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20.7 本试卷共9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缔听 棉密 水乳交融 惊慌失措 B. 寒喧 桅杆 走头无路 胜券在握 C. 烦躁 毕竟 古陌荒阡 浅尝辄止 D. 福祉 提妨 活血化淤 食不果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结合字义进行辨析。平时读书应读准字音,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本题考的都是课文中的词语,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还是很容易选出正确项的。 A项,“缔听”应为“谛听”;“棉密”的“棉”应为“绵”,连续不断。“绵密”,细致周密,稠密,故A错误。 B项,“寒喧”应为“寒暄”;“走头无路”的“头”应为“投”,投奔。“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故B错误。 D项,“提妨”的“妨”应为“防”,防范。“提防”,意思是小心防备,注意防范,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提出极高要求,需要一种目无全牛的技能来透视各个环节的问题。 B. 青年人应努力提高分辨力,面对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思想行为,要择善而从,才能够不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 C. 随着企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利益考量,如果一味地钩心斗角,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发展。 D. 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能总是踌躇满志,犹豫不决;相反,应该说干就干,意志坚定,这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词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 A项,“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与句中纯熟、高超的技能的语境相符合,所以A使用正确。 B项,“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用于指青年面对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思想行为,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非常恰当,所以B使用正确。 C项,“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此处指企业员工如果明争暗斗,企业难有大的发展,很恰当,所以C使用正确。 D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成就非常得意。“踌躇”,在这里是从容自得的样子,而不是“犹豫不决”的意思,与句中犹豫的语境不符合,所以D使用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种纪传体后来被《史记》继承下来。 C. 关汉卿被普遍认为是元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D. 鲁迅笔下刻画了许多悲苦、弱小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B项,说法错误,《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B。 4.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书”可作为臣子对君主议论政务的一种文体,如李斯的《谏逐客书》。 B. 古代的“疏”是一种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C. 古代的“赋”是讲铺排、富文采、重抒情的一种文体,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D. “说”是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说明性状如韩愈的《师说》、林庚的《说“木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说明性文体,用以说明性状”是错误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比如《师说》就属于议论性质。 故选D。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侍坐》) 摄:夹处 B.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施:实行 C.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谏太宗十思疏》) 浚:疏通水道 D.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剽:抢劫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B项,句意是:这种功烈威压延续到了今天。施:延续。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众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莱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6.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我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看不起远方的国家,越国国君知道那些国家很困难 C. 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光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 D. 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促织》) 你父亲回来,自然会向你追究跟你算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B项,越国:越过别的国家,指晋国。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翻译:越过晋国把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故选B。 【点睛】 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二、填空 7.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5题) ①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描绘出了一幅春日畅游图:“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___,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自己在皎洁月光下洞庭湖如镜子一般的水面上泛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的凄凉心境。 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为人君如果“不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就难以“永保无疆之休”。 ⑤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宋代苏洵《六国论》开篇“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战不善,______________”,这个认识发人深省 ⑥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爱纷奢”的秦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其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 【答案】 (1). 冠者五六人 (2). 咏而归 (3). 玉鉴琼田三万顷 (4). 著我扁舟一叶 (5). 亲朋无一字 (6). 老病有孤舟 (7). 居安思危 (8). 戒奢以俭 (9). 非兵不利 (10). 弊在赂秦 (11). 奈何取之尽锱铢 (12). 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鉴”“奢”“锱铢”“弊”“赂”,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全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 “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 (取材自林庚《说“木叶”》)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 文章用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例子,是为了表明“木叶”是古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B. “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在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这就说明二者有不同之处。 C. 作者用“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成忆辽阳”等诗句,表明“叶”字独用主要是使诗歌洗炼。 D.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其中“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E. 在古诗中,诗人不用“树叶”和“落叶”,是因为其形象一般,会使得诗歌语言不够精妙,可见,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了。 9. 综观上面这段所选文字,历代诗人作家在使用“木”字上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格?请分条概括。 【答案】8. CE 9. (1)屈原使用“木叶”,具有开创性、敢为天下先的精神;(2)杜甫使用“落木”,具有大胆的创造性精神;(3)锤炼文学语言,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等诗句,表明‘叶’字独用主要是使诗歌洗炼”错误,第三段“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E项,“在古诗中,诗人不用‘树叶’和‘落叶’”错误,最后一段“‘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可知选项绝对。 故选CE。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即屈原使用“木叶”具有开创性、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即杜甫使用“落木”,具有大胆的创造性精神;“‘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即锤炼文学语言,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点睛】解答此类筛选信息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四、微写作,请从下面两道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10.学校迎来一个外国高中学生交流团。这些外国学生对中国戏剧很感兴趣。请在《窦娥冤》和《雷雨》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向外国学生做个介绍。 要求:突出作品特点;适合交流对象;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答案】《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它以1925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余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它的情节扣人心弦、结构紧凑,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基本符合西方戏剧结构的“三一律”,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名著阅读。解答本题考生要熟悉名著的内容,注意题目的要求:“突出作品特点;适合交流对象;表达得体”。交流对象是留学生,语言宜平白如话,通俗易懂。介绍时既要介绍出剧作的基本信息,如剧作的作者、主要人物、情节、主题等,又要介绍作品的特点,如历史地位、艺术特色等。注意字数要求150字左右,语言得体。《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11.有的同学在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时,感到有些读不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三个问题:①离自己远,没有意思;②部头太大,望而生畏;③人物太多,经常弄乱。请在这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向有此困难的同学提出阅读《红楼梦》这部书的建议。 要求:针对问题;举例说明;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答案】 参考答案一:有的同学认为《红楼梦》离自己远,没有意思。我建议该同学在读《红楼梦》时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红楼梦》教我们看清人情世故。《红楼梦》里描述了一个复杂的人情社会,其中待人处事、人际交往之道更是应有尽有,而里面很多说话、打交道的技巧,都能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参考答案二:有的同学认为《红楼梦》部头太大,望而生畏。我建议该同学可以先阅读《后楼梦》的一些故事情节比较有意思的章节,然后由这些章节带自己走入《红楼梦》。然后制定阅读计划,将大部头的《后楼梦》分批次、依次推进从而完成阅读。 参考答案三:有的同学认为《红楼梦》人物太多,经常弄乱。我建议该同学在阅读《红楼梦》之前,首先要理清人物关系,可以借鉴课本《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的人物关系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人物的名字来推断人物之间的辈分关系,大致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对所要阅读的名著有整体上的了解,然后根据题干,对题干中提出的问题做针对具体的解答。 本题针对学生在阅读《红楼梦》中存在的困难给出应有的建议,解答时要具有针对性,从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然后给出阅读方法,在给出阅读方法时要立足名著的内容和特点。比如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就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为《红楼梦》就是一个复杂的人情社会,里面有很多待人处事、人际交往之道。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给出将大部头的《红楼梦》进行分批次阅读,依次推进。针对第三个问题,我们就要列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在阅读中推断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Ⅱ卷 五、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文公十二年秋,秦伯使西乞术①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主人三辞。宾答曰:“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 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②曰:“秦获穿也,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 (取材于《左传·文公十二年》) 【注释】①西乞术:春秋时秦国大夫,奉命携重礼聘问鲁国。②宣子:即赵盾,谥号“宣”,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腆敝器,不足辞也 腆:丰厚 B. 将以老我师也 老:使…消耗殆尽 C. 秦军掩晋上军 掩:掩护 D 两君之士皆未慭也 慭:损伤,残缺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之”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 (之,指代“二国”) B. 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 (之,指代“羁马”) C. 薄诸河,必败之 (之,指代“使者”) D. 死伤未收而弃之 (之,指代“死伤的人”) 1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若没有您这样的外交人才,难道能治理国家吗 B 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范无恤为赵盾抵御外敌,在河曲使秦军跟随他汇合 C. 裹粮坐甲,固敌是求 装着粮食披着甲胄,原本就是要寻求敌人 D. 乃皆出战,交绥 于是全部出战,双方刚一交战就彼此退兵 15. “秦人欲战”一段中,士会在回答秦伯时有一句话:“若使轻者肆焉,其可。”这句话的大意,历来存在不同说法。下面两个解释你认为哪一个是合理的?为什么?如果你认为这两个解释都不够合理,请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阐述理由。 说法①:如果派出一些迅疾的轻骑去冲击上军,我们或许有可能战胜晋国军队。 说法②:如果让赵穿这样的轻狂者任性放纵,我们或许有可能战胜晋国军队。 【答案】12. C 13. D 14. B 15. 我认为说法①合理。臾骈认为秦军不能持久,采取了高筑军垒巩固军营等着他们的策略,打算使我秦军久驻在外面感到疲乏。所以对于秦军来说,速战速决或许有可能战胜晋国军队,所以我认为“若使轻者肆焉”应翻译成“如果派出一些迅疾的轻骑去冲击上军”更合理。 我认为说法②合理,士会认为赵盾的旁支子弟赵穿,不懂得作战,喜好勇猛而又狂妄,又讨厌臾骈作为上军的辅佐。如果让赵穿这样的轻狂者任性放纵,晋军内讧,自取败亡,也许秦军有可能战胜晋国军队。所以我认为说法②更合理。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掩”,袭击的意思,句意为秦国袭击晋军的上军,故C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 A项,“之”指代的是鲁国国君,句意为缔结两国之间的友好,因此才敢致送。这是西乞术劝说鲁国方面接受礼物的说辞,“致”(赠送)的对象是鲁国国君,故A错误。 B项,“之”指代的是秦军,句意为秦康公发兵攻打晋国,占取了羁马,于是晋国发兵抵御秦军,故B错误。 C项,“之”指代秦军。这是晋军臾骈说的话,句意为我军(晋军)把他们逼到黄河边上,一定可以打败他们。这里的他们就是指与晋军作战的秦军,故C错误。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B项,“从”不是“使……跟从”的意思,而是“迎战”的意思。所以“以从秦师于河曲”意思是在河曲迎战秦军,故B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答题模式为观点+理由,其中理由是最重要的。考生觉得哪一种观点理由充分就选哪一种。考生要立足于文本,到文本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做到言之有据。 由文中“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可知臾骈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采取了高筑军垒巩固军营等着秦军的策略,打算使秦军久驻在外面感到疲乏。所以对于秦军来说,速战速决才是上策,从这个角度看,说法①更合理。 由文中“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赵盾有一个的旁支的子弟赵穿,不懂得作战,喜好勇猛而又狂妄,又讨厌臾骈作为上军的辅佐。士会认为,如果让赵穿这样的轻狂者任性放纵,晋军内讧,自取败亡,也许秦军有可能战胜晋国军队。从这个角度,说法②更合理。当然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鲁文公十二年秋季,秦康公派遣西乞术前来聘问,而且说将要攻打晋国。襄仲不肯受玉,说:“贵国国君没有忘记和先君的友好,光临鲁国,镇定安抚我们这个国家,十分厚重地赠给我们大器,寡君不敢受玉。”西乞术回答说:“不丰厚的器物,不值得辞谢。”主人辞谢了三次,客人回答说:“寡君愿意在周公、鲁公这里求取福禄来事奉贵国国君,一点微薄的礼物,派遣下臣致送给执事,以作为祥瑞的信物,相约友好,把它用来表示寡君的命令,缔结两国之间的友好,因此才敢致送。”襄仲说:“若没有这样的外交人才,难道能治理国家吗?秦国不是鄙陋的国家。”就用重礼赠送给西乞术。 (秦国为了令狐那次战役的缘故),冬季,秦康公发兵攻打晋国,占取了羁马。晋国发兵抵御。赵盾率领中军,荀林父作为辅佐。范无恤为赵盾驾御战车,在河曲迎战秦军。臾骈说:“秦军不能持久,请高筑军垒巩固军营等着他们。” 秦军准备出战。秦康公对士会说:“用什么办法作战?”士会回答说:“赵盾新近提拔他的部下名叫臾骈,必定是他出的这个主意,打算使我军久驻在外面感到疲乏。赵氏有一个旁支的子弟名叫穿,是晋国国君的女婿,受到宠信而年少,不懂得作战,喜好勇猛而又狂妄,又讨厌臾骈作为上军的辅佐。如果让赵穿这样的轻狂者任性放纵,或许还有可能战胜赵穿。” 十二月初四日,秦国袭击晋军的上军,赵穿追赶秦军,没有追上。回来,发怒说:“装着粮食披着甲胄,就是要寻求敌人。敌人来了不去攻击,打算等待什么呢?”军官说:“将要有所等待啊。”赵穿说:“我不懂得计谋,我打算自己出战。”就带领他的士兵出战。赵盾说:“秦军要是俘虏了赵穿,就是俘虏了一位卿了。秦国带着胜利回去,我用什么回报晋国的父老?”于是全部出战,双方刚一交战就彼此退兵。 秦军的使者夜里告诉晋国军队说:“我们两国国君的将士都还没有痛快地打一仗,明天请再相见。”臾骈说:“使者眼神不安而声音失常,这是害怕我们,秦军将要逃走了。我军把他们逼到黄河边上,一定可以打败他们。”胥甲、赵穿挡住营门大喊说:“死伤的人还没有收集就把他们丢弃,这是不仁慈。不等到约定的日期而把人逼到险地,这是没有勇气。”于是晋军就停止出击。秦军夜里逃走了。 六、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②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③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④,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⑤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⑥。 【注释】①此词作于王安石变法遭到怀疑,他被宋神宗罢免宰相后退居金陵之时。②故都。这里指金陵。③天河。这里指长江。④语出唐代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⑤枉自感叹。谩,同“漫”,徒然。⑥语出唐代杜牧《泊秦淮》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16. 下列对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临……初肃”三句,不但交代了地点、时令和天气,而且选择了登高远眺的视角来生发全词感怀。 B. “澄江”、“翠峰”二句总写金陵山水,绘出广阔背景;而“归帆”、“酒旗”则是对景物相对具体的描绘。 C. “念往昔”一句,由所见过渡到所想,总领下阕,表现出作者对往昔繁华的金陵和六朝的向往之情。 D. “门外”写大军压境,“楼头”写统治者荒淫,这里是对陈后主因沉溺于享乐而导致亡国历史的感叹。 17. 这首词下阕的“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怀? 18.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请从中任选一处景物描写,说说它对全词整体意图所起的作用。 【答案】16. C 17.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18.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中“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这一句景物描写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也就有了下阙作者议论立足点之高。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内容、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向往之情”是错误的。“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写出了统治者荒淫,这里是对陈后主因沉溺于享乐而导致亡国历史的感叹,所以“念往昔”只是由眼前之景想到前朝往事,而不是对往昔繁华的金陵和六朝的向往之情。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然后再联系上下诗句具体把握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中“此”指的是“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意思是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谩嗟”意思是枉自感叹,“谩嗟荣辱”即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作者批判了这些人的做法。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审题,如本题“这首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请从中任选一处景物描写,说说它对全词整体意图所起的作用”,然后从结构和整体的情感主旨的表达来进行把握。 上阙为景物描写,答题时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任何一处景物描写,如“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中“登临送目”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中“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气度雄壮宽广,视野开阔旷远。可以说每一句都是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为下阙作者议论立足点之高做了铺垫。 七、本大题共5小题。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 她一直以为自己爱上他了。大约是三个月前的事吧,那是因为她收到他的一条短信。 他们刚认识,是朋友的朋友,一起喝茶时候遇到的。讲究眼缘的她,时常被朋友骂“靓仔主义者”,意思是看见英俊小生就动心,她才不理别人说什么,坚持“我行我素”的风格。眼睛不挑好看男人看,难道要长年累月面对丑男人吗?她理直气壮地过自己要过的生活。 初见面时,他们其实没有讲几句话,因为坐得比较远。不过,看着顺眼的缘故,她叫他加微信。一般她都让别人加她微信,这样她才有掌控权。如果是不喜欢的朋友,回去根本不加,或搁置,或列入不想往来户,直接删掉对方。 但她在现场马上加了他,在微信上发给他一朵红色的玫瑰花。 之后,他开始给她写微信。 现代社会里,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微信里。走在街上,或逛商场,或等车待船,每个人都埋头对着手机,没有人抬头看看周边的人和风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仅在手机里发生。有几次她在老小说里读到一见钟情的故事。就是男的或女的,可能不经意,就在路上快要擦身而过时停下脚步,互相看见对方;也有通过朋友介绍,两人才刚相见就产生触电的感觉,然后立马爱上对方了。这样的故事非常浪漫,但这样的年代却已经过去。当今的人活在一个没有机会一见钟情的时代里。 谁都不会看见谁。除非在手机里,在微信里。他们一边微信交流,一边约会。喝茶吃饭看电影,就是一般的男女交往的模式。 她比较欣赏的是他喜欢阅读。约会地点时常是在书店的咖啡厅。混合着书香和咖啡香的空间,是为爱阅读和爱咖啡的人设计的,让人逃离繁琐的日常,拥有安静的思维,探索灵魂的深处,从而纾解生活的压力。 要找一个合眼缘又兴趣相投的人,听起来不难,但现实生活中却真的不容易。这家书店的咖啡厅特别之处,是设了个二手书角落,喝咖啡的人可以自由选读,读过后可以将书放回原位;倘若真的非常喜欢所读的书,可用二手书的价钱购买。 今天,她手里拿着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一个已经订婚的富有少爷,终于发现他深爱的人是穷家的表妹,但表妹却离开他另嫁。故事从这里开始转折。少爷倒回去苦苦追求表妹,表妹冷淡相对。少爷收集表妹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每件东西的背后都有故事。等到表妹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后,少爷把她的旧居买下来,设立一座博物馆,把超过千件的大小纪念品陈列出来,自己则住在博物馆顶楼,睹物思人。一个人存在于另一个人的思念里,便永远都还活着。 这个以思念和设立一座博物馆为主题的小说,故事是否好看,对她并不重要,只是一看到介绍,她就有想购买的冲动。然而,她却看见似曾相识的句子:“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 她的心里顿时划过一阵刺痛。 三个月前,她爱上他,就是因为他在给她的微信里,写着:“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她不太明白他说什么,但句子里充满了文学才华。她是带着仰慕的心爱上他的。——原来不是他写的。 静静地,她抬头看着正在阅读的他。为什么他发给她的微信,没有在后边加上“摘录自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 低头阅读的他,毫不知晓,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已经毁掉了她对他的爱情。 19.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讲究眼缘,喜欢年轻的靓仔,她爱上他,原因之一就是看着他顺眼,于是,两个人便有了交流。 B.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仅在手机里发生”,是说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喜欢借助屏幕了解人和社会 C. “当今的人活在一个没有机会一见钟情的时代里。”是因为人们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关注他人。 D. 她认为“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这句话充满了文学才华。 20. 小说中的“她”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21.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题目“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的含意,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2. 文中女主人公“她”,因为一句话就结束了二人浪漫的爱情。根据作品内容,你如何评价“她”的这种做法? 【答案】19. C 20. 她讲究眼缘,喜欢好看的男性;她渴望爱情,向往浪漫。 21. “帕慕克”本义指《纯真博物馆》的作者奥尔罕·帕慕克;此处指的是《纯真博物馆》的句子“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深层含义指的是人与人交往应当坦诚相待,不能只是通过外表和外在的表现来决定。 22. 我认为“她”结束二人爱情的做法是正确的。“他”有俊美的外表,喜欢阅读,也有追求浪漫的心,但是,“他”只是借此营造了一个充满文学才华的假象,“他”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有才华,不能与“她”真诚相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是因为人们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关注他人”错误,根据原文“现代社会里,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微信里。走在街上,或逛商场,或等车待船,每个人都埋头对着手机,没有人抬头看看周边的人和风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仅在手机里发生”可知,现代社会没有一见钟情,是因为人们“都生活在微信里”。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 由“讲究眼缘的她,时常被朋友骂‘靓仔主义者’,意思是看见英俊小生就动心,她才不理别人说什么,坚持‘我行我素’的风格。眼睛不挑好看男人看,难道要长年累月面对丑男人吗?她理直气壮地过自己要过的生活”可知,她讲究眼缘,喜欢好看的男性; 由“有几次她在老小说里读到一见钟情的故事”“她比较欣赏的是他喜欢阅读。约会地点时常是在书店的咖啡厅。混合着书香和咖啡香的空间,是为爱阅读和爱咖啡的人设计的,让人逃离繁琐的日常,拥有安静的思维,探索灵魂的深处,从而纾解生活的压力”“这个以思念和设立一座博物馆为主题的小说,故事是否好看,对她并不重要,只是一看到介绍,她就有想购买的冲动”可知,她渴望爱情,向往浪漫。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由“她手里拿着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可知,标题中“帕慕克”指的是小说的作者;由“三个月前,她爱上他,就是因为他在给她的微信里,写着:‘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她不太明白他说什么,但句子里充满了文学才华。她是带着仰慕的心爱上他的”可知,她因为这句话而爱上他,认为他与她是心灵相通,灵魂相惜;由“——原来不是他写的”“静静地,她抬头看着正在阅读的他。为什么他发给她的微信,没有在后边加上‘摘录自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低头阅读的他,毫不知晓,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已经毁掉了她对他的爱情”可知,“他”借用别人的语言得到的爱情,又因为没有标上署名而失去了爱情,这说明不能只是通过外貌和外在的东西就判定一个人的性格,人与人之间交往应当坦诚,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 本题赞同反对皆可。如果赞同,可以认为:“他”只是借此营造了一个充满文学才华的假象,“他”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有才华,不能与“她”真诚相待,没有做到灵魂相惜与交流。如果反对可以认为:有一种人存在,他们阅读海量书籍。就是为了累积更多的不那么大众的文字,观点,单纯的数量,然后“学以致用”。“他”其实并没有真正懂“她”。阅读成了“他”收获爱情的手段。 【点睛】标题含义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贯穿全文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二)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3.“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中作者极力塑造的十二位女孩子,也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组经典的艺术形象。 ①写出正册“金陵十二钗”中任意四个人的名字。 ②从正册“金陵十二钗”中任选一个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物,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她或不喜欢她。要求:结合作品内容;观点明确;表达顺畅。 【答案】①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 ②参考答案:我更喜欢林黛玉。理由:(1)外表美丽:林黛玉是一位非常标致的女子。如对她的描写: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2)才华横溢:元春省亲时,黛玉的才华得到了元春的肯定,而且黛玉经常在大观园中举办诗社活动,从而可见她的才华。(3)纯洁天真,活的真实:她待谁都是一颗真诚的心,比如香菱学诗时,黛玉仔细用心地教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对所考查的名著做必要的了解,然后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结合名著的相关情节作答。 本题中正册“金陵十二钗”指的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答题时要从这十二位人物中任选四位。 任选一个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物,说说喜欢她或不喜欢她的理由。首先要从正册“金陵十二钗”中任选一位,然后表明观点,喜欢或不喜欢,接下来说明理由,理由要充分,条理要清晰。如喜欢林黛玉,可以从林黛玉的外貌、才情、性情来说。 第III卷 八、本大题共1小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按要求作答。将文章标题抄在答题卡上。 24.20年后的你,会在什么地方?生活会是什么样子?20年后的你,值得今天的你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以《写给20年后的自己》为题,给那时候的自己写一封信。不少于700字。要求:感情真实,有时代感;恰当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 【答案】例文 给20年后的自己 亲爱的: 你好,想必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定沉浸在与儿女的欢笑之中吧,看着自己的儿女一天天的长大,不知道你心里有什么感慨?你是否发现幸福之花,当开在感恩枝头?此时此刻你是否明白了《陈情表》中的李密的真正用心? 39年前的一天,伴着秒针的摆动,分针的追赶,那一刻你呱呱落地了,从此你便成了这个家里永恒不变的话题。还记得吗?爸爸努力在外打拼,只是为了能让幼小的你吃得好一点,快快长大,爸爸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每次回家总忘不了看看他心爱的女儿。妈妈在家含辛茹苦地抚养你,从你开始牙牙学语到开始学走路,妈妈一步不曾离开你,她总是在一旁用爱给你希望和鼓励。 当你开始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爸爸妈妈在一旁笑着哭了,你知道这一步倾注了他们多少的爱,也寄予了他们多大的希望吗? 你开始上学了,爸爸妈妈心中更有了几分的担忧。“在学校会不会受欺负啊,在学校能不能照顾自己啊,她还那么小。”这是妈妈在你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从不厌烦地几句话。爸爸晚上陪你做作业到很晚,总是耐心的给你讲解不会的习题,妈妈关心你的衣食住行,你难过的时候陪你落泪,你快乐的时候,陪你一起畅怀大笑,这就是他们的良苦用心。 你渐渐长大了,缄默了,稳重了,更喜欢在闲暇之时手捧一杯香味扑鼻的绿茶,来欣赏浩瀚的天际。你的目光停留在了那一棵枯树上面,它没有其他大树那样挺拔的身躯,但它身上有一个承载了感恩的巢穴。那是一只小乌鸦,看它用弱小的身躯与暴风抗衡,只为了要给不能自理的老乌鸦觅食,它不想让自己的妈妈受饿挨冻。那一刻你明白了,小乌鸦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啊,是感恩的心支撑着它,一直坚持,坚持…… 突然,你好似明白了些什么,心中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想着爸爸妈妈对你的关心与照顾。那时你说: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用翅膀为女儿遮风挡雨,感谢你们多年来一直做女儿坚强的后盾,感谢你们用爱给女儿撑起一方晴空。女儿虽然不能每天让你们锦衣玉食,也不能让你们住上豪华的别墅,但女儿有一颗感恩的心,女儿会用乖巧带给你们安心,用成绩带给你们安慰,用孝心带给你们快乐,用感恩的心让你们拥有幸福。 这些年来你做到了吗?你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吗?希望生活在二十年后的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别忘了继续用自己的一生来兑现承诺,带给爸爸妈妈幸福。也希望你用自己的行动来给子女树立一个楷模,让自己同样拥有幸福。 最后祝你的生活越来越美妙。 20年前的自己 x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是命题作文。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审题具体做法: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③审清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本次作文限定的是写给20年后的自己。“20年后的你,会在什么地方?生活会是什么样子?20年后的你,值得今天的你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提示考生可以设想20年后的自己的生活,可以将自己对自我、人生、社会等的感悟、思考告诉给20年后的自己。题目要求“感情真实,有时代感;恰当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考生注意切合时代特色,灵活运用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书信的格式: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②问候语:如写“你好” “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④祝颂语。一般是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普通的信多用“祝你健康” “此致” “敬礼”之类的话。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词,不要乱用。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一种在写完正文之后,紧接着写“此致”,另起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一种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 “健康”“安好”等词。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二)立意:1、感谢你努力完成了我的梦想2、20年后的自己,我想对你说,人生需要脚踏实地3、致20年后的自己,未来可期3、活出理想的自己!4、我有未来,你同样也有未来5、乐观面对未来6、积极参与信息时代7、亲情最重要 (三)素材: 1、记得前几天看了桐华的一本书《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面有一句话一直记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确实,20年后的我一定和今天的我不一样。心理学老师说,气质是一个人从骨子里带出来的,不可改变。但我不相信,有谁从出生就带有从内而外的气质呢?一个人的阅历有多少,你的气质就有多少! 2、20年后的我,你是否一直与时俱进,我不奢望你是一个大名鼎鼎之人,但是我希望经过20年蜕变,你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到了大学,每个老师都会说,要多读书,可能你10年,20年都不会觉得这些读的书有什么用,但以后就会从你的谈吐举止中看出你的阅读量有多丰富,就像古诗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气质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的。 3、20年后的我,不知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是否按照了自己的本心。心理学老师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享受的事。我记得你想去国外看看,20年了,你实现了吗?我记得,每年你都要去看看老师,20年,你承诺了吗?我记得,你说你很喜欢英语,20年了,你还坚持每天读一篇英语,听一篇英语短文吗? 4、现实总归现实,我是最理解你的人了,你从来容不得他人给你灌输太多的压力,不管未来的你是怎么样的,我都想对你说:不要太累了,努力生活着,你就已经是最好的自己了,不用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在这里,在距你20年之远的这里,有着你的知音,我希望通过这封信来让迷失自我的你找回信心。我知道我是对的,万一什么时候的我不冷静了,选择不明智了,我就以这封信来提醒他。或许这就是我写作的目的——警示任何时候错误的自己。 5、20年后,一定多了许多类似于程序员的职业?既然空间技术已比较成熟,定然少不了空间折叠的研发,世界上多了许多通向各种地方的空间之门,有公共的,有私人的,建设这些都需要向政府申请,再交给程序员开通。各种东西都可以放入这个空间里,这大大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不过,会不会在大街上走路的时候,看到前面的人突然消失不见了——他们进入了另一个空间?你的房子,会不会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帐篷一样?掀开门帘的那一瞬间,里面是一个偌大的空间。超重力设备让灯悬浮在空中,家用电器已经完全智能,冰箱的电子显示屏还会告诉你它里面还剩什么,建议你该买些什么,顺便再显示几个菜谱。一个手势全息操作屏幕悬浮在空中,你可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还可以选择让机器人帮忙料理家务。 (四)写作思路:本文开篇设想20年后的自己沉浸在与儿女的欢笑中的情景,自然带出感恩父母这一主题。接着用深情的笔触回顾了从出生到上学一路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与陪伴,浓浓的亲情让人动容。最后借乌鸦反哺的点出感恩的主题,并希望20年后的自己继续兑现承诺,带给爸爸妈妈幸福,为子女做好榜样,将感恩传承。本文语言质朴真挚、构思巧妙,既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内容,又很好地切合了作文的要求。 25.请以下面这段文字为开头(将其抄在作文纸上),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少于700字(开头所引文字不计入700字内)。要求:立意积极,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 (开头)窗子始终开着,已经快两个月了。没有人将它收起,那美丽的窗帘在窗外随风尽情飘舞,像一朵红色的云…… 【答案】【范文】 打开心灵之窗 当你的世界沉闷枯寂时,试着打开—扇窗,让一缕缕阳光射进来,你的生活或许会随之而改变。 ——题记 窗子始终开着,已经快两个月了。没有人将它收起,那美丽的窗帘在窗外随风尽情飘舞,像一朵红色的云…… 从小生活在城镇里,由于体质偏弱,家长不太敢让我经常独自一人出去玩,渐渐地,我养成了除了上学,就爱闷在家里,连朋友都很少来往的习惯,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宅”,与同龄人不太一样。和我相处时光最多的就是外公、外婆。连左邻右舍乃至整条街上几乎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可能因此造成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和守旧,不懂幽默,不懂追星,不会唱流行歌……因此,这里的同学经常对我说“你out了!”但是在镇上,大多数的孩子性格也差不多,再调皮也不可能没上没下,没大没小,所以我并不在意我的性格偏内向。 直到我来到厦门,看到了与众不同的老师和同学时,我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的。 开始我很不适应这样的生活,特别是老师经常和同学开玩笑或者是讲笑话,还有许多同学在我看来有些变态的性格,让我彻底颠覆了对老师和学生的看法。每当他们谈笑风生,笑的前俯后仰时,我总是皱着眉头站在一旁,很不理解到底有什么好笑的。 直到我看了一篇文章,上面有一句话,让我开始尝试着走进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生活,那一句话是: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才能感受到阳光,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毕竟,你要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生活。 一个学期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初一新生长成了一个初三的毕业生,在这些日子里,我慢慢的明白了,这些同学和老师可以是好朋友,同学们能够用幽默和风趣来排解学习上的压力,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他们以各自截然不同的个性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如此多娇。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会和他们一起笑了,感觉他们,就像一缕缕阳光,当我打开窗子时,便把我的世界变得充满阳光。 我终于明白了,打开一扇窗,让别人走进自己,也让自己看到别人,感受到外面绚烂的阳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续写记叙文的能力。学生首先需要分析题目所给开头设定的情境。“窗子始终开着,已经快两个月了。没有人将它收起,那美丽的窗帘在窗外随风尽情飘舞,像一朵红色的云……”描写一扇打开的窗子,窗帘美丽,在尽情飘舞。根据情境可知,此处的“窗”有其比喻义和象征义,窗可以是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人与人交往的窗子,可以指幸福、希望、勇气等,也可以指国家开放的窗口,据此,学生可以写通过打开的窗与他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以写打开的窗子,让自己看到了别样的风景;可以写这扇窗让自己看到希望,拥有了幸福和勇气…… 【立意】打开心灵之窗,享受生活的美好;打开心灵之窗,享受友谊的纯真;那扇窗,让我感受人情美,人性美…… 【结构】记叙文应当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包括顺序、倒叙和插叙;记叙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等,还应当注意对事件的详细记叙和对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最后通过记叙事件抒发情感,讲述道理。文本记叙自己小时候性格内向,到厦门后,发现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通过老师和同学打开了自己的心灵之窗,感受到外面绚烂的阳光。 【素材】1. 每天清晨,打开窗户,一束温暖的阳光在树叶间照射下来,参差斑驳的光斑映在地板上在黑色地板的衬托下,仿佛成了一颗颗的星星。每天,我都在这“小宇宙”中邀翔。有时,打开窗子,还会发现一两朵牵牛花扶在窗户上,那蓝色的花朵,给窗户带上了活力。 过不了多久,林子热闹起来了。鸟儿在林间窜来窜去,偶尔会有一两只山雀停在屋檐下,用它那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这陌生的人,这个怪异的人。可能它猜想,繁华的城市的人,不去享受那一份繁华,跑到这僻远、幽静的山谷中来干啥?其实我远离喧闹的城市,是为了寻找这一份难得的宁静。人世的轻浮太重,经不起风雨,唯有这大地,这山水,即使狂风暴雨也岿然不动,任它怎样咆哮,只要心中淡然,便似一切都化为乌有,任何叫声都打动不了我的心,这是我从山水中学到的。 2.靠在窗户上,我外观望着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一只棉黄色的野兔窜入了我的眼帘,它有着强健的肢体,这可能是大自然给它最好的回报。虽然它从小饱受饥寒,不像那些人们家养的白白胖胖的兔子那般丰衣足食,但野外的训练求生使它成为一只可傲视兔国的英雄,不像那些家兔,空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过人的能力,只能作为社会的寄生虫。那些高山,那些野兔,让我知道,只有实践,只有困难,才能磨砺出如高山一般厚实的本领。 3. 打开窗户,是对自己心灵的释放,虽不能和檐下燕一样飞来飞去,但也透过窗,体会燕子那份自由飞翔的快乐;打开窗户,是对自然的感恩,听着从窗外传来的树叶沙沙的乐音,体会着大自然的脉搏,欣赏这胜春朝的独特景致;打开窗户,是肉体的休息。将自己透过窗与窗外的蓝天、白云、大地融为一体。闭上眼聆听大自然的心跳。 4. 燥逝的夏季,打开窗户会有凉爽的风吹来,吹走我们的烦燥,平抚我们的心境;寒冷的冬天,打开窗户会有温暖的阳光照来,温暖我们的心房;漆黑的夜晚,打开窗户会有皎洁的月光射来,使我们感到明亮。 适当的时候,打开窗中我们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受。生活中是,人生也是?因此,请在适当的时候为我们自己开一扇窗。 孤寂失落的时候,打开窗户,你会听到来自同学朋友的鼓励,他们告诉你别气馁,继续努力,向着前方迈进。有了这些鼓励,你不会放弃,你会坚持前行! 高兴得意的时候,打开窗户,你会听到来自同学朋友的劝导,他们告诉你别骄傲,不能自大,继续前进的步伐。有了这些劝导,你不会停滞不前,你会更向成功迈进! 【点睛】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共有四条内容。第一条是“用词贴切”。“用词贴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形象,二是新鲜,三是传神。第二条是“句式灵活”。“句式灵活”,就是要注意句式的灵活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句式要富于变化,包括长短变化、肯定与否定变化、主动与被动变化、语气变化等。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排比句的运用等。第三条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就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巧妙使用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会提升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它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第四条是“文句有表现力”,指的是一篇文章的文句应该厚实有物,富有内涵,字句中见情见美,见智见理,读起来有味道,耐咀嚼,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回味与启迪。在考场作文中,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要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透彻,记叙描写生动,修辞运用恰当,使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