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 ‎  1.学习例1出示图片2   (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35+2,师板书   出示图片3‎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预设1:口算:5+2=7  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5加2?   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出示小棒图。 ‎ ‎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件演示算理。   出示图片4   笔算时,第二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教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   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习:做一做,图5‎ ‎2.学习例2   (1)看图片(乘车图片6)提出问题   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   板书算式:35+32=(      ) ‎ ‎   (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67。   ②摆小棒   师:有的同学是这样摆的,先摆3捆与5个单根 ,再摆3捆和2个单根(上下摆放),合起来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动画 ‎ ③口算的方法 ‎ ‎   30+30=60,5+2=7,60+7=67   ④竖式计算 出示图7‎ ‎ 师问:为什么5和2对齐?3和3对齐?   师: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板书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   生1:您是先算个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个十,把6写在十位。   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4)算法对比,理法勾联   指着竖式结果中的“7”,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竖式结果中的“6”,是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 ‎  做P13 第2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   提问:写竖式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做完后别忘了什么?   小结: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做完后别忘了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 (三) 拓展延伸   1.看图写竖式。(P12第2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