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4课 蜀道难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4课 蜀道难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课时作业 4 蜀道难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难于.上青天(比) 茫然.(……的样子) 尔.来(那,指开国之初) 横绝..(飞越) B.冲波逆折..(倒流) 仰胁息..(休息) 坐.长叹(徒,空) 盈.尺(满、足) C.抚膺.(胸口) 飞湍.(急流) 嗟.尔(叹惋之辞) 一夫当.关(当时) D.或.匪亲(或者) 虽云乐.(享乐) 咨嗟..(叹息) 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 解析:B 项,胁息:屏住呼吸。C 项,当:把守。D 项,或:倘 若。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使人听此 凋朱颜”中的“凋”相同的一项是( A ) A.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C.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A 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其他项为动词的一般用法。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 C )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解析:①何,什么;②何,多么;③④中的“但”均为“只”的 意思。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C ) A.雄飞雌从绕林间 B.但见悲鸟号古木 C.句读之不知 D.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C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语序倒装的一句是( D )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B.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D 项是宾语前置句,A、B、C 三项是普通倒装句。A 项, “但见悲鸟号古木”应为“但见悲鸟古木号”;B 项,“又闻子规啼 夜月,愁空山”应为“又闻子规月夜啼,空山愁”;C 项,“枯松倒 挂倚绝壁”应为“枯松倚绝壁倒挂”。 6.下列各句中,不含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D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解析:D 项,含设问修辞,没有夸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B )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解析:A 项,用了“五丁开山”的典故;C 项,“塞上长城”指 南朝宋大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以自比,是用典;D 项,用了“六龙 回日”的典故。 8.下列句子中对有关知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活用了古代有名的“五丁开山” 的故事。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 九折”言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滕 王阁序》“星分翼轸”句中的“翼”“轸”一样,都代表古人对星空 的分野。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句中的“锦城”与杜甫的诗句 “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一样,都是成都的别称。 解析:B 项,“百”“九”均为虚数,而非实数。 9.关于本诗,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 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 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 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0~13 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 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 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 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 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 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 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 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 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为什么 乎:语助词,无义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或:有的人 C.西当太白有鸟道.. 鸟道: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唯有鸟儿能飞行,人迹所不能至 D.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 解析:B 项,或:倘若。 11.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 力描绘了蜀道上绮丽惊险的景色。 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 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 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 丁开山等典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C 项,“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于文无据。 1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反衬(或“侧面烘托”)。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山势之高危、蜀 道之难行。山高得连黄鹤也不得飞越,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 人行走更是难上加难。 解析:首先要理解“黄鹤”和“猿猱”在文中的作用,只要知道 了这是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13.把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译文:(长安)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只有鸟儿飞行的 路径,能够飞越峨眉山的顶峰。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译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涛 滚滚的回旋的急流。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译文: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 三、语言表达 14.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适当的句子。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大唐李白》首部曲《少年游》中梳理了李白 早年的萍踪游历: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没有资格参与科考,只能另寻 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 达天听”;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起码有五百首以上是拍达 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寄情山水这么 简单,更多的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甚 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了他的求仕之梦服务。作家就是想告诉读者: 李白其实并非淡泊名利、浪漫出世,而是一个追名逐利、一心求官的 人。 15.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寄情山水,他 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答:示例一: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 心系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示例二: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峰、烽火、弓刀之境胸 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解析:例句从内容上看,选取了某位古代诗人,先写他的风格特 点,再抓住他诗歌中的四个典型意象,最后以他的诗为喻体写一个比 喻句;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某某……,在……,他的诗是……”的 格式。 16.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 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 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 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 种诱人的魅力。 第①处:“艰辛”改为“艰险” 第②处:“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感染”前加“反而” 第⑤处:删去“具备” 第⑦处:“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加上“它” 解析:①句中的“艰辛”使用错误。“艰辛”是指人已经很努力, 但仍然无法过上较好的生活,一般用于生活艰辛。而“艰险”则指艰 难和危险,可用于表示道路危险、行走困难。此句用以形容蜀道,应 该用“艰险”。②句表示转折关系,要注意“不但不”,所以要加上 “反而”相呼应。⑤句“具备”属赘余,应删掉。⑦句缺少主语,应 加上“它”。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的条幅:“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我虽不能全部________其中的意思,但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一直能诵记在心。虽然治家之道对一个少不更事 的少年来说未免遥远了些,但其中一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却足以________我一辈子。 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娓 娓道来,劝诫子孙为人处世之道、治家守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 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历尽沧桑的人生 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育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丰硕 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 的时空。即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熠生辉。 ( )。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曾因二人的家书而感喟:我应 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 居到锅碗瓢盆,________,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 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________的平常 生活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灵动而 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 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地“链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 来。 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 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 A.领会 警诫 一视同仁 衣食住行 B.领悟 警示 一视同仁 布帛菽粟 C.领会 警示 事无巨细 衣食住行 D.领悟 警诫 事无巨细 布帛菽粟 解析:第一处,领会:着重指理解、体会。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 物,如精神、意思、意义、意图、意味、道理、知识等。领悟:着重 指理解,弄明白。对象常是含义、道理等抽象事物。在此处因为“我” 不太懂这幅条幅的意思,所以用“领会”更合适。第二处,警示:警 告;启示。警诫:使人注意改正错误。两词进行比较,“警诫”词义 较重,“警示”更为合适。第三处,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都同 样对待。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一视同仁”多用于 人,根据语境,此处用“事无巨细”更恰当。第四处,衣食住行:穿 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布帛菽粟:比喻不能 缺少的东西。根据后文“……的平常生活的描述”,此处用“衣食住 行”更恰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家书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 B.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 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 C.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 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D.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 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 解析:该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词语搭配不当,“丰硕”与“收藏” 不搭配,可将“丰硕”改为“丰富”,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二是 语序不当,按照从古至今,再向未来的时间顺序,应为“穿越了……, 丰富了……,成为……”,故 D 项修改最恰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家书中蕴含的真情十分打动人心,就像家书的教益让人称颂 和受益 B.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 动人心 C.让人称颂和受益的是家书的教益,而家书蕴含的真情却也一 样打动人心 D.家书中蕴含的真情能够打动人心,其中的教益更是让人称颂 和受益 解析:根据语境,括号上文侧重家书之“理”,下文侧重家书之 “情”,故先说其“理”,再言其“情”,与上下文衔接才更紧密, 由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比较 B、C 两项,B 项前一分句说“家书 的教益”,后一分句接着说家书“蕴含的真情”,句式整齐,故 B 项更恰当。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 之所以如此,①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机。如果传统文化没有 遇到传承危机,就无须花这么大的力气来传承了。②为什么传统文化 会遇到传承危机?因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与之 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 会,以前的农业文化③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因此,今 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了。 5.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 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杂音”时有出现。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 华文明能实证的没有五千年,而只有 3 500 年左右。但良渚水坝、良 渚城墙以及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和制作精美的玉器,为中国以及该地 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圣 地。申遗成功意味着良渚遗址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 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自信。 答:关键信息:①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认为缺乏实证;②良渚遗址 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③申遗成功表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得到国际广 泛认可。 6.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 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 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答:最高的不是天空,而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 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而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 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句式整齐,即要求句子结构一致) 二、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 写山势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 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生命代价才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 路。 (3)《蜀道难》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 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从而产生了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 效果,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4)《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 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5)《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行人登蜀道之难的动作、神态的句子 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 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注,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葱海: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 岭守捉。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 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 彩鲜明,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 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 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 解析:D 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 自己等待友人归来。 9.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 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 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 华:“飞书走檄如飘风”的动作描写,表明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 ④勇敢无畏:从“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 看出勇敢;从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 的英武气概。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温汤客舍 刘长卿① 冬狩②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③在,还将妍丑付春官④。 注:①刘长卿:唐代诗人,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 考途中。②冬狩: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③秦镜:秦始皇宫里 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④春官: 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点,展现了宫城气象之 美,暗含对君王的赞美。 B.颔联运用对比,“千旗暖”与“万井寒”等描绘,使宫中与 民间的情形构成鲜明对照。 C.“君门”一句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无奈。 D.“客舍”一句写诗人囊中羞涩的窘况和仍能自安的心态,其 中或有无奈与自嘲。 解析:A 项,“暗含对君王的赞美”错误。古代帝王冬天狩猎, 跃马扬鞭,勇猛威武,而唐玄宗却耽于享乐,常在华清宫温泉沐浴。 故首联暗含诗人对君王的讽刺。另外,从颔联宫中与民间的对比,也 可判断出是对君王的讥讽。 11.诗歌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与李白《行路难(其一)》最后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答:尾联意思:令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公正严明,我要将自己的 才华展示给考官,让他来评判优劣。 情感相同点: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前景的期待。 情感不同点:①刘诗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信任,而李诗没有这种 情感;②刘诗相信自己会科考高中,李诗相信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 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