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案1 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特点 2.技能目标: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词人的丰富形象及作品的抒情方法和写作技巧;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味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熟读成诵,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词中感情,深刻理解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学习难点】 1.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典故的内涵。 2.体会词人感情,并感受其形象。 【学习课时】二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后人评价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 “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铁板铜琶“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 话:“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 7 是苏轼(即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 篇载: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二、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 王朝。《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亭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开禧元年(1205),作者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人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侘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镇江任职的。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7 补充: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自主探究】 一、字词积累 (1)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遥岑( ) 玉簪( ) 螺髻( ) 鲈( )鱼 堪脍( ) 倩 ( ) 揾 ( ) 舞榭( ) 狼居胥( ) 佛狸祠( )( ) (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遥岑远目: 休说鲈鱼堪脍: 倩何人唤取:揾英雄泪: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合作探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上片中词人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4.词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找出难理解的地方。 7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3.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 “的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素材应用: 打开宋词,那个孤独的身影寂寥地向你走来。满城流光溢彩,满眼火树银花,脂香流动,歌舞升平,激情迸发的元宵良夜承载了太多的欢乐与张扬。然而欢乐是别人的,他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失落,或是一份独处的宁静。此刻,他平静得就像一湾停泊的湖水,坦然,还有沉默。他没有心情去放纵自己,仿佛每一个喧闹的音响都敲打在自己易碎的心扉上,或许他累了,只有如雨的繁星注视着他,他选择了悄悄隐去。那是一个灯火冷落的地方,多愁的词人对着清风明月,郁郁抒怀,飘浮的裙裾凝固在月夜长空中。落寞的心,惟灯火阑珊处,才能释放和注解。 他是武夫出身,他本想“了却君王天下事”来“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他本想马革裹尸、血洒疆场,戎马一生,建功立业的;他本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去杀敌报国的;他本想……他也有号令数万士兵的威严,他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可是他南渡归附朝廷之后,所有的“本想”都成了幻影,所有的本领都成了摆设。他远离了舞刀弄剑的沙场,只能用带着老茧的手抓起一只羊毫软笔去写他血泪相交的诗词。多少次,他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他的耳畔回响起清角吹寒;多少次,他的梦里是铁马冰河;多少次,他的眼前是大漠孤烟……可是他不敢回首,回首之后那情那景只能在灯火阑珊处,只会令他望尽天涯路。 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包含着他多少无奈与悲凉,包含着他多少壮志难酬与英雄气短的苦闷。 【素材点拨】 这则素材可用于“壮志难酬”“建功立业”“为了国家利益”等话题的写作中。 【自我检测】 一、知识复习: 1.回顾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2.表现手法有哪些提问方式? 7 3.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有哪些? 7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略 【合作探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明确: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借景抒情 2.明确: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明确: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4.明确:(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例: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 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7 2.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3.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京口怀古” 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自我检测】 1.【明确】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反复、通感、对比等。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等) 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正侧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用典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明确】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鉴赏下面的诗句?(要鉴赏手法) 易混点: ①诗人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回答情感) ②诗中是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回答意境) ③诗中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回答手法 写景的角度 …) 3.【明确】(1)明确指出手法;(2)翻译诗句解释手法;(3)手法的好处表达效果;(4)表达的情感。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