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9章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9章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区域的基本含义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类型及特征 类型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 大 小 生产活动 农业 非农业 二者关系 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4)空间分布形式 经济要素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表现 面状 线状和网络状 点状 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表现 ‎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时空差异 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考向1 区域特征分析 ‎(2014·江苏高考)《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 ‎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1.C 2.A [第1题,由材料中“山有小口”“初极狭”“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等描述可知,该处地形应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山间盆地。第2题,“桃花源”这种盆地式封闭环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2016·海南高考)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3~5题。‎ ‎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5.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3.B 4.D 5.A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第5题,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因地制宜发展渔业。]‎ ‎●考向2 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解图流程】 ‎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2014·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完成7~8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8.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7.C 8.D [第7题,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GDP最高,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是最大,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海,B、D项错误;根据表中前两列数据可以判断C项说法正确。第8题,青海地处西部,不具有科技优势,A项错误;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B项错误;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C项错误;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适合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 考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特征 ‎ 发展阶段 比较项目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相当低 表现出明显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不平衡增长态势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内部经济差异 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逐渐缩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三次产业状况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逐步提高 大幅度增强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位条件 ‎①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苏必利尔湖附近优质的铁矿;‎ ‎③运河开通、铁路修建及五大湖便利的交通;‎ ‎①本区资源开采规模加大,外地资源的大量输入;‎ ‎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 ‎①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条件的限制;‎ ‎②高科技的推动;‎ ‎③‎ ‎④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的形成 发展特点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占较大比重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结构日趋复杂,发展了机械、化学、汽车、纺织等部门;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形成“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发展趋势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增长发展状态 处于相对均衡的发展状态 ‎2.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 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 ‎(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考向1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图1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解析】 第(1)题,北方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都是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气候更加干旱,并导致了古文明中心的衰落,最终导致北方古“丝绸之路”的衰落。第(2)题,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大型化、高速化与专业化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出现并交织成网,还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等。第(3)题,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对外服务功能等。‎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2~3题。‎ ‎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2.A 3.C [第2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3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其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故选C。]‎ ‎●考向2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图,完成4~5题。‎ 甲 乙 ‎4.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5.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B—C—A D.C—A—B ‎4.D 5.D [第4题, 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5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甲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乙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甲 图乙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五大湖周围煤炭、铁矿丰富,工业城市众多,水运极为便利,这些都是区域早期发展的重要条件。第(2)题,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是20世纪初,材料显示正是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汽车工业在当时属于新技术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也是利用了钢铁工业的基础。第(3)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教材中鲁尔工业区的有关知识做出分析。第(4)题,针对造成美国底特律衰落的因素,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措施。‎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