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第10讲 作文素材积累转化之杂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教案:第10讲 作文素材积累转化之杂志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一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0讲 素材积累转化之杂志 教学内容 ‎1、掌握杂志的类型以及如何转化为作文素材;‎ ‎2、掌握如何使用杂志以及怎样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2个问题直接导入到本次课主题;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了解各自喜欢的杂志与文章。‎ 一、介绍下自己最喜欢的杂志,谈谈阅读杂志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样的帮助?‎ 在我们素材的搜集积累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不计其数,很多同学是苦于没有搜集的资料,有的则是苦于材料太多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搜集,对材料的搜集七零八落,态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都无法进行有效甚至高效的材料搜集和整理。‎ 当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路上,路过的每一个报亭,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所能给予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今天我们就谈论如何通过杂志来进行材料的搜集。‎ 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在于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某一现象或者问题,有效期较长,比较适合保存。‎ 关键性的优点就是可以对一个事件进行深入的跟踪报道。这对我们写作深入的议论有很大的作用!‎ 二、如果让你自己开办一个杂志刊物,你会设计什么样的类型,为什么?‎ ‎(提问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逐渐深入到事情的本质,比如第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份杂志的出版必须要面对一个读者群,那么我们选择对作文写作有益的杂志也就是选择类型对口的杂志)‎ 三、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教法指导:本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自己擅长的教法,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通过实例突出杂志内容如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并做好一定的巩固提升。‎ 一、杂志的分类 杂志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类,我们在准备购买一本杂志时最好是清楚其性质,这样才方便我们去阅读和购买。‎ ‎1、按照出版时间来分 ‎(1)周刊:每周一期。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三联人物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新周刊》等都是市场上我们最为常见的周刊。这些刊物因为是每周出版一期,所以它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比较及时,你能够从这些周刊中迅速地把握住社会最为大众所关注的一些热点并能从中看到比较深刻的解读。‎ ‎ ‎ ‎(2)半月刊:每半月一期。这种期刊市场上也非常多,比如我们最常见的《读者》《意林》 《文史参考》等。这些期刊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它们都是已经被市场证明的期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极大的读者群。‎ ‎ ‎ ‎(3)月刊:每月一期。这是典型的市场杂志。每月一期的优势在于可以对社会和历史进行精心的选材,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写作,因而有质量的月刊,其文章都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比如《人民文学》《名作欣赏》《看历史》《大家》等,这些杂志存在的时间较长,比如《人民文学》是我国第一份月刊,其高质量的文章是有目共睹的。‎ ‎ ‎ ‎(4)双月刊:所谓双月刊,顾名思义,每两个月出版一期。这种出版的速率比较低,因此每期书的内容很充实,目前双月刊杂志是以文学类期刊为主,典型的有《收获》《十月》等。‎ ‎ ‎ ‎2、按内容分:可将杂志分为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两大类。‎ ‎3、按学科分,可将杂志分为社科期刊、科技期刊、普及期刊等三大类。而社科期刊中,又可分成新闻类、文艺类、理论类、评论类等。普及期刊可分成知识类、娱乐类、科普类等。‎ ‎4、按读者对象分,可将杂志分为:儿童杂志、青年杂志、高校杂志、少年杂志、妇女杂志、老人杂志、工人杂志、农民杂志、干部杂志、知识分子杂志、军人杂志等。‎ 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杂志有:《作文通讯》、《读者》(含增刊:高考作文素材专辑)、《青年文摘》(含增刊:高考作文素材专辑)、《意林》、《新读写》等。‎ 二、几种典型杂志的介绍:‎ (一) ‎《南方人物周刊》‎ ‎ 1、简介:‎ ‎《南方人物周刊》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目的,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邃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以人物为切入点,以人物故事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它兼具新闻性与可读性,我们能从他们的故事中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魅力。所以这样的一份刊物能从人物的角度给到我们许多在社会热点上被关注的人物,同时它对人物不止进行平面的报道,更有深入的分析,所以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能得到人物素材,更能锻炼我们对人物的评论能力,而这是我们在掌握素材时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2、典型文章节选:‎ 记得那时候在铜锣湾百德新街有家很出名的咖啡馆。一个慵懒的午后,秋日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在身上,我们在那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直到夕阳西斜。这次是他不停问,我不停答,几乎没有沉默的时候。谈话的中心几乎都是环绕国内的政局。泽厚很想知道我对政局幕前幕后的分析。他说,身在异域,异常寂寞,每 年秋高气爽的时候都会回国一次,住上几个月,见见朋友看看书,打听打听京城新闻动态。我笑言:“原来还以为你是象牙塔中人,不料居然对政治也如此有兴趣。原来你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泽厚说自己的态度是“关心政治,但不参与政治”。其实,他和大多数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很强烈的。诚如他后来所说:“我所有哲学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现实和为现实的发展提供思路。”李泽厚对民族有一颗极热的心和一双极冷的眼。 ——《哲学家李泽厚》‎ 一个人要想在外国统治下忍辱偷生,而不留下懦弱、无用、可耻、病弱的骂名,就要行动,而抵抗可以让一个人摆脱道德上的审判。戏剧家李健吾把抵抗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和政治行动。当洋商报以鲜明的民族主义姿态大作反日文章之时,上海的戏剧舞台与其一道构成文化界抵抗运动的主要力量。尽管进步剧社屡遭解散,抗战剧的演出却从未停止。李健吾笔下的人物起初渺小甚至可憎,最后都实现了自我超越,用勇气和尊严为理想而战。即使全面沦陷后话剧变成商业演出,李健吾也努力把利润挂帅的商业剧变成传播抗日意识的斗争活动。高压下的上海戏剧全部是浪漫爱情故事和家庭琐事,而在李健吾改编翻译和创作的剧本中,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对现实的隐喻。1945年4月,李健吾被宪兵队逮捕,受尽酷刑。幸存下来的李健吾,从戏剧舞台上的抵抗变成超越自我的抗日英雄,在反抗的道路上获得自我的解放。 ——《上海沦陷时期中国文人的立场》‎ (一) ‎《三联生活周刊》‎ ‎1、简介:《三联生活周刊》强调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论相组合的方式,对一周信息作深入观察,关注新时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文字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这个刊物对一周事件的梳理是公平而公正的,如果你想省下大量的时间而只靠简短的时间阅读就能把握一周来的热点,那么这本刊物就是不错的选择。并且每期会选几件事件进行深入的报道,也符合我们对思维训练的要求。‎ ‎2、典型文章节选:‎ 春晚30年,达成了两种属性:它挟巨大的影响力成为新民俗,又是国家政治文化生态的艺术表达。春晚的每一面,都映射着国家的某一部分。当说到经济时,它成了国企,人们会因此质疑它依靠垄断获利。当说到为人民娱乐服务时,它成了行政单位,人们又会质疑它形式僵化,居高临下,规则众多又漏洞重重。其实,当我们在抱怨语言节目越来越不可乐时,背后的症结可以引申到我们的教育体制——戏剧教育与时代需求的脱节。当我们抱怨这台晚会的审查和僵化时,我们也参与了审查——各种口味的广大观众对节目的想象和演绎,同样也在干扰春晚的创作和呈现。今年春晚的小品统筹王宝社曾经参加多届春晚的创作。他说,曾经有一个只有几句取笑“兽医”的小品,审查时,闫肃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但第二天,马上就有民间的声音批评它在丑化兽医,结果,节目临时取消。 ——《30年春晚,寻找归途》‎ ‎ ‎ 明星与慈善 ‎  明星参与慈善活动对非营利组织来说有喜有忧。明星能唤起更多人的参与意识,但一旦他们陷入私人的麻烦,慈善组织也会受到牵连。‎ ‎  在好莱坞,很多明星都在忙于某种慈善事业。乔治克鲁尼等人成立了人道组织“不会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发生”(Not On Our Watch);艾薇儿为病人和残疾青年建立了基金;安德森反对加拿大人猎杀海豹。网站“期待明星”列出了2807位参与了1788个组织的明星。后知后觉的明星们肯定会为寻找新的慈善项目而犯愁,一家叫“全球慈善组织”的公司应运而生,专门指导有钱人如何开展慈善活动。‎ ‎  该公司的客户有一半是电影明星, 包括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特·皮特、黛米摩尔、麦当娜等。公司创始人特雷弗尼尔森说,每个人都有搞慈善的冲动,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明星发现他们的慈善激情该落脚于何处。他们通过问卷帮助明星弄清他们的兴趣。问题包括:“你看新闻时什么会令你感到愤怒?”“什么会唤起你的同情心?”“你的家人在饭桌上都谈论什么?”客户们往往都不愿意讨论尼尔森的介入有多深,保密条款是合同的标准组成部分。歌手约翰并不讳言他得到了尼尔森及其同事的帮助,他说:“美国总统需要幕僚长和演讲稿撰写人,这不等于总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的主要工作是写歌和唱歌,制作专辑,不能全身心地搞慈善。”‎ ‎  《纽约客》一篇报道说,利用明星为慈善事业筹款并不是新鲜事。奥黛丽赫本曾经为了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去过非洲。上世纪80年代初,保罗纽曼建立了一个食品生产线,其利润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  尼尔森的发达借助的是他拉到的第一个客户——安吉丽娜朱莉。朱莉因为1999年出演的《移魂女郎》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她在银幕之外放荡的行为也很吸引眼球,她嫁给了约翰尼米勒,穿的T恤衫上用她自己的血写着他的名字。跟约翰尼米勒离婚后,她又嫁给了比利鲍勃。2000年,在拍摄《古墓丽影》时,她开始修补自己的形象,访问了影片拍摄地柬埔寨的难民营。第二年,她被任命为联合国亲善大使。跟比利离婚后,媒体开始聚焦她的慈善活动。朱莉被认为是以慈善活动重塑形象的典范,她并没有在挽回自己的形象之后就丢掉她的慈善活动。‎ ‎  慈善组织的人说,明星参与慈善活动对非营利组织来说有喜有忧。明星能唤起更多人的意识,但一旦他们陷人私人的麻烦,慈善组织也会受到牵连。代言人即使没有发生丑闻,他们的存在也会成为负担。有些人做贡献的方式就是举办大型宴会,结果举办这样的活动几乎花光所有的钱。明星都会考虑什么样的事业符合他们的形象,医保改革等复杂的问题不如反对宠物养殖场那样的立场有用。‎ ‎  美国保守派媒体人贾森.马特拉(JasonMatters)在《好莱坞的伪君子们》一书中说,马特达蒙通过用枪瞄准你来促进和平和反对枪支暴力。达蒙崇拜乔姆斯基。《独立报》称,他母亲南希卡尔森佩吉是一位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嬉皮教授,鼓励他分心。当老师批评小达蒙往窗外看时,他母亲让老师不要管,还帮她儿子写作业,让他在外面玩,相信他在上课时做白日梦是因为老师教的他已经会了。佩吉还让儿子不要玩玩具枪,而是玩一些安静的项目。当达蒙在电影业出名之后,他妈妈说他的成功只是资本主义对人性的胜利。她说:“他已经不是人了,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个齿轮。”达蒙说他一直坚持非暴力准则和他妈妈教导的热爱和平的进步主义。 “现在我会留意剧本中的暴力,希望它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我相信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因此我回绝了一些影片。”但他出演过许多动作大片,单是出演《谍影重重2》就拿到2600万美元。为了演好他的暴力角色,这位反暴力的左派说他学习了武术与射击。‎ ‎  卡梅隆·迪亚兹自命为地球的公关人员,她开混合动力汽车,为她的旅程购买碳补偿,她拥抱大树。她说:“我喜欢拥抱树木。那太棒了!它们是有生命的!”她告诉我们要通过保护环境来维护我们的健康,但另一方面她经常说大麻很美妙。‎ ‎  斯汀跟他的妻子创立了热带雨林基金。有一种哥伦比亚树蛙就是以斯汀的名字命名的。但2008年,斯汀和他的乐队被评为世界上造成污染最多的乐队。斯汀夫妇有7所房子,乘私人飞机往返其间,带着750人的团队前往世界各地,其碳足迹是普通人的30倍。‎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上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读来饶有兴致。那么我们读过之后会吸收到什么东西呢?可以怎样利用到我们的文章中呢?‎ ‎1、可以吸收到那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2、可以用到哪些类型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分析:‎ ‎1、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星应该具有慈善之心;明星具有双面效应;事情具有两面性;人是矛盾的。看事情要看到本质。‎ ‎2、文章类型:爱心、责任、缺陷等等 ‎(这个小短文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篇章,就是这样的篇章中我们也能收获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对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心灵)‎ (一) ‎《文史参考》(自2013.1.1.起更名为《国家人文历史》)‎ ‎1、简介:这是我们比较重点推出的一本杂志,因为这本杂志是以结合历史来进行对社会进行解读。对于喜爱历史和需要历史素材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杂志。它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所以对我们素材的搜集具有极大的作用。‎ ‎2、典型文章节选:‎ ‎ 1942年10月,临近冬季,灾民死亡率急遽上升,河南省赈济会推选杨一峰等代表赴重庆,吁请国民党中央免除灾区征实配额,蒋介石拒不接见。豫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痛哭着陈述河南灾情,仍然得不到积极回应。‎ ‎ 事实上,不是蒋介石对灾情装聋作哑,而是他对河南战争形势太过于悲观。蒋介石基本上把河南当成一块随时需要放弃的领土。因此,“不让粮食资敌”的心理,使蒋介石一方面尽量在河南搜刮,另一方面在最后时刻来临时甩手把千疮百孔的河南当成烫手的山芋抛给日本人。‎ ‎ 《大公报》重庆版刊发了发自灾区的报道后,立刻遭到了国民政府停刊三天的严厉处罚,同时对灾情相关的信息严密封锁,加大新闻审查力度。新闻管制引起驻重庆的外国记者一片哗然,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白修德决定亲赴灾区采访真相,他在河南灾区深受震动,大街上、田野中倒毙者随处可见,无主的野狗肆意地啃咬死尸。在当地传教士的陪同下,白修德从灾民的口中,听到了人吃人的恐怖故事,对当地灾民来说,人吃人已不鲜见,问题只在于是吃死人还是吃活人。白修德的灾情报道首先在《时代》杂志上刊出,此时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正在访问美国,而且在美国国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对印度饥荒的同情,更讽刺的是宋美龄当时的身份是印度灾荒救灾委员会主任。1943年3月底,一心希望面陈灾情的白修德辗转找到宋庆龄,在她的帮助下,才终于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完全否认了白修德所说的关于灾区的一切,当白修德向他展示野狗刨咬死尸的照片时,蒋介石才不得不尴尬地承认灾情确已严重。 ——《一场人祸铸就的天灾》‎ 对于晚辈,梁启超爱护有加,却也因直率而得罪人。1926年10月3日,在北京的北海漪澜堂举行了一场兼具娱乐性和轰动效应的婚礼,牵动了当时中国文化界的几乎所有大腕。新郎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徐志摩,新娘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陆小曼,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人是胡适。在婚礼上,梁启超致辞时当着众人的面训导徐志摩说:“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全场为之愕然:这也太不留情面了!‎ 晚年的梁启超每天五点起床,工作十个小时,星期天也不休息。他有句口头禅 “万恶懒为首,百行勤为先”,孜孜不倦的努力换来的是 36年间所著《饮冰室合集》共1400万字,平均每年要写39万字。‎ 梁启超一动笔则文思泉涌,万言长文“片刻即脱”。1914年他小住清华期间,罄10日之功,写完长达百页的《欧洲战役史论》。护国运动期间,遭袁世凯通缉追捕躲入荒山,大病初愈即奋战三天三夜,写出了《国民浅训》一书。 ——《第一公民梁启超》‎ (四) ‎《新周刊》:‎ ‎1、简介:《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风格犀利,见解深刻,号称“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这本杂志每期的选题都很有独到性,对所选话题都有大篇幅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因此我们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购买。‎ ‎ 2、典型文章节选:‎ 舌尖上的中国 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们吃饭时都在谈论《舌尖上的中国》。该纪录片悄然播出后即冲上新浪微博话题榜,在天涯论坛引起广泛热议,受关注度超越所有热播电视剧。看《舌尖上的中国》,网友的观感是“饿得快要哭了”。随之而来的,是网友纷纷“晒舌尖”。同时“舌尖体”走红,既有“舌尖上的安徽”,也有“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中国》为何火?除了选材好、故事好、制作精良,更主要的,讲的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传承,家乡的风味,家庭的温情。节目从原料最原始的来源开始讲起,体现出了制作这些美食的很多劳动者的艰辛,令人感动,戳中泪点。例如第四集《时间的味道》的总结词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理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节目火爆也从侧面反映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央视4月15日报道,河北衡水明胶生产厂商,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患者腹中。“皮鞋老酸奶”传言未平,“皮鞋胶囊”风波又起,网友感叹:2012年,皮鞋真忙。有人总结道:《舌尖上的中国》诉诸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惟缺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惟缺真诚。(文肖锋)‎ 中国好声音 当人们忙着上电视找对象、上电视找工作时,当电视人一窝蜂扎进“生活服务类”节目时,歌唱类节目的逆袭来得很突然。这个夏天,大家不约而同都在讨论《中国好声音》,“个性”和“梦想”不再是土掉渣的词,吴莫愁、李代沫、金志文、平安……总有一个打动你,方才让人惊觉:原来我们还没有放弃电视。 2012年7月13日开播,《中国好声音》以第一期1.5%的收视数据高开,到了9月30日,更是创下6.109%的收视奇迹,浙江卫视宣称:播出两周就已收回这档节目的制作成本。没有海选、没有投票、没有晋级、没有排名……声音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在“选秀已死”的年代,定位在“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中国好声音》成为2012年中国电视节目的榜样。 打动观众的是选手的音乐才华,也是刘欢、那英、哈林和杨坤等人打造出的“导师范儿”。当导师背对着学员时,很多观众自己在家里就把椅子转了起来。迟迟不肯露面的“32场演唱会”红了,华少“开挂”演绎的“加多宝正宗好凉茶”也红了。或许我们还应该探讨更深层的意义:《中国好声音》是IPCN引进The Voice海外版权,灿星制作打造出“本土化”风格,浙江卫视作为播出平台——媒体版权经营公司和节目制作公司是内容提供商,电视台是播出终端,《中国好声音》正在逐步体现中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的雏形,这也是中国电视节目告别山寨、抄袭,从而进入正版时代的节点。(文丁晓洁) ‎ 莫言 ‎ ‎2012年10月17日,随着一段时间内有关莫言将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传言最终得到证实,莫言,这个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和中国口述文学传统相结合手法描写中国当代乡村生活的作家,一夜之间,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公众人物和明星,与iphone5和光棍节的网购打折券具有同样市场影响力、最炙手可热的大众消费品。‎ 莫言获奖,直接引发了本身并不热爱阅读的中国公众对已经式微多年的所谓“严肃”或“高雅”文学的狂热,莫言那些并不是很易读的作品如《檀香刑》、《蛙》等作品,几乎是史无前例地成了空客380头等舱里的商界精英和穿行于地铁屌丝人群中的通勤族手里共同的读物。人们分享着这一事件给长期以来渴望得到西方认可的中国人难掩的喜悦,让人纠结的“诺贝尔情结”由此化解。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观点是:莫言的获奖,从文学上讲,标志着中国文学在历经30年的努力(以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走向世界”的口号为起点),终于跻身世界文学强国之林,而从更为宏观的国家叙事角度看,则是吹响了中国大国崛起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它甚至宣告了中国开始进入向世界输出价值观的新阶段。但试图对莫言获奖保持冷静并作更深层次思考的人们则认为,莫言的获奖最终显示的仍然是全球化时代西方人的胜利——我们充其量只是被选择而已。‎ 你幸福吗?‎ 与莫言家乡山东高密以莫言为招牌迅速实施的一系列颇为着急又不难理解的高调营销相比,作为相对严肃又最具共鸣性的谈资,莫言获奖这一文化事件在中国当下各种公共舆论领域及自媒体上引爆的话题,几乎涉及到当下社会热点的所有领域:有人从莫言小说中索解政改难题,有人则拿莫言的高额奖金调侃中国的高房价,当然更多人觉得还是去莫言故居拜一拜来得实惠,至少明年高考作文有望拿高分。‎ 沸沸扬扬的莫言话题不到一个月后降温,人们对一个作家的关注迅速被与他们关系似乎更密切的“十八大”等其他国计民生大事所取代,可以预料的是,文学热会很快降温回归社会边缘,而莫言也随之会被大众淡忘——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文周周) ‎ ‎2012‎ ‎2012有一些事情可以提高幸福感,比如医保实现跨省转移和个税起征点提高,它们分别代表着便利和利益。但中国人需要更多的是权利:飘一代实现异地高考的权利,农民工获取同城待遇的权利,有权利保障,幸福便可以自己争取,幸福感指数才能上扬。央视的提问代表着一种关注,那些千奇百怪的回复没有经过剪辑得以播出意味着一种真实,多少是一种进步。而实现幸福的必经之路,是把关注转化为行动。 ‎ (四) ‎《收获》:‎ ‎ 1、简介:《收获》是中国著名文学杂志,以坚持纯文学立场,摒弃广告手段而为文人和世人瞩目。风格质朴清雅,以刊载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特辑采访等。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收获》也影响了好几代人。当然我们在这里推出这本杂志,并不是着眼于短期的一种资料累积,而是希望我们能注重一下长期的写作修养,这种修养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认知、对各种文体的把握、对语言的敏感度等等。这些东西《收获》基本上都能提供给我们。‎ ‎ 2、典型文章节选:‎ 患上帕金森病的巴金,写字困难,但他和冰心都握着手中的笔,真诚地交谈,一次次走进彼此的心灵,坦率地探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巴金为《冰心传》写序的时候,冰心说:“也只要几句真话。”而巴金在信中说:“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您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1988年7月,“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在北京图书馆举行,冰心坐着轮椅到会场上转了一圈,巴金送了一个花篮,请人打去祝贺的电话。冰心的孩子把花篮带回了家,冰心还特意把花篮上的缎带拿回了自己家,作为纪念物保存着,还把鲁迅给瞿秋白的赠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题写以后送给巴金。‎ 在痛苦的时候,巴金给冰心的信中写道:“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痛苦地思索的时候,我反复地背诵我们前辈留下的文学遗产,它们会在暗夜里闪光,它们会给我帮助和支持。我常常想着屠格涅夫的名句,这样一种语言必然产生在伟大的民族中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我从那里汲取养料。”‎ ‎1997年,冰心给巴金写信,只有两句:“我想念你,多保重!”这两行艰难的字迹,让我们感受到她耗费了巨大的努力和意志才写下来,而巴金的回复也很短:“冰心大姊,我也很想念你!”一笔一划,都倾注着挚爱的友情。‎ 这,就是巴金和冰心最后一次通信。‎ 巴金曾经这样说:“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你有着我全部的友情》 ‎ 那一刻必有神灵指点。婚姻二十年,只有一条好腿的希米充当了铁生的眼睛和双腿。她不仅日夜照料他,还帮他去了许多他原本去不了的地方,并用自己编辑出版的书,各处买来的书,用自己的讲述,帮铁生撷取了这个世界最新鲜、最本质的信息。是她的爱,支撑着铁生。在和铁生的一次聊天中,我们谈到自己的前生。史铁生说他自己必是一种猛禽,一只鹰。我问,那么希米呢?你看希米是什么?铁生看着希米,微笑着说,她是只鸟,之后又加了一句:还挺不错的小鸟。‎ 铁生没说那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但我想那应该是一种灵巧的、活泼的小鸟。如果说铁生是一只带着伤拼命飞翔的鹰,她必是常伴他身边,用自己的嘴,为他衔来谷粒,剔除他羽毛上的泥污及血肉中的伤痕。‎ ‎——《往事与光照:追忆铁生》 ‎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这几本刊物并不是要求我们全部的去读,只是提供给大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杂志。这是对我们写作最具有意义的几本刊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的自己的习惯和兴趣选择一本到两本去进行追踪阅读。比如,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那么《文史参考》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关心时事,那么《三联生活周刊》是你的不二选择;你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收获》将是你的好友。其实,这些杂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素材,要求你要用自己的心去寻找,并对周围的事件保持敏感的心,我们有双眼睛就是要看,有双耳朵就是要听,有颗脑袋就是用来思考。我们搜集素材就是要把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通过脑袋的加工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这才是我们可以熟练使用的素材。‎ 结合《读者》(高考作文素材专辑)初步说明如何使用杂志 以《读者》(高考作文素材专辑)为例,里面汇集了很多从《读者》里挑选出来的适合写作文的素材,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高中生写作文的负担了。但很多高中生拿到这一本杂志后,仍旧不知道该如何利用。下面来谈谈如何利用这类专辑:‎ 首先,在读完每一篇素材的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则素材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把这些道理和启示写下来。‎ 只有一个缺点 德皇威廉二世设计了一艘军舰。他在设计书上写道,这“是我积多年研究,经过长期思考和精细工作的结果”,并请国际上著名的造船家对此设计做出鉴定。‎ 过了几周,造船家送回其设计稿并写了下述意见:‎ ‎“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将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起空前绝后。它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装备将是世上最强的,它的桅杆将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您设计的舰内设备,将使舰长到见习水手的全部乘员都会感到舒适无比。你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支铅铸的鸭子一般。”‎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可以运用到哪些类型文章当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参考答案:看完这则素材之后,就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如此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美丽的军舰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支铅铸的鸭子一般?这个军舰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显然没有。究其原因,制作者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一些次要方便,而忽略了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军舰需要能浮在水上。由此,我们便可以把这则素材的启示归结为:“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等。‎ 其次,把素材阅读、分析完毕之后,不妨把这些素材的寓意归类。如:‎ 一、“辩证”类:‎ 劣势?忧势?‎ 艾琳编译 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 ‎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一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子自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骄傲的鹿 列夫• 托尔斯泰 李冬梅编译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弥留之际,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二、“成功”类:‎ 让生命化蛹为蝶 明飞龙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 ‎1993 年10 月,他参加总理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招致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说的“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 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 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则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 小青蛙的故事 刘丹 从前有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它们站到一个坛子沿儿上跳舞时,不小心掉到里面。里面装的是黏糊糊的油,它们想跳出来,油太黏;想爬出来,壁太滑。几经尝试,没有结果。青蛙A 边游边想,看来今天是没希望了,怎么也出不去了。反正也没希望了,还游什么呢?这样想着,四肢越发划不动了。‎ 而青蛙B呢?它想,今天真糟糕,怎么都出不去。可是,还是继续游游看吧,也许会找到办法。四肢虽然很累了,可它还是坚持游着。边游边想,只要还有力气,不管怎样,我都要游下去。就在它几乎划不动了的时候,后腿碰到了坚实的固体。原来,黄油在它的不停搅动下凝固了。后来,青蛙B 踩在黄油上跳出了坛子,独自回家了。‎ 三、“梦想”类:‎ 给自己一镂光 黄小平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 %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 % ,约为前者的40 倍。‎ 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短短几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 … 这一缕又一缕的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啊! ‎ 寓言 谢苗·阿利托夫 李冬梅译 夜空中一架飞机轰鸣而过。‎ ‎“这是我们的同类在飞翔!”一只田鼠对女儿说。‎ ‎“我们这个同类是谁?”‎ ‎“是一种会飞的老鼠。”‎ ‎“难道老鼠也会飞吗?" ‎ ‎“只要你敢于梦想,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田鼠妈妈谆谆教导女儿。‎ 第二天一大早,小田鼠就蹲在了洞口边,如醉如痴地梦想起自己有一天也会飞上蔚蓝的天空。这时,一只老猫悄悄走了过来。老猫也有一个梦想,就是想美美地饱餐一顿。老猫的梦想瞬间就实现了。‎ 至于那只小田鼠的梦想实现了没有呢?这就很难说了。‎ 因为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所以悲剧就时常发生。有的梦想者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实现梦想的牺牲品。‎ ‎……‎ 归类完毕之后,便是巩固记忆的问题了。自己看过很多素材,但是一到考场就死活想不起来,原因也在于没有及时巩固。巩固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推荐一种:学生可以只看着自己总结的一个主题,比如“成功”,想一想自己一共搜集了哪些素材,这些素材分别是什么。这样,只要积累的素材达到了一定的量,主题比较全面,考场作文的主题很有可能是你总结的主题中的一个,这样,你就能立马想起来好几个素材,写作文便不会头疼了。‎ 杂志的阅读我们要关注一个最基本的目的,为了我们的写作。所以把握这个重点就是要求我们运用。理解之后在写作中运用。‎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 《文史参考》 ‎ ‎ 感念南怀瑾先生:一代宗师的教化(下)‎ ‎“知君两件关心事,世上苍生架上书”‎ 早在七十多年前,南师才二十岁出头,四川一位患难知交钱吉先生就赠诗南师说:“侠骨柔情天付予,临风玉树立中衢。知君两件关心事,世上苍生架上书。”能概括南师一生行谊的,就是关心苍生、关心文化两件大事,这位知交可谓有眼力,善识人。南师不忘当年恩德,五十多年后在美国多次派人、托人到四川打听、寻找老友下落,后来得知老友在变乱中已故多年,南师不禁泪落,并赋诗感叹:“蜀道初登一饭难,唯君母子护安康。肯知苏季非张俭,不信曾参是项梁。徒使王陵有贤母,奈何维诘学空皇。千金投水淮阴恨,今古酬恩枉断肠!”‎ 几十年来,人们评论南师视苍生如子女,视子女如苍生,这是南师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友人诗吟最好的回应。如对子女他从无特殊照顾,也与一般学生一样听演讲读著作,接受教化。而长期追随南师的李素美、李传洪姐弟,接受南师教化,人生道路起了变化,南师待他们如子女一样。因此,南师终其一生,弘扬文化,有教无类,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苍生。他心中装的,笔下写的, 讲坛讲的,禅堂开示的,都是关于苍生的冷暖、安危、觉迷与福祉。‎ 例如从祖国统一大业来说,南师刚刚由美到港,贾亦斌先生、杨思德先生就代表北京登门拜访,反复敦请南师出面,协调两岸和谈。为了国家民族大义,为了两岸苍生福祉,南师只好出面,协调两岸会谈。1990年底,在两岸代表第一次会谈中,南师即提出建议:“我编一个剧本,你们审查。我建议成立一个中国政经重整振兴委员会,包括两岸两党或多党派人士参加,修改历来宪章,融合东西新旧百家思想,以及中华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宪法、国号、年号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委员会内商量,成为全中国人的国统会,这是上策。中策是大陆划出从浙江温州到福建泉州、漳州和厦门一块地方,台湾划出金门马祖,两岸合起来搞一个经济特区,吸收台港等地百年来的经济工商经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做一个新中国的样板。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建立南洋海军强有力的基地,控制南沙及东沙群岛,对东南亚-太平洋海域建立管制权力。下策是只对两岸经济、贸易、投资、通与不通的枝节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大家谈生意,交换煤炭石油。”‎ 会谈结束后,南师分别给两岸领导人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及时抽身、乐观其成的心愿。信中说:“我本腐儒,平生惟细观历史哲学,多增感叹。综观八十年来家国,十万里地河山,前四十年中,如阴符经言,‘人发杀机,天地翻覆’。后四十年来,‘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及今时势,吾辈均已老矣。对此劫运,应有总结经验,瞻前顾后,作出一个崭新好榜样,为历史划一时代之特色,永垂法式,则为幸甚!但人智各有异同,见地各有长短,一言兴邦,岂能望其必然,只尽人事以听天命而已。我之一生,只求避世自修,读书乐道了事,才不足以入世,智不足以应物,活到现在,已算万幸的多余。只望国家安定,天下太平,就无遗憾了。目前你们已经接触,希望能秉此好的开始,即有一好的终结。惟须松手放我一马,不再事牵涉进去,或可留此余年,多读一些书,写一些心得报告,留为将来做一点参考就好了。多蒙垂注关爱,宠赐暂领,容图他日报谢。”‎ 两岸领导人并未让南师如愿。双方密使又陆陆续续在南师香港寓所会谈了多次。其中,1991年春季,在两岸代表第三次会谈中,为打破僵局,争取机会,南师提出“和平共存,协商统一”八字方针作为备忘录,建议双方代表签署。南师的意思是,签了,回去双方领导人认可,就有法律效力;有一方不认可也没关系,放在口袋里想用时就可以拿出来用。这看似一句文学语言,但妙就妙在这里。台湾代表当时表示马上可签字,大陆代表因未有授权,不敢签字,失去了这次机会。此后,很多情况逐渐变化,双方虽会谈多次而未获进展。‎ 鉴于此,南师提议大陆方面增加汪道涵和许鸣真(即后任国安部长许永耀的父亲)二人为密使,参与会谈,提升会谈分量,增进会谈效果。由此,促成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汪道涵被江泽民主席委任为会长。一年半后,即1992年6月16日的一次会谈,南师亲自披挂上阵,为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一式两份,交密使分别送达两岸最高当局。建议书内容如下:“有关两岸关系未来发展问题,适逢汪道涵先生、杨斯德先生、许鸣真先生等与苏志诚先生等,先后在此相遇,广泛畅谈讨论。鄙人所提基本原则三条认为:双方即应迅速呈报最高领导批示认可,俾各委派代表详商实施办法。如蒙双方最高领导采纳,在近期内应请双方指定相应专人商谈,以期具体。如未蒙批示认可,此议作罢。基本原则三条:1、和平共济,祥化宿怨;2、同心合作,发展经济;3、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具建议人南怀瑾敬书。”此建议书由汪道涵直接送达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获得肯定。而台湾方面由于苏志诚深知李登辉意图,竟私自将建议书压下了,终因李登辉没有回应而失之交臂。从此,南师退出两岸密使的会谈。后来,在汪道涵先生的努力下,本着在南师寓所会谈的精神,两岸密使又另辟管道,分别在珠海、澳门、北京等地密会多次,中共高层曾庆红先生也介入会谈。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以汪道涵为会长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以辜振甫为董事长的海峡两岸基金会,在香港举行了成功的会谈,双方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述”的共识,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九二共识”。这个共识一直成为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1993年4月27日,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终于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共同签署了四项协议。虽然协议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范围,但它毕竟具有浓厚的历史象征意义,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这是《文史参考》中一篇怀念南怀瑾先生的文章,这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人物,借助这个文章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物重拾起来。‎ ‎1、可以吸收到那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2、可以用到哪些类型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 参考分析:‎ ‎1、先生的高风亮节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怀之心溢于言表,这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其学术和人格都为人敬仰。‎ ‎2、责任、爱国、愿景等等 ‎(可以借助这篇文章对南怀瑾先生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对杂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二、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会怎样运用杂志帮助写作?‎ ‎1、找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杂志或两种杂志,坚持去阅读。找准自己的兴趣才能保证自己购买的欲望和看下去的欲望。其实,只要我们有基本的阅读欲望,这些杂志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能提供该给我们全面的知识。‎ ‎2、长期的阅读。因为这些期刊是对热点的关注,所以我们素材的搜集必须借助不断的阅读去逐渐的扩大我们的素材搜集面。这样一来,素材的增多才会使我们的选择的面更为广泛。‎ ‎3、做好必要的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1、积累本次课积累的杂志素材;‎ ‎2、请把自己阅读的素材进行分析,再对其寓意进行归类。(至少三个)‎ 二、预习思考 ‎ 1、下节课主题:《期中复习与阶段检测》‎ ‎ 2、预习作业:‎ ‎(1)回顾1-10讲学过的内容,写出自己掌握的较好的地方与还需提高的知识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2)收集学校期中考范围,复习上一阶段学校里学过的文言或诗歌知识并进行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