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讲义-【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 标 解 读 时 空 坐 标 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加文化自信。 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的表现 类别 表现 农业 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在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商业 ①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商帮出现: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 12 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2.经济发展的局限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核心:“致良知”。 (3)内容 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②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③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④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离经叛道的李贽 (1)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2)代表 人物 主张 黄宗羲 ①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②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王夫之 知识点三 小说与戏曲 1.小说与戏曲繁荣的背景 (1)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2)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3)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12 2.小说成就 作者 时间 成就 意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志通 俗演义》 吴承恩 明朝中期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吴敬梓 清朝中期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清朝中期 《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3.戏曲成就 (1)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而形成,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1.阅读教材P83“《耕织图·耙耨》部分图”:观察绘制于康熙时期的此图,有什么隐含信息? 提示: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 批注: 2.阅读教材P84“《历史纵横》”:这些原始史料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能否据此断定晚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为什么? 提示:这些原始资料透露了明朝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历史信息。 可以断定。原因:①史料中“机户出资”“大户张机为生”,靠手中资金、生产资料购买劳动力,剥削増殖财富;②“织工出力”“小户趁织为活”,说明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惟靠受雇出卖劳动力为生;③“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于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显示出当地已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样,资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所有者(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自由雇佣者(织工) 在市场相遇,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了。 12 批注: 3.阅读教材P84“《盛世滋生图》”:这幅图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现象:商品经济繁荣。原因:清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农业、手工业商品化趋势加强;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涌入;商帮的形成。 批注: 4.阅读教材P84“史料阅读”: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徽商勤奋不已,长年坚持,持之以恒,肯于吃苦;讲求内部团结,依靠集体力量;重视商业经验的传承;崇尚节俭,不奢华。 同意。因为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州商人的实际,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写照。 批注: 5.阅读教材P86“思考点”: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作品。 批注: 6.阅读教材P86“历史纵横”:清朝统治者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纂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有何影响? 提示: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 批注: 7.阅读教材P87“学思之窗”:应该怎样理解徐光启的观点?他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何在? 提示: 12 理解:徐光启的这番言论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注重实用经验,轻视理论研究,徐光启的思想反映了他当时已经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注重理论的研究。 理由:《几何原本》是数学之宗,是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几何原本》在训练人的精细、准确方面作用很大,它的数学思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生活,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批注: 知识点四 科技 1.科技成就著作 作者 科技著作 主要内容或贡献 李时珍 总结性著作 《本草纲目》 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学东渐 (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3)表现 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8.阅读教材P87“《坤舆万国全图》”: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处于《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提示:迎合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批注: 12 [思维导图]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局限 史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史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史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ɡsū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编自蒋以化《西台漫记》 史料四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且多扣克,以浚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意)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 12 提示: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提示: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依据史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提示: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征:通过购买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4)依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言简意赅,至少四个要点)。 提示:统治者的限制和盘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明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工商业资本的短缺。 1.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 (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2.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 12 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1.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D [根据题干中“佃农所获……夕贸市廛”“上米贸银”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 2.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该材料表明当地( ) A.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日益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 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 C [由材料中“从店中给筹取值”可判断“暑袜店主”与“合郡男妇”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史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12 ——李贽 史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根据史料一,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提示:主张:反教条、反权威;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自由。实质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增强。 (2)结合史料二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的主要思想主张。 提示: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历史评价 1.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去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2.历史评价 (1)积极影响 ①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新的活力,使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消极影响 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 12 不占统治地位。 ②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3.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D.商鞅变法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李贽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A [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角度分析社会环境对科技的影响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 12 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中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特征及其原因 (1)特征:中国在传统科技领域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有明显的总结性色彩;出现西学东渐的新的时代特征,如欧洲先进水利方法的传入,欧洲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传入等。 (2)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的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缺乏经济推动力;八股取士及大兴文字狱,使人才受到严重束缚。 2.“李约瑟难题”的现实启示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为科技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2)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及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鼓励知识创新。 (4)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5)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 5.2018年,黄浦区光启南路在市政道路改造中,发现两根粗大石柱,据专家初步推断是徐光启的遗物。与徐光启相关的史实是( ) A.榷场贸易 B.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 D.西学东渐 D [明朝徐光启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故D项正确;A项是北宋时期设立的,B项是汉朝开通的,C项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与徐光启无关,均排除。] 6.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道:“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 12 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的社会文化。”据此可知,李约瑟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因素是( ) A.重总结轻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B.小农经济主导之下社会技术需求相对较低 C.道家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 D.“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追求 D [根据材料关键词“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的社会文化”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题中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B项不属于社会文化,材料指的是儒家而不是道家,C项错误,均排除。]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