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后作业(八) 寡人之于国也 练习1 基础巩固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时令、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也(粮食的统称)‎ ‎[解析]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无失其时 D.弃甲曳兵而走 ‎[解析] A项,“涂”通“途”,“莩”通“殍”;B项,“无”通“毋”;C项,“无”通“毋”。‎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A项,农时,古今意思均为“农业生产中,配合季节气候,每种作物固定的耕作时间”。B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C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能够”等意思。D项,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解析] 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请以战喻 B.以不变应万变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A、B、D三项为介词,拿,用;C项为介词,按。‎ ‎[答案] C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9‎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寡人之于国也 ③填然鼓之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解析] ①⑤结构助词,的;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④代词,这样的事。‎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解析] A项,判断句;B项,判断句;C项,固定句式;D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8~12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C.兵刃既接 兵:士兵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解析] A项,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项,更;C项,兵器、武器。‎ ‎[答案] D 9‎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句末助词,可不译/代词,哪里;B项,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C项,介词,在;D项,代词,这样。‎ ‎[答案] A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诸子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 B.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因为魏国的都城在大梁,故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C.“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庠”“序”都指学校,“庠”指小学,“序”指中学。古代孝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解析] “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答案] D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主张用“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的这种思想。‎ ‎[解析] B项,本文只能说明孟子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项,两者是不矛盾的。D项,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答案] A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9‎ ‎(2)人死了,(大王)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 三、语言表达 ‎13.文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保护环境,取之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却有些许挑剔。既然如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二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为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的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答案] ①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为什么还要重视他呢) ②是和荀子的“性恶论”相对而言的 ③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的 练习2 能力提升 ‎                  ‎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是致敬一种伟大的人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________、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他________而初心不改、贫病交加而________;(    );为了改变人民受削削、受压迫的命运,他满腔热情、________,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马克思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的崇高信念、坚定意志和不懈奋斗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 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没有停留在19世纪。从展望革命前途、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到考察东方社会、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他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产生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直到今天仍被誉为“一座在雾霭中俯瞰一切的巨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艰难险阻 流离失所 至死不渝 百折不挠 B.艰苦卓绝 颠沛流离 至死不渝 坚贞不屈 C.艰难险阻 颠沛流离 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 D.艰苦卓绝 流离失所 矢志不渝 坚贞不屈 ‎[解析] ‎ 9‎ 艰难险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至死不渝:到死都不改变。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表示永远不变心。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坚贞不屈: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此题可以结合语境利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第一个横线处,“不畏”后面应是名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选用“艰难险阻”,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D项。第二个横线处“颠沛流离”和“流离失所”都强调“流浪”,但“流离失所”强调的是“没有安身的地方”,结合语境应该选用强调“生活艰难”的“颠沛流离”。至此,可以判定答案是C项。‎ ‎[答案] 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立科学理论的他,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B.为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毕生忘我工作的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C.他为了创立科学理论,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D.为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他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解析] 结合上下文语境,并结合括号前后语句的句式结构,即可解答此题。括号内的内容和前后语句组成一个排比句,所以括号内的语句的结构即为“为了……,他……”,据此可知答案是D项。‎ ‎[答案] 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考察东方社会、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到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展望革命前途 B.从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展望革命前途,到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考察东方社会 C.从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展望革命前途,到考察东方社会、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 D.从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考察东方社会,到展望革命前途、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 ‎[解析] 阅读语段可知,此题的语病主要在于语序不当。众所周知,马克思先针对西方世界后针对东方世界的状况创立了科学理论体系,所以可以先排除A项和D项。在B项和C项之间,主要是后半句存在不同。再根据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序可知,正确的顺序是“考察东方社会、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项。‎ ‎[答案] 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9‎ 很多人认为志愿者的性格和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没多大关系,觉得只要有一份爱心就可以了。但是,这的确忽视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一位盲童,盲童需要的是志愿者和他多说话多沟通,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如果是相当内向的,或发言很少,或者是一言不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务就失败了。因此,这一类朋友就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能够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之后,再参加志愿服务,这样才不至于好心办了坏事。‎ ‎[解析] ①处注意文段首句中“性格”以及横线前的“但是”这两个关键词。②处根据上文“发言很少”“一言不发”的表现和“服务就失败了”的结论推出中间内容;要注意此处和“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的呼应。③处写对志愿者的要求。‎ ‎[答案] ①性格对于服务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性格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 ②就不能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就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③做出较大的改变 ‎5.“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公益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来说,寻找背景思想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1)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2)请孟子代言“自由无极限”。‎ ‎(3)请李白代言“祖国山川颂”。‎ ‎(4)请魏征代言“执政为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不恰当的是孟子代言“自由无极限”。理由: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并非自由;庄子愤世嫉俗远离官场亲近自然;李白诗篇多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祖国山河;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忠臣,身居高位却心系天下百姓。‎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亩之宅,____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答案] (1)树之以桑 ‎ ‎(2)申之以孝悌之义 ‎ ‎(3)黎民不饥不寒 ‎ ‎(4)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7~11题。‎ 9‎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请之,以为上卿。‎ ‎(应劭《风俗通义·穷通》,有删改)‎ ‎[注] 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B.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C.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D.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解析] 原句标点为: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B.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兼爱”“非攻”“仁政”等观点。‎ C.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死后,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惠王”中的“惠”是其死后的谥号。‎ D.上卿是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 ‎[解析] “仁政”是孟子提出的观点。‎ ‎[答案] B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 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9‎ C.闲先王之道     闲:捍卫 D.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解析] 诬:欺骗。‎ ‎[答案] 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邑“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邑“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想法,他已经不便在昼邑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解析] B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齐王并没有“改变想法”,孟子离开了昼邑,齐王也没有派人追他回去。C项,“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错,“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D项,“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的说法也不当。‎ ‎[答案] 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到我)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离去的强烈想法。‎ ‎(2)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呢?‎ ‎[参考译文] ‎ 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更不会在小处有损,以求在大处得益。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为什么这样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是认为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想法。齐王如果改变了想法,那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我)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离去的强烈想法。”‎ 9‎ 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侍臣臧仓说:“您为何要先屈尊去拜访一个平民百姓呢?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孟子)说:“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办,可能有人会阻挠它。能不能办成事,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呢?”‎ ‎(孟子)又曾经在邹、薛二地断炊,非常困窘,返回后跟弟子万章等人为《诗经》、《尚书》作序,阐释孔子的学说,著成(《孟子》)一书,其中内外篇共十一篇,认为:“圣王不出现,诸侯横行霸道,未做官的士人放纵恣肆地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是用邪说来欺骗民众阻止仁义施行。仁义(的施行)被阻止,就如同带领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舍弃邪僻荒诞的言论,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来继承夏禹、周公、孔子这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梁惠王又聘请他,任命他为上卿。‎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