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和其 他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一 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 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知识点二 向量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 用向量方法讨论物理学中的相关问题,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步骤: (1)问题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建立模型,即建立以向量为载体的数学模型. (3)求解参数,即求向量的模、夹角、数量积等. (4)回答问题,即把所得的数学结论回归到物理问题. 思考 物理问题中有哪些量是向量?它们与向量的哪些运算相关? 答案 物理中的向量:①物理中有许多量,比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都具有大小和方向, 因而它们都是向量.②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因而它们也符合向量 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分解也就是向量的分解, 运动的叠加也用到了向量的加法.③动量 mv 是数乘向量.④力所做的功就是作用力 F 与物体在 力 F 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位移 s 的数量积. 1.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有AB→·BC→=0.( × ) 2.若向量AB→∥CD→ ,则 AB∥CD.( × ) 3.功是力 F 与位移 s 的数量积.( √ ) 4.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 ) 一、利用向量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例 1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 ABCD 中,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求证:AF⊥DE. 证明 方法一 设AD→ =a,AB→=b, 则|a|=|b|,a·b=0. 又DE→ =DA→ +AE→=-a+b 2 , AF→=AB→+BF→=b+a 2 , 所以AF→·DE→ = b+a 2 · -a+b 2 =-a2 2 -3 4a·b+b2 2 =-1 2|a|2+1 2|b|2=0. 故AF→⊥DE→ ,即 AF⊥DE. 方法二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2,则 A(0,0),D(0,2),E(1,0), F(2,1),则AF→=(2,1),DE→ =(1,-2). 因为AF→·DE→ =(2,1)·(1,-2)=2-2=0, 所以AF→⊥DE→ ,即 AF⊥DE. 反思感悟 用向量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两种基本思路及步骤 (1)利用线性运算证明的四个步骤 ①选取基底.②用基底表示相关向量.③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或数量积找出相应关系.④把几何 问题向量化. (2)利用坐标运算证明的四个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②把相关向量坐标化.③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找出相应关系.④把 几何问题向量化. 跟踪训练 1 已知 O,A,B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直线 AB 上有一点 C,满足 2AC→+CB→= 0, (1)用OA→ ,OB→ 表示OC→ ; (2)若点 D 是 OB 的中点,证明四边形 OCAD 是梯形. (1)解 因为 2AC→+CB→=0, 所以 2(OC→ -OA→ )+(OB→ -OC→ )=0, 2OC→ -2OA→ +OB→ -OC→ =0, 所以OC→ =2OA→ -OB→ . (2)证明 如图,DA→ =DO→ +OA→ =-1 2OB→ +OA→ =1 2(2OA→ -OB→ ). 故DA→ =1 2OC→ .即 DA∥OC,且 DA≠OC,故四边形 OCAD 为梯形. 二、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求值问题 例 2 如图,已知|p|=2 2,|q|=3,p,q 的夹角为π 4 ,若AB→=5p+2q,AC→=p-3q,D 为 BC 的中点,则|AD→ |=________. 答案 15 2 解析 由题意知 2AD→ =AB→+AC→, 因为AB→=5p+2q,AC→=p-3q, 所以 2AD→ =AB→+AC→=6p-q, 所以 2|AD→ |=|6p-q| = 36×2 22-12×2 2×3cos π 4 +32=15,所以|AD→ |=15 2 . 反思感悟 (1)用向量法求长度的策略 ①根据图形特点选择基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转化,用公式|a|2=a2 求解. ②建立坐标系,确定相应向量的坐标,代入公式:若 a=(x,y),则|a|= x2+y2. (2)用向量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两种思想 ①几何法:选取适当的基底(基底中的向量尽量已知模或夹角),将题中涉及的向量用基底表 示,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或性质求解. ②坐标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实现向量的坐标化,将几何问题中的长度、垂直、平行等 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 跟踪训练 2 在△ABC 中,已知 A(4,1),B(7,5),C(-4,7),则 BC 边上的中线 AD 的长是( ) A.2 5 B.5 5 2 C.3 5 D.7 5 2 答案 B 解析 ∵BC 的中点为 D 3 2 ,6 ,AD→ = -5 2 ,5 , ∴|AD→ |=5 5 2 . 三、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3 一艘船以5 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的实际航行方向与水流方向成30° 角,则水流速度为________ km/h. 答案 5 3 解析 如图所示,船速|v1|=5 km/h,水流速度为 v2, 实际航行方向 v 与水流方向 v2 成 30°角, ∴|v2|= |v1| tan 30° =5 3(km/h). 反思感悟 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1)问题的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模型的建立,即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3)参数的获得,即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 (4)问题的答案,即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跟踪训练 3 一物体在力 F1=(3,-4),F2=(2,-5),F3=(3,1)的共同作用下从点 A(1,1)移 动到点 B(0,5).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 答案 -40 解析 ∵F1=(3,-4),F2=(2,-5),F3=(3,1), ∴合力 F=F1+F2+F3=(8,-8). 又∵AB→=(-1,4), ∴F·AB→=8×(-1)+(-8)×4=-40, 即三个力的合力做的功等于-40. 1.在△ABC 中,若(CA→+CB→)·(CA→-CB→)=0,则△ABC( ) A.是正三角形 B.是直角三角形 C.是等腰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CA→+CB→ )·(CA→ -CB→ )=CA→ 2-CB→ 2=0,即|CA→ |=|CB→ |,∴CA=CB,则△ABC 是等腰三 角形. 2.已知 A,B,C,D 四点的坐标分别为(1,0),(4,3),(2,4),(0,2),则此四边形为( ) A.梯形 B.菱形 C.矩形 D.正方形 答案 A 解析 ∵AB→=(3,3),CD→ =(-2,-2), ∴AB→=-3 2CD→ ,∴AB→与CD→ 共线. 又|AB→|≠|CD→ |,∴该四边形为梯形. 3.当两人提起重量为|G|的旅行包时,两人用力方向的夹角为θ,用力大小都为|F|,若|F|=|G|, 则θ的值为( ) A.30° B.60° C.90° D.120° 答案 D 解析 作OA→ =F1,OB→ =F2,OC→ =-G(图略), 则OC→ =OA→ +OB→ , 当|F1|=|F2|=|G|时,△OAC 为正三角形, 所以∠AOC=60°,从而∠AOB=120°. 4.在△ABC 中,D 为三角形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D→ =1 3AB→+1 2AC→,则S△ABD S△ABC 等于( ) A.2 3 B.1 3 C.1 6 D.1 2 答案 D 解析 因为AD→ =1 3AB→+1 2AC→,所以点 D 在 AB 边的中位线上,从而有 S△ABD=1 2S△ABC.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OABC 的对角线 OB 的两端点分别为 O(0,0),B(1,1), 则AB→·AC→=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由已知得 A(1,0),C(0,1), 所以AB→=(0,1),AC→=(-1,1). 所以AB→·AC→=1. 1.知识清单: (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2.方法归纳:化归转化、数形结合. 3.常见误区: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基底. 1.已知力 F 的大小|F|=10,在 F 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s 的大小|s|=14,F 与 s 的夹角为 60°, 则 F 做的功为( ) A.7 B.10 C.14 D.70 答案 D 解析 F 做的功为 F·s=|F||s|cos 60°=10×14×1 2 =70. 2.已知点 A(-2,-3),B(19,4),C(-1,-6),则△ABC 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 AB→=(19,4)-(-2,-3)=(21,7), AC→=(-1,-6)-(-2,-3)=(1,-3), AB→·AC→=21-21=0,∴AB→⊥AC→. 则∠A=90°, 又|AB→|≠|AC→|, ∴△ABC 为直角三角形. 3.点 O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B→ =OB→ ·OC→ =OC→ ·OA→ ,则点 O 是△ABC 的( ) 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D.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答案 D 解析 ∵OA→ ·OB→ =OB→ ·OC→ ,∴(OA→ -OC→ )·OB→ =0, ∴OB→ ·CA→=0,∴OB⊥AC. 同理 OA⊥BC,OC⊥AB,∴O 为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4.在 Rt△ABC 中,斜边 BC 长为 2,O 是平面 ABC 内一点,点 P 满足OP→ =OA→ +1 2(AB→+AC→), 则|AP→|等于( ) A.2 B.1 C.1 2 D.4 答案 B 解析 ∵OP→ =OA→ +1 2(AB→+AC→), ∴OP→ -OA→ =1 2(AB→+AC→),AP→=1 2(AB→+AC→), ∴AP 为 Rt△ABC 斜边 BC 的中线.∴|AP→|=1. 5.在四边形 ABCD 中,若AC→=(1,2),BD→ =(-4,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 A. 5 B.2 5 C.5 D.10 答案 C 解析 ∵AC→·BD→ =0,∴AC⊥BD. ∴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1 2|AC→||BD→ |=1 2 × 5×2 5=5. 6.已知点 A(1,1),M(x,y),且 A 与 M 不重合,若向量AM→ 与向量 a=(1,2)垂直,则点 M 的坐 标 x,y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2y-3=0(x≠1) 解析 AM→ ·a=(x-1,y-1)·(1,2)=x-1+2y-2=x+2y-3=0. 又 A 与 M 不重合,所以 x≠1. 7.一条河宽为 8 000 m,一船从 A 出发垂直航行到达河正对岸的 B 处,船速为 20 km/h,水速 为 12 km/h,则船到达 B 处所需时间为________ h. 答案 0.5 解析 v 实际=v 船+v 水=v1+v2, |v1|=20,|v2|=12, ∴|v|= |v1|2-|v2|2 = 202-122=16(km/h). ∴所需时间 t= 8 16 =0.5(h). ∴该船到达 B 处所需的时间为 0.5 h. 8.已知在矩形 ABCD 中,AB=2,AD=1,E,F 分别为 BC,CD 的中点,则(AE→+AF→)·BD→ = ________. 答案 -9 2 解析 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 O,以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以 AD 所在直线为 y 轴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 则 A(0,0),B(2,0),D(0,1), ∴C(2,1). ∵E,F 分别为 BC,CD 的中点,∴E 2,1 2 ,F(1,1), ∴AE→+AF→= 3,3 2 ,BD→ =(-2,1), ∴(AE→+AF→)·BD→ =3×(-2)+3 2 ×1=-9 2. 9.已知 A,B,C 是直线 l 上不同的三个点,点 O 不在直线 l 上,求使等式 x2OA→ +xOB→ +BC→= 0 成立的实数 x 的取值. 解 ∵BC→=OC→ -OB→ , ∴x2OA→ +xOB→ +OC→ -OB→ =0, 即OC→ =-x2OA→ -(x-1)OB→ , ∵A,B,C 三点共线, ∴-x2-(x-1)=1,即 x2+x=0,解得 x=0 或 x=-1. 当 x=0 时,x2OA→ +xOB→ +BC→=0,BC→=0, 此时 B,C 两点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故 x=-1. 10.帆船比赛是借助风帆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竞速的一项水上运动,如果一帆船所受的风力 方向为北偏东 30°,速度为 20 km/h,此时水的流向是正东,流速为 20 km/h.若不考虑其他因 素,求帆船的速度与方向.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风的方向为北偏东 30°,速度为|v1|=20 km/h,水流的方向 为正东,速度为|v2|=20 km/h,设帆船行驶的速度为 v,则 v=v1+v2.由题意,可得向量 v1 =(20cos 60°,20sin 60°)=(10,10 3),向量 v2=(20,0),则 v=v1+v2=(10,10 3)+(20,0)= (30,10 3),所以|v|= 302+10 32=20 3(km/h).因为 tan α=10 3 30 = 3 3 (α为 v 和 v2 的夹角,α 为锐角),所以α=30°,所以帆船向北偏东 60°的方向行驶,速度为 20 3 km/h. 11.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 中,AB=4,点 E 为 AB 的中点,且DE→ ⊥AC→,则|DE→ |等于( ) A.5 2 B.2 3 C.3 D.2 2 答案 B 解析 以 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 x 轴,AD 所在直线为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 标系. 设|AD→ |=a(a>0),则 A(0,0),C(4,a), D(0,a),E(2,0), 所以DE→ =(2,-a),AC→=(4,a). 因为DE→ ⊥AC→,所以DE→ ·AC→=0, 所以 2×4+(-a)·a=0,即 a2=8. 所以 a=2 2,所以DE→ =(2,-2 2), 所以|DE→ |= 22+-2 22=2 3. 12.若点 M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满足 3AM→ -AB→-AC→=0,则△ABM 与△ABC 的面 积之比为( ) A.1∶2 B.1∶3 C.1∶4 D.2∶5 答案 B 解析 如图,D 为 BC 边的中点, 则AD→ =1 2(AB→+AC→). 因为 3AM→ -AB→-AC→=0, 所以 3AM→ =2AD→ ,所以AM→ =2 3AD→ , 所以 S△ABM=2 3S△ABD=1 3S△ABC. 13.用两条成 120°角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如图所示,已知灯具重 10 N,则每根绳子 的拉力大小为______ N. 答案 10 解析 设重力为 G,每根绳的拉力分别为 F1,F2,则由题意得 F1,F2 与-G 都成 60°角, 且|F1|=|F2|,F1+F2+G=0. ∴|F1|=|F2|=|G|=10 N, ∴每根绳子的拉力都为 10 N. 14.如图,BC,DE 是半径为 1 的圆 O 的两条直径,BF→=2FO→ ,则FD→ ·FE→=________. 答案 -8 9 解析 FD→ =FO→ +OD→ ,FE→=FO→ +OE→ ,且OD→ =-OE→ , 所以FD→ ·FE→=(FO→ +OD→ )·(FO→ +OE→ ) =FO→ 2-OD→ 2=1 9 -1=-8 9.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 A(4,0),B(t,2),C(6,t),t∈R,O 为坐标原点. (1)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求 t 的值; (2)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求|OD→ |的最小值. 解 (1)由题意得,AB→=(t-4,2),AC→=(2,t), BC→=(6-t,t-2), 若∠A=90°,则AB→·AC→=0,即 2(t-4)+2t=0,∴t=2; 若∠B=90°,则AB→·BC→=0,即(t-4)(6-t)+2(t-2)=0, ∴t=6±2 2; 若∠C=90°,则AC→·BC→=0, 即 2(6-t)+t(t-2)=0,无解, ∴t 的值为 2 或 6±2 2. (2)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AD→ =BC→, 设点 D 的坐标为(x,y), 即(x-4,y)=(6-t,t-2), ∴ x=10-t, y=t-2, 即 D(10-t,t-2), ∴|OD→ |= 10-t2+t-22= 2t2-24t+104, ∴当 t=6 时,|OD→ |取得最小值 4 2. 16.一艘船从南岸出发,向北岸横渡.根据测量,这一天水流速度为 3 km/h,方向正东,风吹 向北偏西 30°,受风力影响,静水中船的漂行速度为 3 km/h,若要使该船由南向北沿垂直于 河岸的方向以 2 3 km/h 的速度横渡,求船本身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解 如图,设水的速度为 v1,风的速度为 v2,v1+v2=a.可求得 a 的方向是北偏东 30°,a 的 大小是 3 km/h.设船的实际航行速度为 v,方向由南向北,大小为 2 3 km/h.船本身的速度为 v3,则 a+v3=v,即 v3=v-a,由数形结合知,v3 的方向是北偏西 60°,大小是 3 km/h.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