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单元写作导学案 抒情性散文写作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单元写作导学案 抒情性散文写作学案 粤教版必修1

抒情性散文写作 训练目标 掌握抒情性散文的基本写法,进行抒情性散文的写作训练。‎ 抒情性散文是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和目的,通过形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抒情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直抒胸臆,也叫直接抒情,即不借助其他手段而直接抒发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感想;二是间接抒情,即利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式来间接地传达感情。在抒情性散文的写作中,作者更多的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在散文的写作中,间接抒情主要表现为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的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沉香是一种名贵的高级香料。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原来,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并不直接产出沉香。为了得到沉香,人们必须在沉香树上划开缺口,让树脂顺着伤口溢出,树脂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便结成一层厚厚的痂,过一段时间把痂取下,就是沉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夜来香·沉香·我 爷爷在门前种了一株夜来香。它一身嫩绿,仿佛一个穿着绿罗裙的小姑娘,身上缀满了小巧玲珑的绿宝石。(1)暮色四合,微风过处,夜来香轻快地舞动起来,送来缕缕清香,令人心醉。‎ 那个夜晚,我正为高三的一次大型考试失利而伤心。窗外的风不知疲倦地来来去去,留下一室夜来香的香甜,我却无心品味。高考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的心情愈发沉重。‎ 风更大了,雨声也响起来了,雨珠敲打着窗户,发出响亮的“噼啪”声,把我的思绪打得七零八落。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张嘲笑的脸,叫嚣着:“你真差劲!”唉,我的胸口隐隐地作痛起来,轻叹一口气,关掉台灯。‎ 第二天,我刚走出家门,便看见一地残绿,是夜来香!昨夜的风雨并未对它的美丽有丝毫怜悯。可怜的花!我为考试失利所折磨,而你却在风雨中受摧残,我们也算同病相怜吧。(2)‎ 之后的几天,风中再无清香。我想,娇弱的夜来香,定已元气大伤。也许它要沉睡一年,才能告别暗淡无光的现状。‎ 一天晚自习结束,我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觉得书包似有千斤重。突然,一缕熟悉的清香钻入我的鼻间。我难以置信地打开台灯,果然,灯光下,一株夜来香正骄傲地对我微笑着。这个小姑娘仍然亭亭玉立,风雨带给它的伤口成了它最美的装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夜来香已从伤痛中苏醒过来,它不再散落一地,而是铆足力气重新发芽、开花。也许它会在下一次暴风雨中再受伤,但它依然会在风雨后送来更浓烈的香。(3)在风中,我闻到了生命的味道。‎ 我不由地想到沉香。(4)人们为了得到沉香,在沉香树上划出缺口,让树脂顺着伤口溢出,树脂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便结成一层厚厚的痂,把痂取下,就成了名贵的高级香料——沉香。我们的人生道路不就如同沉香的形成过程吗?人生难免有缺口,我们只有不断被疼痛击打,最后才能成就自身,走向成功。‎ ‎(1)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夜来香之美。‎ ‎(2)描写“我”遭遇考试失利后的沮丧,与夜来香遭遇风雨摧残相照应。‎ ‎(3)夜来香重新绽放,引发“我”的思考。‎ ‎(4)承上启下,由夜来香联想到沉香。‎ 8‎ 一株夜来香可以在狂风暴雨后迅速恢复生命力,坚强地继续绽放;一棵沉香树可以在被划出一道缺口后迅速包裹好自己,结出名贵的香料;而我也可以在考试失利后迅速走出阴影,勇敢地接受新的挑战!(5)‎ 此时,我感觉到一股力量已然生成。于是我在书桌前坐好,拿出笔和纸,信心百倍地开始新一天的学习生活。‎ ‎(5)将夜来香、沉香和“我”的共同点聚集在一起,揭示主旨。‎ 名师评语 作者选择高三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受挫折情景,将自己情感的变化融入对夜来香的描写之中,由此联想到沉香,并很好地将夜来香、沉香和“我”三者的共同点聚集在一起,鲜明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让人眼前一亮。文章内容丰富,情感变化曲折有致,描写细腻、真实而生动,具有引人入胜之功效。唯一遗憾之处就是描述夜来香的内容显得多了些,如果能注意将三个方面进行恰到好处的安排,就更能凸显主题了。‎ 技法总结 ‎1.借景抒情 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等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依托,情为魂魄。‎ ‎2.托物言志 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体物寄意、托物言志的写作目的。这种散文的写作范围很广,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鸟虫鱼,或者是小猫小狗、铅笔篮球之类,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往往要描述事物的突出特点,并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触景能生情。‎ 杜甫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感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苏轼看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景象,就想起自己“早生华发”,感叹“人生如梦”。‎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也会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的感慨。‎ 8‎ 面对多姿多彩的景物,或不经意间发生的事,你一定有过许多的经历和体验。请你选择一次经历或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呈现 雪中梅(1)‎ ‎①爷爷酷爱养花,于是便在院子里种了一株梅树,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栽培有问题,那株梅树还未开过花。于是我渐渐把它忘了。(2)‎ ‎②冬季里下了一场纷飞的大雪,厚厚的积雪压在树枝上,这株梅树有了随时都可能散架的危险。爷爷则认为这是大自然的造化,是生是死是命中注定的,便不再理它。‎ ‎③雪停了,外面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屋顶上,桥上,望去雪白雪白一片;田野上也是白蒙蒙的一片,好像一层白色的毯子保护着大地。(3)‎ ‎④院里院外都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屋檐下挂了几根长长的冰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晶莹剔透。只听见左邻右舍用扫把、铲子除雪的声音。一阵阵的“叮叮当当”给这单调的世界增添了几分活力。(4)‎ ‎⑤我拿起了扫把走到院子中央,看着被积雪压得喘不过气的梅树,本想帮它除掉点积雪,但想想说不定这厚厚的积雪能让梅树“憋”出几株梅花,带给人们一点惊喜。(5)‎ ‎⑥我拿起扫把沿着院子一点点地清扫积雪。这积雪虽说不厚,但积少成多,一会儿堆积的雪就成了一座小山,想用扫把把它“请”走那是不现实的,于是我拿起铲子把雪铲到屋后,好不容易把地上的雪清除了,却发现还有那满满的一树。我本想一扫把下去把树上的雪全抖下来,但料想爷爷知道了肯定会急得双脚跳。于是就用手轻轻地去拍树枝上的雪。(5)‎ ‎⑦再厚实的手套也无法抵挡雪水的侵袭,正当我对着手吹气时,无意中发现有一片花瓣露出枝外,我赶紧拨弄积雪。啊!是梅花。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顾不上麻木的双手,轻轻拍去了梅枝的雪。“一、二、三……”有五朵梅花。“爷爷,爷爷!梅花开了!梅花开了!”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大声地叫了起来。(6)‎ ‎⑧残余的雪在阳光下融化成水滴,顺着梅花的花瓣滴了下去。经过雪水洗涤后的梅花洁白如玉。我把鼻子使劲靠近花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淡淡的幽香并带着清新的气息涌入我的鼻息。(6)‎ ‎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7)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意境。再看看周围的大地,一片凄清。就连“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竹此刻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⑩我继续凝视着它,感受着梅花带给我的清香与独立寒冬的那一份勇气。(8)‎ 病因分析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题目缺少诗意,可修改来凸显主题。‎ ‎(2)第①段语句前后衔接显得不够连贯,可增添一些语句为下文做铺垫。‎ 8‎ ‎(3)第③段陈述对象不一致,可对句式进行修改。‎ ‎(4)第④段可适当添加一些场面描写,为下文“我”的动作作一下衬托。‎ ‎(5)⑤⑥两段顺序比较乱,第⑤段写到了梅树,可是第⑥段作者又将笔触转移了,之后才又落笔在梅树上。另外,这两段语言也过于平淡。‎ ‎(6)第⑦⑧两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可适当多用些笔墨进行描写,以强化文章的主题。描写时应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7)引用诗句要加引号。‎ ‎(8)最后一段收尾有些简略,应适当增添突出中心的文字。‎ 佳作再续 幽幽雪中梅 不知何时起,爷爷在家的小院中栽了一棵梅树,春去秋来,梅树逐渐长高。可我却不曾看到过这梅树开过花,渐渐地我把它遗忘在角落里,直到有一天……‎ 那一年的冬天,几乎不下雪的南方,却接连下了好几场雪。那个冬天的早晨,外面正大雪纷飞,厚厚的积雪压在树枝上,随时都有让小院中的这株弯弯曲曲的梅树折枝散架的危险。面对飞雪,爷爷则认为这是大自然的造化,是老天爷的恩赐。‎ 雪停了,外面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望过去,屋顶上、桥上雪白雪白一片,田野上、树顶上也是白蒙蒙一片,大地好像被一层白色的毯子保护着。‎ 院里院外,都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屋檐下挂着几根长长的冰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晶莹。左邻右舍拿着扫把、铲子有说有笑地在除雪,有的在房顶上,有的在道路旁,有的在院子里。一阵阵“叮叮当当”给这单调的世界增加了几分动感与活力。‎ 我拿起扫把沿着院子一点点地扫除积雪。这积雪虽说不厚,但积少成多,一会儿堆积的雪就成了一座小山,想用扫把把它们“请”走那是不现实的,于是我拿起铲子把雪铲到屋后。渐渐地,院子里只剩下这棵梅树上覆盖着的晶莹剔透的积雪,梅树犹如一位少女站在白雪之中……我拿起扫把走到院子中央,看着被积雪压得仿佛喘不过气的梅树,本想帮它除掉点积雪,但想想说不定这厚厚的积雪能让梅树“憋”出几株梅花来呢!我甚至看到了红红的梅朵绽放在白白的枝头上,闻到了幽幽的梅香……‎ 太阳的光线越来越强烈了,我注视着阳光照耀下的梅树,正发出闪闪的亮光,融化的雪水一滴滴从树枝上滴落。好像是被大雪覆盖得太久而流下的委屈的泪水。我决定用手轻轻除去梅树上的雪。我戴着手套,从树枝的末端开始,用手轻轻地捋去树枝上的雪。‎ 再厚实的手套也无法挡住雪水的侵袭,正当我对着自己冰冷的手吹气时,无意中发现一片花瓣露在了枝头,我赶紧拨开积雪。啊!是……是……是梅花。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顾不上双手的麻木,刮掉了整个梅树上的雪。“一、二、三……”有五朵梅花。“爷爷,爷爷!梅花开了!梅花开了!”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大声地喊着,高兴地跳着。‎ 8‎ 残余的雪在阳光下融化成水滴,顺着梅花的花瓣滴下去。经过雪水洗涤后的梅花更加晶莹。我把鼻子使劲靠近花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淡淡的幽香,涌入我的鼻腔;清新的气息,沁入我的心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真正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意境。再看看周围的大地,一片凄清,就连“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竹此刻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我继续凝视着它,感受着梅花带给我的清香,感受到了春天到来的气息,感受到了梅花独立寒冬的那一份勇气。‎ 命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写作。‎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从审题立意角度看,关键在于把握两大要素:一是“主旨”怎么确定,二是“情意”怎么表达。‎ 先看“主旨”。歌词的主旨就是卒章显志的结尾句“绿叶对根的情意”。从歌词内容分析,“绿叶对根的情意”是显性的,而“根”对“绿叶”的情意则为隐性的。两种“情意”之间存在着“哺育”和“回报”、“前提(原因)”和“生成(结果)”等内质关系。由此可以联想、拓展到不少相关事物,如祖国和人民、故乡与游子、文化与民族(群体、个体)、长辈(祖辈、父辈、师长等)与晚辈等之间的多种“情意”。‎ 8‎ 再说“情意”。浏览命题材料(歌词),便能意识到诸如“感恩”、“思念”、“依恋”、“珍惜”、“惦记”、“牵挂”、“回忆”、“祝福”、“希望”、“欣慰”、“感激”、“感受”、“理解”、“报答”、“向往”,等等,都是符合命题要求的。这些“情意”体现了“绿叶”与“根”彼此交融互相通连的紧密关系。当然,由于“绿叶”与“根”的“情意”是双向交互的,因而在具体构思和表达“情意”时,尽管可以有所侧重,着力张扬和重点突出“情意”的任何一个方面,不必等量齐观,平分秋色;但也不能单向凸现,忽略甚至完全“遮掩”另一方面的“情意”。‎ 佳作展台 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树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让人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泪水止不住地掉落,那是从心底流淌出的不舍的泪水。‎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的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个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们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们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8‎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么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点评 “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在作者细腻而温婉的笔触下打上了乡愁的烙印。眼前所见,书中所读,心中所思,纵使天南地北,无不凝聚在作者蒸腾的脉脉乡情中。文章语言清新可人,或比喻,或排比,辅以音韵和谐的叠词,使全文散发着灵动的气息。‎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