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 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