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知识梳理: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SSS; (2) SAS; (3) ASA; (4) AAS; (5) HL 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的情况:(1)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全等变换.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具有全等的所有性质.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直线平行移动.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直线翻着1800.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 二、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举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 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 三、几何证明的一般步骤: 1.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 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考点分析 1. 全等的概念和性质;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只给出三角形三角三边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利用: 证明角相等:(1)对顶角相等;(2)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4)角平分线的定义;(5)等式性质;(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7)等边对等角. 证明线段线段:(1)中点定义;(2)等式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4)等角对等边;(5)角平分线的性质. 证明垂直的方法:(1)证明两直线夹角等于900;(2)证明邻补角相等;(3)若三角形的两锐互余,则第三 个角是直角;(4)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条直线;(5)证明该角所在的三角 形与已知直角三角形全等;(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采用截长补短法. (1)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2)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 4.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相关证明; (1)有角平分线时,常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证题. (2)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5. 中线的性质相关证明: (1)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2)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3)有三角形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倍长中线). 典型题型分析 类型1. 全等的概念和性质 例1. 如图,已知≌,,, 则对应边为_____,对应角为_______. 例2. 如图,已知,若,, ,,求的度数. 例1图 例2图 例3. 如图, ≌,点A和点B、点C和点D分别是对应顶点,如果AB=6cm,BD=7cm,AD=4cm,那么BC的长为( ) A. 6cm B. 5cm C. 4cm D. 不能确定 变式题:如图,≌,并且AB=C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1=∠2 B. ∠D=∠B C. CA=AC D. AC=BC B C A AD 1 22 D C B A 例3图 变式题图 【拓展提升】 例4. 如图所示,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不大于1800),若∠B=300,∠C=400,问: (1)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旋转后的的顶点与原的顶点B和A在同一条直线上? (2)再继续旋转多少度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原是指开始位置)? C A B 类型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利用“SSS” 例1. 如图,点E、F在BC上,AB=DC,AF=DE,BE=CF.求证:≌. A D B E F C (1) A BB F E D C (2) A B F E C D (4) A B E F D C (3) 变式题: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F,AC=DE,BE=CF.求证:∠A=∠D. A D B E C F 例2. 如图,AC=AD,BC=BD.求证:∠C=∠D. B D C A A D B C E 例3. 如图,已知:AC,BD相交于O点,且.求证:∠B=∠C. 【拓展提升】 例1. 如图,已知:.求证:(1);(2)AE∥DF. 利用“SAS” 例1. 在中,AB=AC,AD平分∠BAC,求证:≌ A B C D 例2. 如图,AB=AC,AD=AE,∠1=∠2.求证::≌. A B C D E 1 2 A F D B C EE 例3.如图,已知:. 求证:. 【拓展提升】 例1. 如图,已知: ,求证: 例2. 如图,已知:,. 求证:. 利用:“ASA” “ASA” 例1. 由AB⊥BD,ED⊥BD,垂足分别为B、D点,点C在BD上,且BC=CD,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DE=AB. A BBB E D C G F 例2. 和中,∠A=500, ∠B=300,AB=10, ∠B=500, ∠F=1000,DE=10, 求证:≌ 变式题:如图, ∠ABC=∠DCB, ∠ACB=∠DBC,求证:AC=DB. A B C DD 例3. 如图,在ΔAFD和ΔCEB中,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F=CE, (3) ∠B=∠D ,(4) AD∥BC.请用其中三个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A D BBB CC E F 例4. 如图,已知:. 求证:. 例5. 如图,两条直线AC,BD相交于O,BO=DO,AO=CO,直线EF过点O且分别交AB、CD于 点E,F,求证:OE=OF D F C O A E B 例6. 如图,已知:,.求证: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例7.如图,已知:,,,直线DC过E点交AD于D,交BC于C. 求证:. 【拓展提升】 例1. 如图,已知:,.求证:. 例2. 如图,已知: AD为的高,且,F为AD上一点,连结BF并延长交AC于E,. 求证: 例3. 如图所示:在△ABC和△DBC中,∠ACB=∠DBC=,E是BC的中点,EF⊥AB,垂足为F, 且AB=DE. (1)求证:BD=BC; (2)若BD=8cm,求AC的长. C E B A F D 例4. 某人在河的一岸,要测河面一只船B与码头A距离,他的做法是:(1)在岸边确定一点C,使C与A、B在同一直线上,(2)在AC的垂直方向画线段CD,取其中点O,(3)画DF⊥CD,使F、O、A在同一直线上,(4)在线段DF上找到一点E,使E与O、B共线.他说只要测出线段EF的长就是船B与码头A的距离.他这样做有道理吗?为什么? A C B DD E F O 例5. 如图,在△ABC中,AC⊥BC,AC=BC,D为AB上一点,AF⊥CD交CD的延长线于F,BE⊥CD 于E.求证:EF=BE—AF A C F D E BB 利用:“HL” 例1. 如图,已知AB=CD,DE⊥AC,BF⊥AC,DE=BF,求证:AB∥CD. D A E F B C B F G C D E A 例2. 如图,△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BD=CE,DF⊥BC于点F,EG⊥BC,于点G,且DF=EG.求证:BE=CD. 例3.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C、AB上,AG⊥BD,AF⊥CE,垂足分别为G、F,且AG=AF. 求证:AD=AE. BB C A E D F G 【拓展提升】 例1. 已知,如图,△ABC和都是锐角三角形,CD、分别是高,且, ,.求证:△ABC ≌. A D B C A D B C 变式题:如果△ABC和都是钝角三角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ABC ≌”还成立吗? 如图,已知:,.求证: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巩固练习: 1. 如图,已知:求证:. 2. 如图,已知:求证:. 3. 如图,已知:D、E是BC上的两点,且求证:. 4.已知:在中,M在BC上,D在AM上,(如图)求证: 5. 如图所示,已知,E是AC上一点. 求证:. A D CC B 6. 如图,已知:.求证:. 7. 已知:(如图). 求证: 变式题:如图,已知,,.求证:. 8. 如图,已知:,直线AE,BD相交于点C,,,交BD于F. 求证:. 9. 如图,已知:,EF过点O.求证:. 10. 如图,已知:在中,AD是的平分线,于E,于C,求证:. C D A E F B 11. 如图:AC⊥BC,AD⊥B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是E,F,求证:CE=DF.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