2.看作者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 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3.看时代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 4.看注释 凡是所加的注释,一定会对理解诗歌有帮助,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 读,充分利用。 5.看意象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6.看关键 每一首诗词都有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 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 |解题示例| 【例 1】 (2018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注】 张 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 3 -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 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 这道题考查诗人含蓄、复杂的思想感情,“尾联”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第二步:抓角度,巧分析 解答此题,要抓住分析情感“4 途径”,从整体出发来规范答案。 时间角度 “别离已久犹为郡”中一个“久”字,表达出作者对刘禹锡目前 “犹为郡”这种境况的同情之感 关键词 角度 尾联中的“更”字既能看出刘禹锡“诗情”勃发的才华,也能体现 出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描述对象 角度 从诗中所写的“刘使君”来看,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我们可以看出他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因而常常纵情于山水。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醉中高咏有谁听”,表达出对自己能感知对方 心意的宽慰 意象角度 作者在颈联选取“江气”“山光”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江边山城秀 丽的自然风光,为尾联展现刘禹锡的才华作铺垫 第三步:再整合,定答案 从不同的角度找出的要点是分散的,需要梳理整合,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要 点,然后定出答案。 [组织答案] [答案] ①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②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 感;③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对点演练| (2019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 4 -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 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 的哀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设题角度二————————|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指 对作者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 |方法思路| ★观点态度分析“4 注意” 1.分析要透彻。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 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首先,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能脱 离原诗泛泛而谈。其次,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 剖析。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 括时能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要避免失去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 - 5 - 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 |解题示例| 【例 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 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 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 你的理解。 [思维流程]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①“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考查鉴赏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结合全诗”,要注意从整首诗来考虑,而不要只局限于某些词句。 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 抓角度 细分析 整体理解 该诗的主 要内容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早晨的高山景物,由此可见其 行程艰难,然而诗中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愁苦之 态 抓住关键 词句,概括 观点态度 由首联中“旷然”和尾联中“此行为知己”可以 看出本诗的主题不是表达蜀道的艰险,而是诗人 把自己将要见到知己的愉悦之情赋予蜀道的崇山 峻岭之间。所以诗人说“不觉蜀道难” - 6 - 概括观点 与看法 要明确诗人的观点,诗人入蜀为报知己,登上山 顶,别有天地一片,心情舒畅,当然感觉不出“蜀 道难” [组织答案] [答案]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 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 富有情趣。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 岭① 苏 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 【注】 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 66 岁。②毵毵(sān): 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2.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这首诗既有叙事,也有描写。梳理作者的人生经历,从中把握作者乐 观旷达的情怀。作答时,可逐联进行分析。 答案:①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热爱生活 的乐观;②颔联写南迁海外如一梦,北归江南如醉里,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 脱;③后两联写波鸣空涧,雾绕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尽显他置身自然的 畅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