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高中生物笔记(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复习: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 ‎ ‎ PartⅠ 分子与细胞 ‎ Unit 1. 走近细胞 ‎ Lesson 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所有种群﹤=﹥所有生物.‎ ‎3.植物:细胞 → 组织 → 器官 → 个体 ‎ (植物器官没有系统,动物才有系统)‎ ‎4.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为个体水平(其细胞=个体)。‎ ‎    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 ‎5.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6.九大生命系统层次(“湖中的所有鱼”不属九大中的任一层次)‎ ‎7.细胞不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为还有病毒,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 病毒在活细胞中培养、增殖。‎ ‎*: 病毒、疫苗的培养用鸡的胚胎细胞来培养。‎ ‎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仍是生物,有生命现象。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or RNA(只能有一种核酸),其它生物都具有两种核酸。‎ 痢 疾:痢疾肝菌(细菌,原核)‎ ‎  疟 疾:疟原虫(真核)‎ ‎  肺结核:肺结核杆菌(细菌)‎ ‎10. 眼虫,具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为真核。‎ ‎11. 硝化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是生产者。‎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是分解者。‎ 乳酸菌也是真核生物。‎ ‎13.*: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线粒体和细胞核要染色 ‎        液泡和细胞壁(在质壁分离情况下)不用。‎ Unit 1.  Lesson 2‎ 1. 除了病毒以外,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3. 噬菌体属于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 4. 看到磷酯,就是考查细胞膜这个考点。‎ 5. 原核生物:‎ 蓝藻、原绿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        ‎ ‎(包括颤藻、念珠菌、发菜)  绿藻是真核生物 蓝藻和细菌的结构图(p9)‎ ‎6.原核生物:裸露的DNA, 无染色质、无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 无其它细胞器。‎ ‎   ‎ 可以转录、翻译           (合成蛋白质) ‎ ‎  (合成蛋白质作用)‎ 原核有细胞壁(成份是糖蛋白,即糖类和蛋白质)‎ 真菌也有细胞壁 植物有细胞壁: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 拟核是环状的 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没有染色体,只有DNA(因为在这之间,DNA是裸露的)‎ ‎7.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原核生物(蓝藻) 的细胞壁和病毒的细胞壁,三者成分不一样。‎ ‎8.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二分裂(考点:细菌) ← 原核生物分裂方式 ‎9.灵芝也属于真菌 ‎11.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一个细胞器,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无细胞器。‎ ‎12.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等其它细胞器,但无中心体(因为其进行无丝分裂)。‎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13. 判断题: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叶绿体(×)‎ ‎          ↑   ↑‎ ‎         有叶绿素 原核生物无细胞器(除核糖体外)‎ 特例:霍尔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发生有氧呼吸。‎ ‎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Unit 1.  Lesson 3 ‎ ‎         化能合成作用:把CO2 + H2O变成有机物(光能)‎ 一、自养型生物 ﹛ ‎ 光合作用 ‎*:硝化作用 ≠ 化能合成作用 二、显微镜的特点 ‎ 1.光圈、反光镜用来调节明亮度。‎ ‎ 2.成像特点: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 3.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其长度越长。‎ ‎   目镜放大倍数越大,其长度越短。‎ ‎5.放大倍数越大,视野里细胞数目越小,细胞体积越大。‎ ‎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小了,亮度越暗,所以要增大光圈。‎ ‎ 7.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一般都要放大光圈,或者转动反光镜。‎ ‎   物像模糊,则调节细准焦螺旋。‎ ‎ 8.在整个视野上看到16个,放大4倍后,理论上看到1个。‎ ‎    (面积上的换算)    ↘即原来10×10→10×40‎ ‎   在直径上看到16个,放大4倍后,理论上看到4个。‎ ‎    (长度上的换算)‎ ‎ 9.实验材料要求:薄而透明 ‎ 10.光照太亮,则可看到细胞壁,但细胞内容物不清楚。‎ ‎ 11.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增大亮度。‎ ‎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减弱亮度。‎ ‎ 12.观察质壁分离可不需用高倍镜。‎ ‎ 13.通光孔不是光圈,通光孔不能改变。‎ Unit2. 组成细胞的分子 ‎ Lesson Ⅰ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 无机盐大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2. ‎“花而不实”,植物缺硼(B)。‎ 3. 生命元素:碳 ‎4. 组成不同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种类都相同,含量不一样。‎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      (统一性) (差异性)‎ ‎5.大部分酶属于蛋白质。‎ ‎6.C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界,其他元素则主要通过植物根的吸收而进入生物界。‎ Unit2. Lesson2‎ 1. 种子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晒干的种子加热时试管壁上出现水珠 ‎ ‎     (烘烤)      (结合水)‎ ‎*:失去结合水,细胞可能成为死细胞。‎ ‎2.生理作用:‎ 消耗(自由)水:光合反应,呼吸作用,ATP的水解,‎ ‎       多糖的水解,蛋白质→氨基酸(要水解),核酸→核苷酸 产生水:反过来 ‎*:种子入仓贮存之前,要晒干,防止有氧呼吸。‎ ‎3.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只要生物是活的,水就是细胞中最多的化合物。沙漠中植物细胞也是,只不过它们相对其它的植物的水少。‎ ‎4.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不用于光合和呼吸作用 ‎               症状:植物变黄 ‎5.植物缺Mg2+ ,不合成叶绿素﹛‎ ‎               光合速率减慢 ‎6.植物中镁和叶绿素有关。合成叶绿素有两必要原素 光照 ‎                          镁(和氮)元素 所以,缺镁或缺氮的植物中,无法提取到叶绿素。‎ ‎7.缺镁,则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在色素分离后,没有叶绿素a、叶绿素b,其它不影响。‎ ‎8. 碘(I)与人类智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 缺少碘 → 少甲状腺激素 → 呆小症 ‎9. 氮(N)与植物叶片有关 钾(K)与植物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有关 ‎10. 核糖、脱氧核糖都属于单糖。白糖、红糖都属于蔗糖。‎ ‎11. 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和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具还原性。‎ ‎12.骆驼的驼峰里藏的是脂肪 因为  ①放出的热量多 ‎    ②放出的水多(且不容易被蒸发掉)‎ Unit2. Lesson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氨基酸 ‎ 1. 必需氨基酸 & 非必需氨基酸(书P 25)‎ 外界摄取      体内自已产生的 ‎3.人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最终产物是:水、CO2、尿素 R ‎ ︱‎ ‎4.氨基酸通式: H2N – C – C00H ‎ ︱‎ ‎ H ‎5. 胰岛素和胰蛋白酶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功能大小相同,‎ 根本原因为: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不同。‎ ‎6. 氨基酸数目(A)= 主链A + 侧链A 一条主链有且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羟基。‎ 脱去水分子数目 = 肽键数目 = 氨基酸数目 - 肽键 n – m n – m n m ‎7.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氨基酸和一个碱基。‎ ‎8.氨基酸总质量 - 脱去水分子量 =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创》p20‎ ‎9. 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携带)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10.一个密码子包含3个mRNA碱基 一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 一个碱基对,对应一个mRNA碱基 ‎ ‎ ‎(即2个碱基)‎ ‎11. 几个结论:‎ ‎  ①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  ②有的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③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④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个密码子 Unit 2 Lesson 5 蛋白质 ‎1. 多肽链:一条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组成的肽链。多样性(3个层次)‎ ‎ 空间结构 蛋白质:多肽链 蛋白质 多样性(4个层次)‎ ‎ *:一定记住为:多肽链空间结构 ‎ 蛋白质 ‎2.核糖体 ‎ ‎(无膜) rRNA ‎3.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但也有少部分为RNA。‎ RNA不属于蛋白质,可能属于酶。‎ ‎ RNA有时可以做为催化剂 ‎ ‎4.蛋白质的功能受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与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与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无关。(是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③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 ‎④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 ‎6. 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DNA)‎ ‎7. 脱水缩合不改变氮含量,但改变氧含量。‎ ‎8. 多样性 → 整体;特异性 → 个体 ‎9. 分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但自身的蛋白质(即由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不需内质网、高尔基体。‎ ‎10. 细胞膜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脂质,最少的为糖类。‎ ‎11. 蛋白质不能储存,过量的话就排出体外。‎ ‎ 初步水解 彻底水解 ‎4.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Unit 2 Lesson 6 核酸 ‎1.“‎2”‎位为H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 0H为核糖核苷酸 ‎2.细胞性生物体内都具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2种五碳糖。‎ ‎3.RNA存在细胞质,少量DNA存在于细胞质。‎ ‎5.细胞性遗传物质一定为DNA,其最终水解为磷酸脱氧核苷酸。‎ ‎ 再用 ‎6.能源物质,先用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7.核酸、蛋白质、多糖为大分子,脂肪不是大分子。‎ ‎8.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中含有一个碱基。‎ ‎ ↓结构 碱基 ‎9.‎ ‎*:题目说:“核酸”时,可分为三类:只含DNA,只含RNA,DNA和RNA都有。‎ ‎   题目说:“遗传物质”时,只能为:DNA或RNA Unit 2 Lesson 7 糖类和脂质 ‎1.‎ 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淀粉、纤维素、麦芽糖、蔗糖 ‎ ‎ 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 ‎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点:都有葡萄糖 ‎ ↖只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 ‎ 脂质主要在内质网上合成 2. 人体中的葡萄糖不可以转变成淀粉储存于肝脏或肌肉中,‎ 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为:糖原 ‎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为:淀粉 ‎3. 在高等动物体,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干脏和骨骼肌。‎ ‎4. 纤维素在高尔基体生成。‎ 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较多,因为生成细胞壁(纤维素)‎ ‎     动物体内 ‎5. *生长激素 ‎*胰 岛 素   是蛋白质,性激素是脂质(固醇类) ‎ 胰高血糖素 ‎  干扰素 → 一种淋巴因子(抗病毒作用)‎ ‎6. 脂质 和 糖类相比,脂质需氧量多.‎ ‎   ↑ ↑‎ ‎  油料作物  淀粉多 实验练习 一、 鉴定糖、脂、蛋白质 1. ‎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原理: 还原糖 + Cu(0H)2 → Cu20 ↓‎ ‎ ↘‎ ‎ 甲液Na0H ‎0.1g/ml 乙液CuS04 ‎0.05g/ml(等量混匀再加入)‎ 颜色变化:浅蓝色 → 棕色 → 砖红色 p.s: 水浴好处:① 温度恒定 ②受热均匀 2. 蛋白质:肽键 + 双缩脲试剂 ‎ (Cu2+/0H-) ← 碱性过量 ‎ 先加Na0H,再加CuS04 ‎ ‎ *注:游离的氨基酸没有肽键,所以无法显紫色。‎ ‎ 正常尿液没有蛋白质,所以无显色。‎ 1. 脂肪:50%酒精(脱色)‎ ‎ 另外:无水酒精(即100%)可以溶解色素。‎ ‎4.淀粉:遇碘变蓝 二、DNA、RNA分布 ‎ 1.染色剂混合后加入 ‎ 2.8%的盐酸: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② 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 ‎ p.s 健那绿(活细胞染色剂)可以通过细胞膜 ‎ 3.烘干作用:①固定细胞 ②杀死细胞 ‎4.在鉴定DNA分布时,观察到甲基绿染色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不可能观察到DNA。‎ ‎  p.s.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和染色体,不可观察到DNA。‎ p.s ‎ 1.双缩脲不能与尿素、二肽反应。(因为至少需要两个肽键)‎ ‎ 2.合成肽链的细胞器/场所:核糖体 ‎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场所:内质网 ‎ 3.斐林试剂 & 双缩脲试剂甲、乙(A、B)两液添加顺序的不同、反应条件的区别.‎ ‎ 4.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 Unit 3 Lesson 1 细胞膜 ‎       脂类(磷脂和胆固醇)注:磷脂不能说成是构成的成份。P.S. ‎ ‎                  胆固醇少量,但重要。‎ 1. 成份  蛋白质 ‎      糖类 ‎ ‎2.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e.g.胞吞、胞吐)‎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3. 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膜型中,若蛋白质上面连有糖链,则称之为糖蛋白。若无,则仍然叫做蛋白质。‎ ‎  !p.s. 有糖链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表,借此可判断细胞外或内。‎ 图:( 见后来笔记) p6‎ ‎4. ①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细胞结构:‎ ‎               线粒体 ‎   (细胞核→)核糖体 →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细胞膜 ‎②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细胞器结构:‎ ‎       线粒体 核糖体 →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即上图去掉细胞核、细胞膜)‎ ‎③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细胞膜结构:‎ ‎         线粒体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细胞膜 ‎ ‎(即上图去掉核糖体、细胞核),p.s.只需将结构的名称写上即可,不用加“××膜”‎ ‎5.蛋白酶处理 细胞膜被破坏 溶脂剂处理 ‎6.糖脂识别功能在细胞外面,所以膜表面才有糖蛋白和糖脂。‎ ‎7.磷脂特点:头部亲水,尾部疏水。e.g. 油脂不亲水。‎ ‎8.激素分子不参与细胞新陈代谢。‎ ‎9. 细胞膜的制备 造血干细胞产生的 ‎  (只有一层细胞膜)   具有膜的细胞器消失 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有核糖体(没有膜)‎ 没有细胞核    ‎ ‎ p.s.1.植物成熟细胞才有大液泡 ‎     2.核糖体,中心体没有膜。‎ ‎   不能选细菌和植物细胞,因为它们有细胞壁不会放入蒸馏水中后胀破。‎ ‎10.染料能进入细胞的原因是: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Unit 3 Lesson 2 跨膜运输 渗透作用(强调的是水分子)‎ ‎1.      细胞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 → 仅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 ‎       液泡膜 ‎       细胞膜 原生质体  细胞质 → 去细胞壁后剩下的生物活性细胞结构,常用作植物 ‎       细胞核        细胞融合的材料 ‎2.发生条件 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是其中一种)‎ ‎       浓度差 ‎3.失水速率 = 吸水速率,但浓度不同     ‎ ‎       漏斗中的浓度>外面的浓度 ‎     ‎ ‎4. 水分子移动:由水多的地方 → 水少的地方 ‎    即由溶液浓度低的一侧 → 浓度高的一侧 ‎  ‎ 动物细胞 成熟植物细胞 半透膜 细胞膜 原生质层 ‎5.对于植物细胞来说,植物的细胞液专指液泡。‎ ‎6.与质壁分离复原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液泡。‎ ‎ ↙‎ ‎(复原,吸收K+,主动运输,需要ATP)‎ ‎7. 选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根尖细胞不行,没有大液泡。‎ ‎ 种子吸水不是质壁分离,因为其无大液泡。‎ ‎8.在质壁分离的实验中:‎ ‎⑴若取洋葱鳞片外表皮作材料:‎ ‎ 则           液泡:呈紫色 ‎ 无色 ‎⑵若取洋葱鳞片内表皮作材料:‎ ‎  并滴入红色染料,则           液泡:无色 ‎                      ‎ ‎                  ‎ ‎                 红色(即染料的颜色)‎ ‎9. 质壁分离时间和长短都可以体现质壁分离的程度。‎ ‎10.用硝酸钾能发生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K+重新被吸收进入液泡,恢复到原来形态后,继续吸水,最终液泡比原来稍大一点.‎ ‎11.细胞内主要为K+,细胞外主要为Na+。‎ ‎12.高浓度的溶液(e.g NaCl溶液)可以引起细胞质壁分离。但然后因细胞死亡,所以,不可以质壁分离复原。‎ ‎13.夏季高温时,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wěi niān,主要原因是:根系渗透吸水下降。‎ ‎14. 植物细胞因缺水而萎焉时,有:‎ ‎   细胞间隙溶液浓度 〉细胞质基质浓度 〉细胞液浓度 ‎15.水分子经入细胞膜方式:自由扩散 ‎  水分子进入根细胞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 ‎16. 沙漠植物常具有较小的叶片,且叶片气孔较小,这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Unit 3 Lesson 3 矿质元素的吸收 ‎   ↙基因决定 ‎1. 内因 DNA的多样性 → 载体(蛋白)‎ ‎ 矿质元素的 基因选择性表达 主动运输 吸收选择性 呼吸作用 外因:)O2 ATP(能量)‎ ‎ ↖酶 ‎2.胞吞、胞吐不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3.受体 ≠ 载体,进入细胞需要受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也可能为胞吞、胞吐。‎ ‎4.各种方式例子:‎ ‎ 自由扩散:气体分子,脂溶性分子,水。‎ ‎ 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 主动运输:小肠吸收物质 ‎5.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提供ATP。‎ ‎6.分泌蛋白是通过小泡转移到细胞外的,没有跨过生物膜(胞吐)。‎ ‎7. 蛋白质进入细胞不可能为主动运输,应为胞吞。 ‎ ‎ Unit 3 Lesson 4‎ ‎1.内质网一般来说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作为运输的通道。‎ ‎2.内质网上附着核糖体,而高尔基体上没有。‎ ‎3.在多种生物膜中,细胞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内质网 ‎4.线粒体的内膜有大量的酶,线粒体内没有葡萄糖。‎ ‎5.叶绿体中能量变化: ‎ ‎ 光反应 光能 —→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指糖类所释放的)‎ ‎  (指ATP)‎ ‎ 线粒体中能量变化:‎ ‎ 稳定化学能 热能 ‎ ATP ‎ ‎6. 叶绿体和线粒体可以独立复制、转录、翻译,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它们属于细胞质遗传。‎ ‎7.线粒体 ——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叶绿体 —— 光合作用的场所 ‎8.核糖体实质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它没有基质。‎ ‎9.高尔基体 ①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即与纤维素和多糖有关)。‎ ‎       ②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              (一般为藻类)‎ ‎10.①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 ②吞噬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11.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都可用溶酶体的功能解释 ‎ 吞噬细胞吞噬侵入细胞 ‎12.液泡与渗透吸水有关。‎ ‎ 光合色素:在叶绿体中 ‎13.色素 ‎ 非光合色素:在液泡中 ‎14.一个中心体里面有两个中心粒 ‎15. 植物根部的细胞没有叶绿体,除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等呈绿色的细胞外,其他植物细胞中均无叶绿体。‎ ‎16.肯定在细胞器内产生的有蛋白质,无氧呼吸产生CO2在细胞质基质里。‎ ‎17.一层生物膜,有两层磷酸分子层。‎ ‎18. 线粒体不合成有机物 ‎19. 增大膜面积方式:叶绿体——由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成嵴 实 验 ‎1.健那绿为活细胞染色剂。‎ ‎2.叶绿体选材一般从苔藓、藻类中得到。‎ ‎3.一般不选植物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因为植物细胞线粒体相对较少,且颜色相近。‎ ‎4.高倍显微镜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所以,也就观察不到叶绿体、线粒体的两层膜。‎ ‎5. 叶绿体的流动标志着细胞质基质的流动,也就意味着细胞是活着。‎ ‎ Unit 3 Lesson 5 细胞核 ‎1.核膜外面与内质网相连,内部与染色质相连。‎ ‎2.核膜有选择透过性。‎ ‎3.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mRNA出来,蛋白质进去,(DNA不需要通过核孔)。‎ ‎4.细胞核不能合成蛋白质。‎ ‎5. 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 ‎6.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但不是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e.g.原核细胞有核糖体,但无核仁。‎ ‎7.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 ↑ ↑‎ ‎(分裂间期)(分裂期)←方便均等分配 ‎ ↑‎ ‎ 细丝状,更容易解旋,有利于复制。‎ ‎8.染色体(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DNA的载体。‎ ‎9. 每种生物中的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不变的。‎ Unit 3 Lesson 6‎ ‎1.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原因主要是:内膜上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酶是蛋白质。‎ ‎2.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3.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不能进行增殖。‎ ‎ 所以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无染色体结构)‎ ‎4.根尖细胞仍可继续增殖。所以细胞核中的DNA又转录又复制,出现染色体结构。‎ ‎5.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与动物细胞中不同。‎ ‎ ↑ ↑‎ ‎ 与细胞壁有关 与细胞分泌物有关 第五章 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 Unit 5 Lesson 1‎ ‎ 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e.g.光合作用 ‎1.新陈代谢 (又称:合成代谢)‎ ‎ 异化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能量。e.g.呼吸作用 ‎ (又称:分解有机物)‎ ‎2.同化作用分为:自养型、异养型 ‎3.酶的来源:所有活细胞(不考虑成熟红细胞)‎ ‎ 激素的来源:内分泌细胞 ‎* 判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 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4.激素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不参与代谢,只是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结合,是信号分子,具有调节作用。‎ ‎5.实验对照分类:‎ ‎ 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立对照组,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 ‎ 空白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 ‎ 自身对照:实验前为对照组,实验后为实验组(只有一组实验)。‎ ‎ ①反应原理一样:降低活化能 ‎ 共同点 ②不改变平衡点 ‎ ③参与化学反应,但前后质量不变。‎ ‎6. 酶与 ①酶的催化环境温和 无机催化剂 ②酶有高效性 ‎ 不同点 ③酶有专一性 ‎ ④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7.检验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要用碘液,(斐林试剂需加热,产生干扰)‎ ‎ 检验PH对酶反应的影响要用斐林试剂。(碘液会和NaOH反应,产生干扰)‎ 高中生物  Part Ⅱ ‎ Lesson 2   酶和ATP 1. 最适温度下pH值大小:‎ 胃蛋白酶>植物淀粉酶>动物淀粉酶>胰蛋白酶 ‎(约pH=2) (约pH=7)‎ 酸 碱 ‎2.温度对酶的影响:‎ ‎ ① 高温变性:失去活性 ‎ ② 低温:降低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不是失去活性,升温后可恢复活性。‎ ‎   温度低带来的影响:抑制酶的活性,酶代谢缓慢。‎ ‎3. 图像 反应速率 底物浓度 底物浓度 反应速率 温度(t)‎ ‎2倍酶量 ‎1倍酶量 ‎37℃‎ ‎27℃‎ ‎1倍酶量 ‎2倍酶量 反应速率 ‎     (细胞器完整)‎ ‎4.没有破碎的细胞的酶的活性比破碎了的细胞的高。‎ ‎  所以,某些产量更多,耗氧量更大。‎ 5. 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7℃‎ α-淀粉酶(人工合成)最适温度为:50~65℃‎ ‎6.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7.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 酶作用的温度变化不影响反应溶液的最适pH。‎ 8. 质粒中肯定没有核糖。ATP、酶、核糖体中都可含有核糖。‎ ‎ (即来源) 动物和植物的根etc.:呼吸作用 ‎9.ATP形成途径 植物的绿色部分: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0.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少,但转化速率快。‎ ‎11. ATP的全称: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P ‎               远离A的这个P最容易断裂和形成 ‎12. ATP在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因逐个脱下后,最终剩下腺苷。‎ ‎              碱基  腺苷 ‎          五碳糖 ‎13.ATP是细胞代谢的直接供能物质。‎ ‎14. 细胞内ADP、ATP的浓度小,是因为ATP不能在细胞中储存。‎ 为了满足人体对能量需求,解决途径是: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 ‎15.ATP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此过程的化学式为:‎ ATP  酶 ADP + Pi + 能量 ‎16.ADP含量增加,即是ATP消耗。‎ ‎17.ATP可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18. 正常细胞中的ATP和ADP的比值比一定范围内变化。‎ ‎19.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ATP的分布。‎ ‎ Lesson 3. 光合作用 ‎ 光 ‎1. 光合作用:CO2 + H2O → CH2O + O2‎ ‎ 叶绿体 ‎ ‎ *:在暗反应中生成水 ‎2. 光 反 应、暗 反 应 都需要酶 ‎ ‎ ‎ (叶绿体基粒中) (叶绿体基质中)‎ ‎3.物质变化: ‎ ‎ 光反应 水的光解       暗反应 CO2的固定 ‎ ATP的合成           C3的还原(消耗ATP)       ‎ ‎                   ATP的分解 ‎4. 暗反应中物质转化:C3的还原、CO2的固定 ‎(2部分,固定术语)‎ ‎5.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5和酶没有被消耗。 ‎ ‎ ‎ ‎6.ATP和[H] 光反应阶段的产物 ‎ 暗反应阶段必需的反应物质 ‎7.光合作用全过程都在叶绿体内进行。所以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能说是主要场所)。‎ ‎8.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一定需要光才能进行,暗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 ‎ 提高光合作用面积 ‎9. 光能利用率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 提高光合效率(光,CO2, 温度,H2O,矿质)‎ ‎10.萨克斯的实验要先做暗处理,为的是消耗掉叶片内淀粉,排除余留的淀粉干扰,还要用酒精加热做脱色处理(排除色素的干扰)。‎ ‎11.酒精可以溶解色素。‎ ‎12.实验组:人为改变实验变量或未知实验结果的一组。‎ ‎ 对照组:一般是指保持原有状态不经处理,或已知影响因素造成结果的一组。‎ Lesson 4. ‎ 1. 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在暗处理时,要用绿色的安全灯,不能用红色的灯,因为植物能够吸收红光发生光合作用。‎ ‎2. 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 C B 光饱和点 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 光补偿点 ‎(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率 A 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作用速率率 ‎(C O2‎ 的吸收量)‎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① 光照强度 ② CO2的浓度 ③ 温度 AC段限制因素:光照强度 CD段限制因素:CO2的浓度 P.S. 植物要正常生长,则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B 3. 净吸收CO2量 = 真正光合吸收CO2量 - 呼吸作用稀放CO2量 净光合速率 = 真正光合速率 - 呼吸作用速率 ‎(表观光合速率)‎ ‎4. 在光合作用中,若CO2浓度增加,但光合速率不变,则CO2浓度达到饱和。‎ ‎5.阴生植物环境温度低,所以呼吸作用速率较小。‎ ‎6.真正光合速率越高,则对应的温度越适宜植物。(不用管呼吸作用速率的高低)‎ ‎ 真正光合速率 = 净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7.根细胞不会发生光合作用,叶才会有蒸腾作用。‎ ‎8.晚上温度较低,则糖消耗量少,保证有机物的积累,有利水果储存糖分;白天温度较高,可提高酶催化率,促进光合作用。所以有利水果增产的温度条件是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 9. 中午气温高,植物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所以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所以中午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10.夏季的中午,植物气孔才会关闭,CO2进不去。如果是上午的话,仍然还有CO2进入叶肉细胞。‎ ‎11. 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暗反应利用。‎ 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供各项生命活动体用。‎ ‎↘(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 )。‎ ‎12.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实质: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释放O2‎ ‎       暗反应的实质:同化CO2形成有机物 13. ‎ 光反应的时间短促,而暗反应较慢。‎ 14.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H]是由水光解后经一系列过程产生的其作用主要是:还原C3‎ 15. 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 ‎①NaHCO3稀溶液可通过其水解作用产生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所以置于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既可进行光合作用,又可进行细胞呼吸。‎ ‎②当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会上浮,‎ ‎ 若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则叶片会下沉。‎ ‎16.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会产生 [H]‎ 光合作用:叶绿体: [H] 产生于类囊体,功能为还原三碳化合物 ‎ 呼吸作用:线粒体: [H]产生于线粒体基质,功能为与O2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 ‎              (少量)‎ ‎ p.s.1. 呼吸作用时,细胞质基质 都可生成[H]‎ ‎          线粒体基质  (大量)‎ ‎   2. [H]与O2反应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                 含量最多  ‎ ‎17.叶绿素(3/4) 叶绿素a(蓝绿色)   主要吸收蓝紫光&红光 ‎         叶绿素b(黄绿色)‎ ‎                  含量最少 类胡萝卜素(1/4) 胡萝卜素(橙黄色)   主要吸收蓝紫光 ‎            叶黄素(黄色)‎ ‎18.叶绿素对绿光的吸收最少,所以照射绿光或用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 ‎19. 线粒体,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20. 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1. 色素分离出来的顺序(由上至下):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其溶解度按此顺序由大到小(因为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最先被分离)‎ ‎22.在做色素层析分离时,要加盖或用棉塞,防止色素被氧化。‎ ‎23.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①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轮 作  提高光能利用率 ‎②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③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增加矿质元素供应。‎ ‎④增大昼夜的温差:白天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  提高光合效率 ‎         夜晚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 ‎24. 增设农家肥可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 ‎    农家肥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Lesson 5 ‎ 1. 在做绿叶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 ‎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溶解色素)‎ ‎ 层析液(或汽油) :分离色素 2. 二氧化硅(SiO2): 增加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CaCO3) : 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荧光作用 ‎3.叶绿素在 透射光下:呈绿色 ‎       反射光下:呈红色 ‎4.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捕获光能,但只有少量叶绿素可以转化光能。‎ ‎5.色素的提取只能得到色素混合液,色素的分离才可以得到4条色带。‎ ‎6. 在叶绿素提取实验中,若将浓缩后的色素溶解带用一分析仪器检测,此仪器为光谱分析仪。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7.研究色素种类——看条数 研究色素相对含量——看色带的宽度 ‎8.叶绿素没有叶黄素、胡萝卜素稳定,低温会使其分解。‎ ‎  所以,秋天叶片变黄,菜叶放久了变黄。‎ ‎ * 黄化叶片,则无叶绿素,但仍含叶黄素、胡萝卜素。‎ ‎9.所有的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10.班氏试剂也就是斐林试剂。‎ Lesson 6  呼吸作用 ‎1. 题目给种子,非绿色植物,则一般考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A 无氧呼吸 A、B两点相同 B 保存食物最佳点 CO ‎2. 看到利用氨气,则一定是硝化菌。‎ ‎3.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没有生成CO2‎ ‎4.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ATP(能量)的去向是:‎ ‎   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                光能 ‎5.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2 + H2O    (CH2O)+O2 (*在暗反应中生成水)‎ ‎                叶绿体 ‎ ‎   酶 呼吸作用总反应式:6O2+C6H12O6+6 H2O    6 CO2+12 H2O +能量 ‎  *:等式左右两边不能约掉“H2O”‎ 5. 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的条件:是:酶和水   ‎ ‎*:切记不需要O2,此乃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    O2的需要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生成H2O ‎7. 人在剧烈活动中,无氧呼吸不可能产生CO2 。‎ ‎ 无氧呼吸产生C2H5OH和CO2:植物、酵母菌 ‎ 无氧呼吸产生C3H6O3(乳酸):动物、马铃薯、乳酸菌 ‎8.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放能,能量都是由第一阶段放的。‎ ‎9.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10.小孩的细胞呼吸旺盛,因为其代谢旺盛,所以热量大,温度高。‎ 肝、肾的代谢最旺盛,也最易衰竭。‎ ‎11. ‎0℃‎的时候,光合作用也能照常进行。‎ ‎12.H2O的光解不需要酶,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 ‎ *:光反应需要酶,用于ATP的形成。‎ ‎13.自由水含量越多,呼吸作用越强。‎ ‎14.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全过程中产生的相同物质有:丙酮酸、[H]、ATP。‎ ‎ 但无氧呼吸不可能产生大量的ATP,只能产生少量的ATP。‎ Lesson 7‎ ‎1.豆类植物一般含蛋白质;农作物(如小麦、水稻)一般含淀粉; 花生含脂肪。‎ 2. 苹果心的氧含量最低,所以最先烂。‎ 苹果掉下来,还在呼吸,细胞仍是活的。‎ ‎3.根部的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放出的大量能量。‎ ‎4.乳酸不能再分解,所以缓解乳酸引起的肌肉酸痛,要促进血液循环。使乳酸经过血液进入到肝脏中被分解。‎ ‎5.对于以脂肪为呼吸底物的来说,其呼吸熵一般都小于1。‎ 对于以葡萄糖、蛋白质为呼吸底物来说,其呼吸熵一般约等于1。‎ ‎6.凡说到××折叠,都意味着增大了表面积。e.g.线粒体内膜折叠,大脑皮层折叠。‎ ‎7.在做实验中,重铬酸钾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酒精反应。‎ ‎8.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 ‎9.需氧型:绝大多数动植物。(有氧呼吸)‎ 厌氧型:乳酸菌、蛔虫、破伤风杆菌。(无氧呼吸)‎ 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大肠杆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10.‎ 开始光合作用 光合等于呼吸吸 时间 CO2的吸收 CO2浓度 开始光合(斜率开始降低)‎ 光合=呼吸 时间 ‎11.无氧呼吸  放出乳酸:动物、马铃薯、乳酸菌 ‎   放出酒精:植物、酵母菌 ‎ ‎ ‎12.一般植物的无氧呼吸都为产生酒精,除了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 ‎13. 人和动物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不产生CO2 ,‎ 只产生乳酸。‎ Unit 6  细胞的生命历程 ‎  Lesson 1 细胞增殖、分化 1. 在冷的地方,生物个体大,即细胞体积大。因为在寒冷地方,要减少散热,所以相对表面积要小。 e.g.东北虎大过华南虎;东北人比江南人个头大。‎ ‎2.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 ‎  器官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有关,而与细胞大小无关。‎ ‎3.生长 —→ 细胞增殖 ‎ 发育 —→ 细胞分化 ‎4.淋巴细胞、红细胞、精细胞都不能分裂;‎ ‎ 效应B细胞、胚胎干细胞可以分裂。‎ ‎5.凡是无核细胞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分裂(如人的成熟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 ‎6.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与周期性重建、消失和rRNA合成有关的结构是核仁。‎ ‎7.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所以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8.有细胞周期:受精卵、干细胞、生发层细胞、小肠上皮细胞、癌细胞、‎ 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人桑椹胚细胞。‎ 无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      根毛区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9.分裂期的细胞也可合成蛋白质,但核基因不会发生转录。‎ 但是线粒体中的DNA可以转录 ‎10.无丝分裂没有分裂期,观察不到过程。‎ ‎11. 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 但有DNA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也有)。 ‎ ‎           (增加数量)‎ ‎12.原始生殖细胞(精原或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13. 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复制而得来的,不是分裂形成。‎ ‎  精细胞是由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而精子不是(它不是分裂得来的),精子是由精细胞变形后得来的。‎ ‎14.基因重组两个来源: (即四分体时期)‎ ‎  ①减数分裂中的减Ⅰ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分,发生基因重组。‎ ‎ ②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也会发生基因重组。‎ 即   ()‎ 复制后 即 这两种都是同源染色体 ‎15.没有同源染色体,则一定为减Ⅱ。‎ ‎16. 同源染色体  ①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②两条大小形状相同 ‎     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  ②位于同一位置 ‎      ③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17.在间期可以观察到的细胞数最多。在分裂的间期,细胞体积会变大,即变大后才开始分裂。‎ ‎18.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两两相同,即4个精子,两个类型。‎ ‎19.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20. 1个AaBb生物产生4种精子/或4种卵细胞。‎ ‎1个AaBb细胞产生2种精子/或1种卵细胞。 ‎ ‎                     (精巢)‎ ‎21. 在一个镜下即可看到有丝分裂,又可看到减数分裂,则此细胞一定为睾丸或卵巢 ‎22. 染色体和DNA的均等分配并不是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共同点。‎ ‎23. 神经元细胞核中也有胰岛素基因,原因是: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 ‎24.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25.实验:用低倍镜找根尖分生区,其形状为正方形,排列整齐、紧密,细胞核大。‎ ‎26. 区分动、植物有丝分裂最可靠的方法:是细胞的形成方式。‎ Lesson 2‎ ‎1. 幼年时期,同化 〉异化 ‎  成年时期,同化 = 异化 ‎  老年时期,同化〈 异化 ‎2. 细胞分化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 ‎3.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能力超高,全能性越高。 ‎ ‎                  生长一个完整个体(不能是发展成一个组织,那不算有全能性) ‎ ‎4.分化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  神经细胞〉卵 〉造血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受精卵 ‎5.分裂是让细胞数目增多,分化是让细胞种类增加,生长是使细胞体积变大。‎ ‎6.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7.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8.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的条件:‎ ‎  ①离体下(因为植物细胞在完全个体上不能表现全能性)‎ ‎②在一定营养物质,激素和其它外界条件下。‎ ‎9.植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都有全能性,‎ 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没有全能性,‎ 动物高度分化的细胞核有全能性。‎ 判断:动物细胞有全能性(×)。 只能说是动物细胞核有全能性。‎ ‎ 植物细胞有全能性(√)。‎ ‎10.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其为单倍体。‎ ‎11.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                       有抗体时会增殖。‎ ‎12.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具备全能性(因为有全套基因)。‎ ‎13.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与内质网相连。‎ ‎14.低等植物也有细胞壁。‎ ‎15.实验选材:‎ ‎ ①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外表皮细胞有颜色)‎ ‎②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DNA、RNA需要染色,所以原本的细胞不能有颜色,而内表皮细胞没颜色)‎ ‎16.染色体组 ------‎ 人的体内有两套染色体组,一组为23条。‎ 一个细胞内有2n套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每个细胞仍有2n套,一套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P.s.生殖细胞只有n套染色体组。‎ ‎     ‎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Unit 1 Lesson 1‎ ‎1.孟德尔获得实验成功的原因:‎ ‎①选择合适的材料 Ⅰ豌豆是纯种: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    Ⅱ豌豆性状明显 ‎②选择了一对相对性状 ‎ ‎ ③运用了统计学去解决问题 ‎2. 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范围:‎ 真核生物 进行有性生殖的(减数、受精)p.s.扦插属无性繁殖 细胞核遗传 单基因遗传病 ‎3. 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原因:豌豆花大,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4. 豌豆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将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代。‎ ‎ 遗传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细胞是:配子 即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究历程 ‎5.假说-演译法:孟德尔实验,摩尔根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半保留复制和分子结构实验,遗传密码的破译 。‎ ‎  p.s. 分开来都不算假说-演译法 ‎   萨顿——作了假设(其假说用了类比推理法)‎ ‎   摩尔根——做了验证萨顿和摩尔根实验,进行演译推理,所以,两者合起来才叫“假说-演译法”   ‎ ‎6.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 ‎①自交法   ‎ ‎②测交法   ‎ ‎③花粉鉴定法 ‎7.没有减数分裂(即有性繁殖),就没有孟德尔遗传规律。‎ ‎8.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从而测定其(F1)基因组成)。‎ ‎9. 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相同基因,是由DNA复制而来的。如果不同,则有两种可能:①基因突变  ②交叉互换 ‎10. 基因成对存在的细胞:受精卵、体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 ‎  基因单独存在的细胞:精子、卵细胞、极体、次级精(卵)母细胞。‎ ‎11.哺乳动物雄性 —— 睾丸 ‎  其它动物雄性 —— 精巢 ‎12.   连续自交           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计算)‎ ‎      Aa    Aa ‎ ↓      ↓‎ ‎ AA Aa aa AA Aa aa ‎  ↓ ↓ ↓ × × ‎ ‎ ‎ ‎                  × ‎ 同种基因型之间交配  各种基因型之间相互交配 ‎ ‎13. 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不变 ‎(随机交配)‎ ‎ 自交: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杂合子的比率越来越大。‎ ‎14. 杂交育种:杂交 —→ 自交 —→ 选优 —→ 连续自交 ‎15. 杂交育种指得是亲本杂交得到F1,F1再不断自交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  所以,在画杂交育种遗传图解时,要从亲代画到F2代为止[先杂交(×),F1再自交(⊕)]‎ ‎16.杂交育种中,重组类型指的是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类型。‎ ‎   (如,在亲本为AABB和aabb的杂交中,F2代中重组类型的概率为6/16)‎ Lesson 2. 伴性遗传 ‎1. 基因在配子中单独存在(并非成对的)‎ ‎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2. 性染色体不但存在于生殖细胞,而且在正常体细胞也存在。‎ ‎3.人类遗传病:‎ 性染色体 ‎ Ⅲ Ⅰ.伴X的遗传病基因 ‎ -------     Ⅲ. 伴Y的遗传病基因 ‎ Ⅱ Ⅱ.伴性遗传,存在等位基因(不等同于常染色体遗传)‎ ‎  ―――――           仍与性别有关 ‎ Ⅰ ‎ X Y ‎4. 所有患者都是男性,则不一定为伴Y的遗传病基因 ‎ 在一个血统里,所有男性都是患性,则为伴Y的遗传病基因 ‎5. 如果某个体突变后的新性状无法传给下一代,则其可能为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因为其突变基因不可传给下一代。‎ ‎6.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所以母亲、女儿以及女儿的后代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相同。                      ‎ ‎7. 在生物传宗接代中,染色体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8.性反转——性别转换,是表现型的转换,但遗传物质没有变化(基因型不变)。‎ ‎9.人类遗传病 ‎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原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出生前就死亡了。‎ ‎10.人类遗传病:‎ 艾滋病通过母婴传播,使婴儿一出生就患病,这属于“传染病”。‎ ‎           Unite 3. 基因的本质 ‎ Lesson 1.‎ 1. 格里菲思,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及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都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①蛋白质在高温下失活,不可逆。‎ ‎②DNA在高温下解开双链失活,降温之后又合成双链,所以又恢复其活性。‎ ‎ 所以DNA比蛋白质稳定(此亦是DNA能为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可的原因)。‎ ‎3.遗传物质的特点:‎ ‎① 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已 ‎② 结构稳定,又能产生变异。‎ ‎③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 可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          加热杀死,但DNA能活 艾弗里实验可体现②、③‎ 噬菌体实验可体现①、③‎ ‎4. 在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中,用的方法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其中,上清液中含大量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细菌(即大肠肝菌)。‎ ‎5. 判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6.一般来说,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7.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有2种核酸(DNA和RNA)。‎ ‎(细菌也是)‎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1种核酸(DNA或RNA)。‎ ‎     如病毒 ‎8.用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可以获得DNA Lesson 2.‎ 可传递信息 1. ‎ mRNA:作翻译的模板 tRNA:转运氨基酸 ‎* rRNA:合成核糖体 ‎   ↖在核仁中合成 ‎2.研究细胞中的DNA,用放射性元素标记T 研究细胞中的RNA,用放射性元素标记U ‎3.因为A、T之间两个氢键,G、C之间三个氢键,‎ ‎  所以G、C的含量越多,解链温度越高;‎ G、C的含量越多,DNA结构越稳定。‎ ‎4.计算公式:‎ ‎ ⑴ A双+T双        A1+T1        A2+T2‎ ‎   C双+G双        C1+G‎1 ‎       C2+G2‎ m ‎ ‎⑵ A1+C1       则 A2+C2        1‎ T1+G1               T2+G‎2   ‎    m ‎ ‎5. RNA与DNA的分子结构并不相似 单链   双链 ‎6.若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 = 嘧啶,则此核酸必为DNA;‎ ‎  若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 ≠ 嘧啶,则可能为RNA或RNA和DNA都有。‎ ‎7.RNA中的A、C、G和DNA中的A、G、C不同,它们的组成成分五碳糖有差别。‎ ‎8.mRNA的转录可发生在核糖体和线粒体中。‎ Lesson 3‎ ‎1. DNA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 ‎ 一边解旋,一边复制 2. DNA复制发生时间:有丝间期 ‎ 减Ⅰ间期 ‎ 无丝分裂 p.s. 细菌中、叶绿体、线粒体中DNA也会发生复制 ‎3.DNA复制速度快的原因 ① 有多个复制起点,分段同时复制 ‎(这种特点是只针对真核 (注: 不是同时开始)‎ ‎ 细胞的) ② 每个复制点双向复制,使子链迅速延伸。‎ ‎ ‎ ‎4. 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甘酸a个。(即经过n次复制) ‎ 复制n次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甘酸(2n -1) a个。‎ 复制到第n代,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甘酸(2n -2n-1) a个。(即在第n次复制时) ‎ ‎5. 任何生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 6. 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 ① 需要多种酶参与 ‎ ②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③ 都可以在细胞核内进行(如果没了“可以”这两个字,则此种说法错)‎ ‎7. 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特点排列顺序。‎ ‎8. 基因是双链的,因为它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9. 在生物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10. ‎ 贮存遗传信息的是:DNA或基因 传递遗传信息的是:mRNA ‎11. 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再发生。而转录和翻译无论细胞能否分裂,只要是活的均可能进行。‎ ‎           Unit 4. 基因的表达 ‎ ‎ Lesson 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转录时也要解旋,但只解开要表达的基因部分。‎ ‎2.转录的方向是向着RNA聚合酶的那个方向。‎ ‎  ‎RNA聚合酶的那个 mRNA DNA 所以,此转录方向:“向左”‎ 6. 艾滋病HIV病毒是通过RNA逆转录进行遗传信息传递。‎ 7. 艾滋病病毒的宿主细胞是淋巴T细胞。‎ ‎      酶   代谢eg.白化病 ‎5.基因 性状 ‎      结构蛋白    e.g.镰刀型贫血症 ‎6. 对于一个动物个体,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因为它们合成的mRNA不同。‎ ‎7. 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8.tRNA、mRNA 、rRNA都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 ‎9.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的体细胞核中DNA分子是相同的,但蛋白质和RNA是不同的。‎ ‎10. 少量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 ‎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 11.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所以,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2‎ ‎.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均在细胞质内完成。‎ ‎13.mRNA上没有原DNA上的内含子。‎ 细菌没有内含子 ‎14.生物的性状受核基因和质基因共同控制。‎ Unit 5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 Lesson 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基因重组——有性生殖 ‎1. 可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DNA复制(有丝减Ⅰ间期) 可遗传给下一代细胞 ‎      染色体重组——染色体 ‎*: 突变发生在配子才可遗传给下一代, 发生在体细胞的一般不遗传给下一代 ‎       (植物例外)‎ ‎2.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 ‎3.在原有基因中,插入一段基因序列,这属于基因突变。‎ 插入完整的新基因序列,这属于基因重组。‎ ‎4.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但是主要在DNA复制时期。‎ ‎5.碱基序列中,如果缺失或增添1个碱基,后面的会全部改变。‎ ‎       如果缺失或增添3个碱基,则少掉或多一个氨基酸,再后面的不变(即移前一位或移后一位)‎ ‎6.基因突变的5个特点:‎ ‎ ①普遍性:所有生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 病毒、原核生物(e.g.细菌)只发生基因突变(注意:没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②随机性: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DNA分子,DNA分子的任何部位。‎ ‎ ③多害少利性。‎ ‎ ④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可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      基因突变方向和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⑤低频性。‎ ‎7. 基因突变的本质: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8. 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基因发生“质”变。但没有“量”变。‎ ‎  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没有发生“质”变,自然情况下没有“量变”。非自然情况下,如基因工程,人工插入一段新的完整基因,则发生“量变”。‎ ‎9.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基因重组 ‎  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 ‎10.非同源染色体交换 ——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11.判断: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 ‎    (因为有可能人工插入或转化)‎ Unit 5 Lesson 2  染色体变异 ‎1.             2套染色体组 二倍体 ‎              3套染色体组 三倍体 香蕉 受精卵   个体  4套染色体组 四倍体 马铃薯 ‎              6套染色体组 五倍体 小麦 ‎        e.g.雄蜂 未受精的卵      个体 ‎ ‎                   单倍体 精子      个体     (一个“个体”不是配子)‎ ‎      e.g.花药 ‎   p.s 单倍体不一定只有1套染色体组(但二倍体的单倍体只有1套染色体组)。‎ ‎2. 高度不孕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联会紊乱。‎ ‎3. 染色体变异即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又可发生在减数分裂。‎ ‎4.只要是染色体的变异,就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 ‎5.秋水仙素和低温都是用于抑制纺缍体的形成,在前期发生。在后期出现影响,染色体数目加倍。‎ ‎6.多倍体的形成抑制了纺缍丝生成,所以没有中、后、末期,它没有一分为二。‎ 所以,细胞周期不完整。‎ ‎7.低温诱导更好,安全,简便。秋水仙素浓度过高会引起基因突变。‎ ‎8.无子蕃茄的变异属于人工用生长素,种下去之后得到的是原末处理前的有子蕃茄.‎ ‎9.无子番茄生成:‎ ‎  ① 在花蕊期人工去雄套袋 ‎  ② 涂沬一定浓度生长素, 促进果实发育。‎ ‎10.三倍体的产生为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得到的。‎ ‎11.染色体加倍可形成三倍体(2n+1),但不会产生三倍体(3n)。‎ ‎12.三倍体育种 —— 无子西瓜(通过无性繁殖,染色体变异,为可遗传变异)。‎ ‎  生长素促进果实育种 —— 无子番茄(无变异,为不可遗传变异)。‎ ‎13.单倍体育种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 ‎14.二倍体的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一定是纯合体。‎ ‎  不是二倍体的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体。‎ ‎15.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e.g.小麦单倍体,3个染色体组)‎ ‎16.通过基因工程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不能得到多倍体)‎ Lesson 3‎ ‎1.染色体变异——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基因突变——基因结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失或改变。‎ 1. 染色体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可以。‎ 2. 染色体变异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3. 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数为1个至多个。‎ ‎5.单倍体染色体加倍后不一定是二倍体。‎ e.g. 玉米   配子  单倍体  六倍体 ‎  6n 3n 3n 6n ‎6.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DNA序列,测22+X+ Y=24条。‎ 如果测水稻则测12条,其没有X、Y,没有性别决定。‎ ‎*7. 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但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的这3种变异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Unit 7  生物进化 ‎1. 判断物种:能否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  判断种群:在同一区域内,同种的全部个体。‎ 1.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 现代生物进化论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自然选择学说没有。‎ 3. 只要基因频率就一定会有进化,但不一定有物种形同。‎ 4.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达尔文并没有了解到 ‎ *(注意:此句话中有无“定向”二字都是对的)‎ 5.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生物共同进化。‎ 6.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不要写成生殖隔离)。‎ 7. 变异是自发的,不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环境仅为选择因素。‎ ‎*:“变异在先、选择在后”外界环境条件变越剧烈,生物进化的越快。‎ ‎9. 变异一定是不定向的,但是进化是定向的。‎ ‎10. 是否出现生殖隔离是判断是否同一物种的实质,但不是唯一依据,有时也可根据生物一定的形态判断。‎ ‎11.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①迁入和迁出  ②自然选择  ③基因突变 ‎12.判断“不同物种的动物不能自由交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应为:“不同物种的动物不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13. ‎ 物种形成的3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14. ‎ 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 受到严重影响。‎ ‎*15. 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害虫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 原因是: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导致甲虫抗药性增强。‎ ‎*判断: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原体产生适应性变异。(×)‎ 注意:“适应性变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6. 外来入侵种,在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植物相比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17.判断:不遗传的变异不为生物进行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行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18.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9.同种物种的不同品种(如金鱼有很多品种)的形成是长期的定向选择的结果。‎ ‎20.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进化 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21.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   *(注意:可以产生后代,如马与驴杂交生出骡子,但骡子不可育。‎ ‎22.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Unit 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内环境的稳态。‎ 1. 组织中的物质交换:‎ ‎   细胞液    组织液    血浆 ‎ ‎ ‎ 淋巴 ‎3. (淡黄色浆)   血液加抗凝剂使之不凝固            (一层淡黄色血清)‎ ‎        血细胞(红色)                ‎ ‎                             血块 ‎                           不加抗凝剂 ‎  所以,色浆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没有,其他成份相同。且当血凝固时出现血清,不凝固时出现血浆。‎ ‎4.     缺少,会贫血。‎ ‎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内环境。‎ ‎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     缺少,会组织水肿 ‎5. 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尿素、脂肪酸、抗体、Na+、葡萄糖、‎ ‎      CO2、纤维蛋白酶原。‎ ‎  不属于内环境:呼吸酶、递质小泡、血红蛋白、汗液、血液、尿液、载体。‎ ‎6. 脂肪被吸收后进入淋巴,其它营养物质进入血浆。‎ 5. 内环境中有化学反应的发生: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激素和靶细胞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 常见反应及场所:‎ p.s1. 神经递质的合成、呼吸酶的合成, 淀粉水解、  激素合成(分泌细胞)‎ ‎   (神经细胞上)   (核糖体) (细胞外、消化道)‎ ‎       即水解 p.s.2.蛋白质 消化分解成 氨基酸(消化道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    蛋白质的氧化分解(细胞中)‎ ‎8.内环境中,血浆最活跃。‎ ‎9.淋巴循环的作用:回收血浆蛋白。‎ ‎10.跟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四大系统:‎ ‎(即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 呼吸系统:得到O2‎ 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获得养料。‎ 循环系统:生物体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 泌尿系统:排出代谢产物 ‎11. 人体的八大系统:‎ ‎   ①消化  ②呼吸  ③循环  ④泌尿 ‎ ‎⑤神经  ⑥生殖  ⑦运动  ⑧内分泌 ‎12.原尿成份跟组织液相似,没有血浆蛋白。‎ ‎13. 所有葡萄糖,所有氨基酸在肾小管被重吸收。‎ ‎   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 ‎14.肾小管出问题,葡萄糖未重吸收,尿糖现象。(但不一定是糖尿病)‎ 肾脏不能将代谢产物排出——尿毒症。‎ ‎15.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16.O2浓度高低:肺泡 〉肺泡毛细血管 〉组织液 〉细胞液 ‎                          消耗氧气产生CO2‎ ‎17.在细胞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四者中:‎ O2浓度最高:血浆;   O2浓度最低:细胞液 CO2浓度最高:细胞液;  CO2浓度最低:血浆 ‎               Lesson 2 ‎ ‎1. 10%的庶糖浓度〈 10%的葡萄糖。‎ ‎2.渗透压跟微粒数目有关,跟其大小无关;‎ ‎    和摩尔浓度有关,跟质量浓度无关。‎ ‎3.晶体渗透压 无机盐:NaCl ‎  胶体渗透压 蛋白质:血浆蛋白 ‎4.血浆蛋白不进入组织液。‎ ‎5.葡萄糖主要在小肠被吸收,从小肠流出,未进肝脏前,血糖最高,含营养物质最多。‎ ‎6.安静下,温度主要由肝脏调节(因为其代谢十分旺盛);‎ ‎  运动下,温度主要由骨骼肌调节(热量产生于此处)。‎ ‎7.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最发达,提供O2给主动运输进行重吸收。   ‎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8.           分泌          ‎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9.由消化道产生的食物残渣不算为代谢产物。‎ ‎(因为这些残渣不产生于内环境中)‎ Lesson 3‎ 1. 缓冲对:强碱弱酸盐+弱酸 ‎     一般为:NaHCO3 / H2CO3‎ ‎ Na2HPO4 / NaH2PO4‎ ‎ 乳酸过多,将与它们反应。‎ 2. 女性的温度一般比男性的高。‎ 因为女性的皮下脂肪较多,保温。‎ 3. 水泡中蛋黄色的液体为组织液。‎ 3.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 — 体液 — 免疫 作用:调作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 ‎          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 含O2量与养料无关。‎ 2. ‎ 动脉血   含O2多 ‎   静脉血    含O2少,含CO2多。‎ 3. 淋巴细胞属于血细胞,所以也有淋巴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4. 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 ① 泌尿系统,以尿液,排泄物排出 ② 排汗的形式排出 ③ 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 5. 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9. 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在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10.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 ‎11. 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细胞代谢活动   ②外界环境变化 Unit 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Lesson 1 神经系统的调节 ‎1. 树突和轴突末梢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长的树突和轴突套上髓鞘就是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2. 树突或细胞体——传入兴奋 ‎      轴突——传出兴奋 ‎3. 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树突,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并使其与信息传导、传递、交换功能相适应。‎ ‎4. 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集合 —— 神经中枢 ‎   脑和脊髓 —— 中枢神经 ‎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6. 凡是生物,就会有应激性,但只有动物和人才有反射(因为它们才有中枢神经)。‎ ‎7. 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反射并不是),反射属于应激性。‎ ‎8.单细胞生物、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它们没有反射。‎ e.g. 草履虫趋利避害、含羞草被触碰后下垂。‎ ‎     直接刺激 ‎9. 非条件反射:初生牛犊不怕虎,吃杨梅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10.非条件反谢,是条件反射的基础。‎ ‎11. 感受器 —— 感受神经末梢。‎ 效应器 ——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 ‎12.若干个神经细胞组成一个反射弧。‎ ‎13.一个完整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一般中间都有连络神经元。‎ ‎1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15.排大小便的反射由脊髓控制。所以,其相关脊髓中枢受损,则无法大小便。‎ ‎16. 神经元结构有突起,而使其细胞膜面积大大增加。‎ ‎17.手刺到针,是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 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            Lesson 2‎ ‎1. 白质——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  灰质——由细胞体纤维聚集而成。‎ ‎2. 在同一个细胞上叫“传导”;在不同细胞间,叫“传递”。‎ 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在静息电位受刺激后,K+大量外流,Na+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其它时候离子的进出(如Na+ 、K+、etc)是主动运输。‎ 所以,只要记住Na+进出神经元的方式不是胞吞、胞吐,‎ 所以,其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不同。‎ ‎4.刺激处与效应器的远近,与肌肉的收缩无关。‎ ‎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           (需要能量)‎ ‎6.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扩散到突触间隙。‎ 所以,在突触中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     (提供能量)       (调节分泌物)‎ ‎7.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 ‎8.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没有体现出膜的流动性。‎ ‎9.兴奋经过突触时,突触部位的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增加。‎ ‎10.植物人 —— 正常:脑干、脊髓、下丘脑、垂体。‎ ‎        不正常:大脑皮层 ‎11. 突触后膜的面积相对较大,其意义是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 ‎1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13.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下丘脑、脑干、垂体。‎ ‎14. 麻痹状况,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受阻。‎ ‎15.如果刺激部位在传出神经上,肌肉会收缩,但是这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完整反射弧)。‎ ‎16. 一位右侧脑溢血患者由于血块压迫了发自大脑皮层的传出神经而造成左侧肢体瘫痪。‎ ‎17.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要比在两神经元轴突末梢上传递得快。‎ Lesson 3 通过激素的调节 ‎1. 发现的第一个激素 —— 促胰液素 ‎  ①来  源:小肠黏膜 ‎②化学本质:蛋白质 ‎③作  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内分泌胰——分泌的物质是激素,无导管,直接进入内环境(e.g.胰岛、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  外分泌腺——分泌的物质是消化酶、汗液等,有导管,直接进入外环境 ‎(e.g.唾液腺、胃腺、肠腺、汗腺)‎ ‎3. 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垂体 ‎4.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5.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促进发育。两者为协同作用。‎ ‎6. 大脖子症:缺少碘元素(不是缺少甲状腺激素直接导致的)。‎ 呆小症:缺少甲状腺激素。‎ ‎7.能注射和口服 氨基酸类: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 ‎         类固醇: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肥、孕激素 其它的都属于蛋白质和多肽(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8. 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9.激素调节的特点:①微量高效 ‎          ②体液运输 ‎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在靶细胞上接受信息的物质是:糖蛋白 ‎ ‎10. 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是能源物质,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p.s.激素是有机分子)。‎ ‎11.激素并不是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应该是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12. 凡是激素都需要通过血浆的运输。‎ ‎13.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只是起调节作用。‎ ‎ Lesson 4‎ ‎1. ①固醇类的激素的对应靶细胞的受体不在细胞表面上,它直接穿过膜,进入细胞内和细胞内受体结合。‎ ‎  ②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激素是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2.神经递质和激素跟受体结合之后,都会失活。‎ ‎3. 通过体液运输并用于靶细胞的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 特征:传递完信息后,就会失活,不能存活很久。‎ ‎4.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反过来说则错误)‎ ‎5. 判断:激素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因为植物激素并不是这样,其由一定部位(如尖端)产生。‎ ‎6.①正反馈:使反应迅速完成。‎ ‎   e.g.凝血过程、分娩过程、排尿反射、生态环境恶化(无法自我修护)‎ ‎ ②负反馈:维持稳定 ‎   e.g.PH值平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温度从‎25℃‎降到‎15℃‎,小鼠(恒温动物)散热增多。因此甲状腺激素增,产热增多,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而青蛙(变温动物),则相反,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耗氧量减少,所以,细胞代谢速率减慢,甲状腺激素减少。‎ ‎                (甲状腺激素多) (冬天排汗少)‎ ‎8. 当人所处环境从‎25℃‎降到‎5℃‎,耗氧量增加,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 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 (恒温动物)‎ ‎9.只有肝糖原分解可以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的分解不可以。‎ ‎10.血糖去路最主要的是:组织细胞中的氧化分解。‎ ‎*:氧化分解不发生在血浆中。‎ ‎       ‎ Lesson 5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 产热: 骨胳肌(运动时)‎ ‎     主要是肝脏:(安静时)‎ ‎          内脏 ‎    增加产热,即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      汗液蒸发 ‎2.散热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      呼气、排尿、排便 ‎  走入低温时,散热增多,所以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 ‎      汗腺、皮肤是散热结构。‎ 1. 立毛肌的收缩和骨骼肌的战栗是非条件反射。‎ 2. 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都是神经——激素调节(体液)                 ‎ ‎       控制 ‎6.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     影响 10.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要进入血液。‎ 11. 患糖尿病的或尿里有糖,则重吸收的水少,所以排出的尿量增多。‎ ‎         ①针刺 —— 脊髓(控制部位)‎ 12. 骨骼肌收缩  ②运动 —— 大脑皮层 ‎         ③冷 —— 下丘脑体液调节中枢 10. 下丘脑可以作为水盐平衡的调节神经中枢和感受器。‎ 11. 与体温有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与水盐调节、血浆渗透压有关——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 Lesson 6‎ ‎1. 溶菌酶在外环境中起作用 ——第一道防线 溶菌酶在内环境中起作用 ——第二道防线 ‎2.氨基酸、葡萄糖都没有大分子性。‎ ‎3.抗原决定簇 —— 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4.抗体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注意规范说法: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            (缺一不可)‎ ‎5.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需要氨基酸、核苷酸等原料。‎ ‎6.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其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 ‎7. 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浆细胞不能分裂分化。‎ ‎8.正常情况下,抗体存在于血清当中。抗体不能进入组织细胞中。‎ ‎9. 抗体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是使其沉淀变为细胞团,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10. 浆细胞的高尔基体和核糖体非常发达。‎ ‎11. 效应T细胞和T细胞都产生淋巴因子。‎ ‎12. 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都起作用。‎ ‎13. 破坏了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受破坏。‎ ‎14. 淋巴因子是蛋白质。‎ ‎15. 自身免疫:把自身细胞当外物来攻击。‎ 免疫缺陷:没有免疫功能或防御功能太低。‎ ‎16.过敏反应是在第二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才会发生。‎ ‎             Lesson 7  免疫调节 ‎1. 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即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少量也 存在于组织液、乳汁中。‎ 1. 二次免疫原理:当再次接触抗原时,接种者由于体内已产生记忆细胞而具有免疫力.‎ ‎3. 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而强,能产生大量抗体。‎ ‎4.单克隆抗体是和抗原特异性结合。‎ ‎     *不是和“抗原基因”结合 ‎5.人的体质不同,所以有些人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              外原 ‎6.细菌外毒素:抗毒素(外毒素进入人体内后产生的抗体)‎ ‎       体液免疫消灭 胞内寄生菌、病毒: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 ‎7.细胞免疫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8.防御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 ‎         (对自身) (对外来物)‎ ‎  监控清除功能过低:形成肿瘤 ‎9.疫苗:灭活的,减毒的抗原 ‎10.制单克隆抗体时:‎ ‎   一定要注射特定抗原,是为了使小鼠产生这种特定B细胞。‎ ‎11.标记抗体对抗原的检测:根据抗原抗体能特异性结合。‎ ‎   应用: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      2.基因工程: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表达。‎ ‎12.器官移植:‎ 免疫排斥原因:主要是T细胞功击移植的器官。‎ ‎13.两种说法:抗体可以消灭抗原(√)‎ ‎       抗体可以直接杀死抗原(×)‎ ‎14.人体受刺激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当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后,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変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15.抗生素和免疫系统无关,但能帮助杀菌。‎ ‎    (包括:青霉素、头孢拉啶)‎ ‎ ‎ ‎ Unit 3 植物的激素调节 ‎ Lesson 1‎ ‎1. 琼脂片:不会有阻挡作用 ‎  云母片、玻璃片:阻挡作用 ‎2.   ‎ 根尖和芽尖都是形态学上端  根尖生长点即为根尖分生区 ‎3.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阳光。(e.g.种子在土中萌发)‎ ‎4.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 ‎5.尖端:生长素产生部位,横向运输部位。‎ 尖端的下部:生长素效应部位 p.s. 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不发生在尖端的下部。‎ ‎6.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由小变大)‎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由青变黄/红,由硬变软等)‎ ‎7. 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 ‎8.   A     ‎ ‎ B 生长素浓度大小:B>C>D>A ‎ C        顶芽被促进,侧芽被抑制 ‎          越靠近顶芽,侧芽被抑制的越严重 ‎ D ‎9.生长素两重性的例子:①顶端优势 ‎②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10.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促进根的分化 ‎       细胞分裂素:促进芽的分化 ‎11. 植物激素没有蛋白质,都是一类有机物(如生长素),而动物激素部分是蛋白质(如生长激素)。‎ ‎12. 乙烯利,24-D,不是植物激素,属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人工合成的。 ‎ ‎13. 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信息分子,且微量高效。‎ 不同点:植物激素:由特定部位产生,没有专门作用于靶器官。‎ ‎    动物激素:由特定器官产生,作用于靶器官。‎ ‎          Unit 3 Lesson 2‎ ‎1.无论将一根枝条如何摆放,一定是形态学上端生芽,形态学下端生根。‎ ‎2.横向运输是非极性运输。‎ ‎3.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极性运输与光照无关,横向运输与光照有关。‎ ‎4.扦插注意点:‎ ‎①去掉叶(减少蒸腾作用),保留芽(产生生长素)。‎ ‎②芽越多,越容易生根。‎ ‎5.不论将幼芽怎么摆放(横摆、竖摆),根都是向下长(向地性)‎ ‎6.所有向性运动(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都与生长素有关。‎ ‎7.顶芽优势是说侧芽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但并没有影响到侧芽的生长素的合成。‎ ‎8.存在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不同。‎ ‎9.早春低温时,为让种子早发芽,常将种子置于流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是为了洗去脱落酸,促进萌发。‎ Unit 4  种群和群落 Lesson 1‎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3个特征:①数量特征(5个因素)‎ ‎②空间特征(3个因素)‎ ‎③遗传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逐个计数:分布范围小,个体大。  ‎ ‎②估算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4.样方内的计数原则:样方内部的和相邻及顶角(即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所有个体。‎ ‎5.样方法注意一定要“随机取样”。‎ ‎6.在求数据平均值的时候,要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 ‎7.标志重捕法的时候要注意: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 ‎8.K值:环境容纳量。 K值也会变化,随着外界的环境,食物等。‎ ‎  e.g.大熊猫的减少,就是K值减少。‎ ‎9.捕鱼时,应捕捞后使其数量维持在K/2。(即捕捞多于K/2的部分,并不是说鱼的数量达到K/2后可以开始捕捞)。‎ ‎ *:酵母菌实验在Tip4中 ‎10.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改变K值。‎ ‎11.对于“S”型曲线,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后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 ‎12.J型和S型是不同的两种种群增长类型,不能混在一起。‎ 是J型,则一定没有K值,且在理想状态下;‎ 是S型,则有K值,且在现实状态下。‎ ‎13.酵母菌的实验 ‎ ⑴ 酵母菌是真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为无性繁殖。‎ ‎⑵ 实验中注意事项:‎ ‎  a.此实验,为自身前后对照。所以不需设置空白对照 ‎  b. 每天取样时的时间要固定。‎ ‎⑶ 实验原理:‎ ‎  a.在含糖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种群。‎ ‎  b.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⑷ 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之显微计数 ‎   装置:血球计数板 ‎⑸ 计数注意事项:‎ ‎  a.如果酵母菌过大应先稀释(防止数数困难)‎ ‎  b.已死亡的不计数 ‎  c.每个样品一般计数三次,取平均值(重复性原则)‎ ‎  d.计数前要轻振荡,使之分布均匀。‎ Unit 4 Lesson 2‎ ‎1. 一种生物吃另一种生物,叫“捕食” → 种间斗争 而同种生物间的相互吃食,如大鲈鱼吃小鲈鱼,则叫“种内斗争”,不叫“捕食”.‎ ‎2.竞争关系,可能会导致其中一种生物全部死亡。而寄生关系的结果则不会,因为其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3.一种生物在失去天敌后,数量会先增加,后来受到食物等其它条件限制,数量又会减少。‎ ‎4.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但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而是呈镶嵌分布。‎ ‎5.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是环境条件与植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结果。‎ ‎           Unit 5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Lesson 1‎ ‎1. 基本概念 ‎  两个结构 —— 成分,营养结构 食物链 ‎                  食物网 ‎ 三个功能 ——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两个稳定 ——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  p.s.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基石)‎ ‎  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 几种说法:‎ ‎4.凡是自养型的生物都是生产者。‎ ‎5.①凡是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  ②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 [e.g.菟丝子(消费者)]‎ ‎  ③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动物。e.g.菟丝子 ① 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还有分解者)‎ ② 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e.g.乌鸦、秃鹫是分解者)‎ ‎6.食物链 ——各种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   p.s.分解者的分解并不属于食物关系。‎ ‎   所以,食物链上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没有非生物)。‎ ‎7.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 ‎8. 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不能写成“接受的”‎ ‎9.在两个动物间存在既竞争又捕食的关系时,其中一种动物A的减少,会使另一种动物B的数量增加(因为B没有了竞争)。‎ ‎10.画能量图时,除了食链网,还有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e.g.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 ‎11.同化量 = 摄入量 - 粪便中所含能量 ‎   所以说,同化量中不包含粪便的能量 ‎12. 无机盐不可以通过燃烧返回大气。‎ ‎13.消费者吃的是活的生物。‎ ‎14. 真菌(即蘑菇等)属于分解者。‎ 13. 分解者的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     Unit 5 Lesson 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 大雁南飞的开始是根据日照的长短决定的,而飞行时判断方向是根据磁场。‎ 2. 鱼类的回游是因为水温的变化。‎ 3. 对于一微生物,若:‎ ‎①供给的物质的量多,而土壤中有机物量少,则意味着它的分解作用强。‎ ‎  所以此处的环境温度高,水分多(潮湿)。 e.g. 热带雨林。‎ ‎②供给的物质的量少,而土壤中有机物量多,则意味着它的分解作用弱。‎ 所以此处的环境温度低。e.g. 冻土苔原 4. ‎①“心猿意马”,不是信息传递。因为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②“老马识途”属于信息传递。‎ 1. 植物开花属于物理信息 2. 物质循环——循环的 能量流动——单向的 信息传递——双向的(但也存在单向的)‎ 3. 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 能量是不可能多级循环利用的,物质才可以。‎ ‎9.①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②碳在循环中的存在形式为:CO2和碳酸盐。‎ ‎10.  ‎ ‎ ‎ ‎    k k ‎ ‎ t t ‎ 波动的幅度小,所以,此       波动的幅度大,所以,此图中的 ‎ 图中的生态环境稳定性强。 生态环境稳定性弱,容易受破坏。‎ ‎            Unit 5  Lesson 3‎ ‎     信息传递 —— 双向流动 ‎1. 特点: 能量流动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物质循环 ——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                 往复利用 ‎2.ATTENTION! 关于同化量:    ‎ ‎   在草 — 兔 — 狐食物链中,兔子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即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包括:通过兔子的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流入到狐体内的;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即狐从兔那获得的能量的其中一部分)。‎ ‎            ‎ ‎!‎ ‎        :兔子的粪便并不属于,其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3.自养生物都可以固定CO2使之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但并不是都将光能转化,只有植物才是转化光能,硝化细菌利用的就是化学能。‎ ‎4.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5. 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太阳能。‎ ‎6. 草原上的动物大多能挖洞或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水。‎ ‎7. 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是因为害虫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  (原理: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生物进化论》)‎ ‎8.生物防治最主要的特点:环境污染少。‎ ‎9. 碳循环需要能量驱动,依赖于水。‎ ‎10.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作用。‎ ‎11.物质循环并不是所有都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 碳循环是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 但氮循环是通过固氮细菌进入,固氮细菌属于消费者。‎ 12.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但并不意味人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因为,人利用的不一定是最后一个营养级。‎ ‎13. 分清人工生态系统的两个意义:‎ ‎①实现物质循环再利用、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e.g. 生态农业,桑基鱼塘 ‎②帮助人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e.g.合理砍伐、合理捕捞、合理放牧、农田中除杂草、鱼塘中除去有害的鱼种。‎ ‎           ‎ Unit 6 生态环境与保护 1. 大力种植树草并不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重要措施,最重要的措施应该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 2. 在算国家人口总数的时候,只有明确了是以J型增长的,才能用公式a(1+s)x来计算,(s为人口增长率,a为人口基数,x为经过的年数)。‎ 但不是所有计算都能用这个公式,因为,人口增长不一定都是J型增长。‎ ‎3.红树林属于湿地,并不是森林。‎ ‎4.生活污水属于有机物污染。‎ ‎5. 藻类的大量繁殖会使水体氧气减少。‎ 所以,赤潮的后果是,分解者分解耗大量氧,使水体的溶氧量越来越少,致使生物的大量死亡。‎ ‎6. 水中藻类狂增、赤潮:水中N、P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 ‎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无法降解、进入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危害人体。‎ ‎             ‎ Tips 1 ‎ ‎1.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不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所以,不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也有很大差异。‎ ‎2. DNA 启动子     转录 ‎      终止子     ‎ mRNA 起始密码     翻译 ‎    终止密码 ‎3. 注意中心体的画法,两个中心粒要垂直。 ‎ ‎4.      分裂:细菌的二分裂 ‎   无性  出芽:酵母菌 ‎   生殖  营养:扦插(用根、茎、叶繁殖),嫁接 ‎     孢子:霉菌、蘑菇 ‎5.有性生殖包括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6.(精子与卵细胞)配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合子通过分裂(有丝分裂)和分化发育生个体。‎ ‎7.温度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因为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但注意信息传递不是。‎ ‎9. 各类意义及结论:‎ ‎②某个碱基突变却不改变氨基酸,对性状无影响的意义是——有利于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 ‎③细胞的多样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④实验中设置对照组——有效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10.直系:父母和子女(e.g.爷爷&孙子) ‎ 旁系:兄弟姐妹 ‎11.DNA聚合酶——DNA复制 RNA聚合酶——RNA转录 ‎12. 启动子      编码区      终止子 ‎ ‎ 供给RNA      外显子 聚合酶结合      翻译时 ‎(不编码)     内显子不要 ‎       mRNA: ‎ ‎ 得到的mRNA要比原基因短 ‎13.基因选择性表达——选择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时期表达。‎ Tip 2 ‎ ‎                             (或者说代谢产物)‎ ‎                                  ↑‎ ‎1. 蛋白质初步水解产物为多肽,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有CO2、H2O、尿素   ‎ ‎                    ‎ 核酸初步水解产物为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为五碳糖、含氮碱基、磷酸,代谢产物为CO2、H2O、含氮废物 ‎2.实验设计:(选材时的固定说法)‎ ‎ 对植物: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植株,随机等量分组,编号。‎ ‎ 对动物:选择体重、年龄、大小、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动物,随机等量分组,编号。‎ ‎①分组编号:要写清楚“n”组,(一般分为四组以上),且要具体到每组m粒。选择身体状况相同,健康(一般10个/组以上)。‎ 选择形状大小相似,(一般30粒/组以上)。‎ ‎②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处理。‎ ‎③放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写明观察测量的对象(p.s.要用到题目所列的工具)‎ ‎  If数量多,则要求平均值(!p.s.不能说成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  注意:*‎ ‎    自变量: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可操作、可控制。‎ ‎    因变量:随自变量变而变的量,必须可观察、可测量。‎ ‎   (!:在坐标图中,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 ‎    实验组:人为改变条件的一组 ‎    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的组 ‎    试剂选择:等浓度、等体积、等量且适宜 ‎3. 受体的作用:信息传递 ‎4. 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①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②受精卵与精子结合 ‎5. 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6. 实验中的3个原则:‎ ‎   ①对照原则   ②单一变量原则  ‎ ‎ ③重复性原则 ④选材同一性原则 ‎7. 当见到题目为“××基因的表达过程为:”‎ ‎           转录      翻译   ‎ 则应答:××基因     mRNA     蛋白质 ‎8.酒精与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就会出现灰绿色。‎ ‎*:并不需要“沸水浴”的条件 ‎9.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在沸水浴的条件下,溶液呈蓝色。‎ ‎10.无土栽培所用的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 ‎11.限制酶的特点   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酶切位点上切割。‎ ‎     不要写成“限制性内切酶”‎ 功能 原料 条件 ‎(多数是酶、ATP)‎ 复制 ‎4种脱氧核苷酸 酶、ATP 转录 ‎4种核糖核酸 酶、ATP 翻译 ‎20种氨基酸 ‎   酶、ATP、tRNA 逆转录 ‎4种脱氧核苷酸 酶、ATP ‎12. ‎ Tip 3 ‎ ‎1.区别细胞质和细胞基质:‎ ‎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代谢主要场所 ‎         细胞器 ‎2.经杂交育种得到的优良品种,若希望用它们快速繁殖,有两种方法:‎ ‎①单倍体育种 ‎* ②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3.实验材料归纳:‎ ‎⑴洋葱:①外表皮:质壁分离实验 ‎    ②内表皮:观察DNA、RNA分布实验 ‎    ③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⑵马铃薯:①验证淀粉的存在 ‎     ②探究H2O2酶的活性 ‎⑶水绵: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 ‎4.做“遗传题”的基础网络:(熟记)‎ ‎   P(亲本)  AABB × aabb ‎ ‎ ↓‎ ‎ F1         AaBb ‎ ↓⊕‎ ‎ F2 ‎9A_B_ : ‎3A_bb : 3 aaB_ : 1aabb ‎ 1AABB 1AAbb 1aaBB ‎ ‎ 2AABb 2Aabb 2aaBb ‎ 2AaBB ‎ 4AaBb ‎5.离体的细胞能表现出全能性,未离体的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6.当蛋白质肽链为直链时,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当蛋白质肽链为环状时,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 ‎7.高等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8.花的颜色、果实颜色等其它颜色来自于液泡。‎ 叶片的绿色来自于叶绿体(因为其含叶绿素)‎ p.s. 无绿色的液泡 ‎9.“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不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且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因为无细胞板生成,所以末期无法一分为二,没有完成细胞分裂)‎ ‎10.纺缍丝作用:将染色体迁引到两极。‎ ‎  着丝点的分裂与纺缍丝无关。‎ ‎   (细胞器完整)‎ ‎11.mRNA由核孔进入细胞核,蛋白质由核仁出到细胞质中,所以不经过膜。‎ ‎               Tips 4‎ ‎1.产前诊断方法:‎ 若孩子被怀疑为染色体变异,则用羊水抽查。‎ 孩子可能患有与基因有关的病,则用基因诊断。‎ ‎2.在跟动物有关的实验中,一般不注射蒸馏水。‎ ‎3.生态学原理          强调内容(适用的情况)‎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废物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分解者)‎ ‎*物种多样性原理 ——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抵抗 ‎*协调与平衡原理 —— 因地制宜和环境容纳量 ‎  整体性原理 —— 既考虑生态效益,又考虑社会,经济效益。‎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 结构(食物网)复杂,功能完善。‎ ‎4.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脂肪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它们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H2O ‎    (代谢)‎ ‎5. 水解发生在消化道,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 Tips 5‎ ‎1.一个果蝇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 此细胞一共有4个染色体组!‎ ‎2.斐林试剂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测;‎ 双缩脲试剂可用于肾炎的检测 ‎3.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4.高尔基体能合成有机物——糖类 ‎  内质网能合成有机物——蛋白质、脂类 ‎5. 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则性状跟着变。此为显性突变,即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 ‎6.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液调节上为协同作用。‎ ‎7. 归纳学过的酶及相关知识 ‎   ①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②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H2O2酶、呼吸酶、酪氨酸酶、转氨酶 5. 结果——直接描述出图表中的现象,对象就为其横纵坐标。‎ 结论——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与结果结合,得出结论。‎ e.g. O2释放量(CO2吸收量)——光合速率 ‎   酶反应的速率 —— 酶的活性 ‎   mRNA —— 转录 ‎ 编码蛋白质 —— 翻译 ‎ Tips 6‎ ‎1. 细胞在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不是所有细胞都会染色体加倍。所以不能说细胞会停止分裂。‎ ‎2.在磷酸双分子层结构中,磷酸层没有识别作用,是表面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 ‎3. 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4. 前体 —→ 生长素 —→ 细胞伸长 ‎ 赤霉素 →‎ ‎       分解产物 赤霉素的作用和生长素相似,促进细胞伸长。‎ ‎     的实质: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 ‎-――――――‎ ‎―――++++‎ ‎+++――――‎ ‎5.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此时K+ 外流 受刺激后 外负内正,此时,Na+ 内流 静息电位 ≠ 0 电位 ← 0(此时Na+ 内流)‎ ‎6 . 癌细胞的特点:无限增殖 ‎ 致癌因子诱发原癌或抑癌基因突变, 导致正常体细胞变成癌细胞。‎ ‎   ‎ ‎(结合三个致癌因素)‎ ‎    预防措施     治疗:放疗,化疗 ‎     致癌因子   免疫疗法(生物导弹)  形态、结构改变 癌基因 癌细胞 ‎ 原癌基因与 突变                 成分变化:糖蛋白减少,线粒体发达 单抗 抑癌基因  激活                 无限增殖    ‎ 方法 ‎                           (导致癌细胞扩散和转移)‎ DNA分子杂交技术  诊断:基因诊断 动物细胞工程:单克隆抗体 ‎(工具:基因探针)  治疗:基因治疗 ‎7. 胚胎分割选择的时期  桑椹胚 ‎             囊胚的内细胞团 ‎8.胚胎移植一般选择囊胚 ‎9. 胚胎干细胞获取:囊胚 ‎10.胚胎干细胞  囊胚期内细胞团细胞 ‎         原始性腺细胞 ‎11.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2. 能增殖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为干细胞。‎ ‎13.若干个神经细胞组成一个反射弧。‎ ‎             Tips 7‎ ‎1.若想要繁育出一批遗传特性相同的后代,则一定要用无性繁殖。‎ ‎2. 转基因动物:基因整合在染色体后,快速得到后代的操作。‎ ‎  体细胞核转移 → 重组细胞 → 早期细胞培养 → 胚胎分割 → 胚胎移植 ‎ 体细胞培养 → 多个体细胞核移植     胚胎移植 干旱问题:‎ ‎3. 干旱导致农作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缺少水,致使气孔关闭,对CO2的吸收减少。‎ ‎*: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所以,光合作用减弱。‎ ‎4.干旱环境中,农作物的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不能渗透吸水。‎ ‎5. 为农作物外施适宜的脱落酸,能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6. 基因控制  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性状方式  ②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7.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          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算 ‎            物理信息 ‎8.生态系统信息种类   化学信息 ‎            行为信息 ‎9. 呼吸作用强弱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10. 艾滋病遗传信息的表达:‎ ‎    逆转录    转录    翻译 新病毒 ‎  RNA —→ DNA —→ RNA —→ 蛋白质外壳 ‎ ‎   RNA遗传物质 ‎11.ATP、蛋白质不能储存;  脂肪、糖类可以储存。‎ ‎     每天都要摄取        (糖原的形式)  ‎ ‎12. 植物细胞培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动物细胞培养:加动物血清 ‎13. 细胞核内的核酸有两种:脱氧核榶、核糖。‎ ‎14.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 ‎        稀释涂布平板法 ‎ ‎ ‎  测定微生物数量  活菌计数法(又称:菌落计数法)‎ ‎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酵母菌计数)‎ ‎15.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16.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控制中心。‎ ‎17.为了确定转基因新品是否培养成功,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片断作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检测。根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18.基因芯片:‎ ‎19.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大量扩增细胞 ‎   PCR技术——大量获得基因(DNA)。‎ ‎20.碳从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 ‎  碳在生物群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Tips 8‎ ‎1. 制作果醋时,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补充氧气。‎ 因为,醋酸菌是好氧菌。‎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用限制酶将运载体切开至少一个切口。‎ ‎3.膜结构上有糖链的为细胞膜,‎ 膜结构上无糖链的为细胞器膜。‎ p.s 突触小泡膜上无糖链,突触后膜上有糖链。‎ ‎              (如大肠肝菌)‎ ‎4.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菌中,则此表达载体中必须具有的结构是复制原点,终止子、启动子。‎ 若是导入动植物细胞中,则此载体必须具有的结构为启动子、终止子。‎ ‎5.健康人的胃液、唾液中含蛋白质,但尿液中不含。‎ 正常情况下,尿液为:水、尿素、少量的盐 当尿液中有蛋白质时,此人患肾炎;‎ 当尿液中有糖时,此人患糖尿病。‎ ‎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要进行遗传咨询。(因为年龄大后,染色体易发生变异)‎ ‎ 但患过甲型肝炎病的孕妇不用,因为此病为传染病,并不是遗传病。‎ ‎7.植物的根只吸收水和无机盐,不会吸收有机物。‎ ‎8.赤潮——水体中N、P的富营养化。‎ 水华 ‎⑴发生原因:水中营养丰富,加上光照充足,引起大量水藻繁殖。‎ ‎⑵引起后果:水体缺氧,导致动植物死亡。‎ ‎⑶致成危害的原因:藻类寿命短,好氧细菌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 ‎⑷治理方法:‎ ‎①杀藻剂:此种方法不好, 与生物修复相比, 缺点是造成二次污染, 持效短.‎ ‎     (拓展:杀虫剂的使用也存在这些问题)‎ ‎②生物修复:种植挺水植物,浮床等。‎ ‎   原理:a.这些植物起遮光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 ‎      b.这些植物可吸收水中的营养,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 ‎9.患急性肠胃炎:病人脱水。所以,注射生理盐水,补充缺少的无机盐及水分,主要是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   大量出汗:人体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酸碱平衡失调。所以,喝淡盐水以维持无机盐代谢平衡。‎ ‎10. 在受精过程中,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11.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12.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是先天的。‎ ‎13.遗传病一般有家族聚集性,但不会传染。‎ ‎14.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或羊水抽查的是进行基因检测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生出有血友病的患儿。‎ ‎15.植物体细胞杂交尚未能让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优良性状。‎ ‎16. 动物细胞培养要处于一定气体环境,所需气体为O2、CO2。‎ ‎  O2 —— 细胞代谢必需的 ‎  CO2 —— 主要维护培养液的PH值 ‎17.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3点)‎ ‎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制备。‎ ‎18. 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 ‎19. 人类基因组计划,检测的对象是:全部的碱基对序列,包括基因和非基因片段。‎ ‎  测定的是人类DNA的核苷酸序列,即22条常+X+Y,共24条。‎ ‎20. 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每条信使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只完成一条肽链的翻译任务。所以,基因转录成的mRNA可由多个核糖同时进行翻译工作。‎ 备 注 ‎1. 组成元素:‎ 细胞膜:C、H、O、N、P 蛋白质:C、H、O、N、(S)‎ 核 酸:C、H、O、N、P ‎(DNA,RNA)‎ ‎ 糖 类:C、H、O 脂 质:C、H、O、(N、P)‎ ‎ ↘ 磷 脂:C、H、O、P ‎ 脂固醇:C、H、O 氨基酸:C、H、O、N、(S)‎ ‎2.管家基因: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即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如:核糖体、蛋白酶。‎ ‎  奢侈基因:指导合成组织特异性蛋白的基因。这类基因与各类细胞特殊性有关。如:血红蛋白基因。‎ 1. 生物富集作用  ‎ ‎      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e.g.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  富集物特点: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物质。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