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8诗词三首课件粤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8诗词三首课件粤教版必修3

18 诗词三首 画堂春 ( 宋 )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 ①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注 】 ① 捻 (niǎn) :持取、捻弄。 【 诗意解读 】 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天空灰蒙蒙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杏园已经失去原来的动人景色,杜鹃在枝头悲哀地叫着,多么令人伤感啊!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靠着栏杆,信手拿着花枝,一会儿又放下花枝。满脸愁容,默默无语地看着天空,她心中的 “ 恨 ” 有谁能理解呢? 李煜 (937 — 978) ,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 《 虞美人 》 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作者介绍 1 . 《 虞美人 》 是李煜的绝笔词。宋太祖开宝八年 (975 年 ) ,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 ( 现在河南开封 )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 年 ) ,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但被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死时 41 岁。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背景解读 2 . 《 书愤 》 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年 ) ,其时诗人 61 岁。诗人一生 “ 寄意恢复 ” ,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 “ 书 ” ,即书写; “ 愤 ” ,即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3 . 《 扬州慢 》 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扬州自隋以来是南北运输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昔日繁华的扬州,已残败不堪,萧条冷落,作者路过此地时,感慨今昔,因制此曲。这里 “ 扬州慢 ” 既是词牌,又是词的题目,与词的内容相关;后来此词牌只被用作词谱,与词的内容无关。慢,指慢调,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取名。 1 .试找出 《 书愤 》 诗中对比的形象,并体会这些对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提示: 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奋发,后四句幽愤哀伤,情绪有起有伏,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具有感人的力量。 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很突出,具体如下: 对比内容 作 用 昔日的豪气壮举 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 今日的年迈衰颓 诸葛亮的积极进取 表现作者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这也使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形成波澜,冲击读者的心田,很容易引起共鸣 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 2.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提示: 因 “ 空 ” 而 “ 惊 ”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1 .结构图示 2. 主旨归纳 《 虞美人 》  此词写于李后主被俘将死的前夕,是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沦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 “ 日夕以泪洗面 ” 。词中写出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的对人生厌倦的感叹,也写出了 “ 往事知多少 ” 的反省追悔,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了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 《 书愤 》  这首诗中,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 扬州慢 》  这首词是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于是写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1.《 虞美人 》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前六句话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 对应考点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 提示 】 通过词人的写作目的找出主旨句。然后分析前面的六句话是怎样组合起来表达词人的情感的。 【 答案 】 主旨句是: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短短六句话,其实暗藏玄机: “ 何时了 ”“ 又东风 ”“ 应犹在 ” 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 往事知多少 ”“ 不堪回首 ”“ 朱颜改 ” 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三组对比,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 “ 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 ” 的独特感受。 2.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 “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 。 《 书愤 》 一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 对应考点 】 鉴赏作品的语言。 【 提示 】 先找出体现 “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 风格的诗句,再具体分析诗句是怎样体现这一风格的。 【 答案 】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 25 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投身战斗、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3.《 扬州慢 》 一词中,作者化用杜牧的诗句有何作用? 【 对应考点 】 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 提示 】 根据词人的写作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 答案 】 此词中多处化用了杜牧的诗句,用杜诗中所蕴含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之意,来与今日扬州的现实见闻、感受形成比衬关系,很好地抒发了作者的 “ 黍离 ” 之悲。如化用 “ 春风十里扬州路 ” ,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兴盛与现实中的 “ 荠麦青青 ” 相对照,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 “ 豆蔻梢头二月初 ” 和 “ 赢得青楼薄幸名 ” 两句,是说杜牧虽然风流俊赏,才情过人,但面对疮痍满目的扬州,也难有风流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此刻难言的忧伤;化用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两句,进一步抒写景物依旧、风光不再的哀痛。化用这些诗句,借用它们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衬今、今昔对照的作用,作者的故国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得以曲折、深刻的表达。 《 虞美人 》 在比喻手法上运用得非常成功,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将抽象无形的离愁比作具体可见的 “ 一江春水 ” ,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写 “ 愁 ” 佳句。 巧用比喻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从而使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技法镜鉴 比喻手法 【 即时小练 】 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 “ 青天 ”“ 月亮 ”“ 芭蕉叶 ”“ 露珠 ” 作为描述对象。 【 示例 】 青天 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 答案 】 示例 电线,是一组五线谱, 落燕是个休止符 手指,轻轻一弹,它就动了。 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 思想内容 ” 指作品的整体内容,主要指作品的主旨和寓意; “ 观点态度 ” 指作者渗透在诗词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正确地理解和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指出局限性等。 对接高考 “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技巧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心境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请简要分析。 (3) 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如: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 …… 谈谈你的看法。 1. 在高考试题中, “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一般与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合起来考查。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 “ 评价 ” 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 (2) 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 (3) 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2. 鉴赏途径 (1) 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 世 ” 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 “ 人 ” 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 (2) 融入境界,体物察情。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 (3) 概括内容,分析目的。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 ( 人、事、景、物 ) 和写作目的 ( 情、理、趣 ) 。 【 典型例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 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① [ 唐 ]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 ② ,十首秦吟近正声 ③ 。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 ④ 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 注 】 ①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 “ 老元 ”“ 短李 ”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 “ 短李 ” 。 ②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 《 长恨歌 》 。 ③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 《 秦中吟 》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 伏:服气。 请从 “ 戏赠 ” 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① 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 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夜读岳飞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 OK 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美文赏读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 《 出师表 》 。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 《 蜀相 》 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 《 出师表 》 。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 《 岳飞书前后出师表 》 。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彪炳千古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 《 出师表 》 之后的 “ 跋 ” : “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 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亮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 《 出师表 》 也赞美不已: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 书愤 》) “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 (《 病起书怀 》)《 出师表 》 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 “ 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 ” ,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 “ 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 ! 【 课外阅读参考书 ( 篇 ) 目 】 梅尧臣: 《 鲁山山行 》 苏轼: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秦观: 《 江城子 》 陆游: 《 追赶往事 》 文白对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