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1-2 内环境的稳态
课时分层作业(二) 内环境的稳态 (建议用时:40 分钟) 题组一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1.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细胞的代谢活动有关 B.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 D [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细胞代谢活动有关,D 项正确。] 2.(多选)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ABD [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内环境,由此 判定 C 项错误。] 3.如图所示的曲线中,能表示人在大量喝水时胃液 pH 变化的是( ) A B C D A [胃液的 pH 在 1.8 左右,当大量喝水后,胃液的 pH 会有所升高,但不会 高于 7。] 4.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 变化最大 的是 ( ) A.马铃薯匀浆 B.自来水 C.肝匀浆 D.磷酸缓冲液 B [在溶液中滴加酸或碱会引起溶液 pH 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 量和溶液对 pH 的缓冲能力。在等量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 后,pH 变化的大小是由溶液的缓冲能力决定的。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 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 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pH 变化小。 自来水没有缓冲能力,pH 变化最大。] 5.(多选)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B.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 C.组织液可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液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AD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仅血 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A 错误;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一 般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 正确;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的去路有两条,一 条是渗回血浆,另一条是渗入淋巴液,C 正确;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较 多的蛋白质,D 错误。] 6.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 问题: (1)Na+和 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质量分数为 0.9% 的 NaCl 溶液中,细胞形态 (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 、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 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体血浆 pH 的正常范围是 。 [解析] (1)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为生理盐水,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 相同,红细胞放入其中之后,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量相等,所以细胞的形态不会改 变。(2)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是 HCO- 3 、HPO 2- 4 等,维持血浆 pH 相对稳定,人体血 浆 pH 的正常范围是 7.35~7.45。 [答案] (1)不会 (2)HCO- 3 HPO2- 4 7.35~7.45 题组二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7.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③、④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B [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度、体温和渗透压等相对稳定,但是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 8.(多选)下列疾病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是( ) A.血友病 B.色盲 C.糖尿病 D.尿毒症 CD [A、B 属于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C、D 属于稳态失调病。] 9.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 pH 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C [剧烈运动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 pH 有下 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 从而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患者体内 Ca2+缺乏,所以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 的关系;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 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所以 C 项错误。] 10.松花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抗洪官兵在抗洪中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 时,内环境渗透压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分别是( ) 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 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A [大量出汗口渴时,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大量出汗时,排出了过多的无 机盐,故应补充淡盐水。] 1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 及各种 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1) 能 与 毛 细 血 管 壁 细 胞 直 接 进 行 物 质 交 换 的 具 体 内 环 境 是 。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有 。 (3)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 O2、CO2 扩散的模 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 O2,用虚线箭头表示 CO2;②不考虑 CO2 进入 成熟红细胞内液)。 [解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2)维持体 温稳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在构建模型时要注意,成熟红细胞 只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 CO2,但可携带 O2。 [答案] (1)血浆和组织液 (2)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 (3)如图: 12.(多选)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动态 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B.中暑时,机体体温有所升高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酶活性降低 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 pH 会显著降低 CD [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调节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体温不会下降,故酶活 性不会降低。] 13.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可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组织水肿 D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 接地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 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并不是坎农提出的;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酶的活性 会受到影响,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渗透压改变,甚至会出现组织水肿。] 14.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 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 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碱制剂可选用 NaHCO3、Na2HPO4 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 [NaHCO3、Na2HPO4 可以与乳酸反应,A 正确;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 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B 错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 高,补充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C 正确;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将会失衡,D 正确。] 15.为验证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做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 (1)取 4 支试管,分别编号为 1 号、2 号、3 号、4 号。 (2)在 4 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0.1 g/mL 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然后将等 量的正常人的新鲜血液注入 1 号和 3 号试管中,注意边加边搅拌,再向 2 号和 4 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加入量与血液量相等。 (3)分别从 1 号和 2 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 pH 并记录。然后向 1 号和 2 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 Na2CO3 溶液,搅拌均匀,再各取少量液体测定 pH。与上一 次测定值比较,1 号试管 pH 变化量记作ΔpH1,2 号试管 pH 变化量记作ΔpH2,比 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1 ΔpH2,说明原因: 。 (4)从 3 号试管和 4 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 pH 并记录。然后向两支试管 中加入等量的乳酸,搅拌均匀,测定它们的 pH,与上一次的测定值比较,3 号试 管 pH 变化量记作ΔpH3,4 号试管 pH 变化量记作ΔpH4,比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3 ΔpH4,说明原因: 。 (5)结论: 。 [解析] (3)血液中的 H2CO3 和加入的碳酸钠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钠,所以 对血液的 pH 影响不大,即ΔpH1 变化较小,ΔpH1<ΔpH2。(4)血液中的碳酸氢钠 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又可分解为 CO2 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 影响不大,即ΔpH3 变化较小,ΔpH3<ΔpH4。(5)由四组实验可以知道,血液中 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 定的状态。 [答案] (3)< 血液中碳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钠,所以对血液 的 pH 影响不大 (4)< 血液中的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又可分 解为 CO2 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 影响不大 (5)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 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对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理解不到位 16.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 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 的稳定与 HCO - 3 和 HPO 2- 4 等离子有关 D [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 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A 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的动态平衡,B 错误;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 统,C 错误;内环境的 pH 保持相对稳定与 HCO - 3 和 HPO 2- 4 等离子有关,D 正确。] [易错提醒]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媒介”是内环境,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其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 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保持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