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 ‎【印度】泰戈尔 ‎⑴他这个人是从来不讲实用的.‎ ‎⑵他找不到有实际用处的工作做,因此整天想入非非。他塑造一些小玩意儿一—男人、女人、城堡和锒嵌着海贝的泥雕。他还绘画。就这样,他白白地把时间浪费在无用之物上。大家笑话他,他自己也多次发誓要赶走这些奇念,但它们却在他心里徘徊留连,迟迟不肯离去。‎ ‎⑶有些男孩难得看书却顺利通过了考试。现在,他遇到了类似的机运了 。他在世碌碌无为, 但死后天堂的大门却为他敞开着。‎ ‎⑷不过,在天堂里,也有个天使挥毫记录着凡人在世时的功过。由于那位负责掌管他的信使 传错了话,他竞被分配在劳动者的天堂里了。‎ ‎(5)在这个天堂里,什么都有,除了懒散。‎ ‎(6)这儿,男人们都在嚷:“天哪,我们可是一分钟也没空哪! ”女人们则在喃喃低语:“光阴似箭,我们得加油才是!”大家一致同意“时间贵如金” 。我们的双手从来没歇过呢。”他们抱怨、叹息,然而与此同时,这些话也使他们兴高采烈、精神抖擞。‎ ‎(7) 这位新客在世时没做过一件有用之事,当然,在这个劳动者天堂里,他与此地的生活方式是格格不入的了 。他心不在焉地在街上溜达,时不时撞上匆匆的行人。他躺在青翠的草地和湍急的溪畔,忙碌的农人都在骂他。在那儿他老是碍人手脚。‎ ‎(8) 一个走路似风的姑娘天天都到静静.的河边汲水。要知道,在劳动者的天连河流也不歌唱——因为怕白白浪费精力。‎ ‎(9) 姑娘伶俐的动作使人想起熟练的吉他手敏捷拨弦的手指。她头发蓬乱,缕缕发丝常会落在额头,似乎想窥探她眸子中黑色的秘密。‎ ‎(10) 而这位闲人却在河边佐立。望着他,这位劳动者天堂里的忙碌女郎感到无限怜悯——就像一位王子见到一位孤苦怜仃的乞丐,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11) “喂,”她关切地问他,“你没工作干吗?”‎ ‎(12) “工作?我才没时间干活哩!”那人叹息着。‎ ‎(13) 女郎没听懂他的意思,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匀点活给你干。”‎ ‎(14) 那人答道:“姑娘啊,我一直盼望你能吩咐我干点什么活呢。”‎ ‎(15) “你准备干点什么活呢?”‎ ‎(16) “你能给我一个你汲水用的大水瓶么?”‎ ‎(17) “大水瓶?你想用它来汲水?”姑娘问。‎ ‎(18) “我,我想在瓶上作画.”‎ ‎(19) 姑娘生气了。‎ ‎(20) “呀,作画!我才不跟你这类人浪费光阴呢!我要走了”说完,她真的就离开了.‎ ‎(21) 但是,忙人哪会有闲人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呢!每天,只要他遇上她,他就老缠着她:“姑娘,给我个水瓶吧,我要在上头作画呢!”‎ ‎(22) 最后她还是让了步,她或给他一个水瓶。那人开始作画。他一笔又一笔地画着,一道又 一道地涂抹颜色。‎ ‎(23) 等他作完画,姑娘捧起水瓶,仔细端详着。‎ ‎(24) 她的眼睛困惑了,她的眉头紧蹙了。她在问:“这些线条和颜色是什么意思呢?它们能派什么用场呢?”‎ ‎(25) “没什么用处——一幅画有时是没什么意义的,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26) 姑娘把水瓶带回家中。她避开家里人探询的目光,在灯下转动着水瓶,从不同的角欣赏着画,半夜,她从床上爬起来,点上灯,又悄悄地开始欣赏起来。一生中她是头一次欣赏这种无用之物哩!‎ ‎(27) 第二天她又去河边了,但她的步子就没有以前那么匆匆忙忙了。似乎有一种新的意识在心中萌起,一种既无意义又无用处的意识。‎ ‎(28) 看见那人又站在河畔,她不由自主地发问:“你要什么?”‎ ‎(29) 只是请你再帮个忙。”‎ ‎(30) “什么事?”‎ ‎(31) “让我给你的头发编根丝带吧.‎ ‎(32) “为啥?”‎ ‎(33) “不为啥。”‎ ‎(34)‎ ‎ 色彩艳丽的丝带编好了。这位劳动者天堂里的忙碌姑娘现在每天都得花上不少时间用丝带装饰头发。时间一分一秒地白白溜过去,而很多活还没干完呢。‎ ‎(35) 近来,劳动者天堂的生产开始不景气了 。很料勤快的人变懒散了——他们在绘画和雕塑之类的无用之事上浪费了不少光阴。长者们忧心如焚。于是决定召集一个会议。会上大家一致指出:这种情况在劳动者天堂的历史上可是前所未有的。‎ ‎(36) 信使匆匆而入,向长者们鞠了一躬,然后表示歉意。‎ ‎(37) “我错把一个人分配到你们的天堂里来了 。”他说,“现在的局面完全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38) 那人被召来了.长者们看着他的奇装异服,他的神奇的画笔和颜料。他们马上断定:此人完全不宜呆在劳动者天堂里!‎ ‎(39) 主席先生对那人语气生硬地宣布:“此处没有你这号人的地盘。你得离开!”‎ ‎(40) 那人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收起画笔和颜料。但当他刚刚准备动身时,溪流边的女郎却 匆匆赶来了:“等一等,我要跟你同去。”‎ ‎(41) 长者们惊讶地喘着粗气。这种事在劳动者天堂里可是绝无仅有一一真是既无意义又无用处!‎ ‎1. 赏析第(8)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 “水瓶”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3. 辨析第(27)和(41)段两处划线的“既无意义又无用处”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 ‎4. 小说背景“天堂”的设定耐人寻味,试加以赏析。‎ ‎【答案】1. 运用比拟修辞,生动地表现了河水静静流淌的状态;与劳动者天堂的氛围相一致;也暗示了生活的无趣,乏味。 ‎ ‎2. “水瓶”是“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作画的工具,是对姑娘审美的启蒙,也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这个天堂的劳动者们都开始关注艺术。它是情节转折的媒介,也是看似无用的艺术品的代表。 ‎ ‎3. 前一处是指姑娘心中萌生的对艺术和美的欣赏的念头是不实用的,对于劳动是没有价值的,含蓄地表达了劳动者对于艺术的朦胧的向往。后一处是指劳动者天堂的人主动离开这里的行为是没有用的,强烈地表现了长者们的惊讶与气愤,实则他们已经无法消除“他”的影响了。 ‎ ‎4. “天堂”的设定充满讽刺意味。原本是极乐世界的天堂,却满是劳动者,他们看上去“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却时刻处于浪费时间的惶恐中。他们虽然终年劳作,精神上却是茫然无知的。小说通过这个背景的设定,讽喻人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美,只有充实而丰厚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天堂。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赏析第(8)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要知道,在劳动者的天连河流也不歌唱——因为怕白白浪费精力”,这句话是写“河流”,作者说河流也不“歌唱”,“歌唱”是属于人的活动,用写人的词语来写物,这是使用了比拟(或拟人)的修辞,“河流不歌唱”,生动形象地写成劳动者天堂河水的状态——静静流淌,这与劳动者天堂的氛围一致,暗示了此处生活的无趣乏味。‎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画线句描写的对象是“河流”,却用了“歌唱”一词,这是使用了比拟的修辞,写出此处河流静静流淌的状态,同时还要关注这一描写的用意。‎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水瓶’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首先找到“水瓶”出现的段落,在文章第十六节,“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向汲水的姑娘要一个水瓶来作画,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个水瓶出现之前,劳动者天堂的人整天忙于劳动,对于其他东西并不关注,自从这个水瓶出现之后,姑娘的审美被启蒙,这个天堂的劳动者都开始关注艺术,“水瓶”是情节转折的媒介,是看似无用的艺术品的代表。这是考查物象的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思考。‎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辨析第(27)和(41)段两处划线的‘既无意义又无用处’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这是考查语句的含义。应回归文本,找到两处文字中“既无意义又无用处”指的是什么。第一处,“……似乎有一种新的意识在心中萌起,一种既无意义又无用处的意识”,结合下文为姑娘编发带,可以知道这种“新的意识”是指姑娘心中萌生的对艺术和美的欣赏的念头,是劳动者对于艺术的朦胧的向往“无意义又无用处”,是说这种欣赏对于劳动没有价值;第二处,“这种事在劳动者天堂里可是绝无仅有一一真是既无意义又无用处”,联系上文可以知道,“这种事”指的是姑娘主动要离开劳动者天堂的行为,“长者们惊讶地喘着粗气”,表现了长者们的惊讶与气愤,说明“他”给劳动者天堂带来的影响已经无法消除了。‎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背景‘天堂’的设定耐人寻味,试加以赏析”,这是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探究能力。首先理解“天堂”的内涵,天堂是指正直者死后的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或指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到文中找出天堂中人们的行为和感受,第六段“男人们都在嚷:天哪,我们可是一分钟也没空哪!女人们则在喃喃低语:光阴似箭,我们得加油才是!……我们的双手从来没歇过呢。他们抱怨、叹息,然而与此同时,这些话也使他们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在这个极乐世界中,人们终年劳碌,却时刻处在浪费时间的惶恐中,对于美好的事物没有感知能力,精神上茫然无知,“他”的闯入给这个天堂带来了波动。作者设置“天堂”这个背景,借助天堂内涵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反差,说明只有充实的心灵才是真的天堂。‎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30日,有删节)‎ 材料二 ‎ (摘自新浪博客 王思铁《(1980—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投入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10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70%下降至 5.7%。‎ 广西坚持从解决温饱问题入手,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为突破口,相继开展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大人财物专项投入,动员全社会合力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八大以来,广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重点开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粤桂扶贫协作等工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在扶贫产业方面,广西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贫困户稳定、可持续脱贫。自治区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宏博说:“目前,全自治区贫困户中产业覆盖率为75%。最近两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100多万人脱贫。”2012年至2017年,全自治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09万人,年均减贫118万人,实现1999个贫困村、11个贫困县摘帽。‎ ‎(摘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2 月 10 日,有删改)‎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必须看到农民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很脆弱,还有很多农民在为生活苦苦挣扎。一些农村修了路,却没有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面对这样的客观局面,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乡村振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改善农村经济不富裕、环境不宜居、乡风不文明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与担当,进行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真正深入乡村,为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踏踏实实做工作。‎ 我们还应警醒,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官员出政绩的一场秀,或是只停留在专家学者理论上的热闹、媒体报道中的繁华。要找到乡村振兴的痛点、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让这股热度上下贯通,一直持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乡村振兴要力戒“花架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脱贫工作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国家的稳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所在。‎ B.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体现了党脱贫攻坚的意志,也表现出把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 C. 广西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粤桂扶贫协等作为脱贫的基本方略,确保贫困户稳定、可持续脱贫。‎ D. 当前农村脱贫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农民的生存状况尚未彻底改善,部分人未认识到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取得重大成就。‎ B. 三十年来,中央不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近三年更加大了投入的力度。‎ C. 近年来,产业扶贫在广西脱贫工作中发挥支柱作用,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高度重视。‎ D. 当前,乡村振兴难点在于道路不通,农民不富裕,环境脏、乱、差,乡风不文明。‎ ‎7. 怎样才能在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综合材料作简要概括。‎ ‎【答案】5. C 6. D ‎ ‎7. 中央继续把脱贫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精准的扶贫措施;要认识到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切忌作秀和虚假宣传。‎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项,“广西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粤桂扶贫协等作为脱贫的基本方略,确保贫困户稳定、可持续脱贫”说法错误。原文“重点开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粤桂扶贫协作等工作”,选项把“贫困地区”的范围扩大到“广西”。‎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当前,乡村振兴难点在于道路不通,农民不富裕,环境脏、乱、差,乡风不文明”说法错误。“乡村振兴难点”错误,原文只是说“必须看到农民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农村修了路,却没有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并没有说这是难点。‎ 故选D。‎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要求概括“怎样才能在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和材料二“2008‎-2018”‎中央财政扶贫基金”图表分析,中央继续把脱贫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加大财政投入;结合“十八大以来,广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分析可知,各级政府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精准的扶贫措施;结合“面对这样的客观局面,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与担当,进行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奋斗”“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官员出政绩的一场秀,或是只停留在专家学者理论上的热闹、媒体报道中的繁华”分析可知,要认识到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切忌作秀和虚假宣传。‎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实体书店的“危机论”一直没有消停。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而近七八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进一步遭受蚕食。‎ ‎“为什么要去书店?”就职于深圳一家本土高校的苏先生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五六年光景没有去过书店了:“我现在一年的购书数量不下50本,但全部是通过网络书店下单。首先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时间成本省了,自己喜欢的书到网上订购,第二天快递就可以送到家,资金成本也省了,网络书的折扣是实体书店很难比拟的;其次是现代都市生活习惯的问题,去一次实体书店,你要花很多时间在车上,在路上,一些书店的停车设施不完善,你还得头疼停车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在实体书店找不到你想要的书籍,整个人的心情也会不好了,而即使找到很多你很喜欢的书籍,你还得辛苦地把这一推书都搬回家。”‎ ‎(摘编自《实体书店日渐式微 传统阅读如何突围》)‎ 材料二 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梁小建看来,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转型和复苏可谓刚刚开始,要实现“华丽转身”,还应该有更多的考量。梁小建指出,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 ‎2017年3月1日 ‎,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 ‎(摘编自《实体书店创新成长的途径》)‎ 材料三 有人评价,吴清友最重要的遗产是激活了书店文化。的确,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再配上温馨典雅的室内装修,辅之以韵律得当的背景音乐和缱绻的咖啡消费等,甚至实行24小时营业,来书店可以不买书,可以在此喝下午茶,在此谈公务,在此消磨碎片时间。集中体现城市公共文化的地标,称得上开风气之先。‎ 文化O2O的观念,指的是将书店打造为一个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文化消费是不同于其他物质需求的一种更为多元的消费需求,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才是抢夺市场的关键。实体书店更多的空间是用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体验的开发。‎ ‎(摘编自《数字阅读繁荣时代 实体书店能否靠文化逆袭》)‎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体书店的危机来源于网上购书平台完善、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这些因素导致了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遭到蚕食。‎ B. 实体书店的转型和复苏需要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也需要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C. 书店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书、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将书店打造为一个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D. 书店文化体现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这些文化消费丰富着人们的都市文化生活。‎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购书具有更大的便利,可以足不出户,节省更多时间,可以享受到更大的折扣,不必担心搬运问题。‎ B. 专家指出,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多种因素影响,非单一因素决定。‎ C. 书籍的商品属性的挖掘,以及叠加的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这些是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也是其他书店做不到的。‎ D.‎ ‎ 实体书店抢夺市场的关键是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因为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 ‎10.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实体书店的现状,并分析怎样才能解决当前实体书店的危机。‎ ‎【答案】8. C 9. C ‎ ‎10. 现状:受购书平台发展、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影响,实体书店逐渐式微。‎ 措施:①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和外部支持相结合;②激活书店文化,充分挖掘书店的商品和文化属性。‎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材料一中说,“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而近七八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进步遭受蚕食”,由此可知A项说法正确。‎ B项,材料二中说,“转型和复苏可谓刚刚开始”“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由此可知B项说法正确。‎ C项,表述范围失当,由材料三可知,书店文化是“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的,其核心产品并不包括“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 D项,材料三中说,“实体书店更多的空间是用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体验的开发”的转述整合。由此可知D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该项是对材料一第2段内容的提炼概括。‎ B项,该项是对材料二“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的转述引申。‎ C项,推断错误,“诚品书店最大创举”,是说诚品书店最早做到了这些,但是无法推出“其他书店做不到”。‎ D项,该项是对材料三“文化消费是不同于其他物质需求的种更为多元的消费需求,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才是抢夺市场的关键”的提炼概括。‎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本题答案应该在全部材料中找。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注意观点性的句子,材料中有直接照搬,如果材料中没有明确观点性的句子,考生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即可。‎ 解答“简要概括实体书店的现状”,要注意题中“根据上述材料”的提示,知道材料一在重点陈述实体书店式微的原因;由“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由此可知,实体书店的现状是受购书平台发展、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影响,实体书店逐渐式微。‎ 解答“解决当前实体书店的危机”,答案重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可知实体书店的创新成长需有内部创新和外部支持;由材料三“激活了书店文化”“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可知要激活书店文化,充分挖掘书店的商品和文化属性。由此可知,解决当前实体书店危机的措施是: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和外部支持相结合;激活书店文化,充分挖掘书店的商品和文化属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1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B.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 C. 李牧多为奇陈 陈:通“阵”‎ D. 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探伺 ‎1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夫赵强而燕弱 C. 张左右翼击之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 击秦军于宜安 会于西河外渑池 ‎1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④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 ①⑤⑥‎ B. ③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14. 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 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 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 D. 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1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2)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答案】11. B 12. D 13. D 14. B ‎ ‎15. (1)大王如果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 ‎(2)李牧的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如解释为“起来”,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句中的“起”应解释为“起用”。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解释为“在”。A项,“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中“为”,作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中“为”,成为。B项,“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中“而”是转折连词,却;“夫赵强而燕弱”中“而”是并列连词。C项,“张左右翼击之”中“之”是代词;“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中“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这是考查学生对传主形象的把握和对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象是“李牧”,特点是“军事才能”,要求是“直接表现”,然后分析每个句子,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①③④都是李牧的行为,都是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句子;②“匈奴每来,出战”,从文中来看,“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可见“出战”的应是新来的将领,这并不是李牧的行为,故排除;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是匈奴的表现,不是直接,应是间接;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这是写赵王的行为,也不是直接表现。由此可以选出答案。‎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错误,从文中来看,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必”,如果;“用”,任用;“如”,像;“乃”,才;“奉令“,接受命令。第二句,“详”同“佯”,假装;“北”,败北;“以”,把;“数千人”,几千人;“委”给;“之”,代词。‎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②,归来煮白石③。‎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荆薪:柴草。③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借指道家清苦的修炼生活。‎ ‎16. 第一句中的“冷”字有什么妙处?‎ ‎17. 简析本诗所采用的间接抒情手法。‎ ‎【答案】16. ①“冷”,寒冷之意,双关,既写出了郡斋气候寒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凄冷;②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铺垫/引出下文思念山中客)。 ‎ ‎17. ①借联想抒情。诗人由郡斋的天气转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应持酒远慰山中友人,表现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②借想象抒情。由对友人山中艰苦修炼生活情景的想象表达出对友人惦念的之情;③融情于景。借想象“落叶满空山”而难寻行迹的景象,抒发无可奈何的落寞惆怅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赏析诗句的关键词要结合整个语句,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今朝郡斋冷”作为首句有奠定基调的作用,“冷”字的含义是景物和心境的双重暗示,这是一语双关。‎ 点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类题答题步骤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诗歌间接抒情手法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叙抒情、借议抒情、借古讽今等。本诗融情于景,借想象“落叶满空山”而难寻行迹的景象,抒发无可奈何的落寞惆怅之情;诗人由郡斋的天气转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联想到应持酒远慰山中友人,表现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由对友人山中艰苦修炼生活情景的想象表达出对友人惦念的之情。这些都是间接抒情。‎ 四、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中凝练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句子的是:“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3)《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 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卑”“谀”“彘”“涂”“莩”。‎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五、其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中,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是两种主要的类型,虚构文学主要指小说、戏剧、诗歌等,非虚构文学则是纪实文学、散文、传记、调查报告等。1966‎ ‎ 年美国新闻记者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被视为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作品凭借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入发掘,参与到美国社会 60 年代的自我反思、批判之中。‎ 回到中国语境,非虚构写作的流行大致有两个脉络,一个集中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如《中国在梁庄》《大地上的亲人》等作品;二是集中在新闻领域,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非虚构式的新闻报道如《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少年杀母事件》《了不起的茅侃侃》等成为“10万+”文章。前者主要是专业作家或和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写作者完成,后者基本上是新闻人、媒体人,很多有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的经验。‎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对纸媒等传统媒体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得传统新闻业面临危机,体现之一是很多资深记者跳槽到移动互联网平台,如正午故事、谷雨故事、真实故事计划、《人物》、《南方人物周刊》等。由于非虚构文章经常成为“爆款”,这导致自媒体公号文章追求非虚构的风格,成为新闻性非虚构写作兴起的内在原因。‎ 非虚构写作还与社会学、人类学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经典的社会学报告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现在看起来都带有非虚构的色彩,如美国机械专家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 ,中国社会学家吕途的《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等,都是典型的非虚构作品,呈现出了新中国社会与历史的变迁。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人类学所使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对非虚构也完全适用。‎ 非虚构写作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写作者与被写作对象的关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遭遇和交流的过程。好的非虚构作品强调的是自我与他者的平等意识和倾听理念,不是先入为主地用自我的理念来讲述他者的故事,而是首先学会倾听,去站在他者的位置上来理解别人的逻辑,进而把自我的认同相对化,这种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既是为了使他者发出主体性的声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非虚构写作“天然”带有一种平民性和人民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虚构作品经常关注平民、底层和社会边缘群体,非虚构的文化职能是让弱势者变得可见;二是非虚构写作者本身也带有去专业化、去职业化的倾向,如新中国以来特别注意培养工人作家、农民作家,也就是说要让工农兵从被描写对象,变成书写的主体,这种“文化翻身”是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支撑的,而美国创意写作也是一种让非职业作者掌握写作方法,先学会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总之,非虚构有两种基本的理念,一是平民意识,写普通人,让弱势者发声,二是全民写作,非虚构打破了写作的专业化、圈子化,鼓励非职业作者借非虚构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过,非虚构写作对流量、点击率的追求,造成新闻性非虚构写作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也带有猎奇性和揭秘性,这恰好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摘编自张慧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非虚构写作》)‎ ‎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是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的两种主要类型,而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被视为美国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之作。‎ B. 中国非虚构写作大致集中在文学领域和新闻领域,作者来源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均有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自我反思。‎ C. 新闻性非虚构写作的兴起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而非虚构文章经常成“爆款”,导致自媒体公号追求非虚构风格。‎ D. 好的非虚构作品注重倾听和对话,强调自我与他者的换位与平等意识,既可以使他者发出主体性声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 ‎20.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猗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 ‎【答案】19. B 20. (1). (1)叹词,表赞美。 (2). (2)盘旋舞蹈的样子。 (3). (3)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项,“但他们的作品均有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自我反思”说法错误。张冠李戴,原文内容为“作品凭借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入发掘,参与到美国社会60年代的自我反思、批判之中”,是对杜鲁门·卡波特《冷血》意义的阐发。‎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1)“猗郁”,指茂盛的样子。修饰“年华”,表赞美。(2)“婆娑”,,修饰“摆舞”,是盘旋舞动的样子。(3)“揠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解答时要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六、命题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初学养花的朋友喜欢从市面上购买那种花开正艳的盆花回家,虽然经过精心的浇水施肥护理,但不久花还是枯萎死去。‎ 行家解释说,这些盆花上市前经过临时装盆,根系受到损伤,供应机体养料的能力极弱,更主要的是开花需要消耗大量养料,这种严重透支的状况导致这些花无法适应新环境,最终衰竭而亡。‎ 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掐掉那些漂亮的花朵,集中养料去养根。虽然暂时会错过一段美丽的花期,但等到下一个春天,这些恢复元气的花会开得更长、更香、更艳。‎ 以上材料对你思考成长和发展的问题或许有些启发,请以“等待下一个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800 字。‎ ‎(4)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等待下一个春天 错过花期的花,不是对季节的无奈,就是被季节无情的伤害。所以,等待下一个春天,用更长、更香、更艳的美好去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时常,我们太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不忍心放手,而忽略了它们本应存在的现实与环境,不顺应自然地法则,不理解时间的流逝。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消失的一天;再深切的回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绵长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等待下一个春天,将遗憾变为美丽的期待。‎ 成长中,我们需要懂得放弃。放弃曾经有过的荣誉,因为下一站的起点没有天后,我们都是在同样的起跑天堂准备出发。赞扬和荣誉会只是你一时骄傲的立足着,却永远也成为不了你一生的陪伴着。就好像刚买回家的艳丽花朵,不拔掉她们就会枯萎死去一般,不将曾经所获遗忘放弃,就不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还记得刚进这所高中的我们都曾是老师心中的宠儿,可光辉被周围更加强大的光晕洗净铅华,在这新的起跑线上,没有人在意你的过去有多么优秀,他们所看重的,是现在,是现在你所做出的成效所获得的回报。有人畏葸不前,因为过去的荣耀太过辉煌,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因而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有人以往如前,用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加执着的付出来完美心中的得失,站的更高,看得更远,获得更多。‎ 错过花期的花,会在下一个春天的等待中愈发迷人;错过回忆的人,会在下一个缘分的等待中忘却那未曾擦肩而过的遗憾;错过瑰丽的梦,会在下一个现实的等待中让梦想照进现实,获得新生;错过荣誉的人,会在下一个机遇的等待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只有在涅槃后才能继续星火燎原,只有在放下一切后,才能真正到达所期待的目标。‎ 修剪美好,拔除浮华,静静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等待下一个春天,等待下一个人生,祛除虚华的外表,放弃不可能再回转的过去,这样才能真正的开始旅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对命题作文来说,快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并加以分析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读懂了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 ‎【审题】本题是有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要考虑的因素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材料,另一方面是标题。先看材料:为了能让花儿开得更久、更烂漫,不妨先保根,等待下一次花开。标题“等待下一次花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次错过,等待下一次;另一层意思是这次先不让它开,做好充分准备后,等待下一次花开,下一次的花开一定会开得更久、更烂漫。那么结合材料,本题的立意应属于后一种。‎ ‎【立意】放弃,是另一种追求;‎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只有扎根深入,才会枝繁叶茂。‎ ‎【素材】时常,我们太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不忍心放手,而忽略了它们本应存在的现实与环境,不顺应自然地法则,不理解时间的流逝。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消失的一天;再深切的回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绵长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等待下一个春天,将遗憾变为美丽的期待。‎ 成长中,我们需要懂得放弃。放弃曾经有过的荣誉,因为下一站的起点没有天后,我们都是在同样的起跑天堂准备出发。赞扬和荣营只是你一时骄傲的立足者,却永远也成为不了你一生的陪伴者。就好像刚买回家的艳丽花朵,不拔掉她们就会枯萎死去一般,不将曾经所获遗忘放弃,就不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错过花期的花,会在下一个春天的等待中愈发迷人;错过回忆的人,会在下一个缘分的等待中忘却那未曾擦肩而过的遗憾;错 过瑰丽的梦,会在下一个现实的等待中让梦想照进现实,获得新生; 错过荣誉的人,会在下一个机遇的等待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只有在涅槃后才能继续星火燎原,只有在放下一切后,才能真正到达所期待的目标。修剪美好,拔除浮华,静静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试问鲁迅如果不放弃医学,他会成为文学界的巨匠?如果钱学森没有放弃外国富裕的生活,带着妻儿回国,我们国家会有这么强大的国防吗?如果梵高没有放弃做传教士,他会成为著名的画家吗?诸多事实证明,放弃有时也可以超越生命,驾驭人生。‎ ‎【结构】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首先从多种立意中迅速确定一种立意,然后沿着这种立意,选择典型材料。如选择“放弃,是另一种追求”这一立意,就要选择那些因有更加远大追求,而放弃眼前美好事物这种素材。论证的结构可采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论证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如何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考场命题作文常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所限制,弄清楚了这些要素,就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其次,要紧紧抓住“题眼”。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是寓意的关键性字眼。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就能确定好写作中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