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 一、选择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増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下列不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是( )‎ A. 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 B. 永冻土融化 C. 农业生产力下降 D. 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臭氧层破坏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A错误;‎ B、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永冻土融化,海平面升高,B正确;‎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代谢紊乱,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正确; D、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D正确。‎ 故选A。‎ ‎2.与神经细胞相比,黑藻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核糖体 B. 中心体 C. 核仁 D. 细胞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神经细胞和黒藻细胞含有核糖体,A错误;‎ B、黒藻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正确;‎ C、神经细胞和黒藻细胞含有核仁,C错误;‎ D、黒藻细胞含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3.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会解体再重建 B. 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会增大 C.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核翻译的场所 D.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A、真核生物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会解体,末期核膜再重建,A正确; ‎ B、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会增大,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错误; ‎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 ‎4.脂质在生物生命活动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蜡可以减少植物细胞水分的散失 B. 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低于葡萄糖 C. 人体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D. 苏丹Ⅲ不能进入细胞,只能对细胞间的脂肪染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蜡可以减少植物细胞水分的散失,A正确;‎ B、油脂中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少,B正确;‎ C、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C正确;‎ D. 苏丹Ⅲ能进入细胞,可对细胞内的的脂肪染色,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雌”“雄”信封中卡片数量相同,表示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B. 准备实验材料时,需要2个信封和代表不同基因的2种卡片 C. 要模拟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选择其中一个信封进行操作即可 D. 模拟受精作用时,需将随机抽出的2张卡片组合记录后再放回 ‎【答案】A ‎【解析】‎ ‎【详解】A、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数量不等,A错误;‎ B、准备实验材料时,需要2个信封和代表不同等位基因的2种卡片,B正确;‎ C、要模拟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选择其中一个信封进行操作即可,C正确;‎ D、模拟受精作用时,需将随机抽出的2张卡片组合记录后再放回,D正确。‎ 故选A。‎ ‎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某同学分别在不同时间对同一观察部位进行显微拍摄,获得甲、乙、丙3个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丙的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B. 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 选用材料可以是洋葱外表皮细胞,b处可能充满着清水 D. 将a细胞置于与细胞液等浓度的甘油溶液中,其体积将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甲→丙的过程中质壁分离程度变大,细胞失水增多,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A正确;‎ B. 甲→乙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 C. 洋葱外表皮细胞有紫色的大液泡,故可以选用洋葱外表皮细胞,b处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空隙,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可能充满着外界溶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复原则可能充满的是清水,C正确;‎ D. 甘油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细胞置于与细胞液等浓度的甘油溶液中,其体积将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D。‎ ‎7.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 组1:2%H2O2溶液3mL→‎ 组2:2% H2O2溶液3mL+少许马铃薯匀浆→‎ 组3:2% H2O2溶液3mL+少许MnO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 该实验可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 马铃薯不制成匀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 实验结果可用点燃后无明火的卫生香放在试管口检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的组1没有催化剂,组2和组3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 B、组2和组3自变量是加入催化剂的种类,一个是生物酶一个是无机催化剂,可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B错误;‎ C、马铃薯不制成匀浆,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C错误;‎ D、实验最后产生氧气,故实验结果可用点燃后无明火的卫生香放在试管口检测,D正确。‎ 故选D。‎ ‎8.某种植物幼苗在适宜条件下经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min)‎ ‎30‎ ‎60‎ ‎90‎ ‎120‎ ‎150‎ 左侧伸长长度(mm)‎ ‎0.20‎ ‎0.25‎ ‎0.28‎ ‎0.30‎ ‎0.31‎ 右侧伸长长度(mm)‎ ‎0.21‎ ‎0.42‎ ‎0.85‎ ‎1.22‎ ‎1.57‎ A. 右侧为向光侧,ⅠAA含量高于左侧 B. ⅠAA促进了背光侧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C. 左侧生长情况是高浓度IAA抑制作用结果 D. 若光照前去除苗尖端,左右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左侧为向光侧,IAA含量高于左侧,A错误;‎ B、IAA促进了背光侧细胞的伸长,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 C、左侧生长素的浓度低于右侧,故左侧生长情况慢于右侧,C错误;‎ D、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左右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D正确。‎ 故选D。‎ ‎9.为了调查某山区喜鹊的种群密度,初捕50只鸟中有喜鹊20只,将其标记后原地放回。适宜时间后,再捕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喜鹊5只,没有标记的喜鹊10只。由于喜鹊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此山区中喜鹊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 小于60只 B. 大于60只 C. 小于220只 D. 大于220只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根据公式X:20=15:5,得X=60只。又因为喜鹊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第二次捕到的5只比应该捕到的要少,因此推测此地区中喜鹊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60只。 故选A。‎ ‎10.图表示两个群落在段时间内物种丰富程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演替 B. 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C. 若时间允许,甲一定是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D. 人类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不会改变甲、乙群落演替方向和演替速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 B、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B正确;‎ C、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错误;‎ D、人类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会改变甲、乙群落演替方向和演替速速,D错误。‎ 故选B。‎ ‎11.控制人类秃顶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Aa和aa,而女性秃顶的基因型为a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秃顶的性状为伴性遗传 B. 对男性来说,A对a为显性 C. 说明生物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D. 不能说明人类秃顶基因的表达受性别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人类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虽然秃顶遗传与性别相关,但不属于伴性遗传,而是从性遗传,A错误;‎ B、对女性来说,A对a为显性,B错误;‎ C、说明生物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的表现,C正确;‎ D、秃顶再男性和女性中基因型不同,表现不一样,能说明人类秃顶基因的表达受性别影响,D错误。‎ 故选C。‎ ‎1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 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B.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C. 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短期内分离出细胞的ATP,但部分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有新的ATP形成,但含量变化不大,说明有ATP分解,进而说明短期内细胞中既存在ATP的合成,也存在ATP的分解,根据部分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表明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落和结合。A、C、D项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B项错误。‎ ‎13.下列关于人体生长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合成 B. 促进细胞增大和数量增多 C. 促进软骨的形成与钙化作用 D. 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的生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长激素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增大与数目增多,促进生物的生长,B正确;‎ C、人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C正确; D、生长激素可使靶细胞对糖的利用减少,增加糖元生成,D正确。‎ 故选A。‎ ‎14.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为核酸是遗传物质提供了直接证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可用15N替代32P标记DNA B. 35S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少数带有放射性 C. T2噬菌体所有组分的合成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 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A错误;‎ B、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中,故35S标记的噬菌体组的子代噬菌体没有带有放射性,B错误;‎ C、T2噬菌体所有组分的合成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C正确;‎ D、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15.加热升温可使DNA双链解旋并分开,如果再缓慢冷却,两条互补链会重新结合为双链。SP8噬菌体DNA的一条链含较多的嘌呤(重链),另一条链含较多的嘧啶(轻链)。让SP8噬菌体侵染枯草杆菌,然后从枯草杄菌中分离出RNA,分别与SP8噬菌体DNA的重链或轻链混合,并缓慢冷却。结果,SP8噬菌体侵染后形成的RNA只与重链形成 DNA-RNA杂合分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SP8噬菌体DNA的双链 B. SP8噬菌体DNA的碱基含量不遵循卡伽夫法则 C. 实验结果说明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D. 该实验的DNA-RNA杂合分子一定含有未配对的单链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SP8噬菌体DNA的一条链含较多的嘌呤(重链),另一条链含较多的嘧啶(轻链),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SP8噬菌体DNA的双链,A正确;‎ B、SP8噬菌体DNA双链中的碱基含量遵循卡伽夫法则,B错误;‎ C、通过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实验结果说明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C正确;‎ D、DNA分子有内含子,不能转录,故该实验的DNA-RNA杂合分子一定含有未配对的单链部分,D正确。‎ 故选B。‎ ‎16.真核细胞需氧呼吸中含碳化合物的变化过程如下图,①②③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溶胶 B. 过程②的产物之一是CO2‎ C. 过程③产生大量的ATP D. 过程①②③都会产生[H]‎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程①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溶胶,A正确;‎ B、过程②③为柠檬酸循环,能产生CO2和少量ATP,B正确;‎ C、③为柠檬酸循环,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C错误;‎ D、过程①②③都能产生[H],D正确。 故选C。‎ ‎17.在人的HD基因中,存在一段以三个相邻核苷酸(CAG)为单位的重复序列。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HD基因中,CGA的重复序列异常扩增,且重复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起该疾病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B. 该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C. 该变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 D. HD基因的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该病是因为碱基对增添引起的,故引起该疾病的变异为基因突变,A正确;‎ B、该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C、基因突变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C正确;‎ D、HD基因的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D正确。‎ 故选B。‎ ‎18.下列关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学说的提出基于染色体的成分分析 B. 该学说的要点是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 C. 该学说能圆满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D. 摩尔根对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完善了该学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学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即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A错误;‎ B、该学说的内容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即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B正确;‎ C、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所以该学说能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确;‎ D、摩尔根对果蝇的遗传学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完善了该学说,D正确。‎ 故选A。‎ ‎19.离心技术是常用的分离、纯化或澄清的方法。下列实验或技术不需要使用离心技术的是( )‎ A.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B. 利用羊膜腔穿刺技术进行产前诊断 C. 探究DNA复制过程的同位素示踪实验 D. 探究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短时保温、搅拌、离心,A不符合题意;‎ B、羊膜腔穿刺技术需要使用离心技术,分离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的细胞,B不符合题意;‎ C、探究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技术,C不符合题意;‎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使用的是血细胞计数板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20.现有一只雄果蝇,基因型如图,Ⅱ、Ⅲ、Ⅳ表示三对常染色体,已知雄果蝇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不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 B. 该果蝇减数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后期I或后期Ⅱ C. 该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 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该果蝇基因型为AabbDd,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A正确;‎ B、该果蝇减数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如果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其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后期Ⅱ,B错误;‎ C、该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A/a和D/d遵循自由组合,故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D正确。‎ 故选B。‎ ‎21.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洋葱(2n=16)根尖细胞如下图所示(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已完成染色体和中心体的复制 B. 图丙细胞中含有16个染色体、2套遗传物质 C. 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D. 给临时装片的材料滴加秋水仙素,丙、丁出现的比例降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甲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A错误;‎ B、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32个染色体、4套遗传物质,B错误;‎ C、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C正确;‎ D、秋水仙素处理的是活细胞,而临时装片的材料中的细胞已经死亡,故秋水仙素处理没用,D错误。‎ 故选C。‎ ‎2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害突变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杂交育种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 只要个体间存在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就会起作用 D. 遗传漂变、基因重组、突变都是异地物种形成的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害突变,有利突变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杂交育种存在筛选过程,故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正确;‎ C、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C错误;‎ D、遗传漂变、基因重组、突变都是异地物种形成的因素,D正确。‎ 故选C。‎ ‎23.为研究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将长势相同的马尾松幼苗分别放在阳光充足的林窗处和荫蔽的林下,测定其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等指标,实验结果如下图。10:00时将林下一部分马尾松幼苗移植林窗处,并测定其光合速率(计作P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7:00时提高林下马尾松幼苗周围的CO2浓度,a点明显上移 B. 10:00-12: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与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下降有关 C. 12:00-14: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可能与气孔阻力的变化有关 D. P值并未迅速上升至b点,原因可能是叶绿体内RuBP含量不足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过上图左图曲线图分析,7:00时提高林下马尾松幼苗的光照强度,a点上移,A错误;‎ B. 上图右图可以看出,从10:00时到12:00时之间,气孔阻力增大,部分气孔关闭,由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 C. 从上图右图可以看出,12:00-14:00时林窗组气孔阻力略有下降,即气孔开度有所增加,说明此时段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阻力的变化无关,C错误;‎ D、由于林下马尾松幼苗光合作用弱,暗反应中RuBP含量低,因此移到阳光充足处,虽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但是由于受到RuBP含量的限制,因此光合速率并不能迅速上升为b,D正确。‎ 故选D。‎ ‎24.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建立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冲动通过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可为单向,不可为双向 B.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细胞膜,可为突触前膜,不可为突触后膜 C. 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可为兴奋,不可为抑制 D.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的电位变化,可增加,不可衰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神经冲动通过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为单向,不可为双向,A正确;‎ B、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细胞膜,可为突触前膜,也可为突触后膜,B错误;‎ C、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可为兴奋,也可为抑制,C错误;‎ D、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的电位变化,不增加,不衰减,D错误。‎ 故选A。‎ ‎25.下图是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其中甲病致病基因在纯合时会导致胚胎在发育早期死亡,Ⅱ9不带乙病基因,Ⅲ14带有甲、乙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病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11的乙病基因来自Ⅰ(代)的1号 C. Ⅲ1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5/18‎ D. Ⅲ13与Ⅲ14生下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5/48‎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通过分析可知,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Ⅲ11个体的乙病基因来自于Ⅱ代7号,而Ⅱ代7号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2号个体,B错误;‎ C、如果Ⅲ14携带有甲、乙病致病基因,但是表现正常,则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7号和8号均有一个患甲病的弟弟或妹妹,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则不患甲病的Ⅲ12的基因型为1/2AA、1/2Aa;又由于Ⅲ11的基因型可以用bb表示,则Ⅲ12‎ 的基因型为1/3BB、2/3Bb,因此Ⅲ12是纯合子的概率=1/2×1/3=1/6,C错误; D、由C项可知,Ⅲ13的基因型同样为(1/2AA、1/2Aa)(1/3BB、2/3Bb),Ⅲ14的基因型为AaBb,Ⅲ13与Ⅲ14生一个不患病的孩子=(1-1/2×1/4)(1-2/3×1/4)=35/48,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如图1所示,图2表示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的大小。‎ 请回答:‎ ‎(1)图1所示食物链属于_________(捕食/腐食)食物链,它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_________的关系。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____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 ‎(2)鸫取食蜗牛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_________、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_________的特点。摄取相同质量的食物,体重净增长量鸫远小于蜗牛,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图2中,若甲表示图1中某一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属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用于该营养级生长发育的能量是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若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M,则与该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 ‎【答案】 (1). 捕食 (2). 取食与被取食(的营养) (3). 种类数 (4). 自我调节 (5). 自身呼吸消耗和流向下一营养级(雀鹰) (6). 单方向/单向流动 (7). 鸫是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 (8). 雀鹰 (9). c (10). b/M×100%(或b/M)‎ ‎【解析】‎ ‎【详解】(1)图1所示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属于捕食食物链,它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的变化会直接引起食物链数量的改变,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鸫取食蜗牛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雀鹰)、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特点。由于鸫是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所以摄取相同质量的食物,体重净增长量鸫远小于蜗牛。‎ ‎(3)图2中,甲表示图1中某一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由于无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路径,则属于图2最高营养级生物(雀鹰),雀鹰同化总量是b;用于该营养级生长发育的能量是c。若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M,则与该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M×100%。‎ ‎27.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问题。‎ ‎(一)对某植物进行不同光照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的各项光合色素指标,结果如下表。‎ 处理 总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色a/b(比值)‎ 正常光照 ‎17.72‎ ‎2.65‎ ‎3.94‎ 正常光照+远红光 ‎17.61‎ ‎2.36‎ ‎3.56‎ 弱光+远红光 ‎13.80‎ ‎1.55‎ ‎3.26‎ 弱光 ‎13.41‎ ‎1.55‎ ‎2.89‎ ‎(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________膜上。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提取液并测定________,可得到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主要吸收________光。‎ ‎(2)据表分析,光强减弱,光合色素中________含量降低的比例最多,远红光补光对其________(有/无)影响。‎ ‎(3)在光照下,有些叶绿素a会被激发出高能电子。研究人员将一种特殊的金属电极插入该植物叶绿体中,吸收了这些高能电子,从而获取到微电流。推测该操作会使光反应产物________的生成量显著下降。‎ ‎(二)“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 ‎(1)设置盛水玻璃柱的目的是______,若将透明玻璃换成红色玻璃,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得光合速率值______(变大变小/基本不变)。‎ ‎(2)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其他条件不变,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光合片层) (2). 吸光率吸光值/光密度值OD值 (3). 红光和蓝紫 (4). 类胡萝卜素 (5). 无 (6). ATP和 NADPH (7). 吸收灯光热量,减少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8). 变小 (9). 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10). 水中CO2含量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解析】‎ ‎【详解】(1)光合色素分布在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要得到叶绿素a 的吸收光谱,可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提取液并测定其吸光率吸光值/光密度值OD值;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据表中数据分析,光强减弱,光合色素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的比例最多,光合色素不吸收远红光,故远红光补光对其无影响。‎ ‎(3)金属电极插入该植物叶绿体中,吸收了这些高能电子,不能合成ATP和 NADPH。故该操作会使光反应产物ATP和 NADPH的生成量显著下降。‎ ‎(二)(1)设置盛水玻璃柱的目的是吸收灯光热量,减少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红色玻璃只透红光,故将透明玻璃换成红色玻璃,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得光合速率值变小。‎ ‎(2)水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导致水藻接受的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量减少;另一方面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 ‎28.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对于调节机体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维持正常生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1)图是胰岛素促进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理示意图,GLUI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请回答:‎ ‎①脂肪细胞以_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膜上的蛋白M是胰岛素的一种_________。‎ ‎②据图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_________来增加脂肪细胞_________的数量,从而提高转运葡萄糖能力。‎ ‎③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糖尿病的原因。下列因素中不会引发糖尿病的是_________(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d.胰高血糖素与其他受体结合受阻)。‎ ‎(2)Ⅰ型糖尿病是因患者的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引起的。利用基因治疗将小鼠胰腺内的a细胞转化为能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β样细胞,对小鼠的I型糖尿病起到显著疗效。其基因治疗后的效果如下图:‎ 请回答:‎ ‎①正常组小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决定于________,其尿液用________试纸检测会出现________色。‎ ‎②治疗组小鼠在第二周血糖恢复正常并持续到16周,说明功能性β样细胞不仅能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同时还能________。‎ ‎③基因治疗的效果在第18周后失效,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 ‎【答案】 (1). 易化扩散 (2). 受体 (3). 含有GLUT4的囊泡与质膜融合 (4). 质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质膜上GLUT4 (5). d (6). 血糖浓 (7). 尿糖 (8). 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9). 抵抗自身免疫系统攻击 (10). 功能性β样细胞正常凋亡 ‎【解析】‎ ‎【详解】(1)①通过图示可知,葡萄糖进细胞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一侧,且需要运转的载体,由此推测脂肪细胞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膜上的蛋白M可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故蛋白M是胰岛素的一种特异性受体。‎ ‎②据图分析,胰岛素促进含有GLUT4的囊泡与质膜融合,来增加脂肪细胞质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从而提高转运葡萄糖能力。‎ ‎③若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或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都会影响胰岛素与蛋白M的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引发糖尿病,a、b正确;信号转导蛋白缺失会影响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也会引发糖尿病,c正确;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不能升高血糖,所以不会引发糖尿病,d错误。因此,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abc;d不会引发糖尿病。‎ ‎(2)①正常小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决定于血糖浓度,其尿液用尿糖试纸检测,很快会因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的少到多而依次呈现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②治疗组小鼠在第二周血糖恢复正常并持续到16周,β样细胞起的作用是能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同时还能抵抗自身免疫系统攻击。‎ ‎③基因治疗的效果在第18周后失效,可能是因为有功能性β样细胞正常凋亡。‎ ‎29.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段丢失的现象叫做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都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纯合体,具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可育,缺失纯合子具有完全致死效应。对某种家鼠进行实验,让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统计F1如下表。‎ 表现型 有尾 无尾 数量(只)‎ 雄家鼠 ‎49‎ ‎0‎ 雌家鼠 ‎51‎ ‎51‎ 请回答:‎ ‎(1)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缺失发生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要验证这一结论,可从亲本__________家鼠体内获取细胞,进行__________分析。‎ ‎(2)小鼠的有尾性状为__________(显性隐性/无法判断),本实验亲本家鼠中控制尾有无的相关基因是否随染色体缺失而丢失?__________(是/否/无法判断)‎ ‎(3)F1中有尾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让F1雌雄家鼠随机交配,F2家鼠中有尾:无尾=__________。‎ ‎(4)已知家鼠的短尾对长尾为显性,其基因座位在常染色体上,上述亲本家鼠的该基因座位都是杂合的。让F1雌雄家鼠随机交配,F2中短尾家鼠占__________。‎ ‎【答案】 (1). ⅹ (2). 无尾雌家鼠 (3). 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 (4). 隐性 (5). 否 (6). 79.8 (7). 6∶1 (8). 9/14‎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后代雄家鼠中只有有尾个体,没有无尾个体;而雌家鼠中有尾:无尾=1:1,即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上,有缺失的个体为无尾,正常的个体为有尾。可选择无尾雌家鼠体内获取细胞,进行染色体组型或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这一结论。‎ ‎(2)表格数据显示雄性只有有尾,且数量是雌性的一半,说明母本无尾是缺失杂合子,无尾是显性性状,有尾是隐性性状,题中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形成缺失杂合子,所以与尾的有无的相关基因仍然存在,没有丢失。‎ ‎(3)通过表格数据可计算出,F1中有尾基因的基因频率为Xa+%=%。已知母本的基因型是XA-Xa+,父本的基因型是Xa+Y,则子代基因型是XA-Xa+、Xa+Xa+、Xa+Y,让F1代雌雄家鼠自由交配,F2成年家鼠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4×1/2=1/8)XA-Xa+、(3/4×1/2=3/8)Xa+Xa+、(3/4×1/2=3/8)Xa+Y,即有尾:无尾=6:1。‎ ‎(4)已知家鼠的短尾对长尾为显性,其基因座位在常染色体上,上述亲本家鼠的该基因座位都是杂合的。亲本基因型为Bb XA-Xa+和BbXa+Y,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分开考虑,Bb×Bb后代F1,1/4BB、1/2Bb、1/4bb,F1中B基因频率1/2,b基因频率1/2,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产生的F2中B-占3/4,bb占1/4,结合(3)可知F2中短尾家鼠占3/4×6/7=9/14。‎ ‎30.药物X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了研究药物Ⅹ 对免疫抑制小鼠生理功能的作用,以胸腺指数(胸腺质量mg体重g)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为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1)实验思路 ‎①将药物ⅹ粉末溶于蒸馏水,配置处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溶液。‎ ‎②将小鼠__________,每组小鼠雌雄各半。‎ ‎③__________,以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小鼠。‎ ‎④__________。‎ ‎⑤连续灌胃10天后,称取小鼠质量,__________。‎ ‎⑥记录、统计处理数据。‎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3)讨论和分析:‎ ‎①本实验以胸腺指数反映小鼠的免疫功能,其依据是_______。‎ ‎②小鼠血清中的IL-2由____细胞分泌,引起相关特异性反应的抗原其化学本质为______。‎ ‎【答案】 (1). 随机均分为A、B、C、D、E5组 (2). B、C、D、E4组小鼠给与腹腔注射等量免疫抑制剂 (3). C、D、E组每日分别给予等量的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的药物X水溶液灌胃,B组和A组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 (4). 用IL-2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IL-2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分离胸腺并称质量 ‎ ‎(5). ‎ ‎(6). 胸腺是T淋巴分化成熟的场所,它的体积、质量能反映出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活跃程度 (7). 辅助性T淋巴 (8). 蛋白质 ‎【解析】‎ ‎【详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使ⅹ粉末溶液浓度变化,因变量是胸腺指数(胸腺质量mg体重g)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为指标。选用小鼠为实验材料。‎ ‎①将药物ⅹ粉末溶于蒸馏水,配置处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溶液。‎ ‎②将小鼠随机均分为A、B、C、D、E5组,每组小鼠雌雄各半,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③B、C、D、E4组小鼠给与腹腔注射等量免疫抑制剂,以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小鼠。‎ ‎④C、D、E组每日分别给予等量的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的药物X水溶液灌胃,B组和A组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 ‎⑤连续灌胃10天后,称取小鼠质量,用IL-2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IL-2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分离胸腺并称质量。‎ ‎⑥记录、统计处理数据。‎ ‎(2)A组未加免疫抑制剂和X物质,B组加入免疫抑制剂,未加X物质。C、D、E加入不同浓度是X物质。通过测量每组小鼠体内的胸腺指数(胸腺质量mg体重g)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以组别为横坐标,胸腺指数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为纵坐标做曲线,如图:‎ ‎。‎ ‎(3)讨论和分析:‎ ‎①胸腺是T淋巴分化成熟的场所,它的体积、质量能反映出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活跃程度,故本实验以胸腺指数反映小鼠的免疫功能。‎ ‎②小鼠血清中的IL-2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引起相关特异性反应的抗原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