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赏析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赏析 部编版

第十讲 文言文赏析 国学经典 ‎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考点总结 • 通假字 ‎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今异义 ‎ 古:多次 ‎ 三 ‎ 今:数词 ‎ ‎ 古:这 ‎ 是 ‎ 今:表肯定 ‎ • 一词多义 知:人不知而不愠( ) ‎ 是知也( ) ‎ 自: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有朋自远方来( ) ‎ 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其恕乎( )‎ 文言文精讲 ‎ ‎ 教主传功 一、学习文言文“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就是先从读入手,初读古文时就要把音读正确,特别是一些生僻字、多音字以及通假字读正确。对于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要借助字典及其它工具书帮助解决。‎ ‎ 2.读注解词 在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在文下都有一些重点字词的讲解注释,这部分内容不能忽视。‎ ‎3.串讲文意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篇文章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文。‎ 4. 体会情感(道理)‎ 在理解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言文中讲明的道理等。‎ 5. 熟读成诵 在小学和中学时代,学习文言文最终都要达到背诵的这一最终目标。这个最终目标的取得是通过熟读达到的。背诵要及时、准确、流利。所谓及时,就是要在课文学完后一两天内就能背诵;准确,就是要准确无误;流利,就是要熟练流畅,不能过多停顿或读破句子。‎ 二、怎样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_______”,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 ‎2.“_______”,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3.“_______”,就是增补。‎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 “必细察其纹理”‎ ‎“细” “_____________”;‎ ‎“察” “_____________”;‎ ‎“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③ 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 ‎ 4.“______”,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昂首观之”‎ ‎“昂” “______”;‎ ‎“首” “______”。‎ ‎ 5.“______”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 名篇精讲 童趣 余忆童稚(zhì)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xiàng)为(wèi)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há m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wéi)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 ‎ 名著导读 ‎ ‎ 导读 ‎“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西游记》是同学们比较熟知和喜欢的作品,但很多同学都是通过观看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剧来了解《西游记》的。今天带你走进原著《西游记》,让你在这个天马行空的神话世界,进行一番独特的语文学习。‎ ‎(一)全书内容 ‎★《西游记》原著为章回体,共100 回:‎ ‎①1-7 回:描写孙悟空的来历和他大闹龙宫、地府和大闹天宫故事。‎ ‎②8-12 回:主要交代唐僧取经的原因,起故事情节过渡的作用。‎ ‎③13-100 回:主要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对于这部小说的主题的理解通常包括这样的几个方面:‎ ‎①歌颂孙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 ‎②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③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 ‎★因为同学们对电视剧更为熟悉,所以在此将电视剧的各集名称罗列于此,你能想起每集相应的情节吗?‎ ‎86 年旧版(25 集)‎ ‎01 猴王初问世02 官封弼马温03 大圣闹天宫04 困囚五行山05 猴王保唐僧 ‎06 祸起观音院07 计收猪八戒08 坎途逢三难09 偷吃人参果10 三打白骨精 ‎11 智激美猴王12 夺宝莲花洞13 除妖乌鸡国14 大战红孩儿15 斗法降三怪 ‎16 趣经女儿国17 三调芭蕉扇18 扫塔辨奇冤19 误入小雷音20 孙猴巧行医 ‎21 错坠盘丝洞22 四探无底洞23 传艺玉华洲24 天竺收玉兔25 波生极乐天 ‎98 年续集(16 集)‎ ‎26 险渡通天河27 师徒生二心28 真假美猴王29 受阻狮驼岭30 遇仙孔雀台 ‎31 如来收大鹏32 情断黑水河33 收伏青牛怪34 祈雨凤仙郡35 大闹披香殿 ‎36 绝域变通途37 泪洒隐雾山38 救难小儿城39 缉盗菩萨域40 还魂寇善人 ‎(二)作者介绍 吴承恩,明代,江苏淮安人。自幼敏慧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淮安府志》记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以后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动脑筋,想一想你发现下面三幅图片的奥秘了吗?‎ ‎ ‎ Name: Name: Name:‎ 兵器: 兵器: 兵器:‎ 天庭任职: 天庭任职: 天庭任职:‎ 盘踞地点: 盘踞地点: 盘踞地点:‎ 出道地点: 出道地点: 出道地点:‎ 正果封号: 正果封号: 正果封号:‎ ‎◆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他在西游途中的某个经历,说一说他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Name:孙悟空 Name:猪八戒 Name:沙僧 兵器:金箍棒 兵器:九齿钉耙 兵器:降妖杖 天庭任职:弼马温 天庭任职:天蓬元帅 天庭任职:卷帘大将 盘踞地点:花果山 盘踞地点:云栈洞 盘踞地点:流沙河 出道地点:五行山 出道地点:高老庄 出道地点:流沙河 正果封号:斗战胜佛 正果封号:净坛使者 正果封号:金身罗汉 ‎(三)人物性格特点 唐僧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他不畏艰难险阻,执着向佛,立场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 另一方面,他心地善良、慈悲为怀,但有时因此人妖不分,反而给取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选段】‎ 那孙大圣抬头再看,只见那红云又散,复请师父上马前行。三藏道:“你说妖精又来,如何又请走路?”行者道:“这还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惹我们。”长老又怀怒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搊着脚,捽下马来,如今却解说甚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行者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却是沙僧苦劝,只得上马又行。‎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缰,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却又觌面看见模样,一则做不得手脚,二来又怕念《紧箍儿咒》,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让唐僧到了树下。那长老将鞭梢指着问道:“你是那家孩儿?因有甚事,吊在此间?说与我,好救你。”噫!分明他是个精灵,变化得这等,那师父却是个肉眼凡胎,不能相识。‎ 那妖魔见他下问,越弄虚头,眼中噙泪……‎ 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西游粉丝级别测试】说说看,你是哪个级别?‎ ‎◆秀才测试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 、真假 、三借 。‎ ‎◆举人测试 ‎《西游记》中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__________ ”,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__________,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进士测试 红孩儿是 和 的儿子。‎ ‎◆状元测试 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 , 。‎ ‎【参考答案】‎ 秀才测试:天宫、美猴王、芭蕉扇; ‎ 举人测试:齐天大圣七十二变;‎ 进士测试:牛魔王铁扇公主; ‎ 状元测试: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四)相关知识 ‎(一)你知道《西游记》的历史渊源吗?‎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年仅25 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当然,《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唐僧已经相去很远,不能同一而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电视栏目《百家讲坛》中的《钱文忠讲西游》,那里所讲是更真实的一个唐僧。‎ ‎【唐僧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 ‎【唐僧在印度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 部。为防止经文被盗,玄奘在唐王的帮助下修筑了大雁塔,保存经文。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编辑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二)《西游记》还是一部讽刺小说呢!‎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庸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看一看,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根金箍棒,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为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祖有关系,这又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黑暗现实。】‎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甚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却来宝座前叩头,谢了如来,一直出门。‎ ‎……‎ ‎……(待师徒四人发现是无字经书返回再取时)‎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 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 ‎(三)读一读,《西游记》中引人深思的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 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 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 课后作业 ‎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 ‎2.翻译:‎ ‎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 ‎   ⑵白雪纷纷何所似? ‎ 参考答案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不久,一会儿。 高兴的样子。 ‎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不上 ‎ ‎2.翻译:‎ ‎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大风飘起。 ‎ ‎   ⑵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