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训练 A 组]习题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训练 A 组]习题集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训练 A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 B. 0sin 45 1 C. 2 2 1 0x x   D.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2.在命题“若抛物线 2y ax bx c   的开口向下,则 2| 0x ax bx c     ”的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结论成立的是( ) A.都真 B.都假 C.否命题真 D.逆否命题真 3.有下述说法:① 0a b  是 2 2a b 的充要条件. ② 0a b  是 ba 11  的充要条件. ③ 0a b  是 3 3a b 的充要条件.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 个 B.1个 C. 2 个 D.3个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B.“ a b ”与“ a c b c   ”不等价 C.“ 2 2 0a b  ,则 ,a b全为0 ”的逆否命题是“若 ,a b全不为0 , 则 2 2 0a b  ” D.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5.若 : , 1A a R a  , :B x的二次方程 2 ( 1) 2 0x a x a     的一个根大于零, 另一根小于零,则 A是 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条件 : 1 2p x   ,条件 2: 5 6q x x  ,则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命题:“若 a b 不为零,则 ,a b都不为零”的逆否命题是 。 2. 1 2: ,A x x 是方程 2 0( 0)ax bx c a    的两实数根; 1 2: bB x x a    , 则 A 是 B的 条件。 3.用“充分、必要、充要”填空: ① p q 为真命题是 p 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② p 为假命题是 p 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③ : 2 3A x   , 2: 4 15 0B x x   , 则 A 是 B的___________条件。 4.命题“ 2 2 3 0ax ax   不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 a b Z  ”是“ 2 0x ax b   有且仅有整数解”的__________条件。 三、解答题 1.对于下述命题 p,写出“ p ”形式的命题,并判断“ p”与“ p ”的真假: (1) :p 91 ( )A B  (其中全集 *U N ,  |A x x 是质数 ,  |B x x 是正奇数 ). (2) :p 有一个素数是偶数;. (3) :p 任意正整数都是质数或合数; (4) :p 三角形有且仅有一个外接圆. 2.已知命题 ),0(012:,64: 22  aaxxqxp 若非 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 a 的取值范围。 3.若 2 2 2a b c  ,求证: , ,a b c不可能都是奇数。 4.求证:关于 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2 1 0ax ax   对于一切实数 x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0 4a  新课程高中数学测试题组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综合训练 B 组] 一、选择题 1.若命题“ p q ”为假,且“ p ”为假,则( ) A. p或 q为假 B. q假 C. q真 D.不能判断 q的真假 2.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3 是有理数 B. 22 是实数 C. e是有理数 D. |x x是小数 R 3.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0x y  , 则 ,x 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 1q  ,则 2 2 0x x q  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设 a R ,则 1a  是 1 1 a  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命题:“若 2 2 0( , )a b a b R   ,则 0a b  ”的逆否命题是( ) A.若 0( , )a b a b R   ,则 2 2 0a b  B.若 0( , )a b a b R   ,则 2 2 0a b  C.若 0, 0( , )a b a b R  且 ,则 2 2 0a b  D.若 0, 0( , )a b a b R  或 ,则 2 2 0a b  6.若 ,a b R ,使 1a b 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1a b  B. 1a  C. 0.5, 0.5a b 且 D. 1b   二、填空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命题“若 1xy ,则 x, 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③、命题“若 1m  ,则 022  mxx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命题“若 A B B ,则 A B ”的逆否命题。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 2.已知 ,p q都是 r的必要条件, s是 r的充分条件, q是 s的充分条件, 则 s是 q的 ______条件, r是 q的 条件, p是 s的 条件. 3.“△ ABC中,若 090C  ,则 ,A B 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 4.已知 、  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   ba 直线, ,命题 bap 与: 无公共点; 命题  //:q , 则 qp是 的 条件。 5.若“  2,5x 或  | 1 4x x x x  或 ”是假命题,则 x的范围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已知 , , , ,a b c d R 若 , , .a c b d a b c d    或 则 (2) 3 2,x N x x   (3)若 1,m  则方程 2 2 0x x m   无实数根。 (4)存在一个三角形没有外接圆。 2.已知命题 2: 6, :p x x q x Z   且“ p q且 ”与“非 q”同时为假命题,求 x的值。 3.已知方程 2 2(2 1) 0x k x k    ,求使方程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4.已知下列三个方程: 2 2 2 24 4 3 0, ( 1) 0, 2 2 0x ax a x a x a x ax a           至少 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新课程高中数学测试题组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提高训练 C 组]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命题:① 2004 年10月1日是国庆节,又是中秋节;②10的倍数一定是5的倍数; ③梯形不是矩形;④方程 2 1x  的解 1x   。其中使用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有( ) A.1个 B. 2 个 C.3个 D. 4 个 2.设原命题:若 2a b  ,则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 的真假情况是( ) A.原命题真,逆命题假 B.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C.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D.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3.在△ ABC中,“  30A ”是“ 2 1sin A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一次函数 n x n my 1  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 ) A. 1, 1m n 且 B. 0mn  C. 0, 0m n 且 D. 0, 0m n 且 5.设集合    | 2 , | 3M x x P x x    ,那么“ x M ,或 x P ”是“ x M P  ”的 (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命题 :p 若 ,a b R ,则 1a b  是 1a b 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命题 :q 函数 1 2y x   的定义域是    , 1 3,   ,则( ) A.“ p或 q”为假 B.“ p且 q”为真 C. p真 q假 D. p假 q真 二、填空题 1.命题“若△ ABC 不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不相等”的逆否命题 是 ; 2.用充分、必要条件填空:① 1, 2x  且y 是 3x y  的 ② 1, 2x  或y 是 3x y  的 3.下列四个命题中 ①“ 1k  ”是“函数 2 2cos siny kx kx  的最小正周期为 ”的充要条件; ②“ 3a  ”是“直线 2 3 0ax y a   与直线3 ( 1) 7x a y a    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 ③ 函数 3 4 2 2    x xy 的最小值为 2 其中假命题的为 (将你认为是假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4.已知 0ab ,则 1 ba 是 02233  baabba 的__________条件。 5.若关于 x的方程 2 2( 1) 2 6 0x a x a     .有一正一负两实数根,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写出下列命题的“ p ”命题: (1)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平方和为0 的两个实数都为0 。 (3)若 ABC 是锐角三角形, 则 ABC 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 (4)若 0abc  ,则 , ,a b c中至少有一个为0 。 (5)若 ( 1)( 2) 0, 1 2x x x x    则 且 。 2.已知 1: 1 2 3 xp    ; )0(012: 22  mmxxq 若 p 是 q 的必要非充分条 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设0 , , 1a b c  , 求证: (1 ) , (1 ) , (1 )a b b c c a   不同时大于 4 1 . 4.命题 :p 方程 2 1 0x mx   有两个不等的正实数根, 命题 :q 方程 24 4( 2) 1 0x m x    无实数根。若“ p或 q”为真命题,求m的取值范围。 (数学选修 1-1)第二章 圆锥曲线 [基础训练 A 组] 一、选择题 1.已知椭圆 1 1625 22  yx 上的一点 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 则 P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 A. 2 B.3 C.5 D.7 2.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18,焦距为6 ,则椭圆的方程为( ) A. 1 169 22  yx B. 1 1625 22  yx C. 1 1625 22  yx 或 1 2516 22  yx D.以上都不对 3.动点 P到点 )0,1(M 及点 )0,3(N 的距离之差为 2 ,则点 P的轨迹是( ) A.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一支 C.两条射线 D.一条射线 4.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 c,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 d ,且 dc  , 那么双曲线的离心率 e等于( ) A. 2 B.3 C. 2 D. 3 5.抛物线 xy 102 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 A. 2 5 B.5 C. 2 15 D.10 6.若抛物线 2 8y x 上一点P到其焦点的距离为9,则点 P的坐标为( )。 A. (7, 14) B. (14, 14) C. (7, 2 14) D. ( 7, 2 14)  二、填空题 1.若椭圆 2 2 1x my  的离心率为 3 2 ,则它的长半轴长为_______________.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2 0x y  ,焦距为10,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3.若曲线 2 2 1 4 1 x y k k     表示双曲线,则 k的取值范围是 。 4.抛物线 xy 62  的准线方程为_____. 5.椭圆 55 22  kyx 的一个焦点是 )2,0( ,那么 k 。 三、解答题 1. k为何值时,直线 2y kx  和曲线 2 22 3 6x y  有两个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2.在抛物线 24y x 上求一点,使这点到直线 4 5y x  的距离最短。 3.双曲线与椭圆有共同的焦点 1 2(0, 5), (0,5)F F ,点 (3, 4)P 是双曲线的渐近线与椭圆的 一个交点,求渐近线与椭圆的方程。 4.若动点 ( , )P x y 在曲线 2 2 2 1( 0) 4 x y b b    上变化,则 2 2x y 的最大值为多少? (数学选修 1-1)第二章 圆锥曲线 [综合训练 B 组] 一、选择题 1.如果 222  kyx 表示焦点在 y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 k的取值范围是( ) A.  ,0 B.  2,0 C.  ,1 D.  1,0 2.以椭圆 1 1625 22  yx 的顶点为顶点,离心率为 2 的双曲线方程( ) A. 1 4816 22  yx B. 1 279 22  yx C. 1 4816 22  yx 或 1 279 22  yx D.以上都不对 3.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 2F 作垂直于实轴的弦 PQ, 1F 是另一焦点,若∠ 21  QPF ,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e等于( ) A. 12  B. 2 C. 12  D. 22  4. 21 ,FF 是椭圆 1 79 22  yx 的两个焦点, A为椭圆上一点,且∠ 0 21 45FAF ,则 Δ 1 2AF F 的面积为( ) A.7 B. 4 7 C. 2 7 D. 2 57 5.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 096222  yxyx 的圆心的抛物线的 方程是( ) A. 23xy  或 23xy  B. 23xy  C. xy 92  或 23xy  D. 23xy  或 xy 92  6.设 AB为过抛物线 )0(22  ppxy 的焦点的弦,则 AB 的最小值为( ) A. 2 p B. p C. p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椭圆 2 2 1 8 9 x y k    的离心率为 1 2 ,则 k的值为______________。 2.双曲线 2 28 8kx ky  的一个焦点为 (0,3),则 k的值为______________。 3.若直线 2 yx 与抛物线 xy 42  交于 A、B两点,则线段 AB的中点坐标是______。 4.对于抛物线 2 4y x 上任意一点Q,点 ( ,0)P a 都满足 PQ a ,则 a的取值范围是____。 5.若双曲线 1 4 22  m yx 的渐近线方程为 xy 2 3  ,则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_. 6.设 AB是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 的不垂直于对称轴的弦,M 为 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 则 AB OMk k 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定点 ( 2, 3)A  ,F 是椭圆 2 2 1 16 12 x y   的右焦点,在椭圆上求一点M , 使 2AM MF 取得最小值。 2. k代表实数,讨论方程 2 22 8 0kx y   所表示的曲线 3.双曲线与椭圆 1 3627 22  yx 有相同焦点,且经过点 ( 15,4) ,求其方程。 4.已知顶点在原点,焦点在 x轴上的抛物线被直线 2 1y x  截得的弦长为 15 , 求抛物线的方程。 (数学选修 1-1)第二章 圆锥曲线 [提高训练 C 组] 一、选择题 1.若抛物线 xy 2 上一点P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的距离,则点 P的坐标为( ) A. 1 2( , ) 4 4  B. 1 2( , ) 8 4  C. 1 2( , ) 4 4 D. 1 2( , ) 8 4 2.椭圆 1 2449 22  yx 上一点P与椭圆的两个焦点 1F 、 2F 的连线互相垂直, 则△ 21FPF 的面积为( ) A. 20 B. 22 C. 28 D. 24 3.若点 A的坐标为 (3, 2) , F 是抛物线 xy 22  的焦点,点M 在 抛物线上移动时,使 MAMF  取得最小值的M 的坐标为( ) A.  0,0 B.       1, 2 1 C.  2,1 D.  2,2 4.与椭圆 1 4 2 2  yx 共焦点且过点 (2,1)Q 的双曲线方程是( ) A. 1 2 2 2  yx B. 1 4 2 2  yx C. 1 33 22  yx D. 1 2 2 2  yx 5.若直线 2 kxy 与双曲线 622  yx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 那么 k的取值范围是( ) A.( 3 15, 3 15  ) B.( 3 15,0 ) C.( 0, 3 15  ) D.( 1, 3 15  ) 6.抛物线 22xy  上两点 ),( 11 yxA 、 ),( 22 yxB 关于直线 mxy  对称, 且 2 1 21  xx ,则m等于( ) A. 2 3 B. 2 C. 2 5 D.3 二、填空题 1.椭圆 1 49 22  yx 的焦点 1F 、 2F ,点 P为其上的动点,当∠ 1F P 2F 为钝角时,点 P横 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2.双曲线 2 2 1tx y  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 2 1 0x y   垂直,则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 3.若直线 2y kx  与抛物线 2 8y x 交于 A、B两点,若线段 AB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 , 则 AB  ______。 4.若直线 1y kx  与双曲线 2 2 4x y  始终有公共点,则 k取值范围是 。 5.已知 (0, 4), (3, 2)A B ,抛物线 2 8y x 上的点到直线 AB的最段距离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当 0 00 180从 到 变化时,曲线 2 2 cos 1x y   怎样变化? 2.设 1 2,F F 是双曲线 1 169 22  yx 的两个焦点,点 P在双曲线上,且 0 1 2 60F PF  , 求△ 1 2F PF 的面积。 3.已知椭圆 )0(12 2 2 2  ba b y a x , A、 B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 AB的垂直 平分线与 x轴相交于点 0( ,0)P x .证明: . 22 0 22 a bax a ba     4.已知椭圆 2 2 1 4 3 x y   ,试确定m的值,使得在此椭圆上存在不同 两点关于直线 4y x m  对称。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基础训练 A 组] 一、选择题 1.若函数 ( )y f x 在区间 ( , )a b 内可导,且 0 ( , )x a b 则 0 0 0 ( ) ( )lim h f x h f x h h    的值为( ) A. ' 0( )f x B. ' 02 ( )f x C. ' 02 ( )f x D.0 2.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21 tts  其中 s的单位是米, t的单位是秒, 那么物体在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7 米/秒 B.6 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3.函数 3y x x= + 的递增区间是( ) A. ),0(  B. )1,( C. ),(  D. ),1(  4. 3 2( ) 3 2f x ax x   ,若 ' ( 1) 4f   ,则 a的值等于( ) A. 3 19 B. 3 16 C. 3 13 D. 3 10 5.函数 )(xfy  在一点的导数值为0 是函数 )(xfy  在这点取极值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必要非充分条件 6.函数 344  xxy 在区间 2,3 上的最小值为( ) A.72 B.36 C.12 D.0 二、填空题 1.若 3 ' 0( ) , ( ) 3f x x f x  ,则 0x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 xxy 43  在点 (1, 3) 处的切线倾斜角为__________; 3.函数 sin xy x  的导数为_________________; 4 . 曲 线 xy ln 在 点 ( ,1)M e 处 的 切 线 的 斜 率 是 _________ , 切 线 的 方 程 为 _______________; 5.函数 5523  xxxy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垂直于直线 2 6 1 0x y   并且与曲线 3 23 5y x x   相切的直线方程。 2.求函数 ( )( )( )y x a x b x c    的导数。 3.求函数 5 4 3( ) 5 5 1f x x x x    在区间  4,1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已知函数 23 bxaxy  ,当 1x  时,有极大值3; (1)求 ,a b的值;(2)求函数 y的极小值。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综合训练 B 组] 一、选择题 1.函数 ( )3 23 9 2 2y x x x x= - - - < < 有( ) A.极大值5,极小值 27 B.极大值5,极小值 11 C.极大值5,无极小值 D.极小值 27 ,无极大值 2.若 ' 0( ) 3f x   ,则 0 0 0 ( ) ( 3 )lim h f x h f x h h    ( ) A. 3 B. 6 C. 9 D. 12 3.曲线 3( ) 2f x x x= + - 在 0p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 4 1y x= - ,则 0p 点的坐标为( ) A. (1,0) B. (2,8) C. (1,0) 和 ( 1, 4)  D. (2,8) 和 ( 1, 4)  4. ( )f x 与 ( )g x 是定义在 R上的两个可导函数,若 ( )f x , ( )g x 满足 ' '( ) ( )f x g x ,则 ( )f x 与 ( )g x 满足( ) A. ( )f x  ( )g x B. ( )f x  ( )g x 为常数函数 C. ( )f x  ( ) 0g x  D. ( )f x  ( )g x 为常数函数 5.函数 x xy 14 2  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0(  B. )1,( C. ), 2 1(  D. ),1(  6.函数 x xy ln  的最大值为( ) A. 1e B. e C. 2e D. 3 10 二、填空题 1.函数 2cosy x x  在区间[0, ] 2  上的最大值是 。 2.函数 3( ) 4 5f x x x   的图像在 1x  处的切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________。 3.函数 32 xxy  的单调增区间为 ,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3 2( ) ( 0)f x ax bx cx d a     在 R增函数,则 , ,a b c的关系式为是 。 5.函数 3 2 2( ) ,f x x ax bx a    在 1x 时有极值10,那么 ba, 的值分别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曲线 12  xy 与 31 xy  在 0xx  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求 0x 的值。 2.如图,一矩形铁皮的长为 8cm,宽为 5cm,在四个角上截去 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小盒子,问小正方形的边长 为多少时,盒子容积最大? 3. 已知 cbxaxxf  24)( 的图象经过点 (0,1) ,且在 1x  处的切线方程是 2y x  (1)求 )(xfy  的解析式;(2)求 )(xfy  的单调递增区间。 4.平面向量 1 3( 3, 1), ( , ) 2 2 a b    ,若存在不同时为0 的实数 k和 t,使 2( 3) , ,x a t b y ka tb           且 x y   ,试确定函数 ( )k f t 的单调区间。 (数学选修 1-1)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提高训练 C 组] 一、选择题 1.若 ( ) sin cosf x x  ,则 ' ( )f  等于( ) A. sin B. cos C. sin cos  D. 2sin 2.若函数 2( )f x x bx c   的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则函数 ' ( )f x 的图象是( ) 3.已知函数 1)( 23  xaxxxf 在 ),(  上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的 取值范围是( ) A. ),3[]3,(   B. ]3,3[ C. ),3()3,(   D. )3,3( 4.对于 R上可导的任意函数 ( )f x ,若满足 '( 1) ( ) 0x f x  ,则必有( ) A. (0) (2) 2 (1)f f f  B. (0) (2) 2 (1)f f f  C. (0) (2) 2 (1)f f f  D. (0) (2) 2 (1)f f f  5.若曲线 4y x 的一条切线 l与直线 4 8 0x y   垂直,则 l的方程为( ) A. 4 3 0x y   B. 4 5 0x y   C. 4 3 0x y   D. 4 3 0x y   6.函数 )(xf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 ),( ba ,导函数 )(xf  在 ),( ba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函数 )(xf 在开区间 ),( ba 内有极小值点( ) a b x y )(xfy  O A.1个 B. 2 个 C.3个 D. 4 个 二、填空题 1.若函数 ( ) ( )2f x x x c= - 在 2x  处有极大值,则常数 c的值为_________; 2.函数 xxy sin2  的单调增区间为 。 3.设函数 ( ) cos( 3 )(0 )f x x       ,若 ( ) ( )f x f x 为奇函数,则 =__________ 4.设 3 21( ) 2 5 2 f x x x x    ,当 ]2,1[x 时, ( )f x m 恒成立,则实数m的 取值范围为 。 5.对正整数 n,设曲线 )1( xxy n  在 2x  处的切线与 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na ,则 数列 1 na n       的前 n项和的公式是 三、解答题 1.求函数 3(1 cos 2 )y x  的导数。 2.求函数 2 4 3y x x    的值域。 3.已知函数 3 2( )f x x ax bx c    在 2 3 x   与 1x  时都取得极值 (1)求 ,a b的值与函数 ( )f x 的单调区间 (2)若对 [ 1, 2]x  ,不等式 2( )f x c 恒成立,求 c的取值范围。 4.已知 2 3( ) log x ax bf x x    , (0, )x  ,是否存在实数 a b、 ,使 )(xf 同时满足下列 两个条件:(1) )(xf 在 (0,1) 上是减函数,在 1, 上是增函数;(2) )(xf 的最小值是1, 若存在,求出 a b、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新课程高中数学训练题组参考答案 (数学选修 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训练 A 组] 一、选择题 1.B 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D 原命题是真命题,所以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 3.A ① 2 20a b a b    ,仅仅是充分条件 ② 0a b   ba 11  ,仅仅是充分条件;③ 3 30a b a b    ,仅仅是充分条件 4.D 否命题和逆命题是互为逆否命题,有着一致的真假性 5.A : , 1 2 0A a R a a     ,充分,反之不行 6.A : 1 2, 3 1p x x      , 2 2: 5 6 , 5 6 0, 3, 2q x x x x x x       或 p q  ,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若 ,a b至少有一个为零,则 a b 为零 2.充分条件 A B 3.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条件, : 1 5, : 2 19 2 19,A x B x A B        4.[ 3,0] 2 2 3 0ax ax   恒成立,当 0a  时, 3 0  成立;当 0a  时, 2 0 4 12 0 a a a       得 3 0a   ; 3 0a   5.必要条件 左到右来看:“过不去”,但是“回得来” 三、解答题 1.解:(1) : 91 , 91p A B  或 ; p真, p 假; (2) :p 每一个素数都不是偶数; p真, p 假; (3) :p 存在一个正整数不是质数且不是合数; p假, p 真; (4) :p 存在一个三角形有两个以上的外接圆或没有外接圆。 2.解:  : 4 6, 10, 2, | 10, 2p x x x A x x x         或 或  2 2: 2 1 0 1 , 1 , | 1 , 1q x x a x a x a B x x a x a            , 或 记 或 而 ,p q A   B,即 1 2 1 10 , 0 3 0 a a a a            。 3.证明:假设 , ,a b c都是奇数,则 2 2 2, ,a b c 都是奇数 得 2 2a b 为偶数,而 2c 为奇数,即 2 2 2a b c  ,与 2 2 2a b c 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4.证明: 2 1 0( 0)ax ax a    恒成立 2 0 4 0 a a a        0 4a   (数学选修 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综合训练 B 组] 一、选择题 1.B “ p ”为假,则 p为真,而 p q (且)为假,得 q为假 2.B 22 属于无理数指数幂,结果是个实数; 3 和 e都是无理数; |x x R是小数 3.C 若 0x y  , 则 ,x y互为相反数,为真命题,则逆否命题也为真;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为“不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相等” 为假命题; 若 1 4 4 0,q q    即 4 4 0q    ,则 2 2 0x x q   有实根,为真命题 4.A 1a   1 1 a  ,“过得去”;但是“回不来”,即充分条件 5.D 0a b  的否定为 ,a b至少有一个不为0 6.D 当 1, 0a b  时,都满足选项 ,A B,但是不能得出 1a b  当 0.5, 0.5a b  时,都满足选项C,但是不能得出 1a b  二、填空题 1.①,②,③ A B B ,应该得出 B A 2.充要,充要,必要 , ; , ;q s r q q s r q s r r q s r p          3.若 090C  ,则 ,A B  不都是锐角 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4.必要 q p 从 p到 q,过不去,回得来 0, 0 0, 0 0, 0 0, 0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其中之一 的否定是 另外三个 5. 1,2  2,5x 和  | 1 4x x x x  或 都是假命题,则 2, 5 1 4 x x x      或 三、解答题 1.解:(1)为假命题,反例:1 4 5 2 1 5 4 2    ,或 ,而 (2)为假命题,反例: 3 20,x x x  不成立 (3)为真命题,因为 1 4 4 0m m      无实数根 (4)为假命题,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的外接圆。 2.解:非 q为假命题,则 q为真命题; p q且 为假命题,则 p为假命题,即 2 6,x x x Z  且 ,得 2 2 6 0 , 2 3, 6 0 x x x x Z x x            1,0,1, 2x   或 3.解:令 2 2( ) (2 1)f x x k x k    ,方程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 2 2(2 1) 4 0 2 1 1 2 (1) 0 k k k f            即 10 4 k  所以其充要条件为 10 4 k  4.解:假设三个方程: 2 2 2 24 4 3 0, ( ) 0, 2 2 0x ax a x a x a x ax a           都没有实 数根,则 2 1 2 2 2 2 1 (4 ) 4( 4 3) 0 ( 1) 4 0 (2 ) 4( 2 ) 0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即 3 1 2 2 1 , 1 3 2 0 a a a a              或 ,得 3 1 2 a    3 , 1 2 a a    或 。 (数学选修 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提高训练 C 组] 一、选择题 1.C ①中有“且”;②中没有;③中有“非”;④ 中有“或” 2.A 因为原命题若 2a b  ,则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的逆否命题为,若 ,a b都小于1, 则 2a b  显然为真,所以原命题为真;原命题若 2a b  ,则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的 逆命题为,若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 2a b  ,是假命题,反例为 1.2, 0.3a b  3.B 当 0170A  时, 0 0 1sin170 sin10 2   ,所以“过不去”;但是在△ ABC中, 0 0 01sin 30 150 30 2 A A A      ,即“回得来” 4.B 一次函数 n x n my 1  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10, 0 0, 0 0m m n mn n n         且 且 ,但是 0mn  不能推导回来 5.A “ x M ,或 x P ”不能推出“ x M P  ”,反之可以 6.D 当 2, 2a b   时,从 1a b  不能推出 1a b  ,所以 p假, q显然为真 二、填空题 1.若△ ABC的两个内角相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 2.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必要 ①若 1.5, 1.5 3x y x y    且 ,1 4 3, 1x  而 ② 1, 2x  或y 不能推出 3x y  的反例为若 1.5, 1.5 3x y x y    且 , 3x y   1, 2x  或y 的证明可以通过证明其逆否命题 1, 2 3x y x y    且 3.①,②,③ ①“ 1k  ”可以推出“函数 2 2cos siny kx kx  的最小正周期为 ” 但是函数 2 2cos siny kx kx  的最小正周期为 ,即 2cos 2 , , 1 2 y kx T k k       ② “ 3a  ”不能推出“直线 2 3 0ax y a   与直线3 ( 1) 7x a y a    相互垂直” 反之垂直推出 2 5 a  ;③ 函数 2 2 2 2 2 2 4 3 1 13 3 3 3 x xy x x x x            的最小值为 2 令 2 min 1 4 33 , 3, 3 33 x t t y      4.充要 3 3 2 2 2 2( 1)( )a b ab a b a b a ab b         5. ( , 3)  2 6 0a   三、解答题 1.解(1)存在一个正方形的四边不相等;(2)平方和为0 的两个实数不都为0 ; (3)若 ABC 是锐角三角形, 则 ABC 的某个内角不是锐角。 (4)若 0abc  ,则 , ,a b c中都不为0 ; (5)若 ( 1)( 2) 0, 1 2x x x x    则 或 。 2.解:  1: 1 2, 2, 10, | 2, 10 3 xp x x A x x x          或 或  2 2: 2 1 0, 1 , 1 , | 1 , 1q x x m x m x m B x x m x m             或 或 p 是 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B A,即 1 2 9, 9 1 10 m m m m          。 3.证明:假设 (1 ) , (1 ) , (1 )a b b c c a   都大于 4 1 ,即 1 1(1 ) , (1 ) , 4 4 a b b c    1(1 ) 4 c a  ,而 1 1 1 1(1 ) , (1 ) , 2 2 2 2 a b b ca b b c          1 1(1 ) , 2 2 c a c a     得 1 1 1 3 2 2 2 2 a b b c c a         即 3 3 2 2  ,属于自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4.解:“ p或 q”为真命题,则 p为真命题,或 q为真命题,或 q和 p都是真命题 当 p为真命题时,则 2 1 2 1 2 4 0 0 1 0 m x x m x x             ,得 2m   ; 当 q为真命题时,则 216( 2) 16 0, 3 1m m        得 当 q和 p都是真命题时,得 3 2m    1m   (数学选修 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 [基础训练 A 组] 一、选择题 1.D 点 P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2 10,10 3 7a    2.C 2 2 22 2 18, 9,2 6, 3, 9, 1a b a b c c c a b a b           得 5, 4a b  , 2 2 1 25 16 x y    或 1 2516 22  yx 3.D 2, 2PM PN MN  而 , P 在线段MN 的延长线上 4.C 2 2 2 2 2 2 2 , 2 , 2, 2a cc c a e e c a      5.B 2 10, 5p p  ,而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p 6.C 点 P到其焦点的距离等于点 P到其准线 2x   的距离,得 7, 2 14P px y   二、填空题 1.1, 2或 当 1m  时, 2 2 1, 111 x y a m    ; 当0 1m  时, 2 2 2 2 2 2 2 3 1 11, 1 , , 4, 21 1 4 4 y x a be m m a a a m m            2. 2 2 1 20 5 x y   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2 24 , ( 0)x y     ,焦距 22 10, 25c c  当 0  时, 2 2 1, 25, 20 4 4 x y         ; 当 0  时, 2 2 1, ( ) 25, 20 4 4 y x              3. ( , 4) (1, )   (4 )(1 ) 0, ( 4)( 1) 0, 1, 4k k k k k k        或 4. 3 2 x   32 6, 3, 2 2 pp p x      5.1 焦点在 y轴上,则 2 2 2 51, 1 4, 15 1 y x c k k k       三、解答题 1.解:由 2 2 2 2 3 6 y kx x y      ,得 2 22 3( 2) 6x kx   ,即 2 2(2 3 ) 12 6 0k x kx    2 2 2144 24(2 3 ) 72 48k k k      当 272 48 0k    ,即 6 6, 3 3 k k  或 时,直线和曲线有两个公共点; 当 272 48 0k    ,即 6 6, 3 3 k k  或 时,直线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 当 272 48 0k    ,即 6 6 3 3 k   时,直线和曲线没有公共点。 2.解:设点 2( , 4 )P t t ,距离为 d , 2 24 4 5 4 4 5 17 17 t t t td       当 1 2 t  时, d 取得最小值,此时 1( ,1) 2 P 为所求的点。 3.解:由共同的焦点 1 2(0, 5), (0,5)F F ,可设椭圆方程为 2 2 2 2 1 25 y x a a    ; 双曲线方程为 2 2 2 2 1 25 y x b b    ,点 (3, 4)P 在椭圆上, 2 2 2 16 9 1, 40 25 a a a     双曲线的过点 (3, 4)P 的渐近线为 225 by x b   ,即 2 2 4 3, 16 25 b b b     所以椭圆方程为 2 2 1 40 15 y x   ;双曲线方程为 2 2 1 16 9 y x   4.解:设点 (2cos , sin )P b  , 2 2 22 4cos 2 sin 4sin 2 sin 4x y b b          令 2 2 ,sin , ( 1 1)T x y t t      , 24 2 4, ( 0)T t bt b     ,对称轴 4 bt  当 1, 4 4 b b 即 时, max 1| 2tT T b  ;当0 1, 0 4 4 b b   即 时, 2 max 4 | 4 4bt bT T     2 2 max 4,0 4( 2 ) 4 2 , 4 b bx y b b          (数学选修 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 [综合训练 B 组] 一、选择题 1.D 焦点在 y轴上,则 2 2 21, 2 0 12 2 y x k k k       2.C 当顶点为 ( 4,0) 时, 2 2 4, 8, 4 3, 1 16 48 x ya c b     ; 当顶点为 (0, 3) 时, 2 2 3, 6, 3 3, 1 9 27 y xa c b     3.C Δ 1 2PF 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1 2 12 , 2 2PF F F c PF c   1 2 12 ,2 2 2 2 , 2 1 2 1 cPF PF a c c a e a          4.C 1 2 1 2 2 12 2, 6, 6F F AF AF AF AF     2 2 2 0 2 2 1 1 2 1 1 2 1 12 cos 45 4 8AF AF F F AF F F AF AF       2 2 1 1 1 1 7(6 ) 4 8, , 2 AF AF AF AF     1 7 2 72 2 2 2 2 2 S      5.D 圆心为 (1, 3) ,设 2 21 12 , , 6 3 x py p x y     ; 设 2 292 , , 9 2 y px p y x   6.C 垂直于对称轴的通径时最短,即当 , , 2 px y p   min 2AB p 二、填空题 1. 54, 4 或 当 8 9k   时, 2 2 2 8 9 1 , 4 8 4 c ke k a k        ; 当 8 9k   时, 2 2 2 9 8 1 5, 9 4 4 c ke k a        2. 1 焦点在 y轴上,则 2 2 8 11, ( ) 9, 18 1 y x k k k k k           3. (4, 2) 2 2 1 2 1 2 1 2 4 , 8 4 0, 8, 4 4 2 y x x x x x y y x x y x               中点坐标为 1 2 1 2( , ) (4, 2) 2 2 x x y y   4.  , 2 设 2 ( , ) 4 tQ t ,由 PQ a 得 2 2 2 2 2 2( ) , ( 16 8 ) 0, 4 t a t a t t a      2 216 8 0, 8 16t a t a     恒成立,则8 16 0, 2a a   5. ( 7,0) 渐近线方程为 2 my x  ,得 3, 7m c  ,且焦点在 x轴上 6. 2 2 b a  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则中点 1 2 1 2( , ) 2 2 x x y yM   ,得 2 1 2 1 ,AB y yk x x    2 1 2 1 OM y yk x x    , 2 2 2 1 2 2 2 1 AB OM y yk k x x     , 2 2 2 2 2 2 1 1 ,b x a y a b  2 2 2 2 2 2 2 2 ,b x a y a b  得 2 2 2 2 2 2 2 1 2 1( ) ( ) 0,b x x a y y    即 2 2 2 2 1 2 2 2 2 1 y y b x x a     三、解答题 1.解:显然椭圆 2 2 1 16 12 x y   的 14, 2, 2 a c e   ,记点M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MN 则 1 , 2 2 MF e MN MF MN    ,即 2AM MF AM MN   当 , ,A M N 同时在垂直于右准线的一条直线上时, 2AM MF 取得最小值, 此时 3y yM A  ,代入到 2 2 1 16 12 x y   得 2 3xM   而点M 在第一象限, (2 3, 3)M 2.解:当 0k  时,曲线 2 2 184 y x k    为焦点在 y轴的双曲线; 当 0k  时,曲线 22 8 0y   为两条平行的垂直于 y轴的直线; 当0 2k  时,曲线 2 2 18 4 x y k   为焦点在 x轴的椭圆; 当 2k  时,曲线 2 2 4x y  为一个圆; 当 2k  时,曲线 2 2 184 y x k   为焦点在 y轴的椭圆。 3.解:椭圆 2 2 1 36 27 y x   的焦点为 (0, 3), 3c  ,设双曲线方程为 2 2 2 2 1 9 y x a a    过点 ( 15,4) ,则 2 2 16 15 1 9a a    ,得 2 4, 36a  或 ,而 2 9a  , 2 4a  ,双曲线方程为 2 2 1 4 5 y x   。 4.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2 2y px ,则 2 2 , 2 1 y px y x      消去 y得 2 1 2 1 2 2 14 (2 4) 1 0, , 2 4 px p x x x x x        2 2 1 2 1 2 1 21 5 ( ) 4AB k x x x x x x      22 15 ( ) 4 15 2 4 p      , 则 2 23, 4 12 0, 2, 6 4 p p p p p       或 2 24 12y x y x   ,或 (数学选修 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 [提高训练 C 组] 一、选择题 1.B 点 P到准线的距离即点 P到焦点的距离,得 PO PF ,过点 P所作的高也是中线 1 8xP  ,代入到 xy 2 得 2 4yP   , 1 2( , ) 8 4 P  2.D 2 2 2 2 1 2 1 2 1 214, ( ) 196, (2 ) 100PF PF PF PF PF PF c       ,相减得 1 2 1 2 12 96, 24 2 PF PF S PF PF     3.D MF 可以看做是点M 到准线的距离,当点M 运动到和点 A一样高时, MAMF  取 得最小值,即 2yM  ,代入 xy 22  得 2xM  4.A 2 4 1 3c c  , ,且焦点在 x轴上,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2 2 2 2 1 3 x y a a    过点 (2,1)Q 得 2 2 2 2 2 4 1 1 2, 1 3 2 xa y a a        5.D 2 2 2 2 2 26 , ( 2) 6, (1 ) 4 10 0 2 x y x kx k x kx y kx             有两个不同的正根 则 2 2 1 2 2 1 2 2 40 24 0 4 0, 1 10 0 1 k kx x k x x k                得 15 1 3 k    6.A 2 22 1 2 1 2 1 2 1 2 1 11, 2( ), 2AB y yk y y x x x x x x            而 得 ,且 2 1 2 1 2 2 x x y y  ( , ) 在直线 y x m  上,即 2 1 2 1 2 1 2 1, 2 2 2 y y x x m y y x x m       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32( ) 2 ,2[( ) 2 ] 2 ,2 3, 2 x x x x m x x x x x x m m m           二、填空题 1. 3 5 3 5( , ) 5 5  可以证明 1 2, ,PF a ex PF a ex    且 2 2 2 1 2 1 2PF PF F F  而 53, 2, 5, 3 a b c e    ,则 2 2 2 2 2 2 2 2( ) ( ) (2 ) , 2 2 20, 1a ex a ex c a e x e x       2 2 1 1 1, ,x x e e e     即 3 5 3 5 5 5 e   2. 5 2 渐近线为 y t x  ,其中一条与与直线 2 1 0x y   垂直,得 1 1, 2 4 t t  2 2 51, 2, 5, 4 2 x y a c e     3. 2 15 2 2 2 1 2 2 8 4 8, (4 8) 4 0, 4 2 y x kk x k x x x ky kx             得 1, 2k   或 ,当 1k   时, 2 4 4 0x x 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不合题意 当 2k  时, 2 2 1 2 1 2 1 21 5 ( ) 4 5 16 4 2 15AB k x x x x x x         4. 51, 2   2 2 2 2 24 , ( 1) 4, (1 ) 2 5 0 1 x y x kx k x kx y kx             当 21 0, 1k k    时,显然符合条件; 当 21 0k  时,则 2 520 16 0, 2 k k      5. 3 5 5 直线 AB为2 4 0x y   ,设抛物线 2 8y x 上的点 2( , )P t t 2 2 22 4 2 4 ( 1) 3 3 3 5 55 5 5 5 t t t t td            三、解答题 1.解:当 00  时, 0cos 0 1 ,曲线 2 2 1x y  为一个单位圆; 当 0 00 90  时,0 cos 1  ,曲线 2 2 11 1 cos y x    为焦点在 y轴上的椭圆; 当 090  时, 0cos90 0 ,曲线 2 1x  为两条平行的垂直于 x轴的直线; 当 0 090 180  时, 1 cos 0   ,曲线 2 2 111 cos x y     为焦点在 x轴上的双曲线; 当 0180  时, 0cos180 1  ,曲线 2 2 1x y  为焦点在 x轴上的等轴双曲线。 2.解:双曲线 1 169 22  yx 的 3, 5,a c  不妨设 1 2PF PF ,则 1 2 2 6PF PF a   2 2 2 0 1 2 1 2 1 22 cos 60F F PF PF PF PF    ,而 1 2 2 10F F c  得 2 2 2 1 2 1 2 1 2 1 2( ) 100PF PF PF PF PF PF PF PF        0 1 2 1 2 164, sin 60 16 3 2 PF PF S PF PF     3.证明: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则中点 1 2 1 2( , ) 2 2 x x y yM   ,得 2 1 2 1 ,AB y yk x x    2 2 2 2 2 2 1 1 ,b x a y a b  2 2 2 2 2 2 2 2 ,b x a y a b  得 2 2 2 2 2 2 2 1 2 1( ) ( ) 0,b x x a y y    即 2 2 2 2 1 2 2 2 2 1 y y b x x a     , 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 2 1 2 1 ,x xk y y     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1 2 2 1 1 2 2 1 ( ), 2 2 y y x x x xy x y y         当 0y  时, 2 2 2 2 2 2 1 2 1 2 1 0 2 2 1 (1 ) 2( ) 2 y y x x x xbx x x a         而 2 12 2a x x a    , 2 2 2 2 0 .a b a bx a a      4.解: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AB的中点 0 0( , )M x y , 2 1 2 1 1 , 4AB y yk x x      而 2 2 1 13 4 12,x y  2 2 2 23 4 12,x y  相减得 2 2 2 2 2 1 2 13( ) 4( ) 0,x x y y    即 1 2 1 2 0 03( ), 3y y x x y x     , 0 0 0 03 4 , , 3x x m x m y m      而 0 0( , )M x y 在椭圆内部,则 2 29 1, 4 3 m m   即 2 3 2 3 13 13 m   。 新课程高中数学训练题组参考答案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基础训练 A 组] 一、选择题 1.B 0 0 0 0 0 0 ( ) ( ) ( ) ( )lim lim 2[ ] 2h h f x h f x h f x h f x h h h         '0 0 00 ( ) ( )2 lim 2 ( ) 2h f x h f x h f x h      2.C ' '( ) 2 1, (3) 2 3 1 5s t t s      3.C ' 23 1 0y x= + > 对于任何实数都恒成立 4.D ' 2 ' 10( ) 3 6 , ( 1) 3 6 4, 3 f x ax x f a a       5.D 对于 3 ' 2 '( ) , ( ) 3 , (0) 0,f x x f x x f   不能推出 ( )f x 在 0x  取极值,反之成立 6.D ' 3 ' 3 ' '4 4, 0,4 4 0, 1, 1 , 0; 1 , 0y x y x x x y x y         令 当 时 当 时 得 1| 0,xy y  极小值 而端点的函数值 2 3| 27, | 72x xy y   ,得 min 0y  二、填空题 1. 1 ' 2 0 0 0( ) 3 3, 1f x x x    2. 3 4  ' 2 ' 1 33 4, | 1, tan 1, 4xy x k y           3. 2 cos sinx x x x  ' ' ' 2 2 (sin ) sin ( ) cos sinx x x x x x xy x x      4. 1 , 0x ey e   ' '1 1 1 1, | , 1 ( ),x ey k y y x e y x x e e e       5. 5( , ), (1, ) 3    ' 2 53 2 5 0, , 1 3 y x x x x      令 得 或 三、解答题 1.解:设切点为 ( , )P a b ,函数 3 23 5y x x   的导数为 ' 23 6y x x  切线的斜率 ' 2| 3 6 3x ak y a a     ,得 1a   ,代入到 3 23 5y x x   得 3b   ,即 ( 1, 3)P   , 3 3( 1),3 6 0y x x y       。 2.解: ' ' ' '( ) ( )( ) ( )( ) ( ) ( )( )( )y x a x b x c x a x b x c x a x b x c            ( )( ) ( )( ) ( )( )x b x c x a x c x a x b         3.解: )1)(3(515205)( 2234  xxxxxxxf , 当 0)(  xf 得 0x  ,或 1x   ,或 3x   , ∵0 [ 1,4]  , 1 [ 1,4]   , 3 [ 1,4]   列表: 又 (0) 0, ( 1) 0f f   ;右端点处 (4) 2625f  ; ∴函数 155 345  xxxy 在区间[ 1, 4] 上的最大值为 2625 ,最小值为0 。 4.解:(1) ' 23 2 ,y ax bx  当 1x  时, ' 1 1| 3 2 0, | 3x xy a b y a b       , 即 3 2 0 , 6, 9 3 a b a b a b        x 1 ( 1,0) 0 (0,4) ' ( )f x 0 + 0 + ( )f x 0 ↗ 1 ↗ (2) 3 2 ' 26 9 , 18 18y x x y x x      ,令 ' 0y  ,得 0, 1x x 或 0| 0xy y   极小值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综合训练 B 组] 一、选择题 1.C ' 23 6 9 0, 1, 3y x x x x      得 ,当 1x   时, ' 0y  ;当 1x   时, ' 0y  当 1x   时, 5y 极大值 ; x取不到3,无极小值 2.D '0 0 0 0 00 0 ( ) ( 3 ) ( ) ( 3 )lim 4lim 4 ( ) 12 4h h f x h f x h f x h f x h f x h h            3.C 设切点为 0 ( , )P a b , ' 2 ' 2( ) 3 1, ( ) 3 1 4, 1f x x k f a a a        , 把 1a   ,代入到 3( ) 2f x x x= + - 得 4b   ;把 1a  ,代入到 3( ) 2f x x x= + - 得 0b  ,所以 0 (1,0)P 和 ( 1, 4)  4.B ( )f x , ( )g x 的常数项可以任意 5.C 令 3 ' 2 2 2 1 8 1 18 0, (2 1)(4 2 1) 0, 2 xy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6.A 令 ' ' ' 2 2 (ln ) ln 1 ln 0,x x x x xy x e x x        ,当 x e 时, ' 0y  ;当 x e 时, ' 0y  , 1( )y f e e  极大值 ,在定义域内只有一个极值,所以 max 1y e  二、填空题 1. 3 6   ' 1 2sin 0, 6 y x x      ,比较0, , 6 2   处的函数值,得 max 3 6 y    2. 3 7  ' 2 ' 3( ) 3 4, (1) 7, (1) 10, 10 7( 1), 0 , 7 f x x f f y x y x         时 3. 2(0, ) 3 2( ,0), ( , ) 3   ' 2 23 2 0, 0, 3 y x x x x     或 4. 20, 3a b ac 且 ' 2( ) 3 2 0f x ax bx c    恒成立, 则 2 2 0 , 0, 3 4 12 0 a a b ac b ac        且 5.4, 11 ' 2 ' 2( ) 3 2 , (1) 2 3 0, (1) 1 10f x x ax b f a b f a a b            2 2 3 3 4 , , 3 119 a b a a b ba a b                  或 ,当 3a   时, 1x  不是极值点 三、解答题 1.解: 0 0 ' ' ' 2 ' 2 1 0 2 02 , | 2 ; 3 , | 3x x x xy x k y x y x k y x       3 3 1 2 0 0 361,6 1, 6 k k x x      。 2.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x厘米,则盒子底面长为8 2x ,宽为5 2x 3 2(8 2 )(5 2 ) 4 26 40V x x x x x x      ' 2 ' 1012 52 40, 0, 1, 3 V x x V x x     令 得 或 , 10 3 x  (舍去) (1) 18V V 极大值 ,在定义域内仅有一个极大值, 18V 最大值 3.解:(1) cbxaxxf  24)( 的图象经过点 (0,1) ,则 1c  , ' 3 '( ) 4 2 , (1) 4 2 1,f x ax bx k f a b      切点为 (1, 1) ,则 cbxaxxf  24)( 的图象经过点 (1, 1) 得 5 91, , 2 2 a b c a b      得 4 25 9( ) 1 2 2 f x x x   (2) ' 3 3 10 3 10( ) 10 9 0, 0, 10 10 f x x x x x      或 单调递增区间为 3 10 3 10( ,0), ( , ) 10 10   4.解:由 1 3( 3, 1), ( , ) 2 2 a b    得 0, 2, 1a b a b      2 2 2 2 2[ ( 3) ] ( ) 0, ( 3) ( 3) 0a t b ka tb ka ta b k t a b t t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31 14 3 0, ( 3 ), ( ) ( 3 ) 4 4 k t t k t t f t t t        ' 23 3( ) 0, 1, 1 4 4 f t t t t     得 或 ; 23 3 0, 1 1 4 4 t t    得 所以增区间为 ( , 1), (1, )   ;减区间为 ( 1,1) 。 (数学选修 1-1)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提高训练 C 组] 一、选择题 1.A ' '( ) sin , ( ) sinf x x f    2.A 对称轴 '0, 0, ( ) 2 2 b b f x x b     ,直线过第一、三、四象限 3.B ' 2( ) 3 2 1 0f x x ax     在 ),(  恒成立, 24 12 0 3 3a a        4.C 当 1x  时, ' ( ) 0f x  ,函数 ( )f x 在 (1, ) 上是增函数;当 1x  时, ' ( ) 0f x  , ( )f x 在 ( ,1) 上是减函数,故 ( )f x 当 1x  时取得最小值,即有 (0) (1), (2) (1),f f f f  得 (0) (2) 2 (1)f f f  5.A 与直线 4 8 0x y   垂直的直线 l为 4 0x y m   ,即 4y x 在某一点的导数为 4 ,而 34y x  ,所以 4y x 在 (1,1) 处导数为 4 ,此点的切线为 4 3 0x y   6.A 极小值点应有先减后增的特点,即 ' ' '( ) 0 ( ) 0 ( ) 0f x f x f x     二、填空题 1.6 ' 2 2 ' 2( ) 3 4 , (2) 8 12 0, 2, 6f x x cx c f c c c        或 , 2c  时取极小值 2. ( , )  ' 2 cos 0y x   对于任何实数都成立 3. 6  ' '( ) sin( 3 )( 3 ) 3 sin( 3 )f x x x x         ( ) ( ) 2cos( 3 ) 3 f x f x x     要使 ( ) ( )f x f x 为奇函数,需且仅需 , 3 2 k k Z      , 即: , 6 k k Z    。又0    ,所以 k只能取0 ,从而 6   。 4. (7, ) ]2,1[x 时, max( ) 7f x  5. 12 2n     / 1 1 2 2 2 , : 2 2 2 ( 2)n n n xy n y n x          切线方程为 , 令 0x  ,求出切线与 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 0 1 2ny n  ,所以 2 1 nna n   , 则数列 1 na n       的前 n项和   1 2 1 2 2 2 1 2 n n nS       三、解答题 1.解: 3 2 3 6(1 cos 2 ) (2cos ) 8cosy x x x    ' 5 ' 548cos (cos ) 48cos ( sin )y x x x x     548sin cosx x  。 2.解:函数的定义域为[ 2, )  , ' 1 1 1 1 2 4 2 3 2 4 4 12 y x x x x         当 2x   时, ' 0y  ,即[ 2, )  是函数的递增区间,当 2x   时, min 1y   所以值域为[ 1, )  。 3.解:(1) 3 2 ' 2( ) , ( ) 3 2f x x ax bx c f x x ax b       由 ' 2 12 4( ) 0 3 9 3 f a b     , ' (1) 3 2 0f a b    得 1 , 2 2 a b    ' 2( ) 3 2 (3 2)( 1)f x x x x x      ,函数 ( )f x 的单调区间如下表: x 2( , ) 3   2 3  2( ,1) 3  1 (1, ) ' ( )f x  0  0  ( )f x  极大值  极小值  所以函数 ( )f x 的递增区间是 2( , ) 3   与 (1, ) ,递减区间是 2( ,1) 3  ; (2) 3 21( ) 2 , [ 1,2] 2 f x x x x c x      ,当 2 3 x   时, 2 22( ) 3 27 f c   为极大值,而 (2) 2f c  ,则 (2) 2f c  为最大值,要使 2( ) , [ 1, 2]f x c x   恒成立,则只需要 2 (2) 2c f c   ,得 1, 2c c  或 。 4.解:设 2 ( ) x ax bg x x    ∵ ( )f x 在 (0,1) 上是减函数,在[1, ) 上是增函数 ∴ ( )g x 在 (0,1) 上是减函数,在[1, ) 上是增函数. ∴      3)1( 0)1(' g g ∴      31 01 ba b 解得      1 1 b a 经检验, 1, 1a b  时, ( )f x 满足题设的两个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