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中考生物实验探究题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全面的中考生物实验探究题复习

类型1 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书面测试 1. 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2. 找准与教材的联系点,回顾相关知识;‎ 3. 根据题目要求作出解答。‎ 例证:‎ ‎1.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 。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 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类型2 教材经典实验的再现或延伸 解题思路:‎ (1) 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2)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关键信息建立与教材的联系;‎ (3) 明确考查方向:操作方法、操作目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 (4) 正确解答,文字叙述要清晰、条理、完整,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例证:‎ ‎1.(2012 广州)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装置中,应设置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 B.“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材料中,必须包含碘液 ‎ 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取样时,应挑选大、小花生各15粒 ‎ D.“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捕食者”不能特意捕食某种颜色的“猎物”‎ ‎2. 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B.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D.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 类型三:设计、解答探究实验 ‎(一般答题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解题思路:‎ 1. 仔细读题,从题干中提炼相关信息,为明确探究问题和作出合理假设寻找依据。‎ 2.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列出所有等量关系。‎ 3. 确定唯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 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验证性实验结论和假设一样;探究性实验有三种情况:变量与所作假设正相关;变量与所作假设负相关;变量与所作假设无关。‎ 5. 评价、修改或完善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的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实验材料是否过少,不能避免偶然性等。‎ 其他还需注意的细节:‎ ‎1.此类题目题干都比较长,信息量大,要仔细审题;‎ ‎2.语言表述要简洁、精炼;‎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误差;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3.实验中涉及两组或两组以上装置时,要用数字、字母、甲乙丙等加以区分;‎ ‎4.实验顺序和步骤要合乎逻辑;‎ ‎5.实验步骤解答要条理,最好注明第一步、第二步等;‎ ‎6.尽量使用题目中给出的器具和材料。‎ 例证:‎ ‎1.(2012 梅州)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喜温,喜透气,以畜禽类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蚯蚓是否喜湿润的土壤呢?李凡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他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润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润土中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湿润土中蚯蚓数量(条)‎ 干土中蚯蚓数量(条)‎ ‎1‎ ‎4‎ ‎4‎ ‎2‎ ‎5‎ ‎4‎ ‎3‎ ‎7‎ ‎3‎ ‎4‎ ‎9‎ ‎3‎ ‎5‎ ‎10‎ ‎2‎ ‎6‎ ‎12‎ ‎2‎ ‎7‎ ‎16‎ ‎1‎ ‎8‎ ‎18‎ ‎1‎ ‎9‎ ‎19‎ ‎0‎ ‎10‎ ‎2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 土壤环境中。‎ ‎(2)该对照实验设置的变量因素是 。‎ ‎(3)除了土壤湿度影响蚯蚓外,还有许多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生活,请你说出其中二个: 。‎ ‎(4)蚯蚓是生态系统的 者,它能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2.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 A.室温保持在‎25℃‎ ‎ ‎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 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 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2、数码照相机拍照时,不需要人为调整焦距便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你在进行“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实验时,需要转动准焦螺旋调整焦距吗?( )‎ A.需要 B. 不需要 C.有的型号显微镜需要,有的型号不需要 D. 使用低倍显微镜时需要,高倍镜不需要 ‎3、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 ‎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的放大倍数模糊不清。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5、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暗淡且偏左上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6、右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黑点代表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 ‎ 7.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下图中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 )‎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 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 ‎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8.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用到的是( )‎ ‎ ①生理盐水 ②清水 ③稀碘液 ④消毒牙签 ⑤刀片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9、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染液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稀碘液 D.自来水 ‎10、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限制标本移动 B增加透明度 C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D防止实验材料被破坏 ‎1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你认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A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 B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C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12、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实验过程 ‎1号 ‎2号 ‎3号 ‎4号 ‎①注入物质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②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③加入物质震荡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④滴入碘液并观察现象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 )‎ A.催化作用受pH影响 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13、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右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 ‎ B.微生物 ‎ C.玻璃管 ‎ D.温度 ‎14、下表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小麦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部分实验方案和结果,其中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 装置编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加适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2‎ 不加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3‎ 加适量的水,置于冰箱保鲜室 未萌发 ‎4‎ 加过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A、1号与2号、1号与3号 B、1号与2号、1号与4号 C、1号与3号、1号与4号 D、2号与3号、3号与4号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化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1000毫升 ‎25℃‎ ‎30个 ‎28只 B组 自来水 ‎1000毫升 ‎10℃‎ ‎30个 ‎11只 该实验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怎样调整才合理( )‎ A.将水量都减少至500毫升 B.将水温都控制在‎25℃‎ C.将蛙卵数增加至每组60个 D.两组都用河水 ‎16. 右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照光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 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 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 ‎4.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盆栽天竺葵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黎明前,将同处一环境中的甲株用黑网罩上,乙株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 ‎  B.黎明前,将甲株放在南面阳台,一株放在北面阳台,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 ‎  C.黎明前,选取同株天竺葵上的两片叶,甲叶用黑网罩上,乙叶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叶片蓝色的深浅 ‎  D.黎明前,选取天竺葵上的一片叶,部分区域双面夹上黑纱布条,其余区域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类区域蓝色的深浅 ‎8.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将一定量湿润的肥沃土壤均分为2份,在甲瓶中放入1份,将另一份烘干冷却后放入乙瓶。然后在2瓶 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将2个装置均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的是 A.甲 B.乙 C.均明显减弱 D.不确定 ‎14.(2010·莱芜市)(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 (1)分析并作出假设:‎ ‎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制定并实施计划:‎ ‎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 ‎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17.(2010·湖北恩施)实验探究法。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步骤四:记录数据于下列表中。‎ 周围溶液浓度(%)‎ 清水 ‎5%的食盐水 ‎10%的食盐水 溶液体积(ml)‎ ‎19.5‎ ‎22.6‎ ‎24.4‎ 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帮助指正: 。‎ ‎②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 。‎ ‎③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④从B组和C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⑤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 ‎ 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吸水。‎ ‎19.(2010·乐山市)探究与思考:(每空2分.共10分)‎ 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把盆裁的灭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均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个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丢掉黑纸;‎ ‎④将剪下是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由绿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并记录结果。‎ ‎(1)该实验中有无对照实验 (填有或无)‎ ‎(2)实验过程中,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      。‎ ‎(3)在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 。‎ ‎(4)该实验结束后,你观察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 。‎ ‎(5)该实验除了证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 ‎ ‎_ 。‎ ‎20.(2010·长沙市)下面是某课外活动小组以鸡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实验 处理 ‎1‎ 用医用注射器 将适量某物质 注入鸡卵钝端 的气室内,将创 口封闭。‎ 用医用注射器 将等量清水注 入鸡卵钝端的 气室内,将创口 封闭。‎ 用医用注射器 造成鸡卵钝端 创口后封闭,不 注入物质。‎ 不作任何 处理。‎ ‎2‎ 将以上四组鸡卵分别放入孵化箱中人工孵化21天左右,统计孵化率。‎ 请回答:‎ ‎(1)实验处理2中的孵化箱能提供孵化时所需的适宜 、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 ‎(2)如果丙组与 组的孵化率基本相同,则说明创口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如果丙组与 组的孵化率基本相同,则说明注入清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3)该课外活动小组要探究污染的河水对鸡卵孵化的影响,则甲组注入鸡卵钝端气室内的某物质是 。如果统计的孵化率为:甲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则证明污染的河水会 (填“降低”或“提高”或“不影响”)鸡卵的孵化率。‎ ‎23.(2010·三明市)(8分)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 A缸 B缸 步骤一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池塘水 步骤二 水温25℃‎ 水温25℃‎ 步骤三 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骤四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加入2克蝌蚪饲料 步骤五 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 不加甲状腺激素 步骤六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__ _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是一组 实验,变量是 。本实验应重复进行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 。‎ ‎(4)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中,观察到A缸蝌蚪提前变成青蛙,但青蛙只有苍蝇大小。在养殖业中,有人为了获得高产,将动物激素添加到家畜、家禽的饲料中。你认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任意添加激素,提高产量,利国利民 B.任意添加激素危害人体健康 C.经常食用这些家禽及家畜的肉、蛋、奶.可以强身健体 ‎24.(2010.·威海市)(6分)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 ‎ 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 ‎ 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 。‎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5.(2010·宿州)(5分)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 玉米苗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 甲 ‎0.06%‎ 土壤浸出液 乙 ‎ ‎0.03%‎ 土壤浸出液 丙 ‎0.06%‎ 蒸馏水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 ‎ 。‎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 ‎ 。‎ ‎(4)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5)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你分析原因是 。‎ ‎26.(2010·宿州)(7分)实验探究,分析回答:‎ 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2分)‎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 ‎ 。(2分)‎ ‎(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2分) ‎ ‎ 。‎ 二、非选择题 类型1 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书面测试 ‎1. 【答案】D 2. 【答案】B 类型2 教材经典实验的再现或延伸 ‎1. 【答案】C 2. 【答案】C 类型3:设计、解答探究实验 ‎1. (1)湿润;实验数据显示,干土中的蚯蚓越来越少,到最后一条都没有,湿润土壤中越来越多,多达19条,充分说明蚯蚓喜欢湿润的土壤。‎ ‎(2)土壤中的水分;土壤的干燥和湿润其实是水分的多少,从题目中看唯有这个条件是不同的。‎ ‎(3)空气、温度;从题目中喜“温”、喜“透气”能分析出,温度和空气也影响蚯蚓的生活。‎ ‎(4)分解;从题中的描述可推测出,蚯蚓所起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分解者的作用。‎ ‎2. (1)将肉汤中的细菌杀死;高温加热可以杀死细菌,将肉汤加热煮沸,排除肉汤中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干扰。‎ ‎(2)B;弯管与外界相通,空气可以进入,但空气中的细菌却不易接触到肉汤。‎ ‎(3)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生长繁殖;甲、乙对照,甲的直管细菌可以进入肉汤,而乙的弯管却可以阻止细菌进入肉汤,结果也有利地证明了这一点。‎ ‎(4)温度;甲和丙装置唯一不同的就是温度。‎ ‎(5) 低温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数量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肉汤变坏。丙中虽有细菌进入,却由于低温限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足以使肉汤变坏。‎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DADAC 6、DDACC 11、BBBDD 16. D ‎ 科学探究复习答案 ‎1、A 2、B 3、A 4、D 5、A ‎ ‎6、C 7、C 8、B 9、B 10、B ‎11、B 12、A 13、C ‎14、答案:(1)气体交换 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2)②相同 ③不采取任何处理 ‎ ‎(3)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15、答案: (1)A、细菌 (2)B、煮沸杀菌(高温灭菌) (3)B ‎16、答案:(1)A    (2)生态系统 一致(相同)    (3)高 ‎ ‎(4)随手关灯、外出时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7、答案:①萝卜块大小应该一样 ②萝卜块吸水 ③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萝卜块失水 ④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差别越大时,萝卜块失水越快 ‎18、‎ ‎19、答案:(1)有 (2)将淀粉运走耗尽 (3)溶解叶绿素 (4)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5)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0、答案:(1)温度  (2)丁 乙   (3)污染的河水 降低 ‎21、答案:刻度值(的大小) 保持湿润(或:使小鱼少受伤害;使小鱼保持生命活力)‎ ‎22、答案: (1)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无影响) (2)C (3)太阳能 (4)B ‎23、答案:(1)蝌蚪 (2)步骤三应改为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以上),步骤四A、B两缸加入的饲料应等量 ‎(3)对照 甲状腺激素 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可信度 ‎ ‎(4)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5)B ‎24、答案:(1)A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C ‎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者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者先量取清水再量取唾液)‎ ‎ (5)多 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5、答案:(1)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2)甲玉米苗温室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无机盐 (4)夜晚降低温度,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5)阴天或傍晚移栽,降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26、答案:(1)甲组 (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 (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 (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 ‎27、答案:(1)秋季、夏季 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抽样检测    随机取100粒小麦种子进行检测 ‎ (2)B 根表面生有大量的根毛 ‎ (3)取两盆生长旺盛的小麦幼苗分别定期喷洒“模拟酸雨”和清水   喷“模拟酸雨”的小麦幼苗变枯黄而喷清水的正常生长 ‎ ‎(4)抽穗期 蒸腾作用  ‎ 日均需水量在前三个时期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递增,而在最后一个时期有所减少 ‎28、答案:(1)A (2)个体大小一致 ‎  (3)不能 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实验结果 ‎  (4)计算全班同学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29、答案:(1)光 光 大豆种子的萌发与光无关 ‎ ‎(2)A与C 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3)①胚芽 ②子叶 ③胚根 ‎30、答案: (1)对照实验 光 (2)观察种子的结构(测定种子的成分) 淀粉遇碘变蓝 ‎  (3)已有的知识或经验    (4)叶绿素 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 ‎31、答案:探究I (1)相等 (2)多     探究II (1)氧气 (2)金鱼藻 ‎32、答案:(1)温度 (2)A C (3)空气(或氧气) (4)光照 没有 ‎33、答案:(1)消耗掉叶片内的淀粉 ‎ ‎   (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液体的蒸发(只答一项不得分) ‎ ‎(3)铝箔遮盖的部位不变色,其余部分变成蓝色 光合作用需要光 ‎ ‎(4)乙叶片不变色,丙叶片变成蓝色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5)防止二氧化碳进入瓶中 ‎34、答案:(1)阳光 (2)分解者 (3)水藻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氧气 (6)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