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 (建议用时:20 分钟) 1.1950 年 7 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 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知识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 A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判断,当时简化汉字的原则是简单易学,A 项符合题 意。再根据“1950 年”的信息,当时新中国教育尚处于奠基时期,C、D 两项不 属这一时期,B 项不符合史实。] 2.“我国已有高等院校 434 所,中等学校 8 万多所,小学 168.1 万所,初步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此段记载应出现在( ) A.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A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几年 的努力而实现的,时间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3.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工农兵上大学”系列中的一张,从所学历史知识 来分析,这应该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现状(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期 D.改革开放后 A [由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高考制度被废止,高等院校招收 “工农兵学员”,故选 A 项。] 4.1977 年,中国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启动“希望工程” B.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高考制度 D.颁布《义务教育法》 C [1977 年,中国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举措是恢复高考制度,因此 C 项正确; 启动“希望工程”是在 1989 年,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颁布《义务 教育法》是 1986 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A、B、D 三项。] 5.1983 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超前性 A [“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向世界” 强调与世界接轨,“面向未来”强调前瞻性,其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 民族的竞争力。]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公平的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 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 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 [“三个面向”思想主要体现了教育现代化与走向世界,这与题干材料中 的“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等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③,答案为 C 项。] 7.1946 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 18.9%,到 1952 年 达到 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 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 24%, 到了 1952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 2%,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 地位尤为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才的培养有其时代特点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A [题干材料充分说明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政策是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 变化的,故 A 项正确。] 8.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 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 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事实不符,随时代的更新,科学技 术等不断发达,对人才的要求亦越来越高,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977—2001 年高等学校在校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故 B 项错误;高校在 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 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 C 项正确;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谈不上普及,故 D 项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950 年到 1952 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 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 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 9 594 人。分布于苏(8 357 人)、东欧(共 925 人):东德 273,捷克 238,波兰 160,匈牙 利 88,罗马尼亚 75,保加利亚 68,阿尔巴尼亚 23、西欧和亚洲各国 17 人。 材料二 从 1979 年到 2000 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 45.77 万人,分布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 20 万、日本 5.5 万、加拿大 3.8 万、 英国 3.65 万、德国 2.6 万、澳大利亚 1.78 万、法国 1.63 万、俄罗斯 1.18 万。此外, 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 (1)20 世纪 50 年代和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 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 9 代和第 10 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 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 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材料一我国留学主要方向是苏联、东 欧国家,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欧美国家成为主要留学方向,结合时代背景来归 纳分析(1)(2)问中的“原因”。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 急需大量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 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 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 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 外开放的政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