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人教版(2016部编版) (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人教版(2016部编版) (6)

《庄子》一则 北冥有鱼 课文学习重点  ①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 理的方法。  ②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 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③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 言句式。 庄 子 画 像 了解作者 庄子(约前369一前280),名周,战 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约 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 响的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 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 重要地位。《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 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 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 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 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 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 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 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 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 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 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 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朗读课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 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 的大海。 本义鱼子,小鱼。 在此被庄子借用为 大鱼之义。 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 “极为接近”。 传说中的大鸟。 通“努”,奋力飞举。 天边。垂,通“陲”,边际。 指海啸。形容海 动风起之时。 迁徙。 天然形成的池子。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记载 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 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盘旋着往上飞。 往上飞旋风气息,此处指风 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空中游尘。 深蓝色 通“耶”它(指大鹏)向下俯视 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 怪异的事情。 用在选择疑问句中表示选 择,是……,还是…… 尽头 罢了 疏通、翻译课文第一部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 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 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 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 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 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 大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 击水面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 盘旋而上直冲几万里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 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 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 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 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因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 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 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 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待, 依靠),都是没有绝对自由。 。 课文鉴赏要点   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 “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 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 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 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 手法。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怒:奋起。 ③垂:边远;此词后代写作“陲”。 ④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 海面飞行。徙:迁移。 ⑤天池:天然的大池。 ⑥志:记载。 ⑦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⑧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 (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 旋而上的暴风。 ⑨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⑩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 “野马”。 词语积累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3)水击三千里 击: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 (6)亦若是则已矣 已: 停止 。 知识梳理 悬挂 迁移 拍打 环绕而上 离开 罢了 2.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 , 意思 。 (2)其正色邪 通 , 意思 。 冥 溟 海 邪 语气词,呢,吗耶 3.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义: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 (3)天池也 古义: ,今义: (4)野马也 古义: 今义: 奋发 生气,发怒 海动 泛指海上运输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高山湖泊名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野生的马 4.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方位名词 向上 奇怪 怪异的事物 息 { 大风 名词,气息 5. 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二、关键句子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 的云彩。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 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 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文本探究: 1.“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 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 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 有所依凭。 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 真实可信的。 文本探究: 3.“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 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 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 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 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 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本探究: 4.“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 达了什么意思? 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颜色呢, 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 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意 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 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 “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 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文本探究: 5.“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 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 于搏击,敢于追求。 6.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 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 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 富的想象和联想。 3.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解析】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 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 物有所待的道理。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 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 意,寓意隽永。 【答案】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 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答案】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 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 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 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 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 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4.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要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 进行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中心思想: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 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 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 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 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 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 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 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 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 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 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 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 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写作特色: 1.夹叙夹议,节节叙事,节节议论,议论方式 灵活多变,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增强了说 服力。 2.想象奇特丰富,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 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 分奇特。写鹏的南徙,“击三千里”“抟九万 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3.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了雄 浑开阔的意境。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九万里”是夸张,姜鹏的翅膀比作天边的云是 比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