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初三中考作文范文那一刻很安静
那一刻,很安静 岳旭敏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题记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个人。她瘦弱,她矮小,她贫穷,她辛劳;可她乐观,含笑,温柔,富有。我不曾与她相知,甚至相识,可她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那是一个寒冷的清晨,我不得不站在凛冽的风里等车上学,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嘈杂声,我无奈地退后了几步,想换个清净些的地方。低头走路的我突然被一阵花香吸引,看了一圈才发现不远处有个老婆婆正在卖槐花,有别在领子上的,串成手链样的,静静地躺在蓝布上。看着她似是快要被风吹倒的身躯,我暗暗生出几分同情。便快步上前,低头问道:“这花多少钱?”她停下了手中的编织,抬头看我。我本以为会看到一张饱经风霜后写满愁苦的脸 ,没想到对面这张面庞却含着笑意,慈祥安和。“三块钱一朵,五块钱两朵。”她柔声回道。我把钱递给她,她却不着急接,而是起身帮我细细别在领子上,一边别一边对我说:“这花啊味道好闻的很,比香水自然,小姑娘别上又好闻又好看……”我不知为何,她不像我曾经见过的小摊贩那样总是愁眉不展,为了讨生活而四处奔波丢了快乐。不解的我迟疑地开了口:“阿婆……您每天这样……恩……不辛苦吗?”一字一句都万分小心,生怕哪个词碰到了面前这位老人的痛处。可她却哈哈一笑,爽朗地说道:“说不辛苦也是假的。可我每天闻着花香,靠着自己双手过生活,比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幸福多少了!”我看着眼前的这位老人,万千情绪涌上心头。我犹记得她在我离开时慢悠悠开口—— “生活啊,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 那一刻,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我听不到鼎沸的人声,急速驶去的车声和来自商家的叫卖声。似乎只剩下耳边时时回响的这句话,还有残留在鼻尖淡淡的香味…… 那一刻,我也恍然: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正如褚时健,面对人生的沧桑,懊恼过痛苦过,但流过泪后,又一次点燃希望之火,用心过日子,将日子过得“褚橙”般甘甜。审视自己所拥有,所得到的,你会发现新的珍宝,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上了车,回头再去看那个身影。我突然觉得她是人群中那个最强壮、最高大、最富有的人。 那一刻,很安静 潘语卿 父亲是个挺矛盾的人。 他喜爱同我聊天,天南地北,从政治时事到家长里短,可谓包罗万象。简直是一个典型的“话唠”。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不喜欢他的“油嘴滑舌”, 常常因为一两句不中意的话拉下脸,或故意走开。碰了几次硬壁后,他便显得笨拙起来,见他欲言又止的尴尬,我得意地嘴角上扬。 记得有一阵子,他借了我的书去看。某天晚饭过后,就见他举着书,兴冲冲地向我小跑过来,那劲头、那模样,不着调得简直不像一个父亲。我暗自撇了撇嘴,心想,他铁定又是有了什么高见。 “是对峙不是对抗,你怎么理解?”他指着《看见》中的一篇,兴致高昂地问我。我对于柴静笔下的中国颇有兴趣,自然大大方方地道出了自己的见解。谁知他竟近乎毅然地摇了摇头,全盘否定了我的观点,又滔滔不绝、摇头晃脑地发表着自己慷慨激昂的演讲。那高深莫测的样子,活脱脱一个老学究! 我一下就怒了,突兀地打断他,避席逃走,留他一人,还举着本书,脸上挂着僵住的笑容,站在房间里。接下来的几天,我故意不搭理他,我也留意到,他似乎更加渴望与我搭话,哪怕是电视里一只小猫滑稽的表演,他也能大呼小叫地试图吸引我的注意。每每失败,他就像小孩子一样垂头丧气。我看到昔日雄赳赳气昂昂的他如今这么吃瘪,在心里不知偷乐了多少回。 直到有一晚,我翻开龙应台的《目送》。那篇文章,在很久之前就读过,十分感动,至今仍印象深刻。然而那晚读来,却感叹自己当年定是没有读懂这其中无限辛酸吧。同时一位父亲,嘴拙,平凡,没有多么高大威武。 也同时深爱着女儿。 龙应台目送父亲后,是那么痛苦、感伤、悔恨,她明白,那份笨拙却浑厚的爱,是再也回不来了。那文字,没有矫情,却深情得、残酷得触目惊心。 我才醒悟自己的赌气是多么幼稚可笑!我竟是看着父亲一次次地试图与我和好、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以致黯然失落,却无动于衷!我悄悄走进他的房间,紧紧抱住他。在模糊的视线中,我似乎看到他几欲张口,却欲言又止,就这样沉默地搂着我。我想,他懂我在想什么。我再也不会取笑那般别扭的亲近和笨拙的话语了,我永远爱你,然而这些话,我终是没有说。夜晚是宁静的,可以听到虫叫。 记得一位作家在《和老妈过招》一文中写道:“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我和老爸过招,我赢了,却输得一塌糊涂。 那一刻,很安静。 那一刻,很安静 时佳兰 初三,生活越来越繁忙,每天迈着急匆匆的步子,掠过这个世界,从这一堆书本,扎进另一堆书本。“黑色初三”,果不其然。就好像眼前看不见色彩,耳畔听不到音乐,伸手触不到阳光。 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看见公园前那一片空地上围了一圈人,我知道那里有个乐队在演奏,每周末都是这样。以往我都是加快脚步匆匆走过,而今天我却鬼使神差地挤进了人群,走进了那支乐队。 那是一支极简单,又极不简单的乐队。 一台架子鼓,一把电吉他,一架电子琴,四个话筒,及简易的装备,已经是全部了。他们,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的职业装,解着领带,在音乐声中挥汗如雨地陶醉,陶醉。架子鼓的节奏配合电子琴的悠扬,他们唱着不知名的歌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那一刻,很安静。屏蔽了世界的喧嚣。我,安静地聆听着。 那是年少轻狂,那是青春飞扬,那是他们脱下工作时严肃面具后的欢笑,那是热爱,对生活,对音乐。 我看见驻足停留的上班族,板着脸站过来,带着笑离开;我看见勾肩搭背的学生们,好奇地跑过来看两眼,又说笑着离开;我看见散步的老人们,走过来看看,又走开了…… 而那一支乐队,自始至终忘我地演奏着属于他们的音乐,沉浸其中。 那一刻,很安静,我从他们的音乐中,听到了生活的美好。也透过音乐,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乐观,洒脱。他们没有街头卖艺的辛酸,有的只是快乐和欢笑,没有工作的压力,有的只是轻松洒脱。音乐,是他们的世界,同时,那也是他们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我转身离开的时候,艾青的《礁石》映入了我的脑海: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那一刻,很安静。在人群中,我静静地聆听。 那一刻,很安静 李馨昊 安静下来,聆听一棵树开花的声音。 ——题记 与这都市最格格不入的,便是安静。犹记得小时候去乡下玩。当暮色四合后家家户户掩上了门,细碎的脚步声响起带来由远及近的一阵阵狗叫后一切又归于宁静。 那日晚上补完课后,妈妈来接我回家。一路上我不停说着,抱怨雾霾抱怨长跑抱怨考试抱怨作业,一直说着直到没有什么可说的,便是好长时间的静默。 曾听一个同学笑说,当一个喧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鸦雀无声四目相对时,不是班主任从后门进来了就是有天使经过。当时我一笑置之,而现在这长久的宁静不仅没有让我这个天生爱热闹的人尴尬反而让我微微有些沉醉。“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的这句诗突然跳了出来,往日看丰子恺的漫画、散文从未有过如是感受,而在这无星无月连汽车喇叭声都略显冷清的夜,语中之味才被我所感同身受。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了酒令填了新词。 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那一刻,很安静,一个没有新月天黑得仿佛要吞噬云彩的夜晚,却让我想到了很多。 读过一篇记叙文,讲的是黄裳先生。文中说,自黄裳王元化这辈知识分子走后,“平静”汉语里消失了。他们的平静,缘于历经世事沉浮荣辱兴衰,甘于清贫也乐受掌声,于是便能平静地享受生活——对,是享受而不单单是过,无论身处何地都有一份宁静。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又有历代求佛问道之人,严守清规戒律梦一个长生;朱程之流,灭天理绝人欲,是以心志不坚,方需如此。那份笑看庭前花落,风卷云舒的宁静早已没有,老庄之恣肆,无人能及。于我看来,魏晋名士之风度,除去嵇康之流,其余皆是假风流。试问几人又有泰山崩于眼前也不改色的境界呢? 于是我也学会了宁静。从容的去做每件事,以精致的姿态面对生活。 听,那棵树开花了。 那一刻,很安静 王舒瑜 安静从来不在于周遭环境的变迁影响,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如止水而滋生出的宁静。 我向来讨厌小孩子的喧闹,他们叽叽喳喳吵着一些无趣的话题,所以我一直敬“小孩”而远之。一个双休日夜里,我从补习班回家,正是厌倦之时,插着耳机听着重金属的摇滚乐,才觉得畅快了一些。 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我看见一位母亲神色焦急的对她六七岁大的女儿嘱咐着什么,小女孩手里捏着个提袋唯唯诺诺地听着。似乎是住在20号的一户,曾经在小区里见过,我从她们身边绕开,径自走进小区。冬夜的月光很浅,天色暗的有些压抑。我正听着最喜欢的歌兀自惬意,忽然一阵哒哒踏地的声音硬生钻进耳朵,我一把扯掉耳机,恼怒地往后看,是之前那个小女孩。她妈不知去了哪儿,她一个人一蹦一跳地跟在我后面。我不耐烦地加快脚步,想甩开这个烦人的小家伙。哪知我刚向前提速连走了几步,她就一路小跑地又跟上来。我放慢,她也慢,我急走,她就跑着跟着我。我再也忍不住狠狠瞪了她一眼,她吓了一跳,愣在原地,过了会儿,却又磨蹭着跟上来。小心翼翼的脚步,有点胆怯的样子。 我转念一想,忽而明白了她执着跟着我的理由,这么小的女孩子,走夜路肯定会害怕,我小时候不也这样过吗?思及此,我的脸色缓和了下来。走过长长的林荫道,到了一个分岔口,理应我该向右走,20号却在左边,身后小女孩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脚向左边走去。 我们就这样,我在前面慢慢走着,她在身后哒哒跟着,小皮鞋的踢踏声一路响到她家门口,夜深人静时吵得让人心烦,我却莫名觉得安宁。看着她回头冲我笑了一下,跑进电梯间,我才开始慢慢往回走。 月凉如水。只能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我趋于平静的心跳声。我突然觉得,太过冷清了些。 一场萍水相逢的邂逅,一次只关乎爱的援手,却莫名让我心安静下来,回味她临走前的微笑,和她小小的踏着石板的脚步声,似乎全身涌上了淡淡的暖意。 “拿出你的情,抓住你的爱……”我随着音乐哼唱起来,脚步不觉轻盈起来。 我想起来,那个夜晚,那一刻,很安静。 那一刻,很安静 应涵倩 父亲从来寡言。 每天饭桌上,我总是一个人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几乎永远是一个造型——静默地、机械地夹菜、扒饭、咀嚼、吞咽,从不说话。 每次我在餐桌上谈天说地时,我都会不经意地瞥一眼父亲,父亲却一直保持那个造型。我有些失望。我想他大概也不爱听我说话吧,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静默呢?自始至终也不看我一眼!于是,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哀。 渐渐地,我的话少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口若悬河,偶尔说几句,也是干巴巴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省得浪费感情,我努力地保持缄默。父亲自然是没有反应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他还是那样的机械,只是偶尔动作缓下来,仿佛在期待什么,随后又恢复了正常的节奏。 终于有一天,我也变得像父亲那样,静默地、机械地夹菜、扒饭、咀嚼、吞咽,也不说话。但我依旧默默地看着父亲。 那一刻,很安静。我听见秒针一秒一动的行走声,我听见窗外不时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我听见筷子与碗偶尔碰撞发出轻微的响声。却始终听不见父亲开口说一句话。 他的动作缓了下来。 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轻轻搁下了筷子,抬起头来。 父亲静静地看着我,吃惊、疑惑、不安写满了他的眸子。他的嘴唇张了几下,却不见一个字滑落。他的喉结抖了几抖,最后,掉出了的几个字终于拼成了一句简短的话:“你,怎么,不说话了?” 我保持沉默,倔强地保持沉默。 他有些急了,眉头锁得更紧了:“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啦吗?怎么不说学校的情况?不说那个动漫和明星了?” 我呆住了,我的父亲啊! 他说:“爸嘴笨,不会说。但爸会听。每天你在饭桌上谈天说地的时候,爸都在用心听,想,‘多好啊,我有一个能说会道的孩子!’你的所有心思我都能从中体会到,但你,为什么不肯说话了呢?” 那一刻,很安静。我仿佛看到了白色的时光在干净的流年里对着我报以真诚的微笑。 “每一首苍老的诗∕写在雨后的玻璃船前∕每一首孤独的歌∕为你唱着无心的诺言∕给我温暖的家庭∕和一颗燃烧的心∕让我这出门的背影∕有个回到了家的心情……”罗大佑沙哑地演绎着这首《家》。 于是,饭桌上,我依然一个人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依然永远是一个造型——静默地、机械地夹菜、扒饭、咀嚼、吞咽,从不说话,一直在听…… 那一刻,很安静 邱雯倩 读着梁任公《敬业与乐业》中“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她的身影。 她有一头乌黑的亮发,简单地扎好。身上挂着一件浅蓝色的工作服。个子不高,却一直很精神。初三的我们在教室内奋笔疾书,而她在走廊里辛勤工作,84消毒液混和空气清新剂的味道在教学楼里漫散开来。她实在是太平凡,平凡得我们不知道她姓甚名啥。 初三的一个傍晚,补好课的我已经是筋疲力尽,再加上又是下雨天,烦躁得很,而父亲的那句再等十分钟更让我顿时火冒三丈。我愤怒地挂了电话,径直朝校门口走去。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正当我直直地盯着屋顶上水滴滴落发呆的时候,个子矮小的她走到我的面前,她撑着一把黑色的伞,手上拎着一个环保袋。我愣着,半晌没反应过来,不料她却先开口了:“小朋友,这么晚还没回家啊,刚才看到你淋雨一路奔过来,借你把伞吧,淋湿了要感冒的。”这几句话,就像拨开云雾的一缕阳光,射到我岑寂而慌乱的心田上,陌生,却亲切而又温暖。 她的脸上,写满真诚和善良。她一伸手,把伞塞在我手里。 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看见她正翻着袋子,我才回过神:“不,不用了,谢谢您。”我努力在我僵硬的脸上展出一个灿烂的微笑来回应她,起初,这很别扭,笑着笑着,渐渐心也没刚才那么僵硬了,而令我感动的是,她回应了一个更甜美的微笑。 我撑开这把伞,那伞仿佛带着对方的体温,一下子融入到我的胆魄与血液之中,一种近乎超越心灵的抚慰,让我陡然增添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 那一刻,世界很安静,很祥和。 我想起那个中午,她拖完地提醒我们走路小心;那次值日,她接过我手中的垃圾替我带走;那个早晨,她和我争着清理老师办公室的卫生……那浅浅的微笑,是安静而又强大的美,抵得过那“晚来风急”。 在那个安静的夜晚,我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我知道,积攒多了,心里就有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不会离我很远。 坐在父亲的车里,我这样想。 那一刻,很安静 杨亦婧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拥有到达天堂的力量。 ——题记 乌云铺满了天,又一个闪,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地砸在玻璃上。又一阵风,窗外的柳树都弯了腰,柳条横着飞,雨到往下落,耳朵里嗡嗡地,分不清风声,雨声。 我枯坐在教室靠窗的第三排位置上,看着桌上那张试卷,全身仿佛有成千上万只蚂蚁在啃噬般疼痛,那些批评指责的话也如窗外的雨一般狠狠地砸向了我,砸碎了我的心。“就让我坠入地狱吧!”我在心中怒喊。我的心灵,也像窗外的世界,雷电交加。 我迷惘地把目光投向窗外,突然,眼睛被对面墙上的那一抹绿色所吸引。原来是对面教学楼墙角的一株爬山虎。只见它的茎细小柔嫩,它的叶子还是呈刚发芽的翠绿色。如今它却站在暴雨中随风摇曳。突然一阵强风猛地吹来,爬山虎被迫地弯下了腰,我有些为它担心。风吹得更猛了,“它会被拦腰折断吧。”我紧张地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我才睁开眼,发觉爬山虎“用手”紧紧地抓住墙壁,昂首挺立,而狂风灰溜溜地打了个旋儿,便消失了。那株爬山虎经过风雨的洗礼变得更挺拔、更翠绿了。 我望着它出了神。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耳边再也没有了批评和指责声;那一刻,原本我心上的皱纹仿佛被抚平;那一刻,很安静。 在那安静中,我突然明白磨难乃进身之阶。当年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被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却著《左传》。这些人都是被命运逼到低谷却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弹跳出深渊。人生之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里,我就是那尽竹,“千磨万砺还坚劲”,我就是那小舟“出没风波”里。因为思想只有在磨炼中成熟,意志只有在磨炼中坚韧,生活只有在磨炼中变得更美好。 我转头把目光放在试卷上,我不会忘记那刻安静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在初三的路上,即使跌倒100次,我也会101次地站起来。 那一刻,很安静 戴路遥 时间在变,时代在变,我们在变,而有些东西,却不会改变。 ——题记 12月1日,哥哥,20岁了。 20岁,他踏上了实习的岗位。见到他时,我才恍然意识到这几年不经意间,我和他的距离拉开,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 哥哥的脸庞没变,但多了成熟的干练;他的声音没变,但话中总有客套的疏远;他的笑声没变,但总也抹不去格式化的冷漠。我知道五岁的我在他怀里撒娇的时候回不来了,七岁时我和他拌嘴的时候回不来了,十岁生日宴上红着脸送我礼物的他,也回不来了。 20岁的生日聚会结束,我们一家与哥哥一家一同返回。喧闹的市中心,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一个赤着半身的人趴在地上,艰难的向来往的路人行乞。他的皮肤黝黑干躁,没有双腿,我看了一眼,便回过视线,这样的人,我见过太多,这社会总有不公平。 随着几枚硬币哐当当掉入破碗,一只手突然遮住我的视线,我能感受到他手掌上的温暖。在12月的刺骨寒风中,在身边冷漠的人群中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感动,那么令人怀念。“别看”哥哥感叹而又有些霸道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那一刻,很安静。 喧闹的人群仿佛噤了声,叫嚣的冬风也闭了嘴。我的耳边,单单留下那两个字“别看”。 我下意识想拂去那只手,告诉他我不怕,但我没有这么做,我只想享受这一刻的宁静,这一瞬间的时光倒流。 曾记得很小时候,哥哥带着我出去玩,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他赤着身子,嘴里不知在呢喃着什么。他的手从奇怪的角度弯曲过来,双目瞪得仿佛决眦一般。当时年幼的我根本不知人情冷暖,一下子就被吓哭了。同样年幼的哥哥面对哭泣的我不知所措,他只是承诺道:“妹妹别哭了,有哥哥保护你。” 他的承诺,他履行了。 我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那件往事,但是那一刻,我感到我们之间的距离又一下子拉近。我还在此岸,他仍在彼岸,但我们的心仍是贴在一起的。这种兄妹之间的手足之情不会因为时间、阅历甚至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感情是与生俱来融入到血液和骨肉里的。就像一朵花即便是到了生命的尽头,它的心里却永远留着向往绽放的种子。而这种子,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个人心中滋长。这种子都会秉承第一束花的爱和温暖,一代一代传承,一代一代盛开。 那一刻的安静,让时间忘记了流动。那一刻的安静,让内蕴的情感绽放在生命的枝头。 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转动,喧嚣而多姿,而我却独念那一刻的安静。 那一刻,很安静 李佳颖 当我款款地走下讲台,同学们如梦初醒般,沉寂了近乎10秒,随即教室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那一刻,我很沉静。我知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洒遍了牺牲者的血雨。这一路走来,踏过泥泞,踏出芬芳。 我们班的语文课上,有一个特别的环节,每每上课前的五到十分钟都由我们自由发挥,或是讲述一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或是畅谈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或是分享自己人生中所经历的趣事。每一次,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精彩纷呈。 轮到我“开讲啦”。我在脑海中速速闪过自己所了解的知识,顿时不知该讲什么好。比起文学历史,讲得一定不如前面的“大秦帝国”精彩;比起兴趣知识,讲得一定不如“走进音乐剧”来得有趣。顿时乱了方寸,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也无果而返。 当我放下语文书时,灵光乍现:鲁迅,走进鲁迅!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开始着手准备资料,鲁迅的生平、思想、成就、影响……慢慢地鲁迅在我眼前立体起来:“孤独的巨人,呐喊的勇士,深沉的思想者,慈爱的老人”。 宋庆龄说,他是中国的高尔基,中国的伏尔泰。 毛泽东说,他是比孔子还伟大的圣人。 外国友人说,中国只有一个,鲁迅太可宝贵了。 …… 手里的资料越来越厚实,我的信心也与日俱增,我请母亲临时做了一回我的观众,让她听我娓娓道来:《故乡》中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孔乙己》中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社戏》中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 我拿着稿子,在房间里来回地走着,一遍一遍练习着演讲的内容。 那天,我丢下稿子,从容地站上了讲台,心里虽不免有些忐忑。我努力展现我的自信,更添自然的一抹微笑。 我说:读鲁迅是一种成长,一种坚实的成长,哪怕不曾读懂。至少“清茶一杯,台灯一盏,把鲁迅书一卷”,已经是一道奢侈的风景,至少我们用我们的良心、勇气和真诚从浮躁、空泛的泥潭中自拔。也许我说的激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掌声雷动。 那一刻,我很安静,我想,不是我打动了同学们,而是鲁迅触动了同学们的心弦。 那一刻,很安静。 那一刻,很安静 曲韵佳 真正勇敢的人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害怕到发抖,却一直勇往直前。 ——题记 初三学业繁重,母亲心疼不过,便拉着我在周末去看杂技。 黑色的剧场里观众都在喧嚷着,而足下空调带来的凉意使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赶紧往手里哈了口热气,仿佛一阵强风,我的疲惫与麻木被这凉意吹散,我细细打量着整个剧场,剧场不大,也不高,顶上画着数十个小丑的脸,除了舞台上,其他地方没有灯,观众绕着当中的圆形舞台坐下,有老人,有孩子,有中年妇女,也有西装革履的绅士。突然,舞台上的灯光一闪,一束火光从舞台中央亮起,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从侧幕小跑着出来,观众一下子安静了,整个剧场都在鸦雀无声的期待一场精彩的演出。女孩缓缓走上火中的横杆,双手举平,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在横杆上,就像一个在火上走的女孩,华丽的演出服在灯光与火光的照耀下绚烂夺目,只见她轻跳起,用手抓住横杆,倒立行走,又翻一个跟头变回站姿,连续做了好几次,我也跟着观众不住的鼓掌,最后一遍的高难度动作,她的脚轻擦过了横木,她重重地摔在了火焰旁的地下,而腿上已明显有了灼伤的痕迹,舞台上的火马上熄灭,观众们都焦急的站起身。 我却不敢看那女孩,呆坐在原位。我是多么像她,一次次的考试失利,与好友一次次的不合,与家长一次次的争吵在我脑子里浮现,我好想逃离,逃离这恶心的世界,无助地低下头,感受着那加深的凉意从脚底侵入我的身体。 突然,火光再次亮起,我看到那女孩重新站在火里,完成着她失败的动作,我不敢相信的盯着她,那不仅仅是个在火上走的女孩,那就是火花,点亮这个世界的火花。我忽然落下泪来,就在我看到女孩脚下的颤抖时,我明显感受到了她的勇气,这股勇气也被传递给了我。 我知道,不管她失败多少次,她都会重新站在火中,不管台下有没有观众,不管腿上的伤是否允许自己的下一步动作;而我也知道,不管我以后会不会再次失败,我都必须有勇气去学会站在火里,因为我相信,我也是那改变世界的火花。 在火花绽放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会很安静。 周国平说:一个在最悲惨的厄运和苦难中仍不失幽默感的人的确是更有神性的,他藉此而战到了自己的命运之上,并以此与命运达成了和解。 我害怕着,我勇敢着,我期待着,那一刻的安静。 那一刻,很安静 九(3)班 孙康耀 那一刻,很安静,我邂逅了苏东坡。 那一刻,很安静,我们分享了苏东坡。 在月华如水的承天寺,东坡与怀民,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携手并行,没有酬唱,没有欢歌,只有两个愁苦之人静静散步,正是在这宁静中,自然的美好凸现出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给孤独的灵魂以抚慰。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美景是慰藉苦闷的良方。作者以清旷的词句写出厚重的人生感慨,这是诗人对磨难的超越。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恬淡之心,让他在承天寺的月光、月影里,收获了快乐,收获了艺术创作的灵感。那一刻,很安静,月华洗心尘,微风卷书页。我感觉,我虽然没有和东坡携手,但我们的心已手挽手地连在一起了。 那天,我“开讲啦”,题目是《东坡其人》,我迫不及待地要与大家分享这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仁慈的法官,杰出的文学家…… 我阅读了黄玉峰的《千古风流人物》、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精心制作了PPT,从《元祐党人碑》到他的生平、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老师、他的事迹、他的作品,我竟越说越畅快。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聚精会神地聆听我的演讲,他们的情绪随着我的演讲或喜或悲。为他的失意而叹惋,为他的幽默而捧腹,他随遇而安的豪迈旷达,他诗赋的豪放自如,他为人处事的豪爽豁达感染着我们。 从上课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我讲了整整40分钟,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我演讲的内容里,直到PPT翻到最后一页,我还意犹未尽。 那一刻,很安静,我们都沉浸在那快乐人生里了:心智卓绝,元气淋漓,朗然刚正,悠游坦荡,激情飞扬,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一生载歌载舞,深得人间快乐。 我走下讲台时,掌声雷动。可是我的心很沉静。 不知多久了,我一直活在喧嚣之中,我终于再次感觉到了这番安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冥冥之中,我好像看到苏轼那苍老而又慈祥可爱的脸庞,他在向我微笑,在寂静之中,世间仿佛只剩下我们两人,我默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一刻,很安静 王陈劼 坐在华师二附金碧辉煌的大礼堂里,我们屏住呼吸,凝神谛听评委的宣判。首先宣布的是“参与奖”——没有我们;“三等奖”、“二等奖”——没有我们;我的手心都出汗了,难道我们?最后,评委宣布我们的“校园物联网管理系统”项目获得“一等奖”,那一刻,礼堂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可是,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洒遍了牺牲者的血雨”。数十个绞尽脑汁、挥汗如雨的夜晚,在此刻一起涌上心头。 为了这个项目,为了体现“三创”(创造、创意、创新)的主旨,我们已经准备了几个星期。我和伙伴们进行了分工,分为硬件搭建与软件编程两组,我在硬件搭建组。在进行硬件搭建的焊接时,我们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首先,我们使用了细导线来连接灯板和其他元件,但是在数次链接试验之后,灯板依然不亮,同时,焊点也不牢固。经过了一晚上的突击攻关,我们摸透了灯板的电路结构,发现之前灯板不亮是电源问题。于是,我们购置了新电源,并决定使用更牢固的粗导线,然而焊点依然不牢固,经过了无数次焊接又脱落的循环往复,电路板上的铜片几乎要脱落了,我们心急如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尝试,随着一阵青烟飘起,焊锡慢慢冷却下来,导线被牢牢地固定在了电路板上。之后,我们把它接上电源,随即灯泡亮起,我们欢呼雀跃,欢庆成功…… 到了赛场,我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最后一轮准备。搭建设备、链接电源、测试运行,一切良好。答辩环节,沉着应对。评委们仔细询问了我们的设计思路、机器实验过程,不时地“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站在领奖台上,手捧晶莹剔透的奖杯,我心潮澎湃。沉甸甸的,不仅是辛勤耕耘的硕果,更是梦想起飞的引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见过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太深的流连会变成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那一刻,很安静,我听到了自己心灵的声音。 我的舞台 周子琨 “可能”问“不可能”道:“你住在什么地方呢?” 它回答道:“在那无能为力者的梦境里。”——题记 三尺讲台,是孔子的舞台,在那里,他循循善诱,播撒着儒家的琼浆玉液。 赤壁之畔,是周瑜的舞台,在那里,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滕王阁前,是王勃的舞台,技压群雄,文盖四座,“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华师二附的“创新创意创造”大赛,是我们的舞台,“校园物联管理系统”上的LED灯,闪射着我们的创意和智慧。 奋战了数十个夜晚,终于到了最后的组装测试的时候了,主板上的灯光亮起,负责软件编程的小A按下屏幕上的按钮。5秒过去了,10秒过去了,20秒,30秒,灯仍然没有熄灭。发出苍白的冷光,似乎在嘲弄着我们。“出问题了?”我问了一句。“是不是你的程序有问题啊,小A?”负责硬件搭建的小B随口问了一句,“怎么可能?”小A自信而气愤地回答,“要出错也是你线接错了!”责备升级为争吵,我们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认错。 我作为总负责人,有责任制止这种无谓的争吵,我故意拿腔拿调地说:泰戈尔先生教导我们,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我们还是各自检查一下自己的程序吧。 “好吧,我先看看是不是哪里的原件短路烧坏了。”小B说着,拿着主板走出了房间。 小A没说话,扭头审视他的代码。 我走近小B的工作台。我看他拿着万用表,在电路的各个针脚仔细地测试,他的神情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专业,仿佛不是在检查电路,而是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 小A有节奏地敲击着键盘,浑然未觉我就站在他身边。 再一次测试,我命令:“三,二,一,开始——”小A按下了传输键。 灯亮起来了,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凝视着这个LED灯,灯很亮,很刺眼,但我们不敢移开视线,就怕错过了成功的那一刹那。“哒”,随着一声清脆的继电器响声,灯也应声熄灭。“成功了!”我心想,但那一刻,没有欢呼,没有叫嚷,很安静。 就像此刻,我们平静地站在华师二附的颁奖台上,三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我知道,这个舞台,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驿站,我们已经谢幕;下一次,是更大的舞台,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 行走间收获 严珺卿 我木然地坐在公车内,呆滞地注视着车窗外一棵棵道旁树向后退去。 妈妈的咆哮还在我的耳畔回响:都初三了,还游戏,不懂玩物丧志啊……那声音足有一百分贝,它的调,它的语速,它的不可抗拒,脑袋瞬间涨大。我以最快的速度冲进房间整理书包,我要逃离家门,让我的耳根早点得到清净。 我好委屈,要知道,我刚刚从从五大张模拟试卷的题海中抽身,我经历了数学难题的道道山梁的阻隔,我背诵了子曰诗云,我摆脱了物理上的电功率和电阻的纠缠;化学上原子和分子的复杂关系,终于放下被捂得发烫的笔杆……她就见不得我片刻的休闲,她巴不得我整天埋在书堆里。 到莘庄站上来了一对母女,车内没有座位,母女俩站在过道上,女孩戴着耳机正沉浸在音乐中,神情愉快而满足,妈妈则不时地用焦虑的目光扫描着女儿。女儿不朝妈妈这边看,他们的目光一直没有交集。看样子实在忍不住了,那母亲对女儿说:“快把耳机拿下来吧,总戴在耳朵上听音乐,对耳朵不好,休息一下……”小姑娘理都不理妈妈,反而把视线转到车窗外,妈妈的脸色黯淡下来,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这一幕是多么地似曾相识,我不也是这样的吗? 我的心像被什么触动了一般,我忽地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可是有无数个相同的母亲。 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推销他们那点可贵的经验,总认为对子女好,可是我们这些懵懂少年总是不能很好体谅长辈的心思,金玉良言都被过滤掉了,一句“你不懂!”轻飘飘地抹掉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车上,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父母。 我们曾被抱着,扶着,挽着,看着,那是怎样一种厚重的爱啊。 我掏出手机,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妈妈,我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一定用拼搏的姿态成就你望子成龙的心愿,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妈妈回复:做了你最爱吃的,回来吧,等你。 走呵,走呵,也许转过身与父母一起走,才能发现父母就在这一饮一瓢中,在这声声句句苛责、催促中倾注了满满的爱,得着爱的浇灌,我们茁壮成长。 那一刻,很安静 周隽平 候车室内,一片嘈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交谈声、喧闹声,甚至哭闹声充斥着耳膜。这样的环境下,心里也是一阵乱哄哄的,真可谓“鸡狗不得宁焉”。我努力地使自己平静下来,试图通过品书来寻求宁静,但偏偏旁边又多了一个吸烟的大个子。似乎禁止吸烟的标记被自动屏蔽了一般,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却没人愿意去注意。本想起身,无奈如此拥挤且已无他座,只得尽量侧身。 “叔叔,你吃糖吗?比抽烟好。”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一块糖对着吸烟的大个子男人。男人尴尬地笑了笑,掐灭了烟蒂,道了声“谢谢”便离开了。 女孩的声音不大,却没有被嘈杂的噪声淹没。那一刻,候车室似乎安静了下来,但很快噪声又起。而我的心,却被女孩震撼了。女孩的内心一定很平静,一定绝无他念。她创造了那一份安静而美的和谐,并使它在黑暗中灿烂地绽放着。 在爱面前,一切黑暗和丑陋都会自动让道。 大街上,一个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似乎想炫耀自己,用投篮的姿势将一个易拉罐扔向垃圾桶。“铛”地一声,罐子弹开了,年轻人却头也不会地走了。一个老者看了看,费力地弯下腰,将罐头捡了起来,扔了进去。 依旧是“铛”地一声,奇迹般地,它在我的脑海中无限地扩大,盖住了其他声响,永恒地定格在了那一刻。那一刻,世界很安静。两个声音却永久地回响着,经久不息,化作了两支美妙的旋律,静静地播放着。 或许,这才是安静的真正定义。不是考试时的鸦雀无声,不是萧瑟的冬天里寂寥的街道,不是被班主任喝止住吵闹的教室。而是一种美,一种和谐,一种真正的平衡。万物因它而有了理性,有了情感。 冰心说:“美的真谛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那一刻,很安静。世界如此美好。 那一刻,很安静 王峥宇 初冬,惨淡的阳光撒在我的桌子上,捂不暖冷了的日子。 初三,兵荒马乱的一年,追逐幸福的一年,创造神话的一年,无法诉说的一年。繁重的作业每日都一叠一叠地堆在书桌上,加减乘除,ABCD,子曰诗云……我打仗似地尽快完成,然后空下来,用笔开始在纸上分行地写下只字片语,只属于我自己的诗歌。 我喜欢写作,喜欢在字里行间描绘我眼中的世界,但很少会被认可。“太矫情,不像是男孩子写的”,“考试的话是不会拿高分的”,“不适合你这个年龄段”……每一次的否定并不会使我放弃,但这一次,我手中拿着一张被扣得“鲜血淋漓”的考卷,难道老天这次真的要釜底抽薪吗? 那一刻,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我的心里在等待着我做出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我不知道。To be or not to be ,真的是个问题。 桌上的文稿纸静静地躺在那,最上面的那一篇,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写的。不过这稚嫩的笔记大概是很久之前的了吧。开头写着这样一句话: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我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我坚信,当蜗牛爬上金字塔,它看到的跟雄鹰看到的没什么分别。 这句话,像一束和煦的春风拂过我的心田,阴霾消散了。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拨动着,随即又回到沉寂,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那些漆黑的雨夜,没有人陪伴,又必须独自走过没有星光,没有月华的雨夜,我们不能退缩,要学会给自己一支玫瑰,为自己画一道海岸线,给自己一个鼓励的微笑,在被全世界不看好时学着坚强。 曾在李汉荣《遥远的乡村》中读到:“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我很感动,我也要“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 初三,乃至一生我都要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安静地面对着一片灵魂的丰盈和喜悦。 我走到阳台,阳光依旧静静撒在桌上,这时的我像是变了,又像是没变,嘴角微微地笑着。 那一刻,很安静 指挥转身示意,嘘——请安静。 周六,我照例去乐队排练。排练室里依旧喧闹,掺杂着一些错乱的音符,指挥走了进来,用手中的银棒敲敲乐谱。噪音的分贝小了,却耳朵里还有不可捉摸的窃窃私语,很有意犹未尽的意思。 指挥又敲了敲谱架,示意我们安静。今天的他有些不同——哦,少了亲切与和蔼,多了庄重与严肃。 “今天的演出,我们要加一个新曲目,由贝柳思作曲。” 声音小了些,同学们用眼神互相交流着,时不时发出极压抑而又忍不住的笑声。 指挥似乎有些生气了,他再一次敲敲谱台:“安静了,听好,这首曲子饱含芬兰人民的悲壮。它记叙了芬兰人民与命运的抗争。起先,人民的反抗与命运的压迫势均力敌,当曙光将至的时候,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命运歇息后的爆发,最后芬兰人民抗争失败……” 指挥站在谱架后面如此说道,我甚至看到了他眼中的晶莹泪光。 排练厅里彻底没有了声音,我仿佛听到了芬兰人民最后的呐喊。 回到家,我找来了著名乐队演奏的这个曲目,没日没夜地听,没日没夜地练,没日没夜地感受。 终于琴声化作低吼,化作呻吟,化作呐喊,也化作叹息。 我倏地明白了,如今有面包也有欢乐的世界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从异国的悲痛中,看到了置身的幸福。我有音乐、书香陪伴,但我从没发现过它们的美好,它们是微不足道的,却给予了我生命色彩与辉煌,而不是芬兰人民心中的灰暗和硝烟。这一刻,我抱着我的琴,安静地思索,安静地反省。 演出那天,一曲终了,掌声四起,我们翻开下一首乐谱,观众席上渐渐起了骚动。 只见指挥转身示意,嘘—— 低沉的贝斯声起,我看到了一张张黑白的悲恸的脸,也看到了一张张彩色的、欢笑的脸。 我怀着感恩与悲恸的心情,奏响了乐章。 豁然开朗 静教院附校 杨欣蓉 世界那么喧闹,一声叹息,到哪里捕捉?世界那么安静,一声叹息,也如此清晰。一瞬间,我豁然开朗了。 我常常在深夜写作业,等所有人都进入梦乡,整个街区一片黑暗,四周寂静得悄无声息时,我摊开作业,在昏黄的灯光下专注地写起来。时常觉得,只有在这样的深夜,这个世界才是寂寞的,而我可以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这就是长大的感觉吧。 渐渐的,奶奶发现了我这个奇怪的癖好,她陈旧的思想观念使她对此十分反感和不安。每到深夜,她总会轻悄悄地拉开她的房门,轻悄悄地走来,又轻悄悄地打开我的房门——那些拖泥带水却又有些无辜的声音让我万分厌恶,心中莫名升起怒火。奶奶因受不了突然强烈的光线而眯着眼、皱着眉,这些再寻常不过的表情也使我更加愤怒。“怎么这么慢啊?作业多就别写了,快点去睡觉!”我好不容易沉下心来融入这份宁静中,偏偏,她要来打扰!“我知道了。”我只能这样轻描淡写地回应一句,久而久之,这句话成了口头禅。而奶奶总是无穷无尽地唠叨,苦口婆心威逼利诱样样来。“你再不睡觉,第二天爬不起来的!”“快点睡吧,都这么晚了!”几次之后,我学乖了:“知道了,马上就睡了。”“哦,那马上睡啊。”奶奶轻悄悄地回去了,还不忘提醒一句,“马上睡啊!我过会儿来看!”当然了,“过会儿”呢,我是绝对不会睡觉的,奶奶也是绝对会来看的。 反复这般折腾不休,我心生厌倦,对同样的叮嘱与同样的回应麻木不仁,终于,我投降认输,在奶奶的催促下熄了灯,准备睡觉。躺在床上其实全无睡意,只好睁开眼,在一片黑暗中聆听窗外细小的风声。那略有些凛冽的声音总让我感觉到,长大之中某种对独立、放任的渴望。突然间——“睡了吗?”是爷爷。“睡了。”奶奶回答。 “唉。” 差一点,那声叹息被关在门里;差一点,那声叹息被卷进黑夜。我记得爷爷奶奶曾是那样坚持着早睡早起的人,却要为了我而一直睁眼到深夜,心中顿时感到一片苦涩。那一声叹息,仿佛一滴水滴,在沉寂的汪洋中牵起一阵涟漪,我豁然开朗了,长大也许并非一个人的事,还有周围那些爱着你的亲人,在陪你一起。 以后的日子里,我尝试着早早熄灯。长大是开始懂得谅解别人,为那些为你着想过千万次的人着想哪怕一次。我们渴望走向成熟、挣脱、独立、自由,却常常忘记了还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和你一起学习飞翔。忘不了那一刻的叹息,我豁然开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