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 李仕才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岳父。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诗人的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诗人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诗人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诗人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2.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源:Zxxk.Com]‎ 答:   [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1.DE [D项“设问”应为“反问”。E项“含蓄委婉,慷慨悲壮”错,应是“通俗易懂,自然纯朴”。]‎ ‎2.①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信使,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现出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怀。②抒发了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事已高,愁病交加,却还得忍受与妻子儿女的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子儿女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 二、文言文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 则 何 以 名 《奇 零 草》 是 帙 零 落 凋 亡 已 非 全 豹 譬 犹 兵 家 握 奇 之 余 亦 云 余 行 间 之 作 也 时 在 永 历 十 六 年 岁 在 壬 寅 端 阳 后 五 日 张 煌 言[注]自 识。‎ 注 张煌言(1620—1664),浙江宁波人,南明将领,诗人。‎ 答案 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参考译文 唉!国破家亡之际,我又不合情理地担任将帅,既然不能讨贼复仇,难道却想凭借诗作闻名后世吗?只是杜甫面临天宝之乱,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陶渊明亲身遭逢晋乱,辞官回家,写诗作文必定写上晋安帝义熙的年号。他的志向令人悲痛,他的真情的确令人怀念啊。既然这样,那么我的诗集为什么要取名为“奇零草”呢?这是因为卷册稀稀落落大量散失,已经不是全貌,譬如兵家握奇阵中的余阵,又可以用来说明这些都是我在军旅之间所创作的。南明桂王永历十六年,岁次壬寅,端阳节后五日,张煌言自叙。‎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竹 刀 陆 蠡 假如在这平野中有一座遮断视线的孤山,这对于永久囿于地的平面上的人们是多么兴奋啊。方朝日初上或夕阳西坠,有巨大的山影横过田野,替没有陪衬没有光影的画面上添上一笔淡墨,一笔浓濡;多雾或微雨的天,山顶上浮起一缕白烟,一抹烟霭,间或有一道彩色的长虹,从地平尽处一脚跨到山后,于是这山便成了居民憧憬的景物。‎ 有从远僻的山乡来的人望见了这名胜的小山,便呵呵大笑道:“这也算是‘山’么?这,我们只叫作‘鸡头山’,因为只有鸡头大小。”双手叉住腰笑弯到地。‎ 好奇的听客便会从他夸张的口里听到他所见的是如何绵亘数百里的大山。摩天的高岭终年住宿着白云,深谷中连飞鸟都会惊坠!嶙峋的怪石像巨灵起卧。野桃自生。‎ ‎“我不欢喜这揣测的臆谈,谁能够相信这桃源的故事?”‎ 于是他描说那跨悬在山腰间的羊肠路。那是只有两尺多宽,是细密的整齐的梯级。一边靠山,一边靠削壁千仞的深壑。望下去黑魆魆的 ‎,迷眩的,这深涧底下隐伏着为蛟,为龙,或其他神怪的水族,不得而知。总之万一踹了下去,则会跌得像一个烂柿子,有渣无骨头。但是居住山里的人挑了一二百斤的干柴,往来这山道,耳朵沿搁着一朵兰花,一朵山茶,百人中之一二会放上半截纸烟。他们挑着走着谈笑着,如履平地,如行坦途,有时还开个玩笑,在别人的腰边拧一把。[来源:学&科&网]‎ 他又说到山间头上簪花的少女,她在每天早晨携了竹筐到松林里去扫夜风摇落的松针,装满一筐便背了回来,沿途采些草实,在溪边洗洗手,一天也不曾间断。她有一天,正背了满筐的松针回来的时候,觉得竹筐异常的沉重,便想暂时憩憩罢,就靠着竹筐坐下,却永久地坐在那儿了。山间人都说是因为她生得太美丽,被什么山灵或河伯娶去了……‎ ‎“这又是我听到过不止一遍的故事……我颇想知道别的东西。”‎ 那让我选一个实际的故事说给你,只可惜有一个悲惨的收场。你知道山居的人是如何获得每天的粮食和日用品么?狩猎是不行的,鸟兽乐生,不可杀尽;农稼也不行的,团团簇簇的高山遮住了阳光。他们大都靠打柴锯木为生,换取一把盐、几枚针、一片鲞、一包白糖……[来源:1]‎ 冬天,他们砍下合抱的大树,截成栋梁楹柱的尺寸,等到明春山洪暴发的时候,顺水流到港口,结成木筏,用竹篙撑着,撑到城市的近郊,售给木商运销外埠。山势陡峻的所在,木材无法输运,他们砍取寸许大小的坚木,放在泥土筑成的窑里烧成木炭,这样重量便减轻了四分之三,容易挑到外面来,木炭的销场是很好的。‎ ‎“你说得又远了。没有指示给我故事的连索。”‎ 是哟!他们是靠打柴烧炭为生。但是你知道城市里的商人的阴恶和狠心么?他们想尽种种方法,把炭和木板的买价压低,卖价抬高。他们都成了巨富了,还要想出更好的方法,各行家联合起来,霸住板炭的行市。他们不买,让木筏和装炭的竹簰搁在水里,不准他们上岸,说销场坏了,除非你们完全让步。‎ 山民空着手在城里徜来徜去,竟想不出办法。他们的幸福的幻梦是被打碎了……‎ 一天,一位年轻的人随着大家撑着木筏到城里去,正在禁止上岸的当儿。大家议论纷纷想不出主意。这位年轻的人一声不响地在一只角落里用竹片削成一把尺来长的小刀,揣在怀里,跑上岸去,揪住一位大肚皮的木行老板,毫不费力地用竹刀刺进他的肚皮里,听说像刺豆腐一样的爽利,刺进去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血溅出来,抽回来的时候,满手都是粘腻的了。他跑出城来,在溪边洗手的时候被警吏捉去。‎ ‎“你说了可怕的故事了。我没有想到你会说出这样吓人的语句,我懊悔听这故事,但是请你说完。”‎ 官厅在检验凶器的时候颇怀疑竹刀的能力。传犯人来问:‎ 你是持这凶器杀人么?‎ 是的。‎ 这怎么成?‎ 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 便是这样。‎ 大家脸都发青了。当时便没有继续询问。各木板行老板也似乎怵于竹刀的威力,自动派人和他们商订条件,见了他们也不如先前的骄傲。‎ ‎“这位青年结果如何呢!”‎ 听说刺断动脉后流血过多死了。……否则,他将在黯黑肮脏的牢屋里过他壮健的一生。‎ ‎(有删改)‎ ‎1.为什么“我颇想知道别的东西”“我懊悔听这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颇想知道”是因为憧憬山民的生活和风俗,又不相信神秘的臆谈与传说,想了解山民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懊悔听这故事”是因为故事颠覆了“我”对山居的美好想象,呈现了现实严酷的悲剧色彩,令人难以接受。[来源:学#科#网Z#X#X#K]‎ ‎2.作者用对话展开文章,又不交代听话者的姓名和身份。请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对话的形式,方便作者叙述故事,又增强了“现场感”,吸引读者以“听话者”的身份介入文本创造的情境。不出现听话者的姓名和身份,表明这是假想的听众,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又不分散读者注意力,引导读者聚焦故事本身,引发深沉思考。‎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捏、刺、抽、掷”等动作,“便是这样”的简洁语言以及“鄙夷地望着”的神态,构成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青年的沉着冷静、勇敢坚决的性格,反映了他的淳朴、敢于担当和反抗现实及甘愿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克制的情感、冷静的笔调与惊心动魄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作品富有艺术的张力,给读者以震撼。‎ ‎4.作者自评本文“故事中拉出枝枝节节来,有如一篇没有结构的文章”。这些“枝枝节节”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从平原的小山写起,写到山区的生活与风俗,再写竹刀与青年的故事,既调节了叙述节奏,又使故事更丰富更真实,引人入胜,形散而神不散;前面拉拉杂杂的内容,是在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为青年英雄的悲壮出场做了必要的铺垫;山居生活神秘安宁、悠然自得的一面,与后文展示的现实尖锐冲突形成对比,耐人寻味。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