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2. 在交流中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能将文章写得更具体。 4. 朗读、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 注重人物情节的细节描写。 2. 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学会扩写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 交流平台 1.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还让大家自己交流讲述了其他民间故事,大家掌握了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那如何让我们复述的故事更有趣呢?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2. 师: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创编故事的要求吗? 3. 师出示课件: (1)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 (2)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3)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 4.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5. 生自由讨论,师指名生说一说。 二、词句段运用 1. 师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部分,生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 生大声朗读词语。 (1)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 (2)体会表达效果。 3. 生总结、汇报 (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而成语较为简练、较为正式,概括精确。) 1. 师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比较二者的不同。 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 2. 生仿照例子,说一说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景,师引导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做到不偏离文章主体。 3. 生自由说一说,师点评鼓励。 三、日积月累 1. 师出示古诗,生齐读古诗。 2.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 ,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精通书法棋艺。《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 师点拨词意,生试着翻译古诗。 4. 指名四名生各翻译一句,师指正。 5. 师出示答案: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6. 是带领生赏析古诗:“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7. 师引导生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创编故事 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想象 喜悦之情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写实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按部就班地讲解了本单元的内容,虽然学生对各部分的内容都能了解,但是如何让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如何过渡这个问题,我需要好好研磨,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中快乐的获得知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