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长春市十一高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与歌原为一体,是文学与 音乐在艺术审美层面的有机结合,是人类通过有声语言表达自身情感体验最自然的艺术形式。 《墨子·公孟》中“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阐述也说明了,诗原本 就是一门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演绎手法来展现的综合艺术。从历史角度看,两千多 年来,我国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从《诗经》的雅乐范本、《楚辞》淳朴 清新的地域民歌元素。到宋词曲牌中华丽绚烂的器乐化音乐语言的广泛应用,文体与曲体的 高度统一等等,可以说。在一段时期里,诗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传播效应的文化 载体,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在文化功能与审美理念层面,古典诗歌 与传统音乐也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不论是礼乐的教化思想、雅乐的审美情趣,还是文人 音乐的言志风格、民俗音乐的叙事手法,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的艺术范畴下,文学语言与音乐 语言的凝练结合与高度统一。 然而,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古典诗词作品,大多只是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一方面,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诗歌作品演绎完整记录文献的严重遗失、损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我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造成了古代诗词音乐溯源与音响复原的诸多困境。 因此,古典诗词作品的创作初衷虽饱含音乐元素,但如今大多却只能通过朗诵的方式来传承 和推广。这不能不说是文化艺术传播中的一大憾事。音乐的丧失,影响了今人对古典诗词整 体风貌的感知,欣赏。中国的古典诗词,如果不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那就少了品赏诗词的 一个天然维度。 当前,国学热、讲词热已然成为新兴的社会浪潮。如何更好地将经典与时尚融合,让古 典诗词吟唱推广开来,并重新绽放艺术的光彩,许多文艺工作者不懈地尝试,努力,创作了 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古诗词吟唱作品。同时借鉴近年来我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从 20 余种古乐谱文献中,辑录出原汁原味的古人歌诗曲调,并且力图将古老的诗词音乐作品, 通过现代的记谱方式,使其重新绽放艺术的美感。种种努力,只为用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承经 典,服务社会,拉近古诗词、传统音乐与当前普通受众的距离,将失落的古代歌诗传统捡拾 起来,传下去。 (摘编自何浑《今天我们如何吟唱古典诗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从艺术特点看,《诗经》 是最早的诗歌一体,也是最自然的以有声言语表达自身情感体 验的艺术形式。 B. 从表达方式和演绎手法看,《诗经》 是一门包含吟诵,弹奏,歌咏、舞蹈在内,形式多 样的综合艺术。 C. 从历史角度看,诗歌与音乐的发展向来是并驾齐驱的,且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化音乐艺 术的发展潮流。 D. 从文化功能与审美理念层面看,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它们凝练 结合高度统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2 - A. 文章第一段运用多种论证手法,从多个角度论证我国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是有机结合高 度统一的。 B. 文章分析古典诗词多是以诵读方式传承的原因,是为了说明音乐这一维度对于古典诗词 的重要性。 C. 文章详细地阐述文艺工作者为传承经典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以此论证经典与时尚融合的 社会意义。 D. 本文论证严密,对于如何传承古典诗词这论题,文章先阐述现象,再分析原因,最后提 出解决的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古典诗歌中文学与音乐是二维一体的,可见解决古典诗词初创时包含的音乐元素问题十 分重要。 B. 如果能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今人就更能全面感知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整 体风貌。 C. 通过或重创古典诗词乐谱或借鉴其古谱可以使古典诗词重放光彩,让经典与时尚融合, 古典诗词传统得以传承。 D. 如果国学热,诗词热不成为新的社会热潮,文艺工作着就不会用现化的传播方式传承经 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双鞋 叶骑 这是雪后的第三天。 天空已经没有纷飞的雪花,地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儿一块白,那儿一块白,四周成 了家里的棉花地。 我出门的时候很早,天才刚刚蒙蒙亮。走出家门那瞬间,自己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天气 很冷,比下雪的那天更冷,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然后像一扇门一 样,紧紧地关上,让你永远不知道山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 大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而现在,我正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去乡 里的小学上学。 然而,在今天的路途中,我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的胶鞋上有一条缝。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双胶鞋应该是三年前买的,能穿到今天,我跟家人都很满意。但 现在它的使用年限到了,鞋底也已经裂开了,这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融雪打湿了路面,没多久,混合着雨雪和黄土的泥水,通过裂缝渗进鞋里,我的噩梦就 此开始。 起初,我觉得有很多蚂蚁在我的脚板和脚趾头上叮咬,接着,这种感觉成了用母亲纳鞋 底的锥子在脚上戳,再然后,这些感觉全部消失了,自己的脚跟鞋融为了一体,鞋即是脚, 脚即是鞋。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在中途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些干燥的枯草放进鞋底。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似乎踩在了家里的棉被上,但没多久,这些枯草也放肆起来,跟我的身 体套起近乎,成了我脚掌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学校的,像是走,也像是飘。但不管如何,当站在校门口 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开始 一天的学习。 - 3 - 就在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对着我拍了一张照。后来,我 才知道,这是我们市里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天,他正好到学校采风,报道乡下学校在雪后坚 持学习的情况。 一个乡村小孩,背着书包,赤着脚,提着胶鞋,走进校门,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 据说,这张照片一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大轰动,很多人在新闻下面留言,说自己很感 动,有的还打电话到报社,问这是哪所学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要捐款救助。 没几天,大批的新闻记者赶到我的学校,有这个社,那个社;有这个报,那个报。他们 要采访我、报道我,问我那天上学遇到了什么情况,以后长大了有什么梦想。 我的老师,还拿来一张报纸,对我说,这是全国很知名的报刊,上面发了我的照片,还 配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胀,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来,小朋友,你提着胶鞋上学的照片,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很关注你,也 很关心你,你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吗?” 我抬起脑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镜头。 我更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地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我学会坚韧、学 会坚强,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段话,是董老师写给我的,据说他给我前,还让校长看过。 记者们满意地离开了。放学时,我逃一般跑出了学校。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它 们让我不寒而栗。 我不喜欢它们,我不愿意赞美它们。 “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原载《北京文学》2019 年第 9 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事亲切,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便于抒情。 B. 小说运用几处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主人公穿着开裂的胶鞋走在泥雪地 里的痛苦。 C. 从“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涨,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可以看出“我”并不理解“我"的照片被刊登出来以及记者们来采访对“我”来说意味 着什么。 D. 小说中用“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与“我不愿意赞美它们”对比,揭示本文主旨是苦 难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5. 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它们分别有何含义和作用?(6 分) 6. 请结合文本简述小说以“一双鞋”为标题的好处。(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策选锋军骑兵也。常被总领裁抑,逃去。帅郭杲使其父招之归, 送隆庆府后军效用。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 统制由是威名大振 天水县当金人西入路,乃升县为军,命威为守,屡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 统制。丁父忧,服除..,带御器械。久之,调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人分道入蜀,犯湫池堡,又犯白环堡。威部将石宣、董炤连却之。既而 金人犯成州,威自西和退保仙人原。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黄牛堡,李贵代政,亟走武休, - 4 - 金人已破武休,遂陷兴元,又陷大安军。先是,利州路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亟遣书招威 东入救蜀,又檄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捍御。好古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以彪弃迷竹关故,斩 之。彪,威弟也。焴闻之,谓僚佐曰:“金人所惮惟威。今好古擅杀其弟,失威心,奈何? 且金人在东,非威地分,今可无好古,不可无威。”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 遣书速威进救蜀。威感激,夜半调发,鼓行而前,破金人于金斗镇。 西夏来约夹攻金人,制置司安丙许之。威谓:“金人尚强,夏人反覆,未可轻动。”丙 不听,卒遣威,威黾勉而行,令所部毋得轻发,诸将至城下,无功而还。丙怒,奏罢其兵柄。 是岁,卒于利州,终扬州观察使。 威初在行伍..,以勇见称,临陈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每战不操它兵,有木棒号 “紫大虫”,挥之掠阵,敌皆靡。荆、鄂多平川广野,威乃意创法,名“撒星阵”,闻鼓则 聚,闻金则散。骑兵至则声金..,散卒随则又鼓而聚之。以此辄胜。威御军纪律严整,兵行常 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张威善于御众,隐然有 尊俎..折冲之风。故所至立功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 由是威名大振/ B. 吴羲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 由是威名大振/ C. 吴羲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 由是威名大振/ D. 吴羲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 由是威名大振/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服除,指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同家守表,守表期满将表服去除,出来做官。 B. 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每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 声金,即鸣金,指古代打仗时敲击铜钲表示退兵号令,击鼓则是进军号令。 D. 尊俎,指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后为宴席代称,尊是置肉之几,俎是盛酒器。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张威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收复西和州失地时,张威率领军队首先登上城楼,打败金人; 在戍守天水县时,屡立奇功。 B. 张威不计恩怨,顾全大局。他弟弟丢弃了迷竹关,李好古杀了他的弟弟,张威衷心感谢 上司处理,没有忘记抗金大业,接受上司命令,在金斗镇打败金兵。 C. 张威遇事谨慎,思虑周全。西夏约请宋朝夹击金人,张威认为金人强盛,西夏反复无常, 不可轻举妄动,但主帅不听,导致张威无功而被罢兵权。 D. 张威智勇双全,善创阵法。他每战亲临战场,战时喝酒壮胆,两眼赤红;他打仗不拿其 他兵器,而是拿一根木棒;他创立“撒星阵”,经常以此获胜。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 (2) 兵行常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观兵 杜甫 - 5 - 北庭○1 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2 ,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3 波。 【注】○1 北庭:都护府名。○2 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3 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 河流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 一样的气势。 B.颔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 地。 C.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 的喜悦心情。 D.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1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①《诗经•氓》中抒发女主人公内心苦楚,其中的成语又留给读者一个勤劳能干的印象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 《 师 说 》 中 韩 愈 认 为 “ 弟 子 不 必 不 如 师 , 师 不 必 贤 于 弟 子 ” 的 原 因 是 “ , ”。 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 , 。 ④《旅夜书怀》中“ , ”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 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三、语言文字运用( 30 分 ) 14.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深刻 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赍.钱三百万 赍 赠送 C.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沛公起如.厕 如: 往 、到 D.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士大夫之族. 族: 家族 15.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有趣的 B.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退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充当 C.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 穷:处境困 难 D.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往、到 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谦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 分)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B.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 6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④/③/⑤⑦/⑥⑧ B.①⑧/②③⑦/④/⑤⑥ C.①④/②⑥⑦/③/⑤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 分) A.木欣欣以.向荣 以.弱天下之民 B.其.皆出于此乎 其.孰能讥之乎 C.相与枕藉乎.舟中 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 D.蒙故业,因.遗策 相如因.持璧却立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举孝廉不行..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公车特征..拜郎中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D.上下肃然..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0.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2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 分) 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处为句。 C.伏惟,古时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2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 分)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的侍 者,后发展为帝王的谦称。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有时也用其 本义,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荐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的热映,( ),引发不同年龄层观众 的情感共鸣。影片的导演之一宁浩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历史本身充满力量,“谁能参与到 这部献礼影片,都是光荣”。作为国内首部 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通过过往 70 年时间轴上发生的七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香港回归、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女排夺 冠等,阐述国家发展和个人命运之间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电影从拍摄之初就获得广泛 关注。相关数据显示, 6 日上午 10 时,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破 19 亿元。 宁浩说,《我和我的祖国》导演团队非常团结,大家有一个__ __交流的群,每一个 人进行到哪一步都会互相通气。宁浩说,电影草创阶段,每位导演 _,拿出最打动 - 7 - 自己、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故事题材。在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中,演员葛优饰演的张北京 就是这样一位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一位特别爱面子的出租车司机、一位想得到儿子尊重的父 亲,通过经历一些不如意的事,获得自我认同和成长,最终也得到了尊重。“在我看来,每一 位导演都把自己独特的性格展现出来了,有的侧重文艺,有的侧重表演和情绪。不管是哪一 种风格,都是对电影本体的尊重。”宁浩说。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合辑式 截止 沟通 集思广益 B. 综合式 截止 勾通 广开言路 C. 综合式 截至 勾通 广开言路 D. 合辑式 截至 沟通 集思广益 2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人们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再次被唤醒 B. 使人们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再次被唤醒 C. 再次唤醒人们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D. 再次被唤醒的是人们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2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过往 70 年时间轴上发生的七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香港 回归、中国女排夺冠等,讲述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 B. 《我和我的祖国》通过过往 70 年时间轴上发生的七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香港回归、中国女排夺冠等,讲述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动 人故事。 C. 通过过往 70 年时间轴上发生的七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香港 回归、中国女排夺冠等,阐述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 D. 《我和我的祖国》通过过往 70 年时间轴上发生的七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香港回归、 中国第-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女排夺冠等,闸述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动 人故事。 26.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 变为脂肪细胞,所以 ①,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 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 24 小时 内呈节律性涨落,早 8 点最高,凌晨 3 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糖皮 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 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非常重要,夜 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2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在后面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6 分)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从文体演进与替代的代表性来说文学史的发展的。从 楚之骚,演进到汉之赋,可以看出骚体句对汉赋的影响,而汉赋的雅化走上了骈化的道路, 形成了六朝之骈语的现象。六朝时代,不仅是文的骈化,诗也在同步骈化,形成了大量的偶 句,甚至出现通篇对偶化的诗,对永明体诗歌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永明体讲究四声和对 仗,对唐诗的基本形态——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六朝骈文对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形成了骈赋。到了唐代,骈文对传奇小说的产生也具有重要影响。在唐初出现了全用骈体写 成的文言传奇小说《游仙窟》,可以看出骈文的影响。到了元代,作为一代文学代表的戏曲的 唱词也大量采用了骈句。明清章回体小说回目多采用骈体句式,整齐简洁,在概括小说的情 - 8 - 节内容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还出现了骈文小说。可以说,骈文的跨文类渗透是文体演进 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①从顺序来看,按________的顺序来介绍的。 ②从关键词来看,主要谈论的话题对象是________ ③文段中的“_________”四个字大体上可以概括全段的大意。 四、作文 28.阅读 下面的 材料, 根据要 求作文 。(60 分) 材 料 一 某 市 餐 饮 烹 饪 行 业 协 会 向 本 市 餐 饮 企 业 发 出 倡 议 , 希 望 大 家 通 过 在 店 内 张 贴 “ 一 粥 一 饭 , 当 思 来 之 不 易 ” 等 标 语 , 或 在 店 内 播 放 节 约 粮 食 的 相 关 视 频等活动来营造氛围,共同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材 料 二 某 单 位 食 堂 用 餐 制 度 规 定 : 食 堂 管 理 人 员 负 责 监 督 员 工 用 餐 , 发 现 员 工 有 丢 弃 米 饭 、 馒 头 等 浪 费 行 为 , 一 次 罚 款 100 元 , 办 公 室 当 天 通 知 财 务 从 工 资里扣除。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文明中学引起热议,有的为餐饮行业注重道德引领叫好, 有 的 则 认 为 某 单 位 的 规 则 约 束 更 有 价 值 。 为 此 , 文 明 中 学 将 举 办 一 次 辩 论 赛 , 正 方 是 “ 节 约 粮 食 , 道 德 引 领 更 重 要 ” , 反 方 是 “ 节 约 粮 食 , 规 则 约 束 更 重 要 ” 。 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 求 : 结 合 材 料 , 联 系 生 活 , 自 选 立 场 , 确 定 立 意 , 自 拟 题 目 ; 不 要 套 作 ,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 9 - 1. B A 项,“《诗经》 是最早的诗歌一体”错误,《诗经》不一定是最早的诗歌一体,第 一段为“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与歌原为一体”。C 项,“诗歌与音乐的发展向来是并驾齐驱的,且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化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 错误,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只是在一段时间里,第一段为“在一段 时期里,诗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传播效应的文化载体,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代音 乐艺术的发展潮流”。D 项,“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它们凝练结合高度 统一”错误,凝练结合高度统一的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第一段为“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 的凝练结合与高度统一”。 2. C C 项,“文章详细地阐述文艺工作者为传承经典而采取的具体措施”错误,文章并没 有详细阐述文艺工作者的具体做法。故选 C。 3. D D 项,“如果国学热,诗词热不成为新的社会热潮,文艺工作着就不会用现化的传播 方式传承经典。”错误,根据原文国学热、诗词热与文艺工作者是否用现代方式传承经典不构 成假设关系,第三段为“当前,国学热、讲词热已然成为新兴的社会浪潮。如何更好地将经 典与时尚融合,让古典诗词吟唱推广开来,并重新绽放艺术的光彩,许多文艺工作者不懈地 尝试,努力,创作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古诗词吟唱作品”。故选 D。 4. D D 项,理解偏差,小说主旨不是讨论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而是表达相比大量的宣传 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故选 D。 5. 第一处:①说明我生活于大山之中,环境艰苦,求学不易。②引出下文,为我上学途中的 那次经历做铺垫。第二处:①交代“我”想要一双鞋的实际原因:山很大,山路难走,而“我” 还要走很长的山路。②“重重大山”既是指实际的大山,又是指阻挡在我面前的重重困难。 ③照应前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 6. ①结构上:“一双鞋”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由一双裂了缝的胶鞋开始到“我” 想要一双鞋而终。 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由于胶鞋裂开了,我在泥雪里赶路很痛 苦,才不得已脱下鞋,才会有被记者拍照、上报纸、被采访的情节。 ③人物形象上:在上学 赶路途中,一双穿了三年的胶鞋开裂了,“我”承受的刻骨铭心痛苦却从没有放弃上学的想法, 刻画了以“我”为代表的大山里的孩子们物质生活的贫乏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④主旨上:有 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小说结尾处“我”最想要的是“一双鞋”,相比于大量的宣传报 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7. D 8. D “尊是置肉之几,俎是盛酒器”错误,应该是“尊是盛酒器,俎是置肉之几”。 9. D “战时喝酒壮胆”错误,文中是“临阵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意思是在战 斗激烈时,精神更加振奋,两眼赤红。 10.(1)(丁焴)于是趁着李好古人城拜见,列举他擅自杀死张彪的罪行,将其斩杀,并派人 送信招来张威进兵救蜀。 (2)士兵行军常常像嘴里衔着枚,很少听到声音。(让士兵)常常给百姓让路,买食物就给双 倍于市面的价钱,始终没有人敢喧哗。 关键词:(1)因,趁着;数,列举;擅,擅自;速,敦促。(2)衔枚,衔着枚;与,给;贾 倍,双倍价钱;迄,结束。 参考译文: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是正式挑选的锋军骑兵。张威曾经被总领制裁而逃跑。主帅郭 杲让张威的父亲把他招回,送到隆庆府后军中效力。吴曦被诛杀后,朝廷派遣将领收复失地, 李贵收复西和州,张威率领军队先登上城楼,打败金人。后来在板桥与敌人激战,然后攻取 西和州,升任统制,从此张威名声大振。天水县正对着金人从西边入侵的要道,于是朝廷把 这个县升级为军,命令张威为太守,张威屡立奇功,被提升为利州副都统制。因为父亲去世, - 10 - 回家守丧,守丧期结束,担任带御器械。很久之后,调任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兵分路进入蜀,侵犯湫池堡,又进犯白环堡。张威的部将石宣、董炤接 连击退他们。此后金兵侵犯成州,张威从西和退守仙人原。这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于黄牛 堡,李贵代替吴政,紧急奔赴武休,金兵已将武休攻破,接着攻陷兴元,又攻陷大安军。在 这之前,利州路安抚使丁焴听说金人已深入中原,立即派人送信招张威从东边入蜀救援,又 下命令让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防御。李好古出鱼关后,与统领张彪相遇,因为张彪放弃了迷 竹关的缘故,斩杀了他。张彪,是张威的弟弟。丁焴听说这件事,对手下的幕僚说:“金人 所忌惮的只有张威。如今李好古擅自杀了他的弟弟,伤了张威的心,怎么办?况且金人在东 边,不是张威管辖的地方,如今可以没有李好古,但不可以没有张威。”(丁焴)于是趁着 李好古入城拜见,列举他擅自杀死张彪的罪行,将其斩杀,并派人送信敦促张威进兵救蜀。 张威十分感激,半夜调兵出发,击鼓前进,在金斗镇打败金人。 西夏来约请宋朝夹击金人,制置司安丙答应了他们。张威认为:“金人还很强大,西夏 人又反复无常,不可以轻举妄动。”但安丙不听,最终派遣张威出征,张威勉强出征,命令 部下不要轻易出动,诸将到了城下,无功而还。安丙大怒,上奏罢免了张威的兵权。这年, 张威在利州去世,最终的官职是扬州观察使。 张威当初在军队中,凭借勇敢被称赞,上阵杀敌打到激烈的时候,就越来越精神振奋, 两眼都是红的。每次打仗他不拿其他兵器,只拿一根木棒,号称“紫大虫”,挥动它去横扫 敌阵,敌人纷纷后退。荆州、鄂州都是平坦的原野,张威就创造了阵法,名叫“撒星阵”, 士兵听到鼓声就聚集,听到锣声就分散。敌人的骑兵到了就鸣锣,步兵到了又击鼓聚集。因 此经常胜利。张威管理军队纪律严明,士兵行军常常嘴里衔着枚,很少听到声音。(让士兵) 常常给百姓让路,买食物就给双倍于市面的价钱,始终没有人敢喧哗。张威善于驾驭士兵, 隐隐有尊俎折冲的风范。所以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 11.C(没有“战后的喜悦心情”。) 1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2 分)② 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 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 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每一点 2 分。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译文: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这支精干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 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 寇。不要一味围守在邺城之下,还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 13. ①.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4.答案:C(深:刻毒,陪:增加,币:财物,族:类) 15 答案:C(趣:趋向,当:抵押,让:责备) 16.D A 里的“引”分别译为“拿着”“连接”;B 里的“以”分别译为“来”“用”;C 里的 “矜”分别译为“怜悯”“顾惜”;D 里的“虽”都译为“虽然”。 17【答案】B 18 答案:C 乎:在 19【答案】D 20.C 【解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 为判断句。 21 答案:B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22 答案:B.陛下为尊称。 23. D ①合辑式:是指在一-位或多位歌手的音乐作品,集合在同一张音乐专辑出版,也是 - 11 - 专辑的一种。综合式:几种方法的综合。此处指由多个导演,不同演员的为祖国献礼的七个 故事组成的部电影。故选“合辑式”。 ②“截止”是指限至到某-时刻停止,或者是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强调的是“停止”。“截至” 是指停止于某一期限,但是并不表示就此结束,后面仍然有可能会继续。“截止”后面不可以 接时间宾语,例如:“截止今天”或者“截止某日”,这种用法是错误的。而“截至”的后面 必须接时间宾语,例如:“截至今天”或者“截至某日”。故选“截至”。 ③“沟通”表“使 彼此相通”,“勾通”指“勾结串通”;“沟通”是中性词语,“勾通”是贬义词。故选“沟通”。 ④集思广益:意思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的人 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此处没有“给下面的人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的意思,只是强调他们 互相说出自己的意见。故选“集思广益”。 故选 D。 24. C 此句主语是“《我和我的祖国》的热映”,A、D 两项的主语换了,排除。括号后一句 “引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情感共鸣”是动宾结构,所填语句应该与之保持一致,排除 B 项。 故 选 C。 25. B AC 两项缺少主语,排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应该放在香港回归之前,按时间顺序, 语序不能变,排除 D 项;“闸述”与“故事”搭配不当,排除 C、D 两项。 故选 B。 26. ①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②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③压力产生的时间 27. (1). 历史沿革(朝代前后更替、时间) (2). 骈文(骈语、骈化、骈体偶化) (3). 文体演进 28. 第一部分是材料内容。第一则情境材料是某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对本市餐饮企 业 发 出 倡 议 , 这 一 倡 议 旨 在 引 导 用 餐 者 从 认 识 上 意 识 到 应 节 约 粮 食 , 从 而 能 实 现 自 我 约 束 。 第 二 则 情 境 材 料 是 某 单 位 食 堂 用 餐 制 度 的 相 关 规 定 , 这 一 规 定 明 确 了 浪费粮食的相应处罚措施,强调用外在力量约束浪费粮食者。 第 二 部 分 是 任 务 指 令 。 由“ 为 此 , 文 明 中 学 将 举 办 一 次 辩 论 赛 ” 可 知 , 辩 论 的 起 点 是 上 述 两 个 材 料 ,“ 节 约 粮 食 ” 是 写 作 的 核 心 话 题 , “ 更 ” 意 味 着 不 否 定 另 一 个 , 而 是 在 二 者 比 较 中 选 取 。 文 章 不 能 脱 离 此 内 容 指 令 。 其 次 , 考 生 必 须 针 对 “ 节 约 粮 食 , 道 德 引 领 和 规 则 约 束 谁 更 重 要 ” 这 一 辩 题 进 行 写 作 , 且 必 须 选 择 其 中 一 方 ( 不 可 写 两 者 皆 重 要 ) , 辩 词 中 既 要 为 本 方 观 点 进 行 辩 护 , 又 要 有 驳 斥 对方观点。说理能自圆其说,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法规。 审 题 中 尤 其 要 注 意 的 是 体 式 指 令 。 写 一 篇 辩 论 稿 , 文 章 语 言 符 合 辩 论 稿 的 特 点 , 如 : 我 方 观 点 , 对 方 辩 友 等 。 特 别 说 明 , 辩 论 的 重 点 不 在 于 最 后 的 结 论 、 最 后的输赢,而在于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辨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