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习必修4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一 探究世界的本质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b)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c) 原理 方法论 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5.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点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点拨: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点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静止是事物的质变状态。 点拨:静止是运动的量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 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点拨:规律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点拨: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点拨: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命题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2017·浙江4月选考)全球升温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综合环境、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问题。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题中指出全球升温对冰川、海平面、人口的影响,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①与题意不符,②符合题意;题中并未体现自然界的发展,而是表明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影响,③与题意不符,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命题点二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2017·浙江4月选考)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 ) A.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 C.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 D.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 答案 B 解析 题中说法的意思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不能处理各种各样不断变化的事情,按照船上的刻痕不能打捞到遗落的剑,说明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命题点三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3.(2018·浙江4月选考)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④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③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 命题点四 认识和利用规律 4.(2018·浙江11月选考)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 ) 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 D.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D说法错误。 考向一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判断)构成社会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 答案 T。 2.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告诫我们( ) A.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要求顺应自然界的发展 B.我们应根据自身需要改变自然界原有联系 C.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 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 答案 A 解析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告诫我们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要求顺应自然界的发展,故A选项入选。 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④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体现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考向二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4.“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句话主要说明( )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规律是物质运动的必然联系 答案 A 解析 这句话主要说明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未体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 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未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未体现规律的含义,D项与题意不符。 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题干中“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①符合题意。题干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体现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 考向三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6.针对10岁小女孩上大学,按下加速键“开挂”人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育要循序渐进,静等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警示我们要( ) A.敢于开拓进取,坚持辩证否定观 B.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永恒的真理 C.摆脱主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D.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 D 解析 教育要循序渐进,静等花开,也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正确。A、C强调主观能动性发挥,不符合题意。B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纽芬兰等地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 )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③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观点正确,鳕鱼“被早熟”,是违背规律的,带来的后果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②观点正确,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鳕鱼早熟,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③观点错误,联系是普遍的, 但联系的产生是需要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故排除。④与题意不符,鳕鱼被早熟并不是新事物。 考向四 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8.研究人员发现,学新歌、学乐器有助于扩展记忆,开发右脑;经常运用心算来处理和记忆数字有助于开发左脑。人体左右器官是有区别的,掌握并有效利用“左右法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体现了( ) A.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B.实践可以把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C.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D.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认识并发现真理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实践活动总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内容,A与题意不符。B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与题意不符。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D说法错误。 9.被誉为“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望远镜,为我国开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太空生命起源等研究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这说明(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C.认识的发展取决于认识工具的进步 D.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答案 A 解析 我国建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持,表明人们可以认识规律造福人类,故A项符合题意;研究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故B项不选;C“取决于”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二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 2.物质决定意识(b)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c)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点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点拨: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是意识的“原材料”。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点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点拨: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实践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并不等于客观存在,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虚幻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则是错误的意识。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点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点拨: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点拨: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点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的说法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不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因此并非相互制约。 命题点一 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2017·浙江4月选考)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答案 A 解析 题中指出大脑损伤,会导致认知衰退,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物质世界是意识的源泉,B错误;C、D与题意无关,排除。 命题点二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2016·浙江10月选考)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奋起,杀出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不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设问指向:说明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材料信息 ①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 ②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调用知识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整理答案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命题点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2018·浙江4月选考)漫画《都有成绩》(作者:许创哲)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提醒我们( ) ①干事业必须互助合作 ②做工作切勿斤斤计较 ③谈贡献应当实事求是 ④论功劳不可夺人之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都有成绩》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提醒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方法点拨 哲学漫画选择题答题步骤 一审:审设问要求,明确题目主旨。 二看:看图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注意漫画的标题,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三定:定基调可分为:赞扬、中立、讽刺三种类型。 四联:联系考点。根据图文信息联系课本知识。 考向一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1.(判断)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主观映象。( ) 答案 F。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用下列成语所表述的现象组成意识产生的逻辑进程,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水滴石穿 ②谈虎色变 ③惊弓之鸟 ④春暖花开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答案 D 解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植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过程,D符合题意。 3.(2018·浙江11月选考)宋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往往借助诗歌来表达心情。从这些落第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落第后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或乐观进取。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表明( ) A.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答案 D 解析 落第者不一样的心境反映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D项正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认为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的说法是错误的,C不选。A、B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4.(判断)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 答案 T。 5.2018年2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材料主要表明 (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是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排除②;材料与真理的相对性无关,排除④。 6.看漫画,《敢于创新才能打败对手》的哲学道理为(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矛盾依据一定条件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④意识具有目的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充分理解漫画的寓意,漫画表示很多人在推方块,难以推动,只有走在最前面的人,把方块雕刻成了圆球,推动的最容易,走的最快,表示做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圆”与“方”“难”与“易”构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符合题意。①④漫画没有表达出这层意思,排除。 考向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判断)“入国问禁,入乡问俗”,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答案 T。 8.网约车方便、快捷的属性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让满足条件的私家车也能按照程序成为合法运营车辆。这一变化体现了政府( ) A.坚持联系的观点,根据消费者的主观愿望制定了相关政策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C.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固有联系,使政策得到不断完善 D.坚持发展的观点,转变管理理念,促进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 答案 B 解析 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建立新联系,A是错误的;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漫画《勇气》是告诫人们做事情不能( ) ①恃勇轻敌,敢做敢为 ②一意孤行,肆意妄为 ③驰于空想,骛于虚声 ④装怯作勇,狐假虎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漫画《勇气》表示意气用事,不量力而行,①②正确且符合漫画寓意;③意为“喜欢不切实际的空想,不实践,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④中的“装怯作勇”意为“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狐假虎威”意为“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与漫画寓意不符合,排除。 考点三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a)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1)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2)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 (1)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上升性: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 点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点拨: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 点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点拨: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点拨: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主观性。 点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点拨: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点拨: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 命题点一 实践的特点 1.(2016·浙江4月选考)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 ) 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建筑师在建房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以观念的形式建成了,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命题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018·浙江4月选考)科学家通过对3 000多名退休公务员的跟踪调研,发现这些人退休后短期记忆力衰退的速度快了近40%,从而凸显了刺激性工作活动有利于年长者保持较好的记忆力,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的风险。这再次佐证( )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再次佐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18·浙江11月选考)为了满足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作物监测时效性要求高,监测内容多,数据要求高等需求,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于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高分6号卫星。这颗卫星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的优化组合,具有大范围、重访周期短、定量化探测等优势,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可以为农业农村管理提供精准保障,是我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遥感卫星。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升农业遥感监测水平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答案 (1)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对农业遥感监测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农业卫星。 (2)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新型农业卫星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提高了我国农业遥感监测认识水平。 方法点拨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项内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命题点三 真理的客观性 4. (判断)(2016·浙江4月选考)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 ) 答案 F。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考向一 实践的特点 1.(判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答案 T。 2.—直以来,我们常和朋友开玩笑说,你牛你刷脸啊!今天,支付宝“刷脸支付”让这个调侃变成了现实。这主要表明实践( ) A.具有客观物质性 B.具有直接现实性 C.具有社会历史性 D.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解析 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科技的进步,刷脸支付让曾经的调侃在今天得以成为现实,体现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超材料”,可以通过复杂的人工手段对物质原子、分子施加影响,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质,让光波、雷达波、无线电波、声波发生弯曲,用以制造“隐身”设备。这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和意识能动性的统一 ②发挥意识的作用是改变事物特性的前提 ③建立人为联系离不开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④事物的特性随着人们的需要不同而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实践是客观物质性和意识能动性的统一,人为联系的建立离不开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故①③符合题意;事物特性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且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故②错误;事物的特性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需要不同而不同,故④错误。 考向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判断)直接经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可以去检验间接经验的正确与否。( ) 答案 F。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直接经验不能检验间接经验的正确与否,说法错误。 5.每天穿鞋系鞋带,有没有想过鞋带为什么老松开?美国一研究终于解开谜团:人在行走时,对一根鞋带的联合冲击和加速度高达7个G……据悉, 该研究还能应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等领域。这一发现表明(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重要标准 ②改变规律可以造福人类 ③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这一发现表明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故③④入选。 6.欣赏、分析漫画,回答问题。漫画说明( ) ①艺术作品源于艺术材料的本身 ②创造性思维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③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映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表述错误,艺术作品源于社会实践;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漫画强调“艺术本身已经存在,我所做的只是把石头多余的部分去掉罢了”,而没有脱离实际,说明创造性思维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也体现了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②③符合题意; ④不符合题意,漫画未体现意识与人脑的关系。 考向三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7.(判断)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 答案 F。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 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没有体现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排除①;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而不能说“推翻”,④错误。故选B。 9.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C.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D.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答案 D 解析 作答本题应充分解读漫画。首先对漫画的基本元素有个整体的认识,其次重点关注漫画中的文字,是重要信息,在长久徘徊之后才找到出路,没找到出路前的徘徊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而每次徘徊都接近最终的出路,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故选D。 专题巩固练 一、判断题 1.(2017·浙江4月选考)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 答案 T。 2.(2018·绍兴市3月模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普遍性。( ) 答案 F。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而不是普遍性。 3.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 答案 T。 4.(2018·嘉兴市3月二模)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 答案 T。 5.(2018·金华一中高三考试)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答案 F。 6.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强,人们对科技的依赖导致了人们认识能力的弱化。 ( ) 答案 F。科技的发展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7.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 答案 T。 8.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 答案 F。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 二、选择题 9.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取得了研究成果: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从哲学上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物质与暗物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说明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是物质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②正确。③说法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论断反映出( )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必然产生质变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没有涉及量变与质变,故排除③。题目中这一论断反映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结,故①④入选。 11.(2018·宁波市适应性考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指导着人们按季节、气候调节休息和劳作。如“春不种,秋无收”“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 ) ①依据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建立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 ②认识到自然界和农耕实践存在具体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③发现节气,但人在节气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④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了古代人民就可以利用节气规律,并不是强调人们的活动受节气规律的制约,“人在节气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夸大了规律的制约性,③不选;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变革,古代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12.(2018·暨阳联谊学校3月联考) 量子力学认为,两个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个粒子的状态就会立即随之改变。爱因斯坦曾将量子纠缠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而如今,中国科学家不仅通过实验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存在,还借此实现了量子保密通信,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事物之间的联系受客观条件的限制,①错误;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不选。 13.面对高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饲料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体育公平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这告诉我们( ) 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答案 A 解析 “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危害整个社会”,主要强调违背规律从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故A符合题意;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的知识,故C不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改造,故D错误。 14.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 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画展上小朋友和评委的讨论是两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并没有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②项不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③项观点错误。 1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李清照描写花的诗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却是龚自珍描写花的诗词。品味两位诗人笔下的花能够( ) ①触摸到诗人的内心深处某些情感因素 ②认识到大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 ③感到花的存在是由诗人的情感所致 ④感悟到意识活动具有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②是错误的;诗人的情感影响诗歌,但不起决定作用,③是错误的。 16.物理学中的力、速度、位移等矢量的合成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在对这些物理量进行分析时,如果应用三角知识,许多题目会大大简化分析过程或运算步骤,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这表明(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答案 A 解析 “对这些物理量进行分析时,如果应用三角知识,许多题目会大大简化分析过程或运算步骤,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符合题意;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而不是直接改造,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意识的产生,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7.下图漫画揭示的哲学道理最符合的是( ) 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B.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积极战胜困难 C.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地砥砺自我 答案 A 解析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主要体现出人在面对环境时的心理调适,即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A正确。B、C、D说法不符合漫画表达的准确意思。 18.漫画《整改之后》(作者:夏明)讽刺了( ) ①只求表面的形式主义 ②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 ③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 ④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整改后烟囱的数量减少了,但污染物的排放没有减少,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③符合题意,当选;教条主义、无所作为与题意无关,②④排除。 19.唐朝诗人王维在《杂诗》中写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其中“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蕴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的真实感情离不开对故乡的认识 C.实践能提高认识能力 D.人的思维品质和阅历存在联系 答案 A 解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意思是友人来自故乡,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符合题意当选;B、C、D说法虽然有道理,但均与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无关,排除。 20.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 A.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深化 D.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答案 C 解析 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够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这体现了随着认识工具的完备,认识不断深化、发展,C项符合题意。 21.(2018·宁波市适应性考试)过去主要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用笔画图,如今则广泛运用卫星遥感、光电科学等高科技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工作的信息量和准确率。这说明( ) ①认识的发展推动考古技术水平的提高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④认识是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高科技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工作的信息量和准确率,这说明考古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不是认识的发展推动考古技术水平的提高,①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是克服谬误的过程,④不选。 22.“真理与谬误只差一步。人发怒时好把真理说成谬误,人高兴时又把谬误当成真理。”这句话说明真理和谬误存在一定关系。关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真理和谬误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错误,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谬误不是;③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问题。 23.通常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被视为能让人恢复精力的休闲方式。但某项研究发现,压力过大的人从事这些休闲活动不仅无法感到轻松,甚至还会感到内疚和失败。该研究说明( ) A.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B.真理因人们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被推翻 C.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D.认识指导实践所带来的结果不可预测 答案 C 解析 A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认识本身不会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自发地发展; B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的发展进步并不是推翻原有的真理性认识; D说法错误,认识指导实践所带来的结果不可预测,否认了认识具有预测性。 三、综合题 24.扶贫开发是有规律可循的。W县政府认真研究县情,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该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运用“公司+基地+农户” 的模式,以入股分红和劳务合作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一年来,该县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大幅增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县是怎样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 答案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该县在精准扶贫中认真研究县情,从当地实际出发,自觉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W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性地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25.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子的定位,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中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房子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背离了这个常识,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们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上的变化。 答案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通过中外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重回常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房子属性和功能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