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火箭班,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火箭班,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火箭班,含解析)‎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 ‎1. 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落后文化的是 ‎①电脑算命 ‎②凶杀、暴力、色情文化 ‎③“法轮功”邪教 ‎④婚事大操大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⑥ D. 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正确且符合题意;凶杀、暴力、色情文化和“法轮功”邪教都属于腐朽文化,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铺张之风又卷土重来,花费不断攀升,这使丧葬业成了中国最赚钱的十个行业之一,有许多居民甚至花费几年的收入办一场葬礼。对待这一现象,我们 A. 要尊重不同社会群体文化选择的多元化 B. 应打击封建迷信,取缔丧葬业 - 42 - / 42‎ C.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D. 要看到这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答案】C ‎【解析】“葬礼铺张之风又卷土重来”,说明当前封建迷信盛行。封建迷信属于落后文化,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我们要尊重多元化的文化,但这种文化须是健康文明的;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辩证地看待,D错误。‎ ‎3. 下列对右侧漫画看法正确的是 ‎①漫画反映了落后文化现象 ‎②漫画反映了腐朽文化现象 ‎③对此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抵制、取缔 ‎④对此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改造、剔除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落后文化。本题漫画反映的是封建迷信文化,属于落后文化,对落后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剔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4. 不知不觉,手机成了我们的随身物品之一。手机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为此,作为学生应该 A. 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 - 42 - / 42‎ B.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能力 C. 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D. 远离网络,防止不良信息对自己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B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设问主体“中学生”的要求,加强对手机网络管理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故排除;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故排除选项C;选项D是不正确对待网络的做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5. 目前,中国游客正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中坚力量。但随着中国公民旅游人数的增长,一些公民在异国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文化生活 角度看,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 A. 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B.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D. 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答案】B - 42 - / 42‎ ‎【解析】随着中国公民旅游人数的增长,一些公民在异国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B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而不是仅仅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进行文化建设,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在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6.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增加文化投入,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支持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单位 ‎①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②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 42 - / 4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增加文化投入,支持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单位,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①说法错误;文化产业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D。‎ ‎7. 在江苏阜宁,基层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多姿多彩,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免费为百姓建设各类公共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得益于当地企业实行“文企联姻,共进双赢”的举措。阜宁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均由政府牵头、企业赞助,既让群众享受了免费文化大餐,又宣传了企业品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阜宁的做法 ‎①维护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②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推进文化建设 ‎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夯实经济基础 ‎④扩大了文化消费支出,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飞跃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 42 - / 42‎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江苏阜宁当地政府免费为百姓建设各类公共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得益于当地企业实行“文企联姻,共进双赢”的举措,这是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推进文化建设,维护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8. 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A. 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 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 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 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图书阅读水平稳中上升,A中的大大提升不符合题意;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符合题意,B正确。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图中没有体现,C不选。数字媒介阅读与图书阅读不能说谁比谁重要,D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的重要性。‎ ‎9. 近年来,“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最美“孝心少年”等一系列全国性的评选活动,弘扬了优良传统,开启了道德新风。这表明 A. 道德建设具有多元化,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评选活动 B.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C. 人们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具有不同时代的印记 D.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案】B - 42 - / 42‎ ‎【解析】试题分析:A“道德建设具有多元化”的表述错误,在我国,道德建设应是一元的,多样性,而不是多元化,因此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因此D不符合题意,排除;题中一系列全国性的评选活动,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因此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0.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思考。这说明 A.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道德水平的滑坡为代价的 B. 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诚实守信原则是相互对立的 D.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讲诚信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建设。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说明我国企业诚信建设面临严重的问题,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B符合要求,A、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所以选择B。‎ ‎11. 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对象 科学家 时代英雄 娱乐明星 体育明星 自己 反面人物 无偶像 其他 人数 ‎30‎ ‎18‎ ‎79‎ ‎44‎ ‎3‎ ‎4‎ ‎8‎ ‎13‎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A. 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 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 42 - / 42‎ C.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D. 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由本题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可知: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问题,青少年对娱乐明星的崇拜达到了顶峰,说明人们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C正确且符合题意;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并不等于包容各种思想行为,一定要杜绝错误的思想行为,B说法错误;我们的主流意识应是社会主义文化,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2.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平等、自主、自由参与等特点,在思维、情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样性。这启示政府在发展网络文化时要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 - 42 - / 42‎ ‎13. 2017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记者关于文化自信的问题时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我也被吸引了,连着看了好几个晚上,腹有诗书气自华啊!……腹有诗书气自华”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主要有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天生的 ‎③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文化生活角度主要体现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天生的,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14.‎ - 42 - / 42‎ ‎ 餐桌礼仪,正是区分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求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餐桌礼仪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餐桌礼仪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说法错误;④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把握文化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 ‎(1)物质载体:强调文化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文化产生:强调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 ‎(3)文化素养:强调人们创造文化、享受文化,并且这些文化还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15. “桃木本身不值钱,以前也就是烧火棍,经过精心雕刻就能变成金疙瘩。”某地立足得天独厚的肥桃资源优势和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这体现了 A.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 42 - / 42‎ B. 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交融 C.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答案】B ‎16. 得“粉丝”者得天下。近年来,韩剧从热播到产生经济效益,韩剧粉丝的力量不可小觑。“韩流”汹涌而下,“女神”“男神”纷至沓来,深深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粉丝”追星的狂热之举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之外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输出。这启示我们要 ‎①发挥文化对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②重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积极促进文化消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 42 - / 42‎ ‎【解析】试题分析:①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来自星星的你》中女主角的化妆品和服饰受到年轻人的抢购,体现了优秀文化对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故正确;②项,材料强调韩剧热播带来的化妆品和服饰的经济效益,与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关,故错误;③项,韩国本土化妆品和服饰在电视剧里的宣传,引发了“韩流”热潮。启示我们要注重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从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故正确;④项,材料强调优秀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涉及国民文化素质的内容,故错误。故选C。‎ 考点:文化与经济、文化对人的影响 ‎17. 2017年3月20日,“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各方围绕“促进中国一南亚东南亚全面合作与发展”的宗旨,就如何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进行了磋商。这体现了 ‎①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③洽谈会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南亚东南亚各国应恪守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会各方就如何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进行了磋商,这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8. “我们的文化是儒文化、农耕文化,重视不动产,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国人对房地产有特殊的情结,和欧美不一样。纽约人比北京人有钱得多,但纽约的住房自有率是41%,北京是86%。不仅中国,凡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房价都高。”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42 - / 42‎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④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抑制房价的根本措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表明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由于受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对房地产有特殊的情结,导致房价高,这告诉我们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错在“根本措施”;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9. 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定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 ‎④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 42 - / 42‎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②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又一次把中两医之争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但医学里的“中”和“西”,并非如“是”与“非”、“科学”与“非科学”那般对立,虽“道不同”,但可“相为谋”,做到殊途同归。这是基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各有特色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 42 - / 42‎ ‎【解析】医学里的“中”和“西”,并非如“是”与“非”、“科学”与“非科学”那般对立,虽“道不同”但可“相为谋”,做到殊途同归。这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故题肢①④适合题意;投资②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关于文化多样性要厘清几点认知。‎ ‎(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弱化。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不能认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那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42 - / 42‎ ‎(4)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坚决抵制和反对霸权主义。‎ ‎21. “一带一路”是经济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广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珍存着无数的文化瑰宝,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民族文化……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在展现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又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明传奇,这些文化记忆既连接着今天和古代,也连接着中国与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带一路”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 ‎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在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往中,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决定了沿线国家、地区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 A. ①② B. ③⑧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在传播中交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往中,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一带一路”的发展有利于沿线国家地区进行文化的交流和借鉴,但不会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不能决定沿线国家、地区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2.‎ - 42 - / 42‎ ‎ 2016年,中国新媒体纪录片呈现井喷之势。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强有力的播出平台,也培养了年轻网民的纪录片收看习惯;新的传播平台,对于纪录片的内容创作、品牌运营、用户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新媒体已成为文化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③新媒体技术推动文化传播与创新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纪录片赢来新媒体机遇,表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新媒体技术推动文化传播与创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说法错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23. 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A.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 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 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答案】D - 42 - / 42‎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歌曲《卷珠帘》中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D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来源,B D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4. 2016年2月16日,中国梦中华经典故事公益微电影大赛正式启动,它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向社会和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可见 ‎①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优秀文化使人精神振奋、力量倍增 ‎④优秀文化能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⑦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梦中华经典故事公益微电影大赛正式启动,它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向社会和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这表明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 42 - / 42‎ ‎【点睛】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5. 面对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景区摆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的尴尬,北京故宫寻找新思路,“脑洞大开”,不仅让雍容华贵的朝珠与现代的电子耳机实现了合体,还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等文化创意产品。这一做法 ‎①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②丰富了文化继承的传统内容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④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题干中面对景区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的尴尬,北京故宫积极寻找新思路,把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有机结合,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说明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材料并没有否定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6. 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致信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下列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42 - / 42‎ ‎②教育规模决定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教育规模影响但不能决定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②说法错误;教育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或作用:‎ ‎⑴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 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⑵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⑶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⑷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⑸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 42 - / 42‎ ‎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7.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发展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习近平对“去中国化”进行批评,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③适合题意;②是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不适合题意;④说法太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28.‎ - 42 - / 42‎ ‎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曾说:“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了我灵感。我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屠呦呦获诺奖得益于 ‎①继承传统——对中华传统医药典籍的整理和发掘 ‎②博采众长——借鉴西药研究程序和模式研究中药 ‎③文化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④推陈出新——借助科技推进现代西药取代传统中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屠呦呦获诺奖得益于继承传统——对中华传统医药典籍的整理和发掘,博采众长——借鉴西药研究程序和模式研究中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错在“开始”;④错误,错在“取代”;故本题答案选A。‎ ‎29. 秉笔直书的史学风范、高古雅致的艺术心灵、天人合一的哲学睿智、影响深远的科技发明等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经久不衰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精神,正是这种人文情怀和文化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浇铸了中国历史一个又一个荣耀与辉煌,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这说明 A.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B. 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 所有文化艺术科技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42 - / 4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秉笔直书的史学风范、高古雅致的艺术心灵、天人合一的哲学睿智、影响深远的科技发明等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经久不衰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精神,这说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正确且符合题意;B C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30.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下列语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克俭节用,宴弘道之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体现了爱国主义,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体现了自强不息,④体现了勤俭节约,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31.‎ - 42 - / 42‎ ‎ 2016年10月11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严格落实制度,强化监督问责,改进工作作风,自上到下、自始至终解决好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解决好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从唯物论的角度讲,需要我们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善于抓主要矛盾 ‎③反对主观主义,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解决好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就需要做到反对主观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③正确;②项是辩证法,不符合设问要求;④说法错误,不能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选项为C。‎ ‎【点睛】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 42 - / 42‎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2. 根据环保部对全国空气质量的监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其中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京津冀地区。严重的大气污染形势使京津冀各城市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联起手来进行治理。雾霾倒逼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走区域联防联治之路说明 ‎①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走区域联防联治之路体现的是要重视整体而不是部分,①不选;走区域联防联治之路说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②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不选;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走区域联防联治之路这是对雾霾污染情况的能动反映,这说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33.‎ - 42 - / 42‎ ‎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②④项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项说法错误;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无限发展和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过程,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42 - / 42‎ 方 法 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4. 脱贫攻坚既是一个主战场,也是一个大考场,我们不能怯场,更不能退缩,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攻克碉堡就不下火线,带领群众攻坚拔寨、走向全面小康。从辩证法角度看,以上论述 ‎①强调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看到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决定事物性质中的主导作用 ‎③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要承认、分析矛盾,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坚持了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项属于唯物论角度,故排除;脱贫攻竖是一个主战场,要带领群众攻坚拔赛、走向全面小康,体现了④;排除②;我们不能怯场,更不能退缩,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攻克碉堡就不下火线,体现了③;正确选项为C。‎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42 - / 42‎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①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35. 习近平在党的9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解正确的是 A. “初心”为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指明方向 B. “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的力量之源 C. “继续前进”是对“初心”的批判性继承 D. “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是有机统一的 ‎【答案】D ‎【解析】题目中,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二者有机统一的,故D选项入选。A选项只强调了“初心”的作用。B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初心”的作用。C选项表述错误。‎ ‎36.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善于创新、追求进步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大同”社会理想以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富民思想,充分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更高、更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材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42 - / 42‎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和富民思想,充分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更高、更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③中“决定”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37.‎ - 42 - / 42‎ ‎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之所以强调改革,是因为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能够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③改革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之所以强调改革,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进步,①②正确;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错误;在阶级社会里,杜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要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8.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为量源泉。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与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42 - / 42‎ ‎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最高的价值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之所以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杜会历史的创造者,党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与动力;③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9. “健康中国2030”行动纲领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 42 - / 42‎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唯物论,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排除;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40. 2016年12月30日,中央文明办发布12月“中国好人榜”。经网民推荐评议,河南老党员周文政等108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很多网友留言,身边好人的大爱之心、大善之举,为寒冷的冬天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人的价值在于社会的认可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人生的全部价值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 42 - / 42‎ ‎【解析】从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现实人生的价值,必须奉献和付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②④项符合题意;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不是得到社会的认可,①项说法错误;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和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价值,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己的满足。(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二、主观题(4小题,共40分)‎ ‎41. 内蒙古图书馆推出“彩云服务”,这个平台是内蒙古图书馆“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理念的一次尝试。内蒙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部主任张树杰说:“互联网是一切的基础,特别是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在书店就能知道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有几个副本。”书店工作人员对所购图书盖上图书馆的章,贴上条码和防盗磁条,通过光笔扫描转换后,系统自动将图书编目信息上传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完成图书的图书馆编目业务操作。读者即可将图书带走阅读。在所借图书到期之前,读者通过图书馆自助还书机即可还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 - 42 - / 42‎ ‎【答案】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现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③现代科技为内蒙古图书馆推出“彩云服务”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有利于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现代科技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为其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等方面来分析说明现代科技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 ‎【点睛】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材料一 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就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既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配置资源,又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从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盲区。‎ - 42 - / 42‎ 材料二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也是我们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过程。为解决不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我们的改革不断推进,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也因此而步步深入。近年来,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的指导下,我国政府不断简政放权,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的要求和意义。‎ ‎(2)联系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是如何尊重实践的基础地位的。‎ ‎【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联系,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了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有利于从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来引导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保持正确的方向。‎ - 42 - / 42‎ ‎(2)①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我们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改革不断推进,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步步深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我们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的步步深入,是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在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指导下,政府不断简政放权,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l)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的要求和意义,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的要求和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规律的知识来组织答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来分析说明;“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可从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角度来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是如何尊重实践的基础地位的,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指向是说明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是如何尊重实践的基础地位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方面来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定位】规律的客观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42 - / 42‎ ‎【名师点睛】本题第二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体现了什么?”、“ 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 ”等。此类题解题步骤:①思考和罗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内容。②要坚持“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进行分析说明 ③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进行筛选,进行组合。并不是把每一个具体知识都答出来。答题要求:一般可采用“观点+材料””或“材料+观点 ”。作答时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相结合,不能只简单的罗列知识点。‎ ‎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现,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视野。‎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 - 42 - / 42‎ ‎【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使文艺创作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文艺市场存在的种种怪象。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扫除文艺创作中的颓废萎靡之风。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文艺创作要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为话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特点、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因此这一作用包括意识或的特点、人能动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点睛】政治问答题审题指导 ‎ 政治问答题审题非常关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纵观历年政治高考,因政治问答题审题失误而错失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的大有人在,而这也往往是来开分差的关键,所以要答题,先审题!政治问答题的设问虽然有时候陷阱重重,但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就是本人近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 第一步:看是否需要结合(分析)材料.‎ ‎ 绝大部分问答题基本上是要需要概括或者分析材料的,个别措施类的问答题(如哲学)和经济意义类的题可以省略此环节,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是简单概括分析下,如果题目设问明确要求依据材料,那你一定不得偷工减料!‎ ‎ 第二步:关于知识范围的审题“四看”要领: ‎ - 42 - / 42‎ 第三步:看清问什么 政治问答题归根到底,无非就三种题型,每种题型的思路和答法还是略有区别的.‎ ‎1. 是什么(what):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表达了,含义,区别,联系,关系…..‎ ‎2. 为什么(why):为何,为什么,之所以,原因,意义,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作用,理由,影响,道理,依据…….‎ ‎3. 怎么样(how):怎样,如何,途径,分析,启示,建议,措施…….‎ 第四步:看分值,定要点 ‎ 考时间,分秒必争!当然审题的时间是绝对省不得的,不过不必要的废话或者过多的要点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到底答几个要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考生在构思时就应该打好算盘,切忌写一点,想想,又写一点,这样做的最大弊病就是逻辑不够清晰.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先看看分值,拟定要写几个要点,然后再在脑海里或者草稿纸上去挖掘和组合要点,再下笔!‎ ‎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盛况,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 - 42 - / 42‎ ‎1980年江西××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时,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士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36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作用。‎ ‎(2)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有关知识,谈谈支月英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 ‎【答案】(1)①文化是由人创造,反过来叉影响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的意识,投身于服务社会。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文化氛围。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2 - / 42‎ ‎(2)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月英勇于承担历史重任,使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支月英树立了远大理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挑战,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 ‎【解析】本题以支月英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有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作用,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来分析说明分析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 - 42 - / 42‎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有关知识,谈谈支月英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支月英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点睛】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根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知识要点(特别是概念)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知识要点进行阐释。‎ 第四步,表述答案:知识要点+材料分析。‎ - 42 - / 4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