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语文历年试卷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高考语文历年试卷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重庆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雪中送炭 笑容可鞠 戕害(qiāng) 针砭时弊(biān)‎ B.呕心沥血 淋漓尽致 纤维(qiān) 汲取教训(jī)‎ C.天涯海角 丢三落四 提防(dī) 道行很高(héng)‎ D.朋比为肩 秘而不宣 佛像(fó) 看家本领(kān)‎ ‎【答案】C ‎【解析】(A鞠—掬;B“纤”读xiān;D肩—奸)‎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A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文字的力量和韵致。‎ B.张强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吧!‘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谁的是谁的非,当面锣对面鼓,快说吧!”‎ 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和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 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会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答案】D ‎【解析】(A.韵致:风度韵味,情致;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D.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D项的错误在于语意不合语境)‎ ‎【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B.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咯!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自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小美人鱼”是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核心展品。“她很小,”哥本哈根旅游中心的彼得一勒默尔•汉森说,“但她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渴望却令人惊叹。”‎ ‎【答案】A ‎【解析】(后面几句是四个连续的问句,所以“都有什么样的鸟”和“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之后都应加问号)‎ ‎【考点】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 ,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意应该相衔接,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排除法。第一处选填④与②句都不能与前面的语意很好地衔接,因为第③句是对“成熟的向日葵”的赞美,故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第②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初出茅庐的向日葵”,⑥⑤①④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②句放入①⑤与⑥④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所以选A更好)‎ ‎【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层级D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5—7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化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5.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答案】B ‎【解析】(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倒数第三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B ‎6.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答案】D ‎【解析】(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答案】C ‎【解析】(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力层级C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文徽特爱之。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 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答案】D ‎【解析】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是 A.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B. 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 C. 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D. 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答案】B ‎【解析】(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B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道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答案】C ‎【解析】“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 古代“犯人”一般用“囚”字,“犯”并非是“犯人”,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望文生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四、(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 ‎【答案】: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解析】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意,并借助一些断句的手段,如据实词、虚词、对偶排比、人名地名等。上例中的“故”、“既……又”、“故”几个虚词和“材”、“道”两个实词就是标志词。‎ ‎【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层级D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3分)‎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 ‎【译文】(1)(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冬于严寒的冬季,集市上不能买到(鳜鱼)。‎ ‎(2)(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解析】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对于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语法现象要格外留意,它们往往是采分点。(1)省略主语和宾语,“羹”、“市”;(2)省略主语,“间关”、“趋”。‎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解析】答题模式为:字面义+文中义,(手法+表达效果),作用(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 ‎【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E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从“愁”到“笑”,显然是作者情感的一个变化。考生要根据上下阕内容的变化,分析其中的原因。‎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词在形式上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写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 ‎(2)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4)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5)骈体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是骗偶和“ ”。‎ ‎(6)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 》。‎ ‎【答案】(1)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李白《蜀道难》)‎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4)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5)骈体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是骈偶和“四六言”。‎ ‎(6)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墙上的斑点》。‎ ‎【解析】前四空考查名篇名句,为古代诗词和赋;后两空考查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考点】考查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文学体载常识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向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4.“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再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1)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2)敬仰之情尽管只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解析】句子的关键点有三处:“它们”指鸟,“仰着脸”表现敬仰之情;“整个春天”指这种感情贯穿整个春天。‎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案】(1)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与我的观察和推测。(2)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2)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解析】2-3段写两只鸟第一次寻找和放弃;4-6写两只鸟筑新巢;7-9段写“我”的反思。‎ ‎【考点】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C ‎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6分)‎ ‎【答案】(1)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 ‎(2)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 ‎(3)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解析】答案集中在第五、六段:(1)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2)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3)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4)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17.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解析】此题可结合第16题来回答。答案要点的有效信息集中在文章最后三段。‎ ‎【考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1)从靠近北极的西伯利亚向南延伸,一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一条很长的鹤类迁徙路线。‎ ‎(2)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对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3)全场2.4公里的大型石灰岩洞穴内,钟乳石琳琅满目,质地之纯净,形态之完美, 国内少见,很有保护和研究的价值。‎ 有语病的一项是: 。‎ 修改: 。‎ ‎【答案】有语病的一项:是(2)。在“泄漏”后加“的”。‎ ‎【解析】(2)句后面两个句子缺主语,“步步逼近”和“产生”的主语本来应该是“石油”,但从前边的句子看“石油”作了“泄漏”的宾语,造成了后面两句的主语不明,所以要加“的”,让“石油”作主语,句子的语意才会明确。但是,第(1)句也有问题:“一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歧义,是延伸到中国东部还是中国东部的平原,相应后句的主语是“这之间的区域”还是“这之间的平原”。‎ ‎【考点】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D ‎19.将下面划横线的三个分句分别压缩到10字以内,填写在空格处。压缩后的句子需句式一致并保留原意。‎ ‎①当别人为你做什么时,你要有一颗感激的心;②当别人不肯为你做什么时,你也应视之为理所当然;③当别人为你无私付出时,你更应该视作对你的恩赐。哪怕是一缕阳光,一束清香,或者一杯水。‎ ‎①□□□□□□□□□□ ②□□□□□□□□□□ ③□□□□□□□□□□‎ ‎【答案】①你应感激别人的帮助;②你应理解别人的拒绝;③你应珍视别人的付出。或者:①别人做事时,你应该感激;②别人不做时,你视为正常;③别人付出时,你视为恩赐。或:①别人为你做事,应该感激;②别人不肯帮你,视为正常;③别人为你付出,视为恩赐。‎ ‎【解析】应该说此题出得巧,既涉及到压缩,也涉及到句式的变换与调整,但学生很可能只从压缩方面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训练时一定要加强审题训练,以免无谓丢分。‎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D ‎20.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 ‎ 广大为庆: ‎ ‎【答案】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 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登高略。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涉远谋。‎ 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精神抖擞登高略。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斗志昂扬涉远谋。‎ 千里为重,坚韧红岩精神存。广大为庆,献身歌乐品质在。‎ 千里为重,两江碧水热情慷慨。广大为庆,四围青山执着稳健。‎ ‎【解析】此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题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在前几年特别流行。今年这种题目并不多见。此题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有“大语文观”,关注生活。答题时要突出重庆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 ‎【考点】考查④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D ‎ 21.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 学生坚持说: ‎ ‎【答案】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 ‎【解析】根据要求,应该不难回答。但要想得高分,就得在语言的委婉、文采上下工夫。‎ ‎【考点】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重庆市高考压轴卷 语 文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尽管(jǐn) 悄然(qiǎo) 泥古(nì) 呱呱坠地(guā)‎ B.埋怨(mán) 匕首(bǐ) 玉玦(jué) 沆瀣一气(hàng)‎ C.菲薄(fěi) 创伤(chuàng) 纤巧(xiān) 博闻强识(zhì)‎ D.戊戌(xū) 婆娑(suō) 横财(héng) 乳臭未干(xiù)‎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纷至沓来 名门望族 磬竹难书 长篙 B.趋之若骛 殒身不恤 绿草如茵 喋血 C.叱咤风云 铤而走险 焦躁不安 噩耗 D.永保生机 毛骨悚然 不假思索 作揖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针对 8月6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开始的一系列骚乱活动,伦敦奥组委表示,此事对成功举办奥运会影响不大,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必将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 B.卡扎菲在利比亚实行独裁统治40余年,以血腥手段镇压民众,最终死于人民的枪口之下,尸首不知所终,真是死得其所。‎ C.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佛山小悦悦事件中暴露出的部分国民道德素养缺失问题,是执政者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 D.日前,由北京大学校长作词,北大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视频在网络上热传,有网友认为其歌词水平连中学生都不如,不免让人贻笑大方!‎ ‎4.下列各项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炮、首义第一旗、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B.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将达近5000多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C.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上升。‎ 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拥有30张养老床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庸”辨义 彭国华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中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6.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B.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 D.《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7.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庸的”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走中间路线,把“中”理解为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是不正确的。‎ B.中庸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 C.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做事平庸,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D.中庸理念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8.下列各项中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 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 通“佯”,假装。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 A. B.‎ ‎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 ‎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良乃入,具告沛公 ‎ C. D.‎ ‎ ‎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阖闾事成原因的一组是 ‎ ‎ ①光真王嗣,当立 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专诸认为,公子光才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最后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3分)‎ 译文: ‎ ‎(2)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4分)‎ ‎ 译文: ‎ ‎(3)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3分)‎ ‎ 译文: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1)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 ‎ ‎ ‎ (2) 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 ‎ ‎ ‎ ‎15.填空(6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满载一船星辉, 。‎ ‎(3)又前而为歌曰:“ , !”‎ ‎(4)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司马迁的《史记》是“ ,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幸运之神的礼物 韩晓玲 我失业了,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总之,我心里烦透了,我手中还捏着那六把与我先前的工作有关的钥匙,看见它,我更烦。我该怎么处理它们呢?扔掉!我果断地作出决定,让它们和我一起倒霉吧。很轻松地一甩手,伴着清脆而又碎裂式的一声,我丢掉了它们,也丢掉了我曾经满心喜爱的工作。‎ 我颓丧地回到家中,不知道怎么面对我的父母,像丧家犬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躲在里面,什么人也不想见,甚至永远也不想出来。幸好家里没有人,此刻颓丧的只有我一个人。‎ ‎ “叮咚!……叮咚!……叮咚”谁这么讨厌,按了这么久门铃,还不死心,得,不要耽误了什么要紧事,否则我的霉就倒得更大了。‎ ‎ “谁啊?”我半开着门说。‎ ‎ “请问……”一个捡垃圾的老妇,一身脏兮兮的衣服,拎着半袋废品。那满脸的皱纹此时也令人生厌。‎ ‎ “不在!”我砰地关上了门。哎!幸运之神,你就不能光顾我一下吗?哪怕一下下也好啊!在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干嘛安排一个捡垃圾的老妇来刺激我呢?‎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欲哭无泪地呆了48小时,思想快要决堤。‎ 还是出去走走,工作不会从我房顶上降落,何况我的房顶完好无损。我慢慢走出家门,尽量避免碰到熟人,可是,“愈欲之,愈反之”,用这句话来概括我的近况大概最合适不过了。‎ 然而,我意外地发现,很多人都在对同一件事怨声载道,我家楼上的小杨问我:“大概也没错过你家吧。这两天啊,有一个捡垃圾的老妇,几乎把我们宁静小区搞得鸡犬不宁。差不多每家人家的门都让她敲过了,拿着六个钥匙,说是要找失主,这本来是件好事,应该拥护、配合不是?可是,挨家挨户会影响……”‎ 钥匙,六个!我猛然一惊。‎ ‎“她现在在哪里?”我打断小杨的话,火一样地窜出这句话。‎ ‎“干什么啊?”小杨很诧异。‎ ‎“告诉我啊。”我很着急。‎ ‎“我怎么知道!”‎ 我开始沿街寻找她,努力回忆着她的模样,然而,一天徒劳。‎ 我没吃晚饭就睡在床上,家里只有我一人。“叮咚!……叮咚!……叮咚” 又会是谁?‎ 我打开门,一个脸上皱纹斑驳的老妇站在门外,显然是劳累过度,她的背已经有点佝偻。这次她似乎已经没有力气说话,用右手擎起一小串钥匙。‎ ‎“是我的!……进来……进来喝口水吧。”我近乎失语。 ‎ 她爽朗地笑了,露出大银牙:“不用了,终于找到了!”她如释重负,“我在楼下捡到的,已经两天了,六个钥匙的嘞,我想丢的人一定很着急的,也肯定就在这附近。找到就好了,我走了噢。”‎ ‎“谢谢你!”我想说的,可这几个字却哽咽在了我心口。‎ 她一步一步地向楼下走去,向垃圾箱走去……‎ 我转身回到房间,坐到电脑旁,开始写我的个人简历……‎ ‎1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情节简单,人物也不复杂,但却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人深思。‎ B.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的结尾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暗示了“我”的思想变化,令人回味。‎ D.小说以“一串钥匙”为线索展开情节,有较深的意蕴,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17.开头说“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但透过本文的描述,“我”失业的原因至少有哪些?请概括说明并简要分析。(6分)‎ 答: ‎ ‎ ‎ ‎18.捡垃圾的老妇有哪些特点?她对情节结构、对“我”这一人物塑造各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19.阅读全文,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幸运之神的礼物”?(3分)‎ 答: ‎ ‎ ‎ 六、(12分)‎ ‎20.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4分)‎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立场须坚定;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踏实。‎ ‎21.请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4分)‎ 情景一:春天 户外 风 ‎ ‎ 情景二:秋天 校园 风_‎ ‎ ‎ ‎22.下面是一幅描写湖南的对联,请结合湖北的特点,对出下联(4分)‎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 。‎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广告语说道:“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你的人生旅途中,见过哪些“风景”?有过怎样的心情?请联系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2年重庆市高考压轴卷语文参考答案 ‎1、B A项:“呱”应读“gū”;C项:“创”应读“chuāng”;D项:“横”应读“hèng”‎ ‎2、C A项中“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B项中“趋之若骛”应为“趋之若鹜”;D项中“永保生机”应为“永葆生机”‎ ‎3、A A项:“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符合文意。B项:“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此处应用贬义词。C项:“首当其冲”本指处在首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应改为“首先”。D项:“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与前文中“让人”语意重复。‎ ‎4、C A项:“包括”与“等组成”句式杂糅。B项:“近”与“5000多”均为约词,成分赘余。D项:“实现”句尾应加上“的计划”,成分残缺。‎ ‎5、D A项: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省略号与“等”重复,应删去省略号。C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6、D 根据划线部分前半句“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可知应选D项 ‎7、A A项:由原文“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可知此项最符合文意;B项:“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而文中第二段说“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C项:“做事平庸”不对。D项:原文中“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对中庸的形象化理解,而非中庸的理念。 ‎ ‎8、D A项:原文中说“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 B项:原文中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C项:原文中说“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D项:原文中说“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可知此项最符合文意。‎ ‎9、B 客:像对待客人一样。名词作状语。‎ ‎10、B A项:均可译为“趁机”;C项:均可译为“逃跑”;D项:均可译为“于是,就” B项:第一个“以”是“连词,来”,第二个“以”是“介词,把”。‎ ‎11、C ①只是说阖闾应当立为王;③描述的是吴王僚的兵士。‎ ‎12、B B项中“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属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楚国大将伍子胥(名叫伍员,字子胥。文武双全,有谋略、胆识过人),因父兄被楚王枉杀,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知道专诸有本领。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这时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暗自思量:“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应当先帮助公子光继承王位。”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夷眛。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札子,季子札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札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季子札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时机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专诸说:“僚是可以杀掉的。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吴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身体,也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来攻打吴王僚这些人,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13 ‎ (1) 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 ‎(“说”“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一分)‎ (2) 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札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 ‎(“且”“虽”“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 ‎ ‎(3) 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 (“伏”“具”各1分,句意1分)‎ ‎14.‎ ‎(1)颔联选取了“水、花、云、村”四个意象(1分),描绘出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一阵雨点,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的画面(1分),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逝去而觉漂泊无依的悲凉之情(2分)。‎ ‎(2)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1分)。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1分)。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1分)。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1分)。‎ ‎15‎ (1) 怅寥廓;‎ (2)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B(“环境描写”不正确)‎ ‎17. ‎ ‎(1)缺乏责任感。(如钥匙随意扔)(2分)‎ ‎(2)脆弱、不敢面对失败。(如“颓丧”“丧家犬一样”)(2分)‎ ‎(3)缺少热情,对人冷漠。(如“不在!”我砰地关上了门。)(2分)‎ ‎(4)……‎ ‎18.特点:(1)虽然生活在底层,却对生活充满热情;急他人之所急。善良纯朴,心灵美好,品德高尚。如“我想丢的人一定很着急的”。(2分)(2)做事认真,执着,不轻易放弃。如“一家一家找失主,直到找到为止”。(2分)‎ 作用:结构上,老妇捡钥匙构成情节的主线,使情节完整;(1分)内容上,老妇的形象与“我”形成对比,突出“我”‎ 的脆弱与渺小。(1分)‎ ‎19.“我”因失业而郁闷颓丧,是这个捡垃圾的老妇人的精神品质感动了“我”,她让“我”又对生活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因此老妇人就是“我”的幸运之神,(2分)被她捡来还给我的那串钥匙就是“幸运之神的礼物”。(1分)‎ ‎20.参考答案: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立场须坚定;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句式构成排比)‎ ‎21.参考答案略。语言要形象生动,内容要体现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点的风的特征。‎ ‎22.参考答案: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仄起平收,其它宽对即可。)‎ ‎23. 注:“风景”可指自然风景,亦可指社会万象。‎ 其它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重庆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鸡肋(lèi) 蛮横(hèng) 不着边际(zhuó) 大楷字帖(tiè)‎ B. 内讧(hòng) 哂笑(shěn) 断壁残垣(yuán) 不落窠臼(kē)‎ C. 惊悚(sǒng) 愤懑(mǎn) 怙恶不悛(quān) 狼奔豕突(shǐ)‎ D. 难处(chǔ) 括弧(hú) 唾手可得(tuò) 不胫而走(jìng)‎ ‎2. 下列各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额首称庆 B. 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按捺不住 C. 剽悍 金刚钻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 撮合 板着脸 破涕为笑 奉为圭臬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 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队以6: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C. 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D. 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4.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 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 昨天,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海潮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曹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喷发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来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预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5.下列对“所谓的‘初生’”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在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6.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入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共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受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 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受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诚。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凯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敬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元灾害,长守富贵矣。故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 事觉自死 觉:败露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 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 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 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四、(本大题共3分小题,共22分)‎ ‎11.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流语。(10分)‎ ‎ (1)用斜线(/)断句;‎ ‎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2分)‎ ‎(2)翻译:‎ ‎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 ‎②然陷其身害,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12.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有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5)“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 ‎ 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____________的代表。‎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瓷器的意味 ‎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袖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装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 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处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袖是汉代发明的,有了袖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冬小麦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4.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 ‎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7.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读“水”与“火”的寓意。(4分)‎ ‎“水”的寓意: ‎ ‎“火”的寓意: ‎ ‎19. 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 ‎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 ,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 ‎ , 。‎ ‎20. 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4分)‎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2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只填序号)(4分)‎ 看到“好朋友”三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朵。忘记了我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① ② ③‎ 了,可能大概是一个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日子吧。“物以类聚”一语似乎是为我们两人诞生的,‎ ‎④ ⑤ ⑥‎ 因为我们都是属于排骨级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她比我更瘦——我充其量算是一个肉排,‎ ‎⑦ ⑧ ⑨‎ 因此,小朵别号“金箍棒”,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棒妹儿。‎ ‎⑩ ‎ (1)语段中③④⑥⑦⑧⑩处,必须删去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删去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语段中①⑤⑾三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②⑨⑿三处破折号,用应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 生活中有计多故事。你也许是故事的亲历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者······故事让你感动。故事让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请用“我与故”为题作文。‎ ‎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 2、C 3、B 4、A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D 6、A 7、C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A 9、B 10、D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0分)‎ ‎(1)用斜线(/)断句:‎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 ‎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12、(6分)‎ ‎(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13、(6分)‎ ‎(1)淮水东边的旧时月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虽有槁暴 ‎(4)乐琴书以消优 ‎(5)罗曼·罗兰 ‎(6)桐城派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4分)‎ 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 ‎15、(6分)‎ ‎(1)从陶器到瓷器 ‎(2)从实用到艺术 ‎(3)从粗陋到精致 ‎16、(6分)‎ ‎(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17、(6分)‎ ‎(1)分析 ‎①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 ‎②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 ‎(2)评价(略)‎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4分)‎ 略 ‎19、(4分)‎ 略 ‎20、(4分)‎ 略 ‎21、(4分)‎ ‎(1)④;⑩‎ ‎(2);⑨‎ 七、(本大题60分)‎ ‎22、(60分)‎ 略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è   正当防卫dāng  姗姗来迟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  法碣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驰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 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看见时奉献的礼品。‎ B. 有关部门整锐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会到了自己酿造苦酒。‎ C. 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相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 B.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 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王星红旗。‎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襚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种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 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 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自,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 B.人体内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 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钏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D.生物钏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众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之一,疾者与之财,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枝解人,”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属曰:”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古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邻国,当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学左右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善。”趣危治狗;以会相马。 ‎[注]赀(zi):腐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 ) A.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4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弯回车,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百有余年矣。‎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 ‎(5)《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 ,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发表的,后来又收入小说集《呐喊》中的著名中篇小说 是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 ‎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 ‎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 ‎ ‎ ‎ ‎ ‎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 ‎ ‎ ‎ ‎ ‎ ‎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6分)‎ ‎ ‎ ‎ ‎ ‎ ‎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 ‎ ‎ ‎ ‎ ‎ ‎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19.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4分)‎ ‎ ‎ ‎ ‎ ‎20.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 ‎ ‎ ‎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  ①  会让我们经历苦痛,  ②  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   ③  会升降。  ④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⑤  这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  ⑥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 ‎1、D(dàng)‎ ‎2、A(调剂、冥顽)(B掂量、C法谒、D、怦然)‎ ‎3、B(A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B比喻事情还没有任何条件;C不管……;D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4、B(A梅花……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和被动句式杂糅;C……是景点,缺少主语;D首次抵达,语序不当)‎ ‎5、C(其他三项都是生物钟调控的某些具体方面)‎ ‎6、D(这是生物钟发挥作用控制的两个方面)‎ ‎7、C(自由改变这一说法夸大)‎ ‎8、B(服政:指服役纳税)‎ ‎9、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10、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11、……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12、(1)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2)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13、略 ‎14、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15、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 ‎16、时间在钟表时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 ‎17、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18、(参考)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19、(参考)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20、‎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虽然……但是……而……因为……即使……就 ‎22、略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2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耄耋(dié) 调运(diào) 悬崖勒马(lè) 惊魂甫定(pǔ)‎ B.沉淀(diàn) 喟然(wèi) 并行不悖(bèi) 酩酊大醉(dǐng)‎ C.差劲(chà) 拙劣(zhuō) 似是而非(sì)数见不鲜(shù)‎ D.供给(gōng) 囤积(tún)春色撩人(liào) 蒙头转向(m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桑 笑靥 秣马厉兵 篷荜生辉 B.脉搏 涣散 耳濡目染 汗流夹背 C.喝彩 炽热 哀声叹气 恼羞成怒 D.副刊 伫立 青出于兰 察言观色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    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坦陈 场合 必需 必定 C.坦承 场合 必需 必然 D.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C.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D.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5.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6.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 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皆窳:ziyu,疏懒。‎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荷锄者有菜色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都于北 徘徊于斗牛之间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 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 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4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卫风•氓》)‎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 ‎(3)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 ‎(6)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2003.2.14‎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4分)‎ 快乐似花, ;痛苦如草,。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20.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6分)‎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D 2.A 3.D 4.B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B 6.A 7.B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C 9.C 10.D 11.C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8分)‎ ‎(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2)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13.(6分)‎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4.(6分)‎ ‎(1)来即我谋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泉涓涓而始流 (4)小学而大遗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战争与和平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5.(4分)‎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16.(6分)‎ ‎(1)①以“告别”为中心 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 ②总领后文 ‎17.(6分)‎ 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①惆怅而失落 ②感动与崇敬 ③肯定和褒扬 ‎18.(6分)‎ ‎(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 ‎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重庆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及答案 ‎ 来源:考试大  ‎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式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5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2至25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 附和 蛊惑人心 祸起萧墙 B.遏止 扼要 鄂伦春族 厄瓜多尔 C.菁华 矜持 泾渭分明 惊世骇俗 D.撕裂 趔趄 烈火金刚 骂骂咧咧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的一组是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诈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  C.李老汉是一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毗必报。‎ D.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D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 ‎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转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令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方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和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的转变 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6.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A.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C.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 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文化的碰撞和转变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 D.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 ‎ ‎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国。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万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粜,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诸,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人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 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 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 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 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 C.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 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结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4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4分)‎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已亥杂诗(其五) ‎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4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振长策面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 》。‎ ‎(4)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 ”的优良传统。‎ ‎ ‎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说 村 落 ‎ ‎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创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袭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轱辘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坐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候,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另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 ‎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9.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 ‎ ‎ 六、(本大共4小题,共17分)‎ ‎20.在下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1995年,27岁的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 ① 遇到一道考题 ② 英国小说家J ③ 希尔顿的小说 ④ 消失地地平线 ⑤ 里写到的 ⑥ 香格里拉 ⑦ 源自哪种语言 ⑧ 法语、英语 ⑨ 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 ⑩ 答案是最后一个。‎ ‎21.从A句或B句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4分)‎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 ,那么网络世界便是 。‎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 ,那么数学便 。‎ ‎22.简要说明题22图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到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5分)‎ 题22图 ‎(1)寓意:(3分)‎ ‎(2)标题:(2分)‎ ‎23.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其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 ‎ (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 ‎ ‎ 七.写作(本大题共二小题,共60分)‎ ‎24.片段作文。(10分)‎ 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 2.C 3.C 4.A ‎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D 6.A 7.D ‎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C 9.B 10.D 11. ‎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8分)‎ ‎(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13.(6分)‎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14.(4分)‎ ‎(1)俯察品类之盛 ‎(2)清清沙白鸟飞回 ‎ ‎(3)过秦论 ‎ ‎(4)建安风骨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5.(2分)‎ 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 ‎16.(4分) ‎ ‎(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 ‎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 ‎17.(4分) ‎ ‎(1)农民的居住地。 (2)诗意与温馨。 ‎ ‎(3)愁苦与艰辛。 (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 ‎18.(6分) ‎ ‎(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 ‎ ‎(2)好处:深化主题。 ‎ ‎19.(6分) ‎ ‎(1)作者的情感态度: ‎ ‎ 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 ‎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 ‎(2)略 ‎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 ‎20.(4分)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21.(4分)略 ‎ ‎22.(5分)略 ‎ ‎23.(4分)略 ‎ 七、(本大题共60分) ‎ ‎24.(10分) 略 ‎ ‎25.(50分) 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