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扬州市 2020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20 题,共 20 题)、非选择题(第 21 题~第 24 题,共 4 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 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 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类似人文主义的思潮,心里有一个终极的理想世界,寄希望于‘教育'、 ‘文化’和‘思想',也依然相信仪式与象征可以规范和制约人类。”这一评论提及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相信仪式与象征可知规范和制约人类”可知该学派主张礼治,与儒家思想相 符,故选 A;道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法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都与题意不符,排除 BCD。 故选 A。 2.公元 220 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 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 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 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B. 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 带有中央集权倾向, D. 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 2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曹丕采取的政策是九品中正制,该制度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带 有中央集权的倾向,故选 C;打破贵族政治特权的是科举制,排除 A;曹丕的政策并没有阻断 世家子弟进入仕途,排除 B;曹丕的政策是为了选官,并不是为了考核官员,排除 D。故选 C。 3.唐代以前,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牵引,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田来说难于使用。唐代以来,耕 牛和牛耕具逐渐被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民所接受。该变化受益于唐代 A. 耦犁普及到长江流域 B. 筒车用于农业灌溉 C. 耕犁技术进-步发展 D.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不方便使用两头牛牵引的耕犁,因此结合 所学可知,唐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之所以接受耕牛和牛耕具主要是因为耕犁技术取得 了进步,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故选 C;耦犁是汉代出现的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技术,与题 意不符,排除 A;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排除 B;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D。故选 C。 4.据《五代会要》载,后唐政府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抄写注出,仔细看 读,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 这一记载说明 A. 民众不再使用手抄经书 B. 雕版印刷用于官方刻书 C. 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 D. 活字印刷推动文化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等信息可知后唐政府组织匠人进行雕 版印刷用于官方刻书,故选 B;当时官方使用雕版印刷不代表民众不再使用手抄经书,排除 A; 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技术的革新,排除 C;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 D。故选 B。 5.明政府制订了一些特殊政策,为特定商人子弟保留了应试特权,使他们可以在本籍之外的经 商地区参加科举考试。据记载,明代两淮地区共取举人 286 名,内中徽、晋陕籍 213 名,均占 70%. 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表明了 A. 士商阶层渗透融合 B. 商人成为官吏主要来源 - 3 - C.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D. 商帮左右国家政策制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明代晋商和徽商兴起,同时期政府制定了关于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特殊政策, 晋商和徽商子弟中举数量较多,说明当时士商阶层渗透融合,A 正确;B 不符合史实,排除; 政府允许商人子弟应试,说明抑商政策松动,C 排除;D 过分扩大了商帮的作用,排除。 6.1853 年,英使文翰率领第一个官方代表团访问天京时,杨秀清照会说:“准尔英酋带尔人民 自由出入,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凡欲来天国通商者,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 理”,同时在通商中“害人之物为禁”。照会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 A. 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 联合英国共同反清 C. 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 D. 主张国家平等交往 【答案】D 【解析】 【详解】1853 年太平天国领导人照会英国大使,准许英国人在华经商贸易,指定守镇江大员 办理中外通商,禁止鸦片贸易等,反映出太平天国主张国家平等交往,D 项正确;“固守天朝 上国的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 项错误;太平天国没有“联合英国共同反清”,B 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太平天国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C 项错误。 7.据《中国近代通史》记载,俄国政府虽然赞成列强向中国用兵,但不愿出头公开领导联军与 清政府为敌。当时法国驻德大使明确告诉德国政府说,没有人会信任英国的领导。这一记载 反映的侵华战争应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列强向中国用兵”,组成联军“与 清政府为敌”,反映的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项正确;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英法 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均与“列强向中国用兵”不符,ABC 三项 错误。 8.孙中山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对于农夫、工人 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这些主张有利于 - 4 - A. 加速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 B. 促进近代前期中国农业发展 C. 激发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D. 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孙中山提出国家分土地给无地的农民耕作、扶助农工的等主张,是在 1920 年代,其 有利于激发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C 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并未提出“耕者有其田”和 “扶助农工”等主张,A 项错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扶助农工”等主张,是在近代 后期,B 项错误;早在 1919 年五四运动时,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D 项错误。 9.下表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1933~1936 年度田赋与主要工商税预算比较。表格数据说明当 时 年度 田赋比重 主要工商税比重 1933 11.0% 89.0% 1934 10.2% 89.8% 1935 12.5% 87.5% 1936 20.4% 79.6% A. 农业产值较快增长 B. 工商业赋税负担较为沉重 C.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 日本侵华阻碍工业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1933—1936 年度,南京国民政府主要工商税预算比重远远高于田赋,说明当时工商 业赋税负担较为沉重,B 项正确;田赋和工商业税预算的相关数据不能说明“农业产值”有较 快增长,A 项错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 “日本侵华阻碍工业化进程”,D 项错误。 10.下图是发表于 1943 年的木刻版画,塑造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位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形象。他头 - 5 - 戴绒帽,身披羊皮棉袄,成为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的象征。对吴满有的塑造与宣传意在 A. 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 B. 发动农民支援百团大战 C. 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 D. 激发边区群众生产热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3 年陕甘宁边区宣传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树立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的典型 形象,意在激发边区群众的生产热情,D 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宣传“劳动英雄”的 目的,不是要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变革生产关系,A 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 1940 年,B 项错误;宣传吴满有为代表的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不符, C 项错误。 11.中国发展成功的原因在于“领导层对国家工业化和社会改造方面的广泛共识是一笔巨大 的政治资产。.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与知识准备的条件下,苏联提供了现成的经验和模式, 对此有广泛的一致性。”这一分析指向的历史时期应是 A. 1949-1957 年 B. 1958-196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77-1992 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1949-1957 年,中国领导层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与知识准备的”的情况下,借 鉴了苏联“现成的经验和模式”,推动“国家工业化和社会改造”取得了重大成功,A 项正确; 1958-1965 年和 1966-1976 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挫折和失误,领导层不再强调 苏联经验和模式,BC 两项错误;1977-1992 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突破了苏联“现成的经验和模式”,D 项错误。 12.黎巴嫩媒体发表时事评论说,中国第--次进入宇宙空间是壮观的,有影响的,中国具有强大 - 6 - 的火箭能力。美国与其他核国家,不能再单独地挥舞毁灭人性的武器了。中国的步骤将要改变 国际上的政治地图。该评论反映的科技成就 A. 开始打破美苏核垄断 B. 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C. 有利中国重返联合国 D. 引领世界载人航天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第一次进入宇宙空间”“火箭能力”“美国与其他核国家,不能再单独地 挥舞毁灭人性的武器了”可知,中国的科技成就指的是中国在核武器、人造卫星方面的成就, 这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C 正确;中国进入宇宙空间是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时期早已打破美苏核垄断,排除 A;B 提出时间是 1995 年,排除; 中国科技力量不及美苏,而且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在 2003 年实现突破,排除 D。 13.“不仅是建设一个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条新路,这就是在借鉴南方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 础..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这一开放战略指的是 A.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借鉴南方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础”“中国特色特大城市发展振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特大城市指的是上海,其开放战略指的是开放浦东,B 正确;开 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内地省会城市,与题干中“特大城市”不符,排除 A、C;加入世贸组 织和发展中国特大型城市不符,排除 D。 1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为了纠正基督教和阿拉伯注疏者对古典文献的错误注释,需要 在同一论著的不同版本之间做出甄别,而甄别的理性根据,常常是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来获 得的。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A. 孕育近代科学研究方法 B. 弘扬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C. 宣告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D. 推动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理性”“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来获得的”符合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路径,A 正确; - 7 - 文艺复兴时期纠正基督教注疏者的错误,说明其目的不是弘扬基督教文化,排除 B;C 是启蒙 运动的特征,排除;D 与题无关,排除。 15.1694 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 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 议会选举决定内阁组成 B. 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C. 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 D. 国王仍拥有行政大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威廉三世可以任命内阁,而且之后辉格党成为议会席位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说明这 一时期国王仍然有一定的行政权力,D 正确;题干显示当时是国王任命内阁,排除 A;责任内 阁制形成时间是 1721 年,排除 B;题干与首相无关,排除 C。 16.爱因斯坦在 1905 年发表的论文中大胆地提出:光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是不连续的,而 且在空间传播中也是以不可分的光量子形式进行的。爱因斯坦的这项研究 A. 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B. 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 C. 是对量子假说的进一步发展 D. 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光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是不连续的,而且在空间传播中也是以不可分的光量子 形式进行的”助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C 正确;量子力学的确立人是普朗克,排除 A;这一观 点主要研究的是光而非时空观,而且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发展,排除 B; 牛顿经典力学指导下发现了海王星,排除 D。 17.1946 年,美国的电影票房创下了超过 15 亿美元的历史记录,每周有 8 到 9 千万人到电影院 看电影。但从 1947 年到 1957 年,每周的观影人数下降到了 4700 万人次,大约有 4000 家影院 被关闭。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 电影发展停滞 B. 电视艺术发展 C. 美国经济衰退 D. 网络时代 到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导致观影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替代品,即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二战后,彩 - 8 - 色电视节目逐渐在全国普及,因此冲击力电影业,B 正确;A 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战后美国 经济是黄金时期,排除 C;网络产生时间是在 1969 年,排除 D。 18.苏联与美国在西半球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表明苏联开始走上与美国全球性争霸的道路。虽 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却是二战后美苏之间发生的最高等级的危机。经过这次较量 A. 美苏从盟友变成了对手 B.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确立 C. 美国加快分裂德国步伐 D. 美苏战略均势未能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与美国在西半球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却是二 战后美苏之间发生的最高等级的危机”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危机是指古巴导弹危机,是美 苏双方在西半球进行的第一次较量,以苏联撤走古巴导弹的妥协退让结束,说明美苏战略均 势未能形成,D 项正确;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即美苏从盟友变成了 对手,A 项错误;两极对峙格局正式确立是华约组织的建立,与材料无关,B 项错误;材料内 容主要体现了古巴导弹危机,没有体现美国加快分裂德国步伐的问题,C 项错误。 19.下侧为欧洲共同体部分项目共同财政支出统计示意。据此推断,对当时欧共体的合作解读 正确的是 A. 缩减社会保障规模 B. 加大农业领域协作 C. 重在政治经济一体化 D. 统筹应对经济“滞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65-1967 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在农业基金开支逐年增加,并且 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这时期欧共体加大农业领域的协作,B 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 1965-1967 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在行政开支、社会基金开支、农业基金开支,没有体现缩减社 会保障规模的信息,并且社会基金开支在这时期没有明显的变化,A 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结 - 9 - 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欧共体主要合作领域是经济一体化,没有加强政治方面的一体化,并且 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一体化的信息,C 项错误;“滞胀”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与材料无关, D 项错误。 20.二十世纪 90 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率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将信息技术正式在全 国范围推广,在政策上支持高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同时以工作福利制度代替旧福利制度,减轻 了企业的福利支出,降低了企业劳动成本,还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这主要 表明 A. “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模式 B. “福利国家”制度已使美国财政不堪重负 C. 美国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实行企业微观自主 D. 美国加大政府管制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政策上支持高新技术大规模应用”“以工作福利制度代替旧福利制 度”“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等信息可知,克林顿总统时期通过国家干预 来调节经济发展的同时减轻企业的福利支出,降低企业劳动成本以加强企业自主,即美国在 宏观调控基础上实行企业微观自主,C 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克林顿总统时期的经 济政策,没有体现国际经济增长模式,无法得出“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结 论,A 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工作福利制度减轻了企业的福利支出,不代表“福利国家” 制度使美国财政不堪重负,B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实行企业微 观自主,不仅仅体现美国加大政府管制力度,D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一)必做题 21.宋代是中国古代疫病频发的时期,从社会反应层面来看,有一种不同于前代的特征。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淳化三年, 京城开封发生大热,疫死者甚众。宋政府命令太医局派遣医学人 员前往疫病流行区巡诊,向朝廷汇报疫情并提出应对建议。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 “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实际上演变成 为隔离病人的医院。北宋政府还将医书《太平圣惠方》应用于疫病救治,严令按方书配药。绍 兴二十六年夏,临安疫,宋高宗“出柴胡制药,活者甚众”。 - 10 - 材料二 北宋皇祐四年,全国疫病流行。宋仁宗发布诏令,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 并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上。崇宁元年,宋徽宗发布命令,让逐路监 司察访民间疾苦。庆历六年,黄河决口引发疫病流行,河北安抚使贾昌朝置病坊救治,全活者九 十余万,宋政府提升他为“观文殿大学士”。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 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 辅助作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韩毅《宋代瘟疫的流行与防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政府应对疫病的医学措施,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统治者防治疫病的政治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关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宋代社会防治疫病的历史借鉴价值。 【答案】(1)医学措施:派医诊治;依方制药;隔离病人。积极作用:疫病救治取得显著成 效;有利于防止疫病扩散。 (2)政治措施:重视疫情的搜集与上报;提拔成功救治疫病的官员;加强疫情防治督察。时 代背景:宋代儒学注重社会责任感;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3)借鉴价值:国家在疫病救治中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疫病防治;中医药 发挥防治疫病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1)医学措施,根据材料“宋政府命令太医局派遣医学人员前往疫病流行区巡诊” 可得出派医诊治;根据材料“严令按方书配药”可得出依方制药;根据材料“实际上演变成 为隔离病人的医院”可得出隔离病人。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出柴胡制药,活者甚众”可得出, 宋朝政府面对疫情,积极采取各种防疫措施使得疫病救治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有利于防止疫 病的扩散。 (2)政治措施,根据材料“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 上”可得出重视疫情的搜集与上报;根据材料“宋政府提升他为‘观文殿大学士’”可得出 提拔成功救治疫病的官员;根据材料“宋徽宗发布命令,让逐路监司察访民间疾苦”“这些方 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推知加强疫情防治督察。时代背景,根据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更好地开展 防疫工作,同时这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为理学,更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等从政治、思想等方 面分析回答。 - 11 - (3)根据材料“宋政府命令太医局派遣医学人员前往疫病流行区巡诊”等信息可知,国家在 疫病救治中应承担主体责任;根据材料“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 了辅助作用”可得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疫病防治;根据材料“北宋政府还将医书《太平 圣惠方》应用于疫病救治,严令按方书配药”等信息可知,中医药发挥防治疫病重要作用。 22.百年之前的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 中国人民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的不懈追求。新文化运动先 驱者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对世界现代化整体把握的历史高度,对中国的传统精神文化进 行了全面深入的历史反思,才真正把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全面引入中国。而五四运动又有力地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无数的白话传单把白话直接传播到全国各界民众当中就是典型例 证,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与思想启蒙结合前进;并涌现出一-批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群体,找 到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辛而辉煌的探索。 ——摘编自张德旺《道路与选择》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人第一次明确地在列强面前说“不”,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安排。五四运动为争取整个国家的主权、 争取国际平等地位的斗争,是在民族觉醒的更高层次上展开的斗争,并与世界一切被侵略、被 压迫民族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五四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中心口号。此后,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求解放的主要敌人。所以在新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在 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的宣言中,都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统治集团列为革命的主 要目标。五四运动含有明显的革命意义,推动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摘编自耿云志《五四: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引入中国的“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据材料 一 ,指出,五四运动促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提炼观点,并从历史意义和 时代价值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答案】(1)“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表现: 促进白话文的传播;涌现出众多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 (2)示例: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 阐述: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1919 年北京高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示 威游行,标志着五四运动的开始;6 月初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免市,运动中心由北京 - 12 - 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 命;在运动期间高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 口号,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详解】(1)“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 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表现,根 据材料“无数的白话传单把白话直接传播到全国各界民众当中就是典型例证”可得出促进白 话文的传播;根据材料“并涌现出一-批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群体,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可 得出涌现出众多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根据材料“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可得出创建中国共产党。 (2)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围绕“五 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五 四运动相关的信息,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 度,结合五四运动的内容、特点、影响等方面分析回答。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 有理。 23.蔗糖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期一项重要的“世界商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贵族和企业家(在美洲)建立了 甘蔗种植园。. .与其他作物不同,甘蔗需 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才能产出适合出口的糖浆或精制蔗糖。因此蔗糖生产业常常会促成 农业和工业企业的联合。它们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另一 方面还需要通晓蔗糖制作的复杂工序的熟练工人。..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 润商业的发展. .欧洲商人将活人货物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 ..蔗糖 产区则更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然后,他们将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十七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加糖 红茶可以说是由来自地球两端的两种食品组成,正是因为英国占据世界商业的中心位置,才能 实现这两种商品的结合。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飞快增长,到十八世纪中期, 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八到九倍。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不仅 是早餐,工作间隙的茶歇也同样具有立时提神的作用,能让劳动者成为工厂老板需要的劳动 - 13 - 力。红茶和糖渐渐惠及下层民众,最终成了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 ——摘编自(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蔗糖生产业的基本特点,概括蔗糖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 17 世纪以后英国蔗糖消费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蔗糖为核心的世界贸易的历史进步作用。 【答案】(1)基本特点:农业和工业企业联合;需要大量劳动力和熟练工人。重要影响:种 植园经济兴起;黑奴制度形成;大西洋贸易兴盛。 (2)趋势:消费量快速增长;消费群体大众化。原因:加糖红茶的流行;英国世界殖民霸权 的确立;工业生产的需要。 (3)进步作用: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美洲开发;推动工业革命的孕育和发展;促进 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 【详解】(1)基本特点,根据材料“蔗糖生产业常常会促成农业和工业企业的联合”可得出 农业和工业企业联合;根据材料“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通晓蔗糖制作的复杂工序的 熟练工人”可得出需要大量劳动力和熟练工人。重要影响,根据材料“欧洲商人将活人货物 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等信息可知,推动种植园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根据材料“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通晓蔗糖制作的复杂工序的熟练工人”“蔗糖产区 则更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促进黑奴制度的形成;根据材料“他 们将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可知,推动大西洋贸易的兴盛。 (2)趋势,根据材料“英国的糖进口量飞快增长”可得出消费量快速增长;根据材料“英国 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八到九倍”“渐渐惠及下层民众”等信息可知,蔗糖消费群体 大众化。原因,根据材料“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可知,加 糖红茶的流行;根据材料“正是因为英国占据世界商业的中心位置”可得出英国世界殖民霸 权的确立;根据材料“具有立时提神的作用,能让劳动者成为工厂老板需要的劳动力”可得 出工业生产的需要。 (3)根据材料“由来自地球两端的两种食品组成”结合所学可知,蔗糖为核心的世界贸易加 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据材料“具有立时提神的作用,能让劳动 者成为工厂老板需要的劳动力”可得出有利于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在非洲 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蔗糖为核心的世界贸易促进了 - 14 - 美洲的开放等从对欧洲、美洲、世界产生的进步作用方面分析回答。 (二)选做题 24.戊戌政变是密谋下的宫廷政变,处处可见其蛛丝马迹,又让后世难觅确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是 1898 年梁启超流亡日本后追记,内容据谭嗣同转述。 其中记载:“(农历八月)初三日夕,(谭)君径造袁(世凯)所寓之法华寺……君日:荥禄 密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袁怒目视日:‘若皇上在 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至初五日,袁复(被光绪)召见,闻亦奉密诏云。” 袁世凯的《戊戌纪略》写于 1898 年 9 月 29 日(农历八月十四日)。《纪略》记载:“次日 初三……忽闻外室有人声……乃谭嗣同也。……(谭)因出一草稿,如名片式,内开:‘袁 世凯初五请训……令其带本部兵赴津,见荣某,出朱谕宣读,立即正法。’初五日请训,因 奏日:‘古今各国变法非易……如操之太急,则生流弊。……为动容,无答谕,请安,退下’。” 完成下列要求: (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关于戊戌政变的史实有哪些? (2)指出上文所引两则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答案】(1)八月三日谭嗣同拜访袁世凯;谭嗣同预谋诛荣禄;八月初五光绪帝召见袁世凯。 (2)类型:《戊戌政变记》属于间接史料;《戊戌纪略》属于直接史料。价值:《戊戌政变记》 是梁启超流亡后的追记,且非当事人,真实性需要考证;《戊戌纪略》出自当事人袁世凯,且 成文时间更早,作为直接史料,它为研究戊戌变法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袁世凯在近代史上 的“大奸大伪”形象,所以仍需甄别。 【解析】 【分析】 【详解】(1)依据材料“(农历八月)初三日夕,(谭)君径造袁(世凯)所寓之法华寺”“次 日初三……忽闻外室有人声……乃谭嗣同也”来看,八月三日谭嗣同拜访袁世凯;依据材料 “荥禄密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令其带本部兵赴津, 见荣某,出朱谕宣读,立即正法”来看,谭嗣同预谋朱砂荣禄;依据材料“至初五日,袁复(被 光绪)召见”“初五日请训”来看,八月初五光绪帝召见袁世凯。 (2)类型:依据材料内容以及作者来看,《戊戌政变记》是梁启超对谭嗣同转述所作的,包 含了梁启超个人的情感,属于间接史料;《戊戌纪略》是当事人袁世凯的记叙,未经中间人修 改,属于直接史料。价值:依据材料内容来看,《戊戌政变记》是梁启超流亡后的追记,且非 当事人,真实性需要考证;《戊戌纪略》出自当事人袁世凯,且成文时间更早,作为直接史料, - 15 - 它为研究戊戌变法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袁世凯在近代史上的“大奸大伪”形象,所以仍需 甄别。 25.拿破仑之言行经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后,其形象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 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迄今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 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路易十六)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 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仑)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威声大震…… 在诸国之上。 ——魏源《海国图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 发挥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塑造的拿破仑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魏源塑造拿 破仑形象的主客观因素。 【答案】(1)主要政治活动:发动对外战争;颁布《民法典》。作用: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 命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推动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 定。 (2)形象:材料一认为拿破仑是功勋卓著而又好战的英主;材料二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 危难的英雄。主客观因素:挽救封建统治的需要;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出现。 【解析】 【详解】(1)主要政治活动:依据材料“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 仑发动了对外战争;依据材料“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并结合所学可 知,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作用:依据拿破仑的贡献可知,拿破仑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 命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依据材料“迄今各国有师 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法 典》的出现,推动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 (2)形象:依据材料“兵于外,……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 - 16 - 主”来看,材料一认为拿破仑是功勋卓著而又好战的英主;依据材料“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仑) 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威声大震……在诸国之上”来看,材料二认为拿破仑 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主客观因素:依据魏源的思想并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来看,中国 近代民族危机出现,需要一个挽救封建统治的形象代表。 26.玛雅人在历法、天文、数学等方面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文化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玛雅人在公元 6 到 7 世纪已经算出地球公转一年为 365.2420 天,还推算出了月 亮绕地球一周为 29.52 天,仅比现代天文学测定的时间少 0.01 天。玛雅人对金星的运行周期 测定为 584 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纠偏规则。与天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历法也是玛雅文明的 重要成果。象宗教、节庆、男娶女嫁、命名成丁等都要根据历法来选择吉日良辰。 ——摘编自朱伦《玛雅文明_ 美洲的希腊》 材料二 玛雅人在数学上的早慧,使他们在天文知识、历法系统、农事安排上都表现出 一种复杂高妙而又井然有序的从容自信。多种历法并用,丝毫不乱。没有任何特殊仪器,仅 靠观星资料每年准确定出春秋分、夏冬至日,以及各种重要会合日的时间。充分掌握天气变 化规律,准确计算出雨季、旱季的始终。 ——摘编自丁朝阳《玛雅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人在天文研究方面的成就,指出构成玛雅历法的三 种体系。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历法发展的科学基础与作用。 【答案】(1)成就:准确地计算出地球公转的时间;掌握了金星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凭肉眼 观测宇宙星空,便已较准确地预测出了日、月食的时间。 三种体系:神历、太阳历、长纪年历。 (2)科学基础:数学。 作用:指导农业生产,推动玛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后世历法的发展提供借鉴。 【解析】 【分析】 【详解】(1)成就:由材料“玛雅人在公元 6 到 7 世纪已经算出地球公转一年为 365.2420 天” 可归纳为准确地计算出地球公转的时间;由材料“推算出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 29.52 天”“玛 雅人对金星的运行周期测定为 584 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纠偏规则”可归纳为掌握了金星和 月亮的运行周期;另外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还仅凭肉眼对宇宙星空的观测,便已较准确地 - 17 - 预测出了日、月食的时间。 三种体系:结合所学可知,玛雅历法由神历、太阳历、长纪年历三种体系构成。 (2)科学基础:由材料“玛雅人在数学上的早慧,使他们在天文知识、历法系统、农事安排 上都表现出一种复杂高妙而又井然有序的从容自信”可知,丰富的数学知识是玛雅历法发展 的科学基础。 作用:对当时来说,由材料“象宗教、节庆、男娶女嫁、命名成丁等都要根据历法来选择吉 日良辰”“农事安排上都表现出一种复杂高妙而又井然有序的从容自信”等信息可知,玛雅 历法指导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推动了玛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后世来说,玛雅历法的 发展可以为后世历法的发展提供借鉴。 27.长城不仅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 215 年,蒙恬北渡黄河,据守在今大青山一带,利用地势,修缮、增补 旧秦、赵、燕长城,并连接起来,形成著名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不仅有益于长城以南的 农业民族,亦有益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由于长城的存在,民族间补充物质需求的方式逐 步由暴力改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不可否认,长城曾是民族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但它亦是民 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 ——摘编 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长城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认同物,大概是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的。“起来!不愿 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振兴中华的强 烈愿望,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使长城更富有新的气质和新的景象。“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的号召激动人心。长城像一条巨龙,又一次在炎黄子孙们的心上腾飞了。在今天人们的心目 中,长城已抽象升华为祖国疆土和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保卫者的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 严、意志和力量。 ——摘编自蔡乐苏《历史发展的主脉与长城的 象征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蒙恬修建长城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城在中国古代发挥的 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象征意义的变迁,分析影响变迁的因素。 【答案】(1)原则:因地制宜。积极作用:保护内地的农业生产;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推 - 18 - 动长城经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 (2)变迁:民族间友好往来的象征到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因素:长城军事功能下降;近代 中华民族意识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复兴加速。 【解析】 【详解】(1)原则:依据材料“利用地势,修缮、增补旧秦、赵、燕长城,并连接起来”来 看,蒙恬根据地形地势来修补长城,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不仅有 益于长城以南的农业民族,亦有益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来看,长城有助于保护内地的农 业生产;依据材料“民族间补充物质需求的方式逐步由暴力改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并结合 所学可知,长城的修筑有助于推动长城经济沿线经济,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依据材料“亦 是民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来看,长城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 民族交融。 (2)变迁:依据材料“民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认同物” 来看,长城从民族间友好往来的象征到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因素:依据中国史的发 展可知,长城军事功能下降;依据材料“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的 全面侵华,导致近代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依据材料“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振兴中华 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使长城更富有新的气质和新的景象”并结合所学可知,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复兴加速影响了长城象征意义的变迁。 - 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