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解题方法与指导:文化生活命题探究(仿真押题)教案
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 ) A. 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 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从而更好地让人们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故B入选。 3.“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 A. 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 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 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 【答案】D 4.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 ③大众传媒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④科学技术进步会影响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体现了随着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会影响文化发展,说明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③中强调了先进文化的传播,与题意无关,排除。 5.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此可见( ) 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中华古籍记载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项夸大了传统思想的作用;题干未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D项与题意无关;公众对这些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的校训的认同,实质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选C项。 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呼唤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是民之所需。《中国诗词大会》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现代中国人生活和精神质量,跳脱出娱乐致死的窠臼,让荧屏综艺“玩”出了新内涵。这表明( ) ①现代传媒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②挖掘传统文化的新价值能推动文化创新 ③科技增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7.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 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 A.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博大的重要标志 C.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D. 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答案】A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A入选。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故排除B。C选项表述错误,经济的发展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8.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讨论会中,某同站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具有微时长放映、微型制作等优点,冲击着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但是这些“微电影”良莠不齐,不利于文化建设。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微电影”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宜发展 ②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发展“微电影”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都应倡导和引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9.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2017古装剧盛行,玄幻是重头戏,著名导演尤小刚指出,电视剧的各种题材自然都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但是不能盲目地“跪求”年轻人,使剧情在价值观和内容上出现偏差。由此可见,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 ) 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②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叫好更要叫座 ③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重要源泉 ④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精品与市场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出现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电视剧的各种题材自然都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但是不能盲目地“跪求”年轻人,使剧情在价值观和内容上出现偏差。这说明IP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处理好精品与市场的关系,①④ 适合题意;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是错误的。 10.2017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媒体市场的担忧:“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对于此现象,政府应该( ) ①严格管理,引导媒体以社会效益为经营导向 ②加强市场监督,打击媒体违规炒作行为 ③加大资金及人才投入,提供优质新闻产品 ④加强新闻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种粮”媒体的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11.2017年2月18日开始播出的《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这说明( )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③优秀文化能以健康有益的内容为大众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使人们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这说明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①正确;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的观点不正确,②不选;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以健康有益的内容为大众所接受,③ 正确;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12.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 ①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创作导向 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13.2017年3月,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符合题意。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③符合题意。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未必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要欢迎和鼓励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④说法错误。故选B。 14.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 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③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 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家书主要记述的是家庭生活、家人亲情等内容,不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①判断错误。传统家书记载了古代家人之间的真情,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警示借鉴意义,所以传统家书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②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家书没有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的功能,③判断错误。通过传统家书,能让人们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④正确。故选C。 15.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引发了传播格局的根本性变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新渠道,成为人类知识传播的新载体。这表明( ) ①科技创新为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媒介 ②科技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发达的网络技术快速成长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网络技术为文化传播更新了物质技术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16.《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类,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精神家园 C.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说明民族文化能够涵养当代人的心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B正确切题。题干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其作用,不体现发展,A不合题意。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感受诗词之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不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D说法错误。 17.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影响最大的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菜系。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 ) ①缘于地理、经济、风俗等的影响 ②阻碍了相互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④决定了各地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18.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先进、健康的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①观点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19.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说明(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钱钟书的上述观点强调了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西文化要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③说法错误。 20.某中学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中,结合学校的读书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辛亥革命故事会、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孙中山思想发展报告会等活动。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学校组织这些活动的理由是( ) ①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需要改造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③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1.中国旅游研究院等部门在公布的《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中指出,中国游客在礼仪方面与境外目的地存在较大冲突。海外居民认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和践踏花草、小孩随地大小便等。下列对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行为的网评,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处事行为有差异,但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中国游客境外的不文明行为警示游客应提高自身素质,②入选。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践踏花草和小孩随地大小便等行为,在中国也是不文明的,说明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④ 入选。不能说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正常的,①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③排除。 22.当前,“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升级到产业互联网,数据的作用要从促进消费形态的变化,转向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业态的诞生,真正成为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数据将打破原有产业、地域的界限,搭建起产业综合创新的平台,全球经济必然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创新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材料表明( ) ①先进文化能够驱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②文化通过消费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 ③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④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深度融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互联网+”打破原有产业、地域的界限,搭建起产业综合创新的平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表明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深度融合,先进文化能够驱动经济的创新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故选A。 23.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 ) ①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 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二孩” 生育政策会直接对婚姻家庭产生影响。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生育“二孩”对家庭最明显的好处是利于培养两个孩子学会分享、相互照顾,他们长大后可以相互照应。其次是为家庭增添欢乐。再次是生育两个孩子,孩子长大后会减轻养老压力。除此之外,在减少“失独家庭”悲剧、“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方面也都有益处,但不是主要原因。这突出说明家庭生育两个(或以上)孩子主要是考虑孩子的教育和他们以后的生活状况,反映了父母首先为孩子着想的态度,同时证明了“传宗接代”等传统旧思想的改变。 同样数据显示,经济压力增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加大、生活成本提高,被认为是对家庭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也是“70后”“80后”夫妇不愿意再生育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生育“二孩”还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家庭关系复杂,家庭矛盾也会相应增多。 材料二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到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对现在“二孩”生育观念的认识。(12分) (2)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观点,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二,就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答案】(1)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是经济、政治的反映。(2分)②但文化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它与经济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即文化有时超前、有时又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3分)社会环境、婚姻家庭状况、女性婚育和职业意识、教育水平,以及减少“失独家庭”悲剧、“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存在,都是对当前现实的适时、超前或滞后的反映。(2分)③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社会发展,文化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 这是文化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3分)“70后”“80后”夫妇不愿意再生育的主要原因,说明国人生育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说明文化影响“二孩”政策的实施。(2分)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政策随我国国情的变化而变化。②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克服片面性,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评价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③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所以,实施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调整。④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⑤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所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是顺应历史规律之举。(每点2分,共10分) (3)①优化人口结构,应对未富先老。②传承尊老传统,弘扬中华美德。③减缓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④敬老从心做起,助老从我做起。⑤多生一个好,自己来养老。⑥完善人口政策,家庭社会共养老等。(4分,要求与养老主题相关才给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做出规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30多年来,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既积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经验,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时代发展和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这是在坚持1980年准则主要原则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新规定,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准则》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是怎样变化发展的。(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谈谈你对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的认识。(10分) (3)《新准则》为我们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这个熔炉“热”起来提供了基本遵循。请你就如何让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热”起来提两点建议。(4分)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0多年来,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新准则》。(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的变化,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制定《新准则》,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准则》是对1980年准则的创新发展,是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基础上的制度创新。(4分) (2)①选拔任用干部要以德为先,这符合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2分)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所以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3分)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所以要坚持信念坚定的好干部标准。(3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选拔干部坚持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2分) (3)①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使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常态化。③党员要遵循党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联动” 是习近平主席对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认知,是东方大智慧。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世界舞台上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据说,在参加完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很有压力。她对习近平主席说:“习主席呀!我看到你们办的峰会,我们明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超不过你。”习主席的回答很有智慧,他说,这是一个德国啤酒和中国茅台的关系,你有你的味道,我有我的味道,相信你在德国一定能够办得精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习主席的回答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习主席的回答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等三个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两年,由各种畅销或网络小说IP改编的电视剧霸占各大卫视荧屏(所谓“IP”, 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由于有原著或者演员的粉丝基础,IP往往“未播先红”,导致各大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纷纷加大投入。竞争的激烈也使版权费蹿升,目前IP剧也逐渐变成了“快速+颜值+高投入”的模式,而一旦某部剧大火,随之而来的电影、游戏、书籍立马也成为制作公司赚钱最直接的方式。对此,有人担心:持续发酵的IP热会让国产影视剧成为流水线制作,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压制原创剧的发展,失去大众传媒所应承担的文化和社会责任。也有人说:火到国外去的《甄嬛传》、《琅琊榜》等电视剧,虽也是IP改编,但制作精良,实现了收视和口碑双赢,IP改编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影视产业IP改编现象的认识。 (2)请你为“规范影视产业的IP改编现象”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影视文化产业IP改编有一定的市场基础,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确实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②但是影视文化产业应该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精品。而且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也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③对影视文化产业IP改编现象,政府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个人也应增强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能力。 (2)示例:①影视产业IP改编要实现收视和口碑的双赢。②影视产业IP改编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③IP改编与原创相结合,走一条影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