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松树金龟子(节选)》 (2)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松树金龟子(节选)》 (2)_苏教版(2016)

松树金龟子 法布尔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 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 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说明文的解说, 或对抽象道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 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 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 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复习说明文有关知识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以分 不同的类别: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 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 明文两大类。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 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 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性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 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 识的说明文。(本文属于生动性说明文) 预习课文后,请你谈谈对本文的了解。 《松树金龟子》是一篇介绍动 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说明文)。 它科学、详尽地说明了松树金龟子 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 发音、繁衍等,使读者对松树金龟 子这种常见的昆虫获得科学的知识, 并激发自己热爱昆虫的感情。 学习目标 1、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激 发珍爱昆虫的感情。 2、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3、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1)松树金龟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2)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3)松树金龟子的婚恋生活怎样? (4)结尾作者发出什么呼吁?你赞同吗? 请说出理由。 法布尔(1823~~1915) :穷毕生 之力,著成200万字的《昆虫世界》。 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 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 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 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 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 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 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 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 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掌握字词 炫耀 献媚 抑郁 鞘翅 咫尺 魅力 螽斯 亵玩 xuàn yì yù qiào mèi zhōng xiè mèi zhǐ 读准多音字 抹 抹布 涂抹、一抹 转弯抹角 mā mǒ mò 和 和解 和面 一唱一和 和牌 和稀泥 hé huó hè hú huò 2、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松树金龟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课文1-3段。 第1段介绍松树金龟子的仪表。以“仪表堂堂” 概括外形特征。“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 闪着 金属的光泽”从颜色和光泽两个角度说明松树金 龟 子堂堂的仪表。 第2、3段说明松树金龟子流苏的作用,它是 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另外对雄虫来说能展开或 合拢的折扇般的流苏是发育成熟的标志。 (2)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第4段。 重点介绍“准时”的特点,如“夏至准时 露面” “准时奔向树林”,傍晚“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 树”。 (3)松树金龟子的婚恋生活怎样? 第5-7段。重点介绍雄虫的求爱方式。 第5段是过渡段,以“它们在忙些什么呢”引起 下文。第6、第7段写雄虫的求爱。作者用“大献殷 勤”表明求爱的热情高涨;以“成双作对,一动不 动”“视而不见”写它们求爱的专心致志;以“舞姿” “舞蹈表演”写它们的求爱方式。 (4)作者结尾发出什么呼吁?你赞同吗? 请说出理由。 作者在结尾发出“别去打扰它”的呼 吁。 我赞同这种呼吁。虽然松树金龟子对 农作物带来一定的危害,但成不了灾,因 此不用太在意它的存在(可见作者对金龟 子的人文关怀)。 1、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视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得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献 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松树金龟子》选自《________》,作者____ 是_________国的昆虫学家、作家,他以毕生精力 写出的《_________》(《_________》),被认 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昆虫世界 法布尔 法 昆虫世界 昆虫记 妈妈对我做的好事总是视而不见。 对别人的困难,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贪官污吏被绳之以法,这是贪得无厌的后果。 过分的奉迎献媚 ,可能怀有敌意或某种企图 3、下面两句话共同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说说所起的作用?   ①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 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 ②在那段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 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有趣。 松树金龟子 学习目标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 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 细致的描写。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 的习惯。 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 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金龟子是靠什么发音的?课文是如何证明 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有什么好处? 2、作者说:“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 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你能否 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从中你得到了怎样 的启示? 4、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 特点?举例说明。 1、精读课文8-13段,回答下列问题。 (1)金龟子是靠什么发音的? (2)作者说:“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 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你是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金龟子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 声音的。 金龟子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与众不同,它是 受到“别人”“冒犯”之后才发出叫声来的。 (3)课文是如何证明松树金龟子的 发音原理的,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 证明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 这样说明更加形象、生动,具 有较强的说服力。 (4) 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 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从中你得 到了怎样的启示? 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科学观察与研究需要一 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法布尔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 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生活,进行长期仔细观 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 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龟子就是走进自然,深入昆虫 世界,进行仔细观察,这就是获得新的发现的途径之一。 文中有“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要想观察清楚 它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 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等,都是佐证。 2、说明文是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文体,其目 的是让人“知”,因此这种文体在语言上最主要 的特点是准确。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本文语言 的准确性吗?另外,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本文在 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 (1)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 着树枝…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啃”、 “钩”、“咬”用得就很准确,如果分别换成了“吃”、 “抓”、“嚼”就会大为逊色。再例如“大多数”及“点 缀着一些白色斑点”中的“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 如果删去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 (2)“担当起慈母职责的雌虫, 就算不是更需要,至少也跟雄虫一 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至少”起限制作用,说明 作为“慈母”的雌虫更需要高 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语言的生动性: 举例:“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 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 泽……”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金龟子的外形。 再如:“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 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 这是拟人的说法,显得幽默、 形象,表现了雄虫向雌虫求爱的 热情高涨。 总 结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一、阅读课文8—11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 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 的态度? 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 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先找到它的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 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 鞘翅的后翼摩擦而发声。 3、“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 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 一句中,“有可能”三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 “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删 掉后就变成肯定的意思,显得太绝对化。 二、阅读课文12—18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探讨了哪两个问题? 按文章顺序回答。 金龟子为什么而歌唱?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 2.对这两个问题作者有没有得到圆满的 解释?为什么? 前一问题解决了,金龟子是用歌声来表达 痛苦的。后一问题没有解决,因为不同的昆虫 会为不同的原因而叫。 3.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 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科学的求实精神。 三、看看各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金龟子的折扇,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 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 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 2、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 特点。例如屎壳郎,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 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 3、它们用腹部末端像犁一样的产卵器挖土, 然后爬进挖好的坑里。 ( ) 4、每只松树金龟子产20枚卵左右,分开埋在 豌豆般大小的土坑里。( )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打比方 不能删去。课文列举“落花生”和 “野豌豆”是因为这两类植物对后代 的照料都是漠不关心,这里采用作比 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松树金龟子对后 代的照料也是如此,比较形象,通俗 易懂。 四、文中列举“落花生”和“野豌豆”似 乎与本文主题不相吻合,能否删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