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数学试题 PDF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数学试题 PDF版含答案

武汉市第三中学高一 5 月月考试题(5.31)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若 A(-2,3),B(3,-2),C( 1 2 ,m)三点共线,则 m 的值是( ) A. 1 2  B. 1 2 C. 2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道题目利用三点共线,得到 AB BC  ,说明向量对应坐标成比例,建立等式,即可. 【详解】 因为 A,B,C 三点共线,故 AB BC  ,而   55, 5 , , 22AB BC m          ,建立等式 5 5 5 2 2 m   , 1 2m  ,故选 B. 【点睛】 本道题目考查了向量平行问题,向量平行满足对应坐标成比例,即可得出答案. 2.在△ ABC 中, AD 为 BC 边上的中线, E 为 AD 的中点,则 EB  A. 3 1 4 4AB AC  B. 1 3 4 4AB AC  C. 3 1 4 4 AB AC  D. 1 3 4 4 AB AC  【答案】A 【解析】 分析:首先将图画出来,接着应用三角形中线向量的特征,求得 1 1 2 2BE BA BC    , 之后应用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得到 BC BA AC    ,之后将其合 并,得到 3 1 4 4BE BA AC    ,下一步应用相反向量,求得 3 1 4 4EB AB AC    ,从而 求得结果. 3.若向量 (0, 2)m   , ( 3,1)n  ,则与 2m n  共线的向量可以是( ) A. ( 3, 1) B. ( 1, 3) C. ( 3, 1)  D. ( 1, 3)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利用向量坐标运算求出向量 2m n  ,然后利用向量平行的条件判断即可. 【详解】    0, 2 , 3,1m n     2 3, 3m n        31, 3 3, 33     故选 B 4.已知数列 na 满足递推关系: 1 1 n n n aa a   , 1 1 2a  ,则 2020a ( ) A. 1 2019 B. 1 2020 C. 1 2021 D. 1 202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数列递推关系,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得数列 1 na       是首项为 2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再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 1 1 n n n aa a   , 1 1 1 1 n na a    , 又 1 1 2a  ,数列 1 na       是首项为 2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即 1 1 n na   2020 1 2 2019 2021a     , 即 2020 1 2021a  .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5.已知等比数列{ }n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13 2 a , 3 4 a , 2a 成等差数列,则 20 19 18 17 a a a a   ( ) A.9 B. 6 C.3 D.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易得 2 220 19 18 17 18 17 18 2 17 a a a q a qa a a a q    ,于是根据已知条件求等比数列的公比即可. 【详解】 设公比为 q.由 13 2 a , 3 4 a , 2a 成等差数列,可得 31 2 3 2 2 aa a  , 所以 2 1 1 1 3 2 2 a a qa q  ,则 2 2 3 0q q   ,解 1q   (舍去)或 3q  . 所以 2 220 19 18 17 18 17 18 1 2 7 9a a a q a qa a a a q    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基本问题.在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中,首项和公比(公差) 是最基本的两个量,一般需要设出并求解. 6.已知两点    2, 1 , 5, 3  A B ,直线 l 过点(1,1),若直线l 与线段 AB 相交,则 直线 l 的斜率取值范围是( ) A.  2, 2 ,3      B. 22, 3     C. 2 23 ,    D.  2, 2,3     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求出直线所过定点 P ,画出图形,再求出 PA , PB 的斜率,数形结合得答案. 【详解】 解:直线 : 1 0   l ax y a 过定点 (1,1)P ,  1 1 22 1PAk     , 3 1 2 1 35PBk     , 直线 : 1 0   l ax y a 与线段 AB 相交,则直线 l 的斜率取值范围是 ( , 2] [ 2 3 , )   . 故选: A . 7、若正数 a,b 满足 a+b=2,则 1 4 1 1a b   的最小值是( ) A.1 B. 9 4 C.9 D.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2a b  可得    1 1 4a b    ,所以可得      4 11 4 1 1 4 1 11 1 1 41 1 4 1 1 4 1 1 aba b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基 本不等式可得结果. 【详解】 ∵ 2a b  ,∴   1 1 4a b    , 又∵ 0a  , 0b  , ∴    1 4 1 1 4 1 11 1 4 1 1 a b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4 11 1 1 91 4 5 44 1 1 4 4 ab a b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 4 11 1 1 ab a b    , 即 1 3a  , 5 3b  时取等号, 1 4 1 1a b   的最小值是 9 4 ,故选 B. 【点睛】 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 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 (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 8、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a 的前 4 项和为 15,且 5 3 13 4a a a  ,则 3a ( ) A.16 B.8 C.4 D.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方程思想列出关于 1 ,a q 的方程组,求出 1 ,a q ,再利用通项公式即可求得 3a 的值. 【详解】 设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则 2 3 1 1 1 1 4 2 1 1 1 15, 3 4 a a q a q a q a q a q a         , 解得 1 1, 2 a q    , 2 3 1 4a a q   ,故选 C. 9.在 ABC 中,角 A , B 的对边分别是 a ,b ,且 60A   , 2b  , a x ,若解 此三角形有两解,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 B. 0 2x  C. 3 2x  D. 3 2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三角形有两解可得,60 90B   或90 120B    ,得到sin B 的取值范围,再由 正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由正弦定理得 sin 3sin b AB a x   , 60A   , 0 120B     ,要使此三角形有两解, 则 60 120B   ,且 90B  ,即 3 sin 12 B  , 3 3 12 x    ,解得 3 2x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确定角的范围是解题的关系,考查数学运算能力,属于基 础题. 10.已知 ABC 中, 5, 15AB AC  ,AD 为边 BC 的中线,且 4AD ,则 BC 边的 长为( ) A.3 B.3 2 C. 2 3 D.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 2BC x ,在 ABC 和 ABD△ 中同时用余弦定理表示出 cos B ,列出关于 x 的方 程,解出即可. 【详解】 解:设 2BC x , 在 ABC 中   2222 2 2 25 2 15 10 4cos 2 2 5 2 20 xAB CB AC xB AB CB x x         , 在 ABD△ 中 2 2 2 2 2 2 25 4 9cos 2 2 5 10 AB DB AD x xB AB DB x x          , 2 210 4 9 20 10 x x x x    ,解得 2x  . 则 4BC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其中在不同三角形中表示同一角的余弦,然后构造方程是 关键,考查了学生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角形外接圆半径. 11.设 10 2m  ,若 21 2 21 2 k km m    恒成立,则 k 的取值范围为( ) A.   2,0 0,4  B.   4,0 0,2  C. 4,2 D. 2,4 【答案】D 【解析】 由于 10 2m  ,则 1 2 1 2m m   =      2 1 2 2 81 2 2 1 2 2 1 2 4 m m m m m m           当 2m=1-2m 即 m= 1 4 时取等号; 所以 21 2 21 2 k km m    恒成立,转化为 1 2 1 2m m   的最小值大于等于 2 2k k ,即 2 2k k 8 2 4k    故选 D 12.在 ABC 中, E 为 AC 上一点, 3AC AE  , P 为 BE 上任一点,若 ( 0, 0)AP mAB nAC m n      ,则 3 1 m n  的最小值是 A.9 B.10 C.11 D.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向量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首先确定 ,m n 的关系,然后结合均值不等式的结 论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 【详解】 由题意可知: 3AP mAB nAC mAB nAE        , , ,A B E 三点共线,则: 3 1m n  ,据此有:  3 1 3 1 9 93 6 6 2 12n m n mm nm n 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1 1,2 6m n  时等号成立. 综上可得: 3 1 m n  的最小值是 12. 本题选择 D 选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来源:学|科|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已知向量 (2,1)a  , (3, 1)b   ,则向量 a  在b  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 10 2 14、设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1 0a  , 14 9S S ,则满足 0nS  的最大自 然数 n 的值为( ) A.12 B.13 C.22 D.23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的公式求解 14 9S S ,解出 1a d、 的关系式,再求出 0nS  的临界条件,最后得解。 详解: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14 9nS S S, ,所以  1 14 5 17 9 11a a a a d     所以  12na n d  ,其中 1 0a  ,所以 0d  ,当 0na  时,解得 12n  ,  1 23 12 23 23 02nS a a a    ,所以 0nS  的最大自然数 n 的值为 22。故选 C 点睛:本题应用公式  1  2 n n n a aS  ,等差数列的性质:若 m n p q   ,则 a a a am n p q   。对数列的公式要灵活应用是快速解题的关键,解出 1a d、 的关系式, 再求出 0nS  的临界条件,判断满足 0nS  的最大自然数 n 的值。 15、如图,从气球 A 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 B ,C 的俯角分别为 60 和30 ,如 果这时气球的高是 30 米,则河流的宽度 BC 为______米. 【答案】 20 3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 30C   , 30BAC  , 30DAB   , 30AD m , 30 20 3cos30BC AB    . 故答案为 20 3 . 16.已知实数 x , y 满足 0x y  ,则 4x x y x y x y   的最小值是______. 2 2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必要 的演算步骤.) 17、已知 cba  ,, 在同一平面内,且 )2,1(a . (1)若 53c ,且 ca ∥ ,求 c ; (2)若 2b  ,且 )()2( baba   ,求 a 与b  的夹角的余弦值. 17.解:(1)设 ),( yxc  ∵ ca ∥ , )2,1(a , ∴ , ∴ ,...................2 分 ∵ 5c , ∴ 522  yx , ∴ 522  yx , 即 454 22  xx ,∴           6 3 6 3 y x y x 或 ∴ )6,3()6,3(  cc  或 ..............................................5 分 (2)∵ )()2( baba   , ∴ 0)()2(  baba  , ∴ 0202 2222  bbaabbaa  即 , 又∵ 2,5 22  ba  , ∴ 1ba  ,....................................8 分 ∴ 10 10 25 1cos      ba ba    , ∴ a 与 b 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10 10 ......................................10 分 18、(1)不等式 2 2 1 0mx mx   ,对任意实数 x 都成立,求 m 的取值范围; (2)求关于 x 的不等式  2 1 1 0( 0)ax a x a     的解集. 【答案】(1){ | 0 1}m m  ;(2)当 1a 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 0 1a  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 11, a      ;当 1a 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1 ,1a      . 【解析】 【分析】 (1)由不等式 2 2 1 0mx mx   ,对任意实数 x 都成立,结合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分 类讨论,即可求解; (2)由 0a  ,原不等式化为  1 1 0x xa       ,根据根的大小,分类讨论,即可求 解. 【详解】 (1)由题意,不等式 2 2 1 0mx mx   ,对任意实数 x 都成立, ①当 0m  时,可得1 0 ,不等式成立,所以 0m  ; ②当 0m  时,则满足 0 0 m    ,即 2 0 4 0 m m m      ,解得 0 1m  , 所以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 0 1}m m  . (2)不等式  2 1 1 0ax a x    可化为  1 1 0ax x   , 可得不等式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 1 1x  , 2 1x a  , 当 1 1a  时,即 1a 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 当 1 1a  时,即 0 1a 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11, a      ; 当 1 1a  时,即 1a 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1 ,1a      . 【点睛】 19、已知{ }na 为等差数列,前 n 项和为 *( )nS nN ,{ }nb 是首项为 2 的等比数列,且 公比大于 0, 2 3 3 4 1 11 412, 2 , 11b b b a a S b     . (Ⅰ)求{ }na 和{ }nb 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 2{ }n na b 的前 n 项和 *( )n N . 【答案】(Ⅰ) 3 2na n  . 2n nb  .(Ⅱ) 2(3 4)2 16nn  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列方程求出等差数列首项 1a 和公差 d 及等比数列的公比 q,写出等差数列和等比孰劣的通项公式,利用错位相减 法求出数列的和,要求计算要准确. 试题解析:(Ⅰ)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为 d ,等比数列{ }nb 的公比为 q.由已知 2 3 12b b  ,得  2 1 12b q q  ,而 1 2b  ,所以 2 6 0q q   .又因为 0q  ,解得 2q  .所以, 2n nb  . 由 3 4 12b a a  ,可得 13 8d a  ① .由 11 411S b ,可得 1 5 16a d  ② ,联立①②, 解得 1 1, 3a d  ,由此可得 3 2na n  . 所以,{ }na 的通项公式为 3 2na n  ,{ }nb 的通项公式为 2n nb  . (Ⅱ)解:设数列 2{ }n na b 的前 n 项和为 nT ,由 2 6 2na n  ,有  2 34 2 10 2 16 2 6 2 2n nT n          ,    2 3 4 12 4 2 10 2 16 2 6 8 2 6 2 2n n nT n n              , 上述两式相减,得  2 3 14 2 6 2 6 2 6 2 6 2 2n n nT n                   1 212 1 2 4 6 2 2 3 4 2 161 2 n n nn n            . 得   23 4 2 16n nT n    . 所以,数列 2{ }n na b 的前 n 项和为  23 4 2 16nn   . 20、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华为的限制.尽管美国对华为极力封 锁,百般刁难,并不断加大对各国的施压,拉拢他们抵制华为 5G,然而这并没有让华 为却步.华为在 2018 年不仅净利润创下记录,海外增长同样强劲.今年,我国华为某一 企业为了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力,计划在 2020 年利用新技术生产某款新手机.通过市场 分析,生产此款手机全年需投入固定成本 250 万,每生产 x(千部)手机,需另投入成 本 ( )R x 万元,且 210 100 ,0 40 ( ) 10000701 9450, 40 x x x R x x xx         ,由市场调研知,每部手机售 价 0.7 万元,且全年内生产的手机当年能全部销售完. ( I )求出 2020 年的利润 ( )W x (万元)关于年产量 x(千部)的函数关系式,(利润= 销售额—成本); ( )II 2020 年产量为多少(千部)时,企业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答案】(Ⅰ) 210 600 250,0 40 ( ) 10000( ) 9200, 40 x x x W x x xx          (Ⅱ)2020 年产量为 100(千 部)时,企业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9000 万元. 【解析】 【分析】 (Ⅰ)根据销售额减去成本(固定成本 250 万和成本  R x )求出利润函数即可. (Ⅱ)根据(Ⅰ)中的分段函数可求出何时取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 【详解】 (Ⅰ)当 0 40x  时,    2 2700 10 100 250 10 600 250W x x x x x x        ; 当 40x  时,   10000 10000700 701 9450 250 9200W x x x x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0 600 250,0 40 10000 9200, 40 x x x W x x xx                . (Ⅱ)若 0 40x  ,    210 30 8750W x x    , 当 30x  时,  max 8750W x  万元 . 若 40x  ,   10000 9200 9200 2 10000 9000W x x x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10000x x  时,即 100x  时,  max 9000W x  万元 . 2020 年产量为 100(千部)时,企业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9000 万元. 21、在 ABC 中,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且 sin 31 cos a C cA  . (1)求角 A 的大小; (2)若 10b c  , ABC 的面积 4 3ABCS  ,求 a 的值. 【答案】(1) 3A  ;(2) 2 13 . 【解析】 【分析】 (1)把 sin 31 cos a C cA  中的边化为角的正弦的形式,再经过变形可得 3sin( )3 2A   , 进而可求得 3A  .(2)由 4 3ABCS  可得 16bc  ,再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2 13a  . 【详解】(1)由正弦定理及 sin 31 cos a C cA  得 sin sin 3sin1 cos A C CA  , ∵sin 0C  , ∴  sin 3 1 cosA A  , ∴sin 3cos 2sin 33A A A        , ∴ 3sin 3 2A      , 又 0 A   , ∴ 4 3 3 3A     , ∴ 2 3 3A    , ∴ 3A  . (2)∵ 1 3sin2 4ABCS bc A bc   , ∴ 16bc  . 由余弦定理得    2 22 2 2 2 cos 2 33a b c bc b c bc bc b c bc          , 又 10b c  , ∴ 2 210 3 16 52a     , 2 13a  . 22、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  1 *1 2 N2 n n nS a n         ,数列 nb 满足 2n n nb a . (Ⅰ)求证:数列 nb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Ⅱ)设     1 1 2 1n n n n n nc n a n a      ,数列 nc 的前 n 项和为 nT ,求满足  *124 N63nT n  的 n 的最大值. 【答案】(Ⅰ) 2n n na  ;(Ⅱ)4. 【解析】 【分析】 (Ⅰ)利用 1 1 1 1 2 n n n n n na S S a a              ,整理可得数列 nb 是首项和公差均为 1 的等差数列,求出 nb 的通项公式可得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Ⅱ) 由(Ⅰ)可得   1 1 12 12 2 n n n n n nc n nn n            1 1 12 2 1 2 1n n      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得 1 1 1242 1 2 1 63n nT        ,解不等式可得结果. 【详解】 (Ⅰ)   11 22 n n nS a n N          , 当 2n  时, 2 1 1 1 22 n n nS a           , 1 1 1 1 2 n n n n n na S S a a               , 化为 1 12 2 1n n n na a   , 12 , 1n n n n nb a b b     , 即当 2n  时, 1 1n nb b   , 令 1n  ,可得 1 1 11 2S a a     ,即 1 1 2a  . 又 1 12 1b a  ,数列 nb 是首项和公差均为 1 的等差数列. 于是  1 1 1 2n n nb n n a      , 2n n na  . (Ⅱ)由(Ⅰ)可得   1 1 12 12 2 n n n n n nc n nn n               1 11 2 1 12 2 1 2 12 1 2 1 n n nn n            , 2 2 3 1 1 1 1 1 12 1 ...2 1 2 1 2 1 2 1 2 1n n nT                 1 1 1242 1 2 1 63n       , 可得 1 62 64 2n   , 5n  , 因为 n 是自然数,所以 n 的最大值为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