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2020届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一)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2020届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一)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2020届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一)‎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白圭“取予以时”的做法 A. 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 B. 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 C. 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 D. 打破了商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局面 ‎【答案】C ‎【解析】‎ 关键词“取予以时”,即根据时令买入卖出,获取利润,客观上顺应了市场需求,是对市场交易的调节,C项正确;白圭的做法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政府,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以农为本的思想,B项错误;春秋时期就已经打破工商食官,排除D。‎ ‎2.东晋时期,各门阀士族分据三省,权臣掌握中书省,就是控制诏命之所由出,避免大权旁落;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这反映当时 A. 三省六部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B. 皇权至上的局面已被完全打破 C. 选官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标准 D. 中枢机构呈现出相互牵制趋势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东晋时期一方面门阀士族把持中书省,避免大权旁落,另一方面“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反映中书、门下相互牵制,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六部,而且三省六部制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A;东晋政权“王与马,共天下”,用“皇权至上局面被完全打破”表述绝对,排除B;材料强调门阀士族把持中枢部门,未涉及选官的标准,排除C。‎ ‎3.诗歌本是吟咏情性的文学体裁。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主要反映,试诗制度 A. 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B. 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C. 造成现实主义诗歌流行 D. 导致了诗歌创作功利化 ‎【答案】D ‎【解析】‎ 题干显示唐代科举以诗入试之后,诗歌逐渐走向歌功颂德,同时部分士人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入仕诉求,诗歌迎合统治者喜好,功利化倾向逐渐显现,D正确;以诗入试后,士人会更加重视诗歌创作,从而推动诗歌发展,排除A;试诗制度会鼓励人们去创作诗歌,但不等于艺术境界的提高,排除B项;“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体现的并不是现实主义,排除C。‎ ‎4.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陆续将西方有关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医药、火药等方面的知识传人中国。他们穿儒生的服饰,说汉话,遵从中国的风俗人情,赢得了中国一些士大夫甚至是康熙皇帝的好感。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A. 传播了西方最为先进的科学成果 B. 对中国传统观念和认识产生冲击 C.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 D. 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传到中国.对中国的传统观念和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故选B项;“最为先进”从材料信息无法看出,排除A项;传教士的活动没有给中国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影响,排除C项;传教士的活动并没有促使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排除D项。‎ ‎5.如图为1884年《点石斋画报》中一副风俗画,该而主要反映了 A. 火车成为中国主要交通工具 B. 收回利权运动蓬物开展 C. 新式交通工具遭到强烈抵制 D. 交通近代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图片中民众在旁观看火车,而火车冒烟往前跑体现了交通近代化趋势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将火车与其他交通工具比较,故排除A项;收回利权运动与本题的信息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新式交通工具遭到“抵制”,故排除C项。‎ ‎6.商办启新洋灰(水泥)公司依靠官方势力在建厂的第三年(1909年)就取得了“嗣后直隶境内如再查有此项相同之土质,应仍归职公司推广添设,以杜外人觊觎,而免另立公司,致启争端,坐亏血本。”经过了农工商部批准。这反映出 A 国家力量扶持民族企业发展 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D. 洋务派企业出现了发展困境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清政府批准了启新洋灰公司在直隶境内采购洋灰的请求,这说明启新公司借助政权力量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设厂的限制,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开始”,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企业出现困境,也看不出这个企业为洋务企业,故排除D项。‎ ‎7.观察表中信息,天津物价指数变化 A. 与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关系密切 B. 旨在适应日本侵华的战略需要 C. 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的结果 D. 与日寇的战争破坏和掠夺相关 ‎【答案】D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天津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这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和战争破坏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且当时天津是沦陷区,A项错误;B项说法错在“旨在适应”;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已渡过大规模的经济危机,C项错误。‎ ‎8.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日前“一带一路”倡议是各方共同打造的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已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这反映了中国 A. 对全球化深人发展的积极贡献 B. 努力构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C. 借助全球化东风实现自身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材料关键语句为“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这些都体现了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A项正确;“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组织,B项错误;材料的中心不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成就,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40多年来,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D项错误。‎ ‎9.《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为父者不法地禁止处于父权之下的子女的嫁娶,那么子女有权通过行省执政官强迫为父者同意他们缔结婚姻和给予女儿嫁资。”上述法律规定 A. 反映了罗马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B. 对婚姻当事人意志比较尊重 C. 推动了古罗马婚姻日的的改变 D. 放宽了婚姻身份条件的限制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为父者不法地禁止处于父权之下子女的嫁娶,那么,子女有权通过行省执政官强迫为父者同意他们缔结婚姻和给予女儿嫁资”可知,罗马法律比较尊重婚姻当事人的意志,B项说法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主要谈及罗马法尊重婚姻当事人的自主权,不涉及形式主义,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婚姻目的变化的问题,C项错误;上述规定不涉及婚姻身份条件的限制。D项错误。‎ ‎10.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封建专制的统治是靠暴力剥夺和践踏人类的天赋权利,因而是不合理的。在他看来,政权应该属于人民所有,君主的权力来白人民和契约,所以这种权力是有限的。君主不能利用权威破环契约,否则臣民就可以剥夺他的权力。材料中狄德罗 A. 极力反对“君权神授”学说 B. 运用社会契约论反对封建专制 C. 揭示了政权更替的根本原因 D. 指出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和契约,所以这种权力是有限的。君主不能利用权威破坏契约”可知,狄德罗用社会契约论反对封建专制,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君权神授”说,A项错误;狄德罗没有分析政权更替的根本原因,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臣民可以剥夺君主的权力,但没有说到“暴力”形式,D项错误。‎ ‎11.1920年12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社会革命党、孟仆维克都有代表参加。他们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农民在完成严格规定的任务之后,可以按照商品自由交换的原则或合同规定的价格出售剩余的部分,取消贫农委员会,让农民有权建立自己的合作社组织等等。这反映出 A. 资产阶级仍然把控苏维埃政权 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具有社会基础 C. 当时苏俄得到农民支持的原因 D.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得到全面拥护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提出以商品交换的原则出售粮食,针对的是当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可以反映出实行新经济政策具有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在十月革命被推翻,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占大多数。虽然有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代表,但不是资产阶级把控苏维埃政权,A项错误;从时间来看,这次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20年12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尚未结束,广大农民对苏维埃强烈不满,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C项错误;此时新经济政策尚未实施,D项错误。‎ ‎12.美国学者斯蒂芬˙E˙安布罗斯认为,“关于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谁也说不出一个恰当的日子,但是冷战之所以产生并成为早期的那种样子的争端.可以肯定是在东欧”。安布罗斯认为冷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 苏联对外追求扩大其势力范围 B. 东欧成为二战后美苏争夺重点 C. 二战后东欧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D. 东欧战略地位与美国政策矛盾 ‎【答案】C ‎【解析】‎ 安布罗斯强调东欧是冷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对于东欧在战后出现的倒向社会主义降营的形势很不甘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幻想战后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像战前那样把苏联包围起来。二战后苏联军事力量的空前强大,国际影响的空前增大,英美等西方世界都感到仅用武力類覆苏联政权更是今非昔比了,于是一场“非暴力”的全方位对峙苏联的新型博弈方式就应运而生了,故选C项;ABD三项都有涉及,但不是主要方面,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并不存在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一种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其中,官僚资本的生产经营主要是统制经济,受战争、国家利益和统治集团利益需要支配;其余外国资本、民族资本、个体经济要依靠市场生存,同时也受政府管制的极大约束。国民政府在战时实施的统制经济,主要是在金融、工矿、电气、军用制品等领域,对企业采取国营或公营的形式,进而垄断其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满足战争需要的目的。抗战结束后内战接踵而来,国民党对经济的统制并未放松。‎ ‎——摘编自章百家、朱丹《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1990年以来的13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比改革开放前3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加了一倍多,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跃升到世界第六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2002年7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上升到第六位,吸收外资已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摘编自《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评述13年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这一体制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0—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点;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统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消极影响:使官僚资本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削弱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导致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畸形。‎ ‎(2)成就: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国际经济地位上升;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 ‎(1)特点;根据“‎ ‎ 民国时期并不存在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一种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得出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根据“其中,官僚资本的生产经营主要是统制经济,受战争、国家利益和统治集团利益需要支配;”可得出统制经济居主导地位。消极影响:根据“进而垄断其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满足战争需要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可从使官僚资本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削弱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导致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畸形等角度概括。 (2)成就: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可分析得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国际经济地位上升、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等成就。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方面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经济增速缓慢、发展不景气。这一阶段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转向强调市场的作用.鼓励效率优先。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作用,认为市场是有益的,市场不但保护了个人自由,又实现了经济利益。在弗里德曼看来,必须限制政府的权限,培养竞争性的市场,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器,最能有效保证效率实现。这一阶段福利国家面临着“效率危机”,国家政策转向注重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福利国家的效率与公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论题:福利制度过于注重公平会导致效率低下。‎ 闸述:二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强调社会公平,实行高税收、高福利的福利国家制度,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扩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规模,这就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导敛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带来了整体社会效率低下;更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人们的“福利病”,有的失业者宁愿靠领取国家福利维持生活,也不愿工作。‎ 结论:因而从长远米看,过于强调社会公平会导致效率低下.反过米也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示例二论题:福利政策应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阐述:民众要保障公平,资木要保障效率,福利国家政策在双方的作用下不断进行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恢复经济,大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效率得到提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不是彼此孤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促进福利增长意义上的公平,是与效率相统一的。因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福利国家制度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体现了社会公平。‎ 所以说,国家的社会政策变革需要在不断实现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平衡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解析】‎ 根据“这一阶段福利国家面临着“效率危机”,国家政策转向注重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并结合所学,可从福利制度的影响角度进行提炼主题,如从福利制度所产生的消积影响的角度,得出福利制度过于注重公平会导致效率低下。论述时可从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有实行高福利的福利国家制度,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扩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规模,这就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导敛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带来了整体社会效率低下的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注意论述的条理清晰。‎ ‎15.材料 北魏初期赋税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西晋“九品混通”的办法,即依据每户资财多寡划为九等,根据各户品级分摊不同数额的租调。由于九品的评定权掌握在当地豪强大姓手中,他们把负担转嫁于农民,农民苦不堪言。太和九年,孝文帝颁行新的租调制,规定:“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栗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绩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同时,大量隐户被检括出来,因而尽管租调征收标准有所降低。但是政府的实际收入仍然大为增加。‎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新税制在内容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特点形成的制度因素。‎ ‎(2)根据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新税制的影响。‎ ‎【答案】(1)特点:以一对夫妇为征收单位;征税对象扩展;调低征税数额。制度因素:均田制。‎ ‎(2)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扩大了租调增收基础,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打击了豪强大姓势力。‎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栗二石”可知,新税制以一对夫妇为征收单位;新税制按照年龄划分征税对象,扩展了征收对象数量;根据材料“尽管租调征收标准有所降低”可知,调低征税数额。制度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税制推行的基础是实行了均田制。‎ ‎(2)影响:根据材料“租调征收标准有所降低”可知,新税制降低征税标准,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根据材料“政府的实际收入仍然大为增加”并结合第一问可知,新税制扩展了征税对象,扩大了租调增收的基础,增加了政府收入;新税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根据材料“由于九品的评定权掌握在当地豪强大姓手中,他们把负担转嫁于农民,农民苦不堪言”“大量隐户被检括出来”可知,新税制颁布前豪强地主转嫁负担,新税制颁布打击了豪强大姓势力。‎ ‎16.材料一 在纽伦堡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之际,对日本战犯进行军事审判的呼声越来越高。‎1946年5月3日,由美国负责组织,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又称东京审判)开庭.最后有7名甲级战犯被处死刑,有18名甲级战犯被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未将一些战犯送上审判席,使其逃过一劫,军国主义的阴影仍长期在日本上空漂浮。‎ ‎——摘编自季卫东、程兆奇《东京审判是“文明的审判”》‎ 材料二 2017年,日本安倍内阁通过一份国会答辩书,宣称不排除在学校教材中采用日本二战前的《教育敕语》。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新加入训练的重要科目——“拼刺刀”。‎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因素。‎ ‎【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彻底胜利;战后美国对口本实施了单独占领;纽伦堡审判为东京审判提供了借鉴;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罪行累累,战后对日本战犯进行市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2)实质问题;现代日本出现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迹象。因素:美国对部分日木战犯的庇护,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埋下隐患;随着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积极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战后日本对其战争罪行的反思不彻底。‎ ‎【解析】‎ ‎(1)背景:根据“1946年”这一时间可得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结合所学可得出战后美国对口本实施了单独占领;根据“在纽伦堡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之际,对日本战犯进行军事审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得出纽伦堡审判为东京审判提供了借鉴、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罪行累累,战后对日本战犯进行市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2)实质问题;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新加入训练的重要科目——“拼刺刀”。”并结合的学可得出其实质是现代日本出现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迹象。因素:根据所学可从美国对部分日本战犯的庇护所埋下的隐患、日本积极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战后日本对其战争罪行的反思不彻底等角度概括。‎ ‎17.材料 侯德榜我国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3岁赴美国学习化工,31岁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毅然归国。‎ ‎20世纪初,化工在世界上还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为了能实现心中的“富国强民”梦,侯德榜放弃了自己熟悉的铁路工程专业而选择了化学工业。侯德榜埋头钻研简略的资料,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取得成功,正常生产出优质纯碱。1934年,他与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1937年2月5日,在侯德榜努力下,硫酸铵生产出来,硝酸也顺利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驾驭硫酸厂、氨厂、硫酸铵厂、硝酸厂的整体工程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逐渐逼向南京,曾先后3次以“工厂安全”相要挟,提出“合作”管理南京钲厂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们拒绝“合作”,同时,积极响应抗战,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前线。国难当头,侯德榜率领员工离开南京,西迁重庆,并肩负起华西化工基地建设的设计重任。此后在资料、资金、物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侯德榜博士卧薪尝胆,历尽三年艰辛,终于创造了一种远胜于察安法制碱的新工艺——侯氏制碱法’。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侯德榜主要的历史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侯德榜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答案】(1)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世界制碱业的权威;打破制碱技术的垄断,开创‘侯氏制碱法’;提升民族白尊心、自信心;为前线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持久抗战保存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促进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推动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进步,培育科技人才等 ‎(2)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侯德榜的个人才能与努力;关国公司的帮助;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政府的支持);爱国心的驱使。‎ ‎【解析】‎ ‎(1)根据“杰出化学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得出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世界制碱业的权威;根据“终于创造了一种远胜于察安法制碱的新工艺——侯氏制碱法’。”得出打破制碱技术的垄断,开创‘侯氏制碱法’;根据“同时,积极响应抗战,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前线”得出提升民族白尊心、自信心、为前线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持久抗战保存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根据“国难当头,侯德榜率领员工离开南京,西迁重庆,并肩负起华西化工基地建设的设计重任。”得出促进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根据“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出推动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进步,培育科技人才等。 (2)根据“23岁赴美国学习化工,31岁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毅然归国。”得出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侯德榜的个人才能与努力;关国公司的帮助;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政府的支持);爱国心的驱使等角度概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