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配餐作业15诗歌表达技巧专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配餐作业15诗歌表达技巧专练

配餐作业(十五) 诗歌表达技巧专练 时间:45 分钟。分值:88 分。学生用书 P379 一、(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第三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11 分) 别房太尉墓 ① 杜 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 ② ,把剑觅徐君 ③ 。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 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 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 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③徐君:典出《说苑》:春秋 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 意即早已心许。 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诗歌题目中“别”交代了事件,而“房太尉墓”交代了地点。整体上看交代出此诗 的目的是致哀亡友。 B.诗人虽然公事在身,行色匆匆,但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哀悼亡友,可见两人 之间情谊深厚。 C.诗人在房太尉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房太尉坟前如此凄凉, 令人心伤;二是诗人与房太尉感情深厚,凭吊时内心极为哀痛。 D.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云层压得很低,还下起了细雨,仿佛 上天也和诗人一样悲伤。 E.对棋、把剑两句运用典故,一文一武形成对比,又照应前两联,道出痛悼的原因, 布局严谨紧密。 解析 D 项,“还下起了细雨,仿佛上天也和诗人一样悲伤”理解有误。E 项,对比错 误。诗人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太尉是很高妙的,足见诗人对房太尉的推崇 备至。诗人以季子自比,表明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并没有形成对比。 答案 DE 2.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尾联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②尾联描绘出幽静肃穆的景象:只看见林花纷纷落 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莺啼送客 似哀鸣阵阵。③渲染出凄凉孤独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哀伤。 (尾联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似哀乐阵阵。诗人 将满腹的哀痛与忧伤都寄寓于林花纷落、莺声哀啭的悲景描写之中;同时用“林花落”“莺 啼”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吊客的悲哀。) 二、(2018·辽宁师大附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11 分) 赠 曹 雪 芹 [清]敦 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 ① 白眼斜。 【注】 ①酕醄:máo táo,大醉的样子。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5 分)( ) A.首句写景,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阔大而美丽的背景。薜萝门巷,是说曹 雪芹的住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 界。 B.颔联写曹雪芹艰辛却充满诗意的生活,这两句一写精神生活富足,一写物质生活艰 难,对照中显出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 C.“燕市狂歌悲遇合”,流落于北京的曹雪芹,因悲叹家庭的变故以酒买醉,其心态 表现正如醉酒狂歌的接舆。 D.“秦淮残梦忆繁华”,是说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它们只停留在曹雪芹的残梦与记忆之中。 E.尾联的“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白眼斜”是用嵇康“见礼俗之士, 以白眼对之”的典故,写曹雪芹见到世俗小人、庸碌之辈,就翻起白眼,傲然相对,表现曹 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 解析 C 项,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跟曹雪芹处境和心态不同。E项,不是嵇康,是阮籍。 答案 CE 4.首联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采用了烘托的手法。(2 分)虽然曹雪芹居所简陋,但所处环境极优雅:绿水 青山,曲径通幽,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烟霞氤氲而生,宛如仙境。(2 分)这两句通 过写景烘托曹雪芹住宅环境之幽雅,进而以环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2 分) 三、(2018·山西省太原五中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11 分)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宋]姜 夔 人绕湘皋①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 ② ,梦依依。九嶷 ③ 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 ④ 枝。 【注】 ①湘皋(gāo):湘江岸边。②可可:可爱,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③九嶷: 九嶷山,传说舜葬于此。④绿筠(yún)枝:绿竹,血泪沁入成斑竹,借指红梅之色为血泪所 染。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绕者,徘徊也。一个“绕”字, 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月坠”二字说明其“人”已在此徘徊良久。 B.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侧面点题。写梅影浸透在水中,一“浸”字,感情已很强 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 C.“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茜裙,即红裙。“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 子的归去隐喻梅花之飘零。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 D.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鸥鸟是想象的景物,通过鸥鸟写了 往昔的情事就像鸥鸟一样飞去了。 E.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意境深远,收 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解析 B 项,正面点题。D项,鸥是眼前的景物,不是想象景物。词人在江皋徘徊,惊 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 答案 BD 6.这首咏物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至少写出两种,并结合全词进行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这首词题目为“赋潭州红梅”,词中从咏红梅入手, 意在写人。梅“斜横花树小”“遥怜花可可”实写情人的楚楚可怜。梅“香远茜裙归”凋零 飘落,实写红裙女子的远离。即梅即人,人梅夹写,含蕴空灵,意境深远。(点出手法 1分, 分析 2分) (2)用典。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 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用湘妃的典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恋人对 己之相思。 (3)比喻。茜裙,即红裙。“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隐喻梅花之飘零。 (4)对写法。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 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 (5)联想、想象。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 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 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的情人,这是白石一生的“情结” 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 四、(2018·甘肃省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7—8 题。(11 分) 菩 萨 蛮 李 晔 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 ② 中。 【注】 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 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 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裳。”(《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7.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 隐。 B.诗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诗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千山万丘”既是蔽掩阻挡作者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诗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 写照。 D.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 极致。 E.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 真,浑朴苍凉。 解析 B 项,“双飞燕”不是虚写,而是登楼所见实景;“写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 解错误。C项,不是近景,是远景。 答案 BC 8.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阕。(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乐景衬哀情。(1 分)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宫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 快乐双飞。词人用燕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意和痛苦。(2 分) ②寓情于景。(1 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 不能的忧愤之情。(2 分) 五、(2018·陕西省西安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11 分)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 ③ 东过连山 ④ 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 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贬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贬往之地连州。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 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 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解析 C 项,不是与柳下惠齐名,而是与柳宗元齐名,不同年代的人不存在齐名的事, 所以是借柳下惠代柳宗元,都姓柳;E项,反衬不对,是正衬。 答案 CE 10.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两句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2 分)桂江、连山是实 有其山,但是他们“(经)过”是虚,桂江不经过连山(2 分)作者设想别后两人隔山水相望(1 分),长吟说尽相思(1)的情形。【首先阅读最后两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找出哪里是虚 写,哪里是实写,再体会这样写在表现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桂江、连山”确实存在,所 以是实写,“东过连山”和“相望长吟有所思”均是虚写。】 六、(2018·云南师大附中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12 题。(11 分) 临 江 仙 五代·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上阕开头描述行远之人饮罢饯行酒,辞别亲故西去的情景,作者感慨身世,自比“飘 蓬”,为全词定下凄凉悲苦的基调。 B.“长恨”道出“饮散”“去”并非首次,“烟柳渐重重”想象离后之景,写出行远 之人频频回顾不见送别之人的情状,衬托出了行人心中的迷惘。 C.作者善用意象表达情感,上阕“孤雁”可视为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面对离别 的心中冷意,但“暮天红”写出夕阳美景,隐含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以设问的手法,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 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 E.综观全词,一个“愁”字贯穿全篇,本词语言典雅蕴藉,情感真切隽永,耐人寻味, 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解析 B 项,不是想象之景,是实景;C 项,表达出伤感,极写浪迹飘零之苦。 答案 BC 12.清代词人贺裳《皱水轩词荃》评论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不言愁而愁 自见。”请结合下阕作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融情入境,以景结情。末句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景象。下阕写出淮畔夜泊, 酒消人醒之后的情景,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反映出词人作别亲故, 漂泊无依的情怀,羁旅愁苦之情溢于笔端。(写哀景衬哀情也可以酌情给分)②虚境实写,化 虚为实。末句想象出酒醒后的情景,通过对未来旅途的想象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 耐之感。(每点 3 分,答出手法 1 分,结合诗句 2 分) 七、(2018·广东省深圳中学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4 题。(11 分)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 ② 故道风烟在,翁仲 ③ 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 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 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 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 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 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 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 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心中愤激不平。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 调侃、自嘲之意。 解析 B 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 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 解。D 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 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答案 BD 14.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 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 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每点 3 分,共 6 分) 八、(2018·江西省南昌市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11 分) 滕 王 阁 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歌舞升平。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 为行雨”化用而来的。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 流不息。 D.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E.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过于抑郁消沉。 解析 A 项,“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歌舞升平”错,由“罢”字可知此时滕王阁 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成过去。E项,“诗的基调过于抑郁消沉”错。 答案 AE 16.本诗的第三、四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广受后世称道,请从抒情 方法或炼字的角度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朝、暮,画栋、珠帘,南浦云、西山雨等意象的铺排, 不仅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华贵、壮观,晨暮变化,气象万千;而且还含有高阁冷落, 人世沧桑之感:当年建阁之人早已逝去,而今名阁无人游赏,朝朝暮暮只有南浦云、西山雨 与它做伴而已,可谓情景交融。 ②这两句对仗工整,特别是“飞”“卷”两个动词的运用,以动衬静,赋予静景以动态, 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更显出滕王阁雄伟和高峨。 【方法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 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 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 反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