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选出并填入答案栏中)‎ ‎1.(2分)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一则用远古人类的知识来编写的短信:“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你知道来自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2分)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  )‎ A.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B.住干栏式房屋 ‎ C.挖水井 D.制彩陶 ‎3.(2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2分)央视播出《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2分)某卫视准备做一期“访华夏始祖之源 寻民族龙脉之根”的节目,探求历史,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黄帝 蚩尤部落 ‎ 第26页(共26页)‎ B.炎帝 蚩尤部落 ‎ C.黄帝 炎帝部落 ‎ D.黄帝 炎帝和蚩尤部落 ‎6.(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7.(2分)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8.(2分)请仔细观察《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图》,回答:这一局面的形成和什么制度有关?(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2分)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技术水平。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B.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 C.畜牧业的发达 D.工商业的发展 ‎10.(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第26页(共26页)‎ ‎11.(2分)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下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制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制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12.(2分)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13.(2分)如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A.A B.B C.C D.D ‎14.(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15.(2分)目前我国政府正在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努力,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世界上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了谁的言论(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16.(2分)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第26页(共26页)‎ ‎17.(2分)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B. ‎ C. D.‎ ‎18.(2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9.(2分)《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统一度量衡、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 B.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 ‎ C.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D.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20.(2分)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整理出来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A.甲骨文 B.钟鼎文 C.小篆 D.隶书 ‎21.(2分)你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长城是用来(  )‎ 第26页(共26页)‎ A.防止劳动人民外逃 B.抵御匈奴的南下骚扰 ‎ C.炫耀秦始皇文治武功 D.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 ‎22.(2分)如图《揭竿而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巾起义 B.牧野之战 ‎ C.大泽乡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23.(2分)小明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 C.秦朝统治者最终向项羽投降 ‎ D.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 ‎24.(2分)习近平在《第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惧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文帝和景帝 C.秦二世 D.秦始皇 ‎25.(2分)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是(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提示:答题要规范 第26页(共26页)‎ ‎26.(17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候。‎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反映了哪些变法内容?(照抄原文不得分)‎ ‎(2)材料二中还反映了什么变法内容?‎ ‎(3)结合所学,请你写出对这次改革的认识。‎ ‎27.(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卷四《周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材料二:如图是秦朝中央到地方管理系统示意图 第26页(共26页)‎ ‎“一法度街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问答,从示意图中看出秦朝为加强全国的统治确立了什么制度?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管理模式?从文字材料中秦朝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民失作业,而大饥饪。……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牛车。”‎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中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境况?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并说明其具体内容。‎ ‎28.(14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第26页(共26页)‎ ‎(1)以上言论出自哪位大教有家之口?其教育成就有哪些?(出一项即可)他也是一位大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是哪派创始人?‎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面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2)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式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你是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第26页(共26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选出并填入答案栏中)‎ ‎1.(2分)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一则用远古人类的知识来编写的短信:“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你知道来自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生活于距今约170万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也是在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遗存中,最为著名的远古人类遗址.‎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2分)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  )‎ A.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B.住干栏式房屋 ‎ C.挖水井 D.制彩陶 ‎【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2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图中依次为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纺轮。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联系粮食知识的能力。‎ ‎4.(2分)央视播出《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突出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第26页(共26页)‎ 故选:D。‎ ‎【点评】掌握河姆渡居民的相关知识 ‎5.(2分)某卫视准备做一期“访华夏始祖之源 寻民族龙脉之根”的节目,探求历史,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黄帝 蚩尤部落 ‎ B.炎帝 蚩尤部落 ‎ C.黄帝 炎帝部落 ‎ D.黄帝 炎帝和蚩尤部落 ‎【分析】本题以华夏族的形成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华夏族产生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的主体。‎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 ‎6.(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分析】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解答】相传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故选:B。‎ ‎【点评】‎ 第26页(共26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7.(2分)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重要的制度世袭制。‎ ‎【解答】舜传位于禹用的是禅让制。从“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等开始。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中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不多。另外,通过题干中的时间信息“近四千年”,也能推断出“禹传子,家天下”。‎ 故选:B。‎ ‎【点评】要注意对重要制度的识记。‎ ‎8.(2分)请仔细观察《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图》,回答:这一局面的形成和什么制度有关?(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根据题干给出的《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图》,可知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9.(2分)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技术水平。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B.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 C.畜牧业的发达 D.工商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青铜文明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解答】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体现了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工艺水平高超。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是商朝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酒器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 ‎10.(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本题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的朝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甲骨文。‎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B。‎ 第26页(共26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1.(2分)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下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制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制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因此,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春秋。‎ 故选:C。‎ ‎【点评】应该准确识记和把握铁农具出现的时间。‎ ‎12.(2分)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首霸﹣﹣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 ‎13.(2分)如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第26页(共26页)‎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位置。‎ ‎【解答】战国位置按口诀记: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秦国的位置应是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能力。‎ ‎14.(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分析】本题以“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所描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解答】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5.(2分)目前我国政府正在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努力,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世界上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了谁的言论(  )‎ 第26页(共26页)‎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道德经》。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解答】目前我国政府正在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努力,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世界上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了谁的言论老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天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16.(2分)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解答】根据“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可知,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7.(2分)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第26页(共26页)‎ A. B. ‎ C. D.‎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学说的相关知识。‎ ‎【解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可知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学说。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他死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便可做出正确判断。‎ ‎18.(2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分析】本题以“皇帝”称号的出现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 ‎【解答】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因此说“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秦朝。‎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皇帝”称号的出现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第26页(共26页)‎ ‎19.(2分)《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统一度量衡、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 B.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 ‎ C.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D.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发出“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的感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评价秦始皇为背景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考核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知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掌握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此类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为直接选择.‎ ‎20.(2分)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整理出来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A.甲骨文 B.钟鼎文 C.小篆 D.隶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篆。‎ ‎【解答】为促进文化的交流,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推广使用。‎ 故选:C。‎ ‎【点评】‎ 第26页(共26页)‎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1.(2分)你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长城是用来(  )‎ A.防止劳动人民外逃 B.抵御匈奴的南下骚扰 ‎ C.炫耀秦始皇文治武功 D.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长城。‎ ‎【解答】秦朝为抵御匈奴的南下骚扰,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22.(2分)如图《揭竿而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巾起义 B.牧野之战 ‎ C.大泽乡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题干图片《揭竿而起》反映的是大泽乡起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26页(共26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23.(2分)小明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 C.秦朝统治者最终向项羽投降 ‎ D.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没有推翻秦朝统治。秦末农民战争后期,刘邦趁项羽与秦军决战之际,攻入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24.(2分)习近平在《第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惧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文帝和景帝 C.秦二世 D.秦始皇 ‎【分析】本题以西汉时,提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为背景,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西汉文帝和景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腐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被誉为“文景之治”。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文景之治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5.(2分)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是(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提示:答题要规范 ‎26.(17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候。‎ ‎﹣﹣《汉书•食货志》‎ 第26页(共26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反映了哪些变法内容?(照抄原文不得分)‎ ‎(2)材料二中还反映了什么变法内容?‎ ‎(3)结合所学,请你写出对这次改革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据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确立县制、奖励耕织的变法内容。‎ ‎(2)据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的变法内容。‎ ‎(3)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内容:确立县制,奖励耕织。‎ ‎(2)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7.(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卷四《周本》‎ 第26页(共26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材料二:如图是秦朝中央到地方管理系统示意图 ‎“一法度街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问答,从示意图中看出秦朝为加强全国的统治确立了什么制度?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管理模式?从文字材料中秦朝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民失作业,而大饥饪。……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牛车。”‎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中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境况?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并说明其具体内容。‎ ‎【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可知,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第26页(共26页)‎ ‎(2)观察材料二秦朝中央到地方管理系统示意图可知,秦朝为加强全国的统治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材料“一法度街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 ‎(3)材料三“民失作业,而大饥饪。……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牛车。”可知,这反映了汉初经济萧条、到处荒凉、社会动荡的社会境况。为此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如:“兵皆罢归家”,鼓励耕织布,轻徭薄赋等。‎ 故答案为:‎ ‎(1)制度: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模式:郡县制。统一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 ‎(3)境况:经济萧条、到处荒凉、社会动荡;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兵皆罢归家”;鼓励耕织布;轻徭薄赋。‎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28.(14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以上言论出自哪位大教有家之口?其教育成就有哪些?(出一项即可)他也是一位大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是哪派创始人?‎ 第26页(共26页)‎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面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2)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式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你是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材料一出自孔子之口,其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或总结、提出许多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他也是一位大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据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3)据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式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是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的继承)。‎ 第26页(共26页)‎ 故答案为:‎ ‎(1)人物:孔子;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或总结、提出许多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思想核心:“仁”;学派:儒家学派。‎ ‎(2)局面: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3)意义: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的继承)。‎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8 18:12:26;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6页(共2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