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综合复习(一)(解析版)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综合复习(一)(解析版)部编版

主 题 第 7 讲 综合复习(上) 学习目标 1、复习本学期课内现代文的相关知识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现代文整体阅读能力,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内容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题目讲解完之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 前次课重点知识:课内唐诗复习 课后巩固: 诗歌练习 (建议用时 15 分钟左右) 二、互动探索 1、预习作业 知识复习 2、(教法指导:结合选文,与学生探讨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上帝分别给两人一粒种子,并许诺:三年后,谁培育出世上最大的花朵,足以让我坐在天堂上观赏,谁 就能获得飞翔的机会。 甲立即揣着种子出发。他发誓要找到世上最肥沃的土壤,最优良的气候条件。 乙没有出发。因为他觉得脚下的土地蛮不错,随手将种子埋入土中。一个月后,种子发芽、长大、开花 了。那花很平常,既不大,也不奇。乙没有放弃,而是精心培育、守护。第二个月,他收获几十粒种子。然 后,他将种子全部埋入附近的土地中。 此时的甲,已走了很远。 乙的种子们又开花了,依然是平常的花朵,但出现一些变种,颜色也更加多样。乙很兴奋,他估计奇迹 就蕴藏其中。不久,他收获了数袋种子。为了更广泛地播种,乙爬上附近的山头,用箭将种子射向四面八方。 两年过去了,甲走遍天涯海角,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地,因为再好的土地都有些可疑,似乎仍有更 神奇的土地在遥远的地方召唤他。因此,他的那粒种子一直揣在怀中,无处发芽。 而此刻乙所在的地方,已是漫山遍野的花朵了,这些花朵形态各异,多姿多彩;虽然没有一朵堪称大花, 但乙不感到失望,因为种花本身的乐趣令他欣喜不已。 第三年春到,上帝在天堂大门边,看见世上有一朵硕大无朋的花,乙正在这朵花中忙忙碌碌。上帝还看 见甲依然揣着种子到处奔波,像个投机分子。 师:读了以上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对待学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知识名称:期中考试复习(上) 【知识梳理】 一、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 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记叙顺序和记叙手法,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 准确把握。 常见的叙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三种叙述方法,相对而言,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A、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顺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B、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 生、发展的经过。采用倒叙的手法可造成强烈的悬念,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尤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 想意义。 C、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补充交代或说明有 关内容,以埋下伏笔或照应前文。插叙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严密。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怎样进行环境描写呢? 1、连串式描写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可以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篇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 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剪不断的丝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 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 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2、情景式描写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如:《芦花荡》结尾中写 到:“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 把老头子复仇成功后的喜悦舒畅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3、对比式描写 环境描写,还可以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这种景物的对比可 以突出中心。 4、五觉法描写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 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 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 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5、组合式描写 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 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 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 四、人物的语言描写分类: 一般有五种: (1)提示语在前面 基本作用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增强语气,体现较浓的感情色彩。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 冒了!” (2)提示语在后面 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 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 再感冒了!” (4)提示语在两边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 心疼地说。 (5)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例题精讲】(例 1 较简单,例 2 难度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酌情选用。) 例题 1、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 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 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 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 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现代文学家、学者 。(2 分) 2、 下列句子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3 分) A、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第④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 分) 4、第⑥节“静默”一词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参考答案:1、《春》 朱自清 2、A 句表达效果好,“嫩嫩的”、“绿绿的”,写出春草的形态、色彩,是形容词定语后置,起强调的作用。 3、通过描写蜜蜂、蝴蝶的繁多表现出花香的浓郁,浓郁的花香源于漫山的果树“都开满了花”。这里是借昆 虫的拥挤喧闹,衬托出花朵竞相开放的情景。 4、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现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象,渲染出春雨的温馨。 例题 2、 羚羊木雕(节选)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已经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 芳了。 “爸爸不是说送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①“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 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②“小朋友之间不是不 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 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送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 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 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 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 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 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 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 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 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 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1、上文中标有①②两处“□”的地方应填写的标点符号分别是① ② (2 分) 2、文中加点词语“合二而一”写出了 (2 分) 3、上文共讲了三件事,请概括详写的两件事:(1)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分) 参考答案: 1、①,② 2、我和万芳形影不离,友谊非常坚固。 3、(1)在妈妈逼问下,我说出羚羊木雕的下落 (2)体育课上我的裤子破了,万芳和我换裤子。 【巩固练习】(练习 1 稍难,练习 2 难度一般,练习 3 偏难。可根据学生的程度酌情选用。) 练习 1、 忘年交 “外面是谁?快进来喝口水。”温和的声音从小屋里传出。我们三个不再犹豫了,跨进这个简陋的小屋。 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把我们迎进屋,找了几个杯子,洗了又洗,又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纸包,小心地 把里面的白糖放进装满水的壶里,然后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快喝吧,这是凉开水。”我们头也不抬地喝 着,啧,真甜! 窗外,一片葵花林。向日葵高昂着金色的脸,沐浴着阳光。“爷爷,这葵花子能吃么?”“不能。”老 爷爷摸着李罗的头,“到秋天才成熟哩。那时候你们再来,我炒给你们吃。”“好啊!”我们高兴得直拍手。 我们无拘无束地交谈、嬉笑,老爷爷高兴得几根长眉翘起来,一动一动的。他说:“我看这园林已经五 十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乐过。”艾美说:“老爷爷,您真好!以后我们每个星期六都来看您!”老 爷爷听了,不住地说:“好好”,眼角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回去后,我们谁也没再去过那里。我们已经忘了这位忘年交,忘掉了那小屋里还有一颗诚挚的心在等待 着我们。 到了遍地金黄的秋天,我们收到一个大邮包和一封信: 可爱的美美、笑笑、罗罗: 好久没见面了。葵花子刚成熟,就寄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夏天的那个下午,我高兴极了。经过一周的思念,我终于盼到了周六,专门买了西瓜等你们。直到天黑, 不见你们来。我发觉自己真傻,你们学习那么忙,家又那么远,怎么会在我身上耽误时间呢? 可爱的小朋友,秋天一到,我的病就会复发,所以我决定回老家治疗,但我一定要等到向日葵成熟的那 一天,因为我曾经答应过你们,应该守信。也许爷爷再也不会见到你们了,但爷爷会永远想念你们的。 祝你们进步! 思念你们的爷爷 10 月 8 日 霎时,我们仿佛感到时间凝固了,泪水涌泉似地滚出。这时,在我们这些幼小的心灵中才似乎懂得什么 叫悔,什么叫憾。 1、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两处出现了语病,请任意找出其中的一处加以修改。(2 分) 2、“向日葵高昂着金色的脸,沐浴着阳光。”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3 分) 3、从文中找出词语概括老爷爷的特点: (3 分)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主要内容。(3 分) 参考答案: 1、“泪水涌泉似地滚出”应该改为“泪水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在我们这些幼小的心灵中才似乎懂得什么 叫悔”应该改为“我们这些幼小的心灵才似乎懂得什么叫悔”。 2、拟人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向日葵金灿灿的色彩,展现旺盛的生命力。 3、慈祥 诚挚 守信 4、我和小伙伴周末去园林里玩,碰到管理员爷爷,他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和他约定每周末都去看他。可后 来我们忘了约定,突然在秋天收到了爷爷的信,告诉我们他要回老家治病。 练习 2、 青花瓷瓶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 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 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 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 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 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 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 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 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根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 “噢,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 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并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 青花瓷瓶。”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 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娘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 “不,不是,我妈不知道。”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 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 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 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 过来拿。”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 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男孩再也没来。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 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 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请问: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2 分) 2、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 分) 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对文中画线处的细节作具体的赏析。(3 分) 参考答案:1、开头的雪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2、有同情心,扶危济困,他留下男孩的青花瓷瓶,给男孩救命钱,并告诉男孩钱不够还可以再来拿。性情温 和,对男孩和自己的妻子,耐心而沉着。机敏,善于经营,当铺的生 意做得红红火火。. 3、形象地写出了老板娘的担忧和焦急,从侧面表明青花瓷瓶有可能是赝品(或仿品、“假的”),也反衬出 老板故作糊涂的善良。 练习 3、 失根的兰花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所大学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 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栋又一栋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又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 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 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 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再把童年的情感回忆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 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 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 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未见过的,我 只感觉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我只感觉到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也并未因此而想起家。 虽然那时候我曾穷的像个乞丐,胸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勉的精神。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 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变。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乡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者是母亲的头发一 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 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过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均不可以为 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 故乡花草之艳丽。我曾记得,八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父亲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 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 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 可吟可咏的诗歌,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拿它点缀美丽了。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过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流可籍, 依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地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 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 。十几年后,国魂将破,却深觉出个中滋味。不是有人说“头可断, 血可流,身不可辱”么?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作者 陈之藩 选自《读者》有删改 【注】①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1924 年,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2 郑思肖(1238—1317),宋朝末年著名的诗人、画家,福建省连江县人。 1、选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 分) 2、从全文看,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描绘美国校园的景色?(3 分) 3、十几岁在外面漂流,“我”曾骄傲地说“我,到处可以为家”;而到了美国,却经常“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参考答案: 1、选文的结尾,既说“身不可辱”,又说“身可辱”,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4 分) 2、以“失根的兰花”比喻飘零异邦的人及其悲凉惆怅的心情。 3、参考答案:(4 分,各 2 分)三点中答对两点即可。(1)交代了地点和事情的起因。(2)作者由眼前美 国校园里来自中国的花联想到自己漂泊海外的境遇,引出下文。(3)美国校园里的美景无法安慰作者的思乡 之情,从而突出他炽热的爱国情怀。解析:仔细读题,我们要从“全文”来解答这道题。首先是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地点和原因,作者是因为看到了美国校园的景色才想起了祖国的兰花;其次,从环境描写在结构上的 作用看,它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具体就表现在引出下文,关键是咱们的学生能不能答出引出什么样的 下文,这是难点;最后,环境是为刻画人物而服务,为主旨而服务。 (检测 1 难度一般,检测 2 稍难。可根据学生的程度酌情选用。) (教学建议:学生合作完成,由教师根据学生程度选择检测 1 或检测 2,由学生讨论确定小组长,由组长分 配题目,并最终汇总答案,组长指定分析解题思路,) 检测 1、 朋友 ①小儿今年四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 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如果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就会拉开窗户朝外面 看他养的几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心里积着一小盏莹莹浅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 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②十多岁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会他细细观察人和事,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 婴幼儿时期,因为年龄小,所以,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 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为只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 利用起来,就能使孩子充实、快乐。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③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从外面玩回来,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 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瓶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 摆弄。 ④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桔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 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门外 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血了。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 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⑤后来,我们搬家了,儿子也上了一年级。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 面是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原来…… 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1、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 ______。(2 分) 2、 在下文中找出与第①节内容相照应的句子(2 分)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修改“儿子”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的那句话。(2 分) 原句: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 改句: 4、文章第③段划线句是人物的 、 描写,其作用是 。(4 分) 5、本文表现了阿婆和“儿子”纯真的友谊,依次写了哪三件事。(3 分) (1) (2) (3) 参考答案: 1、倒叙 2、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 3、雨溅到花瓣上,像晶莹的珠子滚落玉盘。 4、肖像、作 突出儿子年幼、顽皮的特点,以及对阿婆送给他的桂花的珍惜重视。 5、阿婆送儿子桂花枝;阿婆给儿子结满果实的桔树枝;阿婆送给儿子“绿壳鸭蛋”。 检测 2、 天职 ⑴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 曼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⑵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 巧,小偷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小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 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⑶“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 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⑷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⑸“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⑹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海尔曼一愣:啊,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 仍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⑺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 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⑻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⑼“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您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⑽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 ⑾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 忙挣扎着要起来。 ⑿“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⒀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⒁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惭愧地说:“如果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⒂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⒃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①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 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 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 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⒄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学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 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用那把手 术刀结束了这个法西斯刽子手的生命…… ⒅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 diàn 污了你的手术刀。” ⒆“没有,它用得其所。” ⒇“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21)“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22)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 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注释】①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Geheime Staats Polizei)的缩写,是二战期间纳粹的过失性恐 怖统治的主要机构。 1、 拼音写汉字。Diàn( )污(2 分) 2、1 段画线句运用_____ 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 分) 3、阅读上文,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的填写。(10 分) 标明行文脉络的关键 词 事件概括 这样做的理由 人物品质 “______(1)______” ____(2)______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______(5)______ “______(3)______” 海尔曼从死神手 中夺回了他情敌 的生命。 “______(4)______” “这年” _____(6)______ “______(7)______” 正义、爱国 4、(17)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支走”表明海尔曼对助手和医护人员的关爱,他已做好了一个人承担后果的准备。 B.“洗手”、“刮脸”、“换上”等动作表现出海尔曼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决心。 C.“最大”、“一下子”、“插在”写出了海尔曼毫不犹豫,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D.换上“去教堂穿的西服”及“最新的白外套”,表明今天的手术特别,值得铭记。 5、谈你对最后一段画曲线句含义的理解。(4 分) 参考答案:1、玷(2 分) 2、夸张(1 分) 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坚定有力和他精神的感召力强(1 分),表现了海尔曼的爱国主义精 神(1 分)。 3、(1)“一天夜里”(1 分) (2)海尔曼给偷他东西的小偷做手术。(2 分). (3)“又一天”(1 分) (4)“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1 分) (5)仁慈(1 分)、宽容(1 分) (6)海尔曼用手术刀刺死了盖世太保的性命。(2 分) (7)“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1 分) 4、D(3 分) 5、海尔曼牺牲自我的勇敢壮举,使人们对这个仁慈宽容的医生更加崇敬和爱戴,所有的波兰人民都在哀悼他 (2 分);同时激发出了人们强大的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斗志和力量(2 分)。 一、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 巩固 1、 记忆中的樱桃树 ①窗外的雨,潺潺的下了一夜,思绪总在无边的雨夜里游离。靠在床头,沉暗的灯光点燃夜幕的微亮, 想念着远方的母亲…… ②空茫的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便下起倾盆大雨。我和几个幼小的弟弟便躲在房檐底下,透过屋檐 飞泻的雨帘向外张望。水花四溅,雨雾茫茫,走廊外的风越刮越猛,旋起了地上飘落的残叶,卷起了院墙边 牡丹的残瓣。雨越下越大了,院子里已经挂满果实、两棵一人多高的樱桃树,在狂风 zhòu 雨里无助的摇晃。 一粒粒刚开始泛黄的樱桃,在青褐色的枝桠间无助的翻飞着,不情愿的脱离了母体,三三两两的被打落在地。 雨中,鸡蛋粗细的樱桃树想倔强的挺直腰板,可是在暴雨的侵袭下,孱弱的枝桠只能随着风向无力的旋舞, 枝干逐渐倾斜,仿佛他们越是挣扎,风就越想把他们折断。眼看这两棵即将成熟的樱桃树就要被摧毁在这无 情的风雨里,从开花时就守望的喜悦,瞬间要破灭。父亲不在家,我们只能眼巴巴而忧伤的望着挂满果实的 樱桃树,手足无措! ③正当我们快要绝望的时候,母亲突然冲进了雨地里,浑身上下瞬间就被雨水浇透。单薄的身形踉跄的 拖着几根手腕粗细的木棍和长绳,一点一点的靠近樱桃树。在风雨的肆虐中,艰难的想把樱桃树那摇晃的身 影固定。母亲吃力的把木棍用力的砸进樱桃树旁边的泥土里,再用绳子一圈一圈的把小树和木棍捆扎成一个 三角。我们姐弟三个紧张的抱在一起,好怕母亲被风刮倒。雨水,顺着母亲的头发、脸颊肆意的流淌着,母 亲好像全然忘了那倾盆大雨,只是用双手紧紧的扶稳结满果实的树枝,怕持久的摇晃把所剩无几的、那些尚 未成熟的樱桃全部摇落。 ④雨渐渐的停了,望着地上青黄的果实,不懂事的弟弟一粒粒的捡着就往嘴里送。那个时候,我看到了 母亲浑身哆嗦着,眼角流下的,不再是雨水,手臂上被树枝挂开的血口和着头上淌下来的雨水,在无雨的走 廊下,慢慢的渗进我的记忆—— ⑤我家家境贫寒,姐弟又多,根本买不起像樱桃这么珍贵的水果。有一次上街,看到别家孩子吃樱桃的 时候,弟弟竟然把口水吞得咕咚咕咚作响,两只眼睛随着那个孩子的手在上下移动。母亲用力拉走了他,难 过的背过脸去撩起衣襟轻轻的擦拭着眼角。…… ⑥没过几天,母亲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带了两棵樱桃树的幼苗。我们姐弟乐得直蹦。母亲一边笑眯眯地吩 咐我们挖坑栽树,一边告诉我们,只要好好看管,三年后我们就可以吃到酸甜多汁的樱桃了。 ⑦可这场少见的狂风暴雨,几乎把树连根拔起,若是没有母亲勇敢的护卫,那几年的守护和希望恐怕真 的就要落空了。 ⑧风雨过去了,可母亲却病倒了,她在那天感染了风寒,卧床一个月有余。每天夜里,我都能听到母亲 阵阵的咳嗽声从隔壁屋里断断续续地传来。同时还伴着父亲的叹息和爱怜的责备:“不就两棵樱桃树吗?值 得你这样?”母亲只是幽幽的回答:“只要孩子们年年能吃到樱桃,我做什么也值”。 ⑨所剩的樱桃终于红了,当我们摘了洗净拿到母亲面前的时候,母亲却一粒也不曾吃,只是微笑着说怕 酸,牙会倒,劝我们自己吃。弟弟狼吞虎咽时被樱桃子呛住,半天憋不过气来时,母亲一边心急地拍打,一 边忍不住地责备。 ⑩窗外的阳光映着母亲流泪的脸颊,我分明地看到,那一粒粒紫红闪亮的樱桃,不就是母亲那颗滚烫的 心吗?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狂风 zhòu( )雨 (2 分) 2、第②段属于 描写,作用是 (4 分) 3、第⑤段划线句中母亲“难过”的原因是 (2 分) 4、本文精心刻画了母亲的形象,很多语句值得品味,请摘录一句进行赏析。 例句: (1 分) 赏析: (1 分) 5、展开想象,在第⑤段末的省略号处补写母亲的心理活动。(80 字左右) 参考答案:1、骤 2、环境 是下文中母亲奋力加固樱桃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孩子很想吃樱桃,却因为家里穷而买不起 4、例如:“雨水,顺着母亲的头发、脸颊肆意的流淌着,母亲好像全然忘了那倾盆大雨,只是用双手紧紧的 扶稳结满果实的树枝,怕持久的摇晃把所剩无几的、那些尚未成熟的樱桃全部摇落。” 这段对母亲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不顾环境的恶劣,无私、忘我地保护樱桃树的行为,表现了她对孩子深切 的爱。 例如:孩子这么想吃樱桃,叫我这个做娘的怎么办呢?那么贵的水果买是买不起啊,还能有什么法子呢?对 了,我可以自己在院子里种樱桃树啊。想点办法,托个朋友去买棵树苗,应该不难办。 巩固 2、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 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 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 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 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 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 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 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 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 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 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 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 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 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 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 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 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 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 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 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 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 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 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 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 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 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 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 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 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注释】孙犁: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始人。解放后, 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理 事、顾问,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按照 的记叙顺序展开的,文章采用这种记叙顺序的好处是什 么? 2、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2 分) 3、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4 分) 4、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4 分) 5、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4 分) 6、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4 分) 参考答案:1、 顺叙 按照作者与孙犁先生交往的过程记叙脉络清晰,层层深入地写出孙犁先生的个性特征, 有助于读者对他的了解一次比一次丰富、深入,最终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魅力。 2、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先生亲切热情、质朴勤俭、激情活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人格魅力。 3、少时,“我”自视才高,便敢有当做家的梦想。现在看来,自觉有些狂妄,故称“妄想”;那时,“我” 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孙犁。现在忆起,真是少年轻狂,故称“大言不惭”。 4、“看见”“站起”“亮”“微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逼真地让孙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人物的语言描 写体现了口语化的风格,自然真切地让孙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 5、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孙犁,捡豆粒、 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张,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 6、徐光耀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孙犁及他的作品那里谙熟“为文先为人”之大道。其实,不仅“为 文”,为任何事,亦应如此。 下节课主题: 《期中考试复习(下)》 预习作业: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 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 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⑤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君主。②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③御:驾车。④贱人:普通百姓。⑤下:使…… 下车。 1、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非汝所知.也( ) (2)譬之良医善.药也( ) 2、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 分) 则吾必说而强食之.。_____ 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子不欲我见伊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4、汤去见伊尹的行动,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 _________的国君。(3 分) 参考答案: 1、(1)知道,懂得,明白(2 分) (2)好,好的(2 分) 2、那么我一定会喜欢它并努力吃这个药(3 分) 3、彭氏之子认为伊尹只是个普通百姓,商汤不必降低身份去见他。(2 分) 4、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3 分,如写贤明、谦虚、心系国家等得 1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