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线四 从农耕经济到工业经济
主线四 从农耕经济到工业经济 (范围: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 (时间:45分钟 分值 :8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 古代中国的农业 古代中国的农业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海禁”政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广东深圳一模·27)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出了清代( ) A.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D.农村贫富差距加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 【解析】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就是合法的,并不是从清代开始趋向合法化,故A项错误;土地的易主、失去和获得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并且清代农业生产继续发展,故B项错误;土地易主、买卖频繁,说明清代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土地兼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 2. (2019·广东深圳一模·25) 表1 地区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代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唐代 32 11 32 24 5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表1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 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唐代长江流域的治水次数多于黄河流域,说明长江治理超过黄河,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各地治水次数,不能看出治水成效,故B项错误;根据治水次数可知,唐代黄河治理次数增加的仍然较多,并且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唐代治水次数明显增加,这说明唐代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 3. (2019·广东佛山一模·26)表1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表1 时期 规定 曹魏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唐代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据表可知( )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 【解析】由材料内容分析可知,曹魏屯田制下耕种者可以获得收成的4/10,西晋占田制下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北魏均田制下农民可出卖一部分桑榆枣树,唐代均田制下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可出卖,由此可知从曹魏到唐代政府将农民所获得的土地福利部分制度化,故A项正确;曹魏屯田制至唐代均田制尽管土地属于国有,但耕种方式依然属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不同土地制度下农民利益的分配,无关社会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贵族和地主也可授田,因而授田法不会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9·重庆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6)北宋太宗年间准奏大臣上言:“田之未垦者,募民垦之,岁登所取,其数如民间主客之例。”(北宋时期土地主人为主户,租地户为客户)这则材料说明了( ) A.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北宋得到发展 B.北宋通过土地国有抑制土地兼并 C.北宋政府通过垦田解决财政危机 D.北宋农业领域雇佣关系产生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北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土地兼并带来主户与客户之间租佃关系的发展,故A项正确;北宋不抑土地兼并,主户与客户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只介绍北宋政府垦田政策,但没有涉及此举的目的,故C项错误;主户与客户间是租佃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9·山西孝义高三下学期名校模拟卷一·26)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B.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C.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D.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依所学,唐代丝织业缂丝技艺高潮,丝织业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依所学,唐宋时期百姓可以穿麻、棉的衣服,故B项错误;据材料“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纸衣和尚”可知纸衣是和尚的衣物,未体现出流行的趋势,故C项错误;“ 人悉以纸为衣、雪香纸袄不生尘、多透纸袄为衣、常服纸衣”可知出现了纸制的衣服,说明唐宋时期造纸术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9·重庆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7)明朝北方边境的粮草供给交给普通商人做,政府省去路程上的消耗。粮草生意风险大,利益小,于是明政府就给往北方边境输送粮草的商人发放“盐引”,让商人们合法地从事食盐生意。这样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商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这反映出( ) A.明朝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遇到挑战 B.官督商办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形式 C.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明朝北方边防空虚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明朝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但在实践中“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抑商政策受到挑战,故A项正确;材料“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而非政府参与经营,与官督商办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但没有反映出放弃,故C项错误;材料政府为了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风险而让商人参与,没有体现出北方边防空虚,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9·广东深圳一模·28)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 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 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鸦片战争前夕,国人对列强并不了解,材料也无法体现对列强的警惕,故A项错误;根据“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腐朽落后的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关税“陋规”,与自然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海关关税虽然很低,但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不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9·重庆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9)1882年,上海周围出现创办近代工商业热, “公司还在创办,民间买卖公司股票已出现狂热,大量资金从钱庄、商号流出。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亏倒之行号、店铺,日有所闻。讼案累累,不能清结。这反映出( ) A.清朝制度改革严重滞后 B.盲目发展引发经济灾难 C.小农经济难以应对市场风险 D.政府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材料中晚清股票买卖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导致“情弊显露”,故A项正确;材料现象是经济制度不健全,“民间买卖公司股票已出现狂热”导致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晚清公司创办艰难,与小农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清朝经济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9·安徽蚌埠一模·7)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 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D.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郭嵩焘坐轮船以及熊蒋两人创办轮船企业,没有涉及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熊蒋创办轮船企业四处奔走,在次年获得总督批准,说明障碍还存在,且B项中“扫除了”一词太过绝对,故B项错误;郭嵩焘乘轮船回家竟然被苦阻,17年后创办轮船企业竟要总督批准,说明近代航运业何其艰难,故C项正确;熊蒋创办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说明民众仍不开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0.(2019·山西孝义高三下学期名校模拟卷一·29)下表是1914年至1937年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元)这说明( ) 时期 1914—1917年 1931—1937年 年平均产值 比重(%) 年平均产值 比重(%) 粮食作物 10169.10 74.59 10961.70 70.05 经济作物 2323.40 17.04 3280.80 20.97 家畜 1141.40 8.37 1404.40 8.98 合计 13633.90 100.00 15646.90 100.00 A.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缓慢 B.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政府不重视农业科技发展 D.长期战乱导致了农业生产衰退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家畜”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说明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缓慢,故A项正确;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是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些都没在材料中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小农经济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未涉及到政府行为,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家畜年均产值都有所增长,未出现衰退的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A 11.(2019·广东佛山一模·30)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企业发展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 【考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体现了1940年相比于1937年西部地区及重庆工厂大量增多,这与抗日战争工厂企业内迁有关,并非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推动企业内迁,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重庆的企业增多,但不能说明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企业内迁与抗日战争有关,非西部开发而推动,故C项错误;材料中企业内迁,说明国民政府意图通过企业内迁保留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以为持久抗战作准备,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9·河北承德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4)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考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看不出得疾病者,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项错误;结合教材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且材料中挤购人群中甲客购物盲目抢购,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品是哪国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重庆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按货物精粗而定,大都为百中取二,或百之三四,由行商承保代缴(政府指定的十三行商人称行商)。正项的钞税,似属有限,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即纳入经手官吏私囊的各色繁杂费用。雍正初年,整顿财政,将规礼归公,每年总额常超出海关的正额。规礼归公之后,新之规礼又随之而生,据乾隆年间的调查,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二 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新关正式成立。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受清政府委托,海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剑桥大学方德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征收的特点,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造成哪些影响(13分) 【考点】“海禁”政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由“大都为百中取二,或百之三四”、“由行商承保代缴”、“将规礼归公”,分别得出税率较低;行商代为缴纳(没有专门的征收机构);制度不规范(缺乏明确完整的海关制度);政府承认规礼合法性。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上的专制制度、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以及低关税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二“外籍税务司制度”反映出外国人控制海关;“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长期执行‘协定税则’”,税税率不自主;“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海关兼领洋务活动;“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海关插手内政外交。第二小问影响,辩证的分析,既有利于推动洋务运动和海关制度近代化,也方便列强插手中国内政和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1)特点:税率较低;行商代为缴纳(没有专门的征收机构);制度不规范(缺乏明确完整的海关制度);政府承认规礼合法性。(答对三条得6分) 原因:海禁政策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封建制度下对人治的认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海关制度的完善;低关税有利于传统手工业品出口。(答对3条得6分) (2)变化:外国人控制海关;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关税税率不自主;海关兼领洋务活动;海关插手内政外交。(2分一条,4条7分) 影响:中国海关出现半殖民化;推动海关制度近代化进程;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方便外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2分一条,共6分) 14. (2019·陕西榆林一模·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该题。 表1 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收工) 矿产品(机采)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9 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2 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5 1936 44.1 2.5 1.6 6.7 5.6 32.4 7.1 表2 1943—1906年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量变动情况(单位:千担) 种类 1903年 1913年 1917年 1921年 1928年 1936年 茶 1519 1442 45 430 926 373 生丝 211 317 302 276 435 38 豆类 2615 10326 10433 11836 40391 1875 豆饼 3404 11818 15513 22282 21652 214 花生 157 1115 361 1214 1465 749 棉花 760 739 832 609 1112 368 棉纱 1 28 26 350 90 植物油 421 1213 2756 2030 2368 1959 猪鬃 40 53 64 44 67 87 牛皮 242 498 477 217 420 241 牛毛 193 280 339 463 486 266 锡 42 139 196 103 118 41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从表1和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出口商品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成因。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特征,从材料中国出口商品的类别,出口商品的数量,可总结近代中国出口商品呈现出的特征;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中中国出口商品的特征,以及近代中国经济的主要形态和近代化工业的发展状况,可分析其主要成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受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影响。 【答案】近代中国出口商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多为农副产品和初级未加工或粗加下产品;(2)总量小:(3)科技青最低;(4)出口商品量早逐年萎缩的趋势。(8分) 成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受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影响。(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