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试说明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命题规律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为:一是以生产、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质为载体或以传统文化、古籍中的描述等为素材,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用途及变化;二是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为题材考查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及应用等。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氧气,后者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2)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液氯、液氨属于纯净物。 (3)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元素,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4)化学式并不一定代表物质含有分子,如NaCl中只存在Na+与Cl-,SiO2中只存在Si原子与O原子,但H2O、CO2等存在H2O分子和CO2分子。 (5)化学式不一定表示一种具体的物质,如有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3)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4)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1.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爆鸣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 ⑥漂白粉 ⑦二甲苯 ⑧TNT ⑨溴苯 ⑩C5H10 ⑪含氧40%的氧化镁 ⑫花生油 ⑬福尔马林 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⑮王水 A.①⑧⑨⑪ B.②③④⑥ C.⑦⑩⑫⑬⑭ D.①④⑧⑨⑪⑫ 答案 A 解析 ①冰水混合物的主要成分为水,为纯净物;②爆鸣气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③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④普通玻璃是硅酸钠、二氧化硅的混合物;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⑥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⑦二甲苯不一定是纯净物,可能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混合物;⑧TNT是三硝基甲苯的俗称,属于纯净物;⑨溴苯是纯净物;⑩C5H10不一定表示纯净物,因为C5H10有多种同分异构体;⑪氧化镁中氧的含量为40%,故含氧40%的氧化镁是纯净物;⑫花生油含多种成分,是混合物;⑬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存在2NO2??N2O4平衡体系,为混合物;⑮王水是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综上所述,①⑧⑨⑪ 一定属于纯净物,A正确。 2.下列对有关微粒的相互关系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C60、C70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只含有碳碳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新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Pt和Pt的质子数都是78,中子数分别是124和120,互为同位素,C错误。 考点2 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 ⑨氧化铜 (1)普通氧化物通常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CO2、SO3、N2O5、P2O5等。 ②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CuO、Fe2O3、FeO等。 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2)氧化物中的“不一定”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NO2。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④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有机酸酐如乙酸酐[(CH3CO)2O],含C、H、O 三种元素,就不是酸性氧化物。酸酐不一定能与水反应,如SiO2。 ⑤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Cu2O。 ⑥与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种物质只能属于一种类别。(×) (2)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3)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4)Li、Na、K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C、N、S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6)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7)CO2和N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 (8)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选项 甲 乙、丙、丁、戊 ①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 ② 常见合金 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 ③ 基本营养物质 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 ④ 腐蚀品 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 ⑤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 ⑥ 弱电解质 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 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①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③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营养物质;⑤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正确。 2.下列表格中各项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碱 盐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胆矾 食盐 铜 酒精 B 纯碱 CaCO3 NH3·H2O Fe C 烧碱 小苏打 BaSO4 干冰 D KOH CuSO4 Na2SO4 NaClO 答案 C 解析 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盐,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Fe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NaClO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考点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判断依据: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归类 3.化学反应的分类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只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均属于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唯一称“反应”的物理现象。 (2)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3)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如:3O2??2O3),结晶水合物形成(如:CuSO4+5H2O===CuSO4·5H2O),结晶水合物失水(如:CuSO4·5H2OCuSO4+5H2O)是化学变化;原子核的裂变、聚变不是化学变化。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 (3)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4)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5)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6)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7)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8)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9)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 (10)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题组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5%的乙醇常用作医疗上的消毒剂 B.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作食品的增白剂 C.含氢氧化铝的药剂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D.硅酸钠可用作食品和药品的干燥剂 答案 C 解析 医用酒精浓度为75%(体积分数),A错误;SO2不能用于食品漂白,B错误;Al(OH)3能与胃酸反应且碱性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硅酸钠是一种矿物胶,有黏性,不能用作干燥剂,通常用硅胶作干燥剂,D错误。 题组二 正确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 D 解析 CuSO4·5H2O→Cu是由化合物转化成单质,肯定发生化学反应,A 不符合题意;铁矿石中的铁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炼铁时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不符合题意;烧结粘土制陶瓷的过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C不符合题意;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D符合题意。 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 C 解析 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2NO2(g)??N2O4(g) ΔH<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得到的固态SO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先变无色,氯气过量时变黄绿色,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将过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考点4 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3)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4)常见分散系的比较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现象。 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电解质溶液;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 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3)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4)渗析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3.Fe(OH)3胶体的制备 (1)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操作是渗析。丁达尔效应与渗析都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3)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如Fe(OH)3胶体]或大分子(如蛋白质、淀粉胶体)。 (4)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 nm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 (5)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搅拌也不能加热时间过长,否则会导致胶体聚沉。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直径为20 nm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 (2)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3)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4)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5)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6)1 mol FeCl3充分水解可获得NA个Fe(OH)3胶粒。(×) (7)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8)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排放气体中的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光通过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时出现光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 答案 B 解析 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A正确;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出现丁达尔效应,说明溶液中SiO发生水解生成了H2SiO3胶体,C正确;血液是胶体,FeCl3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聚沉,D正确。 2.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B.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运动 C.CuSO4溶液中通过一束光没有特殊现象,蛋白质溶液中通过一束光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 C 解析 溶液中溶质粒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 错误;溶液中若含有阴、阳离子,通直流电后向两极移动,胶体同其他分散系一样,整体呈电中性,胶体粒子带正(或负)电荷,必然有其他粒子带负(或正)电荷,通直流电后胶体粒子和其他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B错误;一束光通过溶液无现象,通过胶体(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向Fe(OH)3胶体中滴入电解质溶液(稀硫酸),硫酸中存在H+和SO,一方面,硫酸中的负电荷中和Fe(OH)3胶粒所带的正电荷,胶体发生聚沉,另一方面,Fe(OH)3是一种碱,可与H+反应,故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沉淀又会溶解,D错误。 明矾作净水剂的原理是因为Al3+与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溶液中的悬浮颗粒。所以AlCl3、FeCl3、Al2(SO4)3、Fe2(SO4)3也可作净水剂。 1.[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17·天津高考]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 (2)[2016·全国卷Ⅱ]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 (3)[2015·浙江高考]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 (4)[2015·江苏高考]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变为汽油。( ) (5)[重庆高考]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6)[福建高考]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1)可溶性铝盐和铁盐可以形成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起净化作用,正确;(2)制备Fe(OH)3胶体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到沸水中保持微沸至得到红褐色分散系为止,错误;(3)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是物理变化,错误;(4)H2O中含有H、O元素,汽油中含有C、H 元素,而化学变化不能改变元素的种类,错误;(5)浓氨水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错误;(6)正确。 2.[2017·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答案 A 解析 尼龙绳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宣纸和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羊绒衫主要由羊绒制造,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纤维。 3.[2017·北京高考]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 A 解析 瓷器是由高岭土、石灰石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其主要成分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丝绸是用蚕丝织造的纺织品,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错误;茶叶是由茶树的叶子和芽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C错误;中草药是由植物的根、茎、叶及动物的骨骼等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D错误。 4.[2016·四川高考]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 B 解析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5.[2015·北京高考]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均涉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6.[2015·安徽高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 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C 解析 Na2CO3受热不分解,A错误;Fe(OH)3胶体为红褐色,B错误;三种气体均不与浓硫酸反应,C正确;SiO2为酸性氧化物,除氢氟酸外,SiO2并不能与其他酸发生反应,D错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某化学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福尔马林、聚苯乙烯、油脂、生铁、铝热剂、肥皂均是混合物 ②冰和干冰都是酸性氧化物,固体时是分子晶体 ③小苏打、硬脂酸钠、BaSO4、Al2O3都是强电解质 ④CO2、NH3、SO2、H2S、Cl2都是非电解质 ⑤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烟水晶、雾都是胶体 ⑥苯酚、纯碱、胆矾和H2O2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①福尔马林是甲醛水溶液,聚苯乙烯是苯乙烯的加聚反应产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铝热剂是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等的混合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盐,上述物质均属于混合物,正确;②冰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③小苏打、硬脂酸钠、BaSO4、Al2O3都是强电解质,正确;④CO2、NH3和SO2都是非电解质,H2S是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⑤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烟水晶、雾都是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⑥纯碱为Na2CO3,属于盐类,错误。 2.下列有关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物理变化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A错误;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由于元素的价态可能不同,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过氧化钠与氧化钠,B错误;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C错误;Mn2O7是酸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D正确。 3.[2017·四川成都市二诊]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中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工或应用 答案 C 解析 油脂的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油脂与H2的加成反应,利用了油脂的不饱和性,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玉米含有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B不符合题意;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因此石英传输光信号利用了石英的物理性质,C符合题意;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细菌、病毒体内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 ②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 ③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④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 ⑤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⑥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利用了胶体的电泳现象 ⑦葡萄糖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 ⑧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⑨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A.①②⑤⑥ B.③⑤⑥⑨ C.③⑤⑦⑧ D.②③⑥⑨ 答案 B 解析 ①淀粉溶液属于胶体,错误;②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错误;④胶体与溶液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两者,错误;⑤“血液透析”的原理是渗析,正确;⑦葡萄糖是小分子,溶于水形成溶液,错误;⑧胶体本身不带电,只是胶体中胶粒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才带电荷,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D.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 答案 D 解析 溶液、胶体粒子均能透过滤纸,故A错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故B错误;胶体是电中性的,不带电,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证明胶体中的胶粒是带电的,故C 错误;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故D正确。 6.[2017·辽宁师大附中期中]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Na2O2、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所示 答案 D 解析 能与酸反应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所以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纯碱为Na2CO3,属于盐而不属于碱,故B错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并不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如硝酸跟氢氧化亚铁的反应,故C错误;胶体是分散系的一种,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7.[2018·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 答案 C 解析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的成分为水,烧碱是氢氧化钠,都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活性炭、C60、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 正确;乙醇、四氯化碳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纯净矿泉水是含有电解质的水,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8.[2018·安徽A10联盟联考]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A 解析 将CuSO4溶液熬成胆矾(CuSO4·5H2O)的过程为化合反应,Fe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涉及复分解反应,故A符合题意。 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生石膏、冰醋酸、氯化银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中水银是纯净物;②中HD是由1个H原子和1个D原子组成的氢气分子,是单质。 10.[2017·山西四校高三联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 A 解析 青蒿素的提取所用的操作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错误;气溶胶属于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属于湿法炼铜,C正确;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铁碳合金,D正确。 11.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中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分类标准 物质归类 A FeSO4、NO2、MnO2、NaClO、Cu2O、Na2O2 H2SO3 B CH3COOH、HOOC—COOH、HClO、H2S HF C 复分解反应、电解反应、放热反应、离子反应 焰色反应 D (NH4)2SO4、NH4Cl、NH4NO3、(NH4)2CO3 NH4HCO3 答案 C 解析 A项各物质中都含有可变价态元素,且这些元素的价态都处于中间价态,与H2SO3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一致,符合分类标准;B中各物质均为弱酸,与HF可归为一类;D中各物质均为铵盐,与NH4HCO3可归为一类;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过程,与C中各反应不能归为一类。 12.某同学向含有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意外地得到了一种黑色分散系,经查阅资料后得知,该分散系中分散质是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C.若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质微粒带正电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分散剂与分散质分离开 答案 D 解析 由分散质粒子直径知得到的是胶体分散系,分散质也可透过滤纸,A正确,D错误;因分散系为黑色,Fe2+、Fe3+均可与OH-反应,可推测B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因阴极带负电,带正电的微粒移向阴极,C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14分)现有 NH3、CO、Na、Na2O2、Fe、NO、NO2、F2、SO2等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_____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转移,则有______g该物质参与反应。 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Ⅰ Na+[]2-Na+ (3)3CO+Fe2O32Fe+3CO2 (4)2∶1 (5)168 解析 (1)从图形看,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 (2)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为 Na+[]2-Na+。 (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可还原Fe2O3:3CO+Fe2O32Fe+3CO2。 (4)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2∶1。 (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 mol电子,有3 mol Fe参加反应,质量为168 g。 14.[2017·河北唐山一中模拟](14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①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 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③ 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Fe3++3H2O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