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序列写作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序列写作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1 -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无论是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 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尾,读来没有情趣;文贵曲折,优秀的 文章,总是会波澜起伏,张弛有致,时如莺语花底般平缓,时如铁骑突出般急促,时如行云 流水般欢快,时如泉流冰下般凝重。开开合合,起起落落,于辗转迂回中引人“升堂入室”, 在一张一弛中让人领会文章中心。 要写好情节曲折的记叙文,除了具备对客观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外, 关键还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在于如何组织材料。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景致可谓幽深奇巧了,可是人们一进大门,看到的却是“一带 翠嶂挡在面前”,看不到里面的景色。贾政解释得好:“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尽入 目中,则有何趣?”宝玉的题词也妙:“曲径通幽。”这给我们启示:文章的结构布局同园林 的布局一样大有讲究,即不可太直太露。 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 洄,便是死水。”所谓“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 澜?一是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二是从读者的阅读心理来看,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名师支招] 写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件的波澜,这样才能避免“引人入睡”,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 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 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就是运用这 种方法的典型代表。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行文中铺垫、伏笔的设计,否则结尾会让人感到 不可思议。 2.悬念法 悬念法通常是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 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鲁迅先生的《祝福》、房树民与王石的《为 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很好的代表。常见的设计悬念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言行的原因的期 待心理。 (2)倒叙法。先把结果或能吸引读者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以时间为序加以叙述,增强 文章的可读性。 (3)切隔法。中途中断叙述,转述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章回体小说普遍使用) - 2 - 使用悬念法要注意: (1)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既要“悬”,又不能“玄”,不可故弄玄虚,不要出 现漏洞。 (2)要紧紧围绕主题来设置悬念,不能在枝节问题上“悬置紧张”,以免削弱主题思想。 3.误会法 造成误会,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在顿悟中感受作文的中心,领会其中的奥妙,增强 文章的戏剧性。误会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 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后面的例文《枪》就是运 用误会法的佳作。 4.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 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 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 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契诃夫的《威胁》乃是典范。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1)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 (2)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另一方起的是衬垫作用。 5.巧合法 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说书的人常 说“无巧不成书”,合理地运用巧合法,可以增强事件的戏剧性,使各种矛盾集中在一起,既 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有利于揭示各种矛盾所表现的事件的本质。代表作有欧·亨利 的《麦琪的礼物》。 [典例剖析] 在你的人生旅程里,一定有一段经历令你难以忘记,让我们共享你的故事吧!请以“难 忘的经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观摩】 枪 那真是一次难忘的旅程!①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 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 再也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②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③实在不应该冒冒 失失地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 ①开头感叹,直接点题,引发悬念。 ②文章一开始就制造紧张的气氛。 ③点明紧张的原因,同时为下一步的误会埋下 伏笔。 ④用已经发生的事实增强这种紧张的气氛。 ⑤和第一段照应,“我”更加紧张。 ⑥为下文描写做铺垫。 ⑦动作描写照应上一段,担心的事就要发生了; - 3 - 北处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 11 点半的最后 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 火车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呢? 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 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 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 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 报纸上几乎天天有报道,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 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④为什么我这么 大意? 果然,车子刚过中坜吧,我就感到异样了, 就如同我前面所说,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 瞅得我心底发毛。⑤当然,我身上的钱不多, 又是一个大男生,实在不必害怕,但如果他真 正心怀恶意,如果他嫌钱太少不满意,无论如 何,还是我吃亏。我悄悄地打量他的体形,没 有我高,但是比我结实多了,单打独斗,我未 必就会输他,可是他不可能没带东西,⑥而且 我根本不想打。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 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 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 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⑦要动手了吧? 我下意识地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 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一定是他看 出我有了戒备,不敢轻率下手,在等待更恰当 的时机吧?难道我就这样束手待毙吗?也许 我可以想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我不是一向 自诩最善于动脑筋的吗?怎么突然吓呆了呢? 或许我可以试着和他聊聊天,动之以情,让他 不好意思动手。 于是我吞了口口水,和他搭讪:“生意好 环境描写更加剧了紧张的气氛。 ⑧看似闲笔,却使误会进一步加深,并为误会 的转化蓄势。 ⑨第三次写到司机的眼睛,眼睛的变化表明双 方的惊惧都在加深。 ⑩节奏开始平缓。 ⑪“我”感到不可思议,为误会的解除张本。 ⑫误会的谜底揭晓,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⑬以感叹结尾,呼应开头。 - 4 - 吗,老乡?”他似乎吓了一跳,过了好几秒钟 才回答我:“不好啊,几乎连油钱都跑不回 来。”⑧“不会吧?你不是回头车?刚刚还有 客人包了你的车去台北,不是吗?”他不再回 答,我突然想到可能不是真的回头车,一紧张, 舌头打结,也沉默下来。沉默最适于培养紧张 的气氛。为什么他不跟我聊天?是不是怕暴露 他的口音或其他特征,增加警方缉捕他的可 能?他当然明白,我被抢之后必定会去报案的, 好聪明狡猾的家伙!我恨恨地咬了咬牙,他又 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⑨这一眼非常狠 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这使 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即使 赶不回员林上课,请一天假又有什么大不了, 何必一定要搭野鸡车冒险? 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抢,就给他吧!好汉 不吃眼前亏,财物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 人要就给他,犯不着因此打斗伤身。不行!这 么一来,岂不是助长了恶人的气焰?无论如何, 都应该和他拼斗一番,给他一点教训。 两种想法交战缠斗,还没有分出胜负,员 林居然到了。可爱的员林!当计程车在公路局 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 了一口气,⑩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车后, 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 车子往前冲去,迅速拐了一个弯,消失在不远 的街角上。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慌的 神色。⑪ 怔怔地站在凌晨两点左右冷冷清清的员 林街头,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放入旅行袋,才 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处突出了一截枪管,那 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 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⑫ 我的天哪!⑬ - 5 - 【总评】 文章悬念迭生,波澜起伏,一系列的巧合使误会一步步加深,正是这些误会,使 文中的两个人物都处在紧张和惊惧之中,而这种紧张和惊惧无疑又加深了误会的程度,作者 就这样巧妙地层层设伏、步步铺垫,最终揭开谜底——原来如此!当松一口气的时候,我们 不禁对作者的精心设计大为赞叹,黄河可以九曲,行文当如此跌宕! [即时练笔]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24 日,杭州一位小伙因没给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让座,被扇了 5 个耳光。近日,济南一 位母亲带 3 岁的孩子坐公交车时,同样没人给她让座,她一怒之下竟扇了一名男乘客一个耳 光,并称“是替你妈妈教育你”。类似事件频出不穷,不禁让人想问:“同样是买票上车,凭 啥要逼我让座?”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让座是值得提倡的美德,做了就该得到夸奖;必须让座则是道德胁迫, 更是道德暴力。让不让座,这是个人道德问题,只能靠引导,不能强迫。不让座,就出手打 人,这是强盗逻辑。德国思想家阿伦特在《论暴力》一书中写道:“暴力的理性在于它对某 个短期目标的合理追求,但暴力并不是这个目标之所以合理的理由。暴力也不会提升人们对 这一目标的认同。”简言之,暴力解决不了让座问题,更不会提升人们对于“他人必须为你让 座”这一诉求的认同。 道德本该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暴力维护不了更解决不了道德的 问题。离开了道德准则,使用暴力解决,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畴,更是对道德的亵渎与曲解。 依靠强制和暴力来维护道德,只不过是将道德作为自己私欲的遮羞布,最终无益于道德维护。 这则材料的立意很明显。 【参考例文】 魂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儿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 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刚上车的一 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野女艳史》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 旁若无人地坐下。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那小伙子眼一瞪, 鼻子一抽,脸上肌肉一抖,怪吓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 “是吗?”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去的精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坐着的 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 说:“少犯嘎!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 6 -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与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 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儿的话,那有些人大概仅只有一个躯壳了。四只手揪巴在 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儿像 银铃似的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 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 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这趟车终点站是北京。车站到了, 我下了车,在河样的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 3 个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 难道是看花了眼?绝不会!那么,她是躲在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 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了,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名师点评】 一个让座的故事,写得如此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完全得力于悬念的设 置。文章一开始就巧设悬念: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可最近我却看到了。朗朗乾坤 见到了并不存在的人的魂,一下子就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悬念下再细细穿插故 事情节,最后解开悬念,原来作者所说的魂,是指我们时代的奉献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