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专题一地质和地貌盛泽中学教研组总结
高考地理专题一 地质和地貌 考试说明要求 1.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理环境与地貌的影响。 2.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以及所形成的构造地貌。 3.板块构造理论及利用它解释全球海陆分布、主要山脉、地震、火山、地热的形成原因。 4.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地壳的演化历史、地层中化石的作用。 高考命题走向 1.地壳物质循环。它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渗透哲学常识联系的观点。 2.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因为它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社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故可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提高的能力。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地震、火山、山脉、地热的分布、成因。可考查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推测、分析、说明的能力。 4.人类活动对地表的不利影响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常识中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5.化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古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本单元知识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特别是有关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地震及分布、地壳演化史、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更是命题热点中的热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单元试题命题突出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另外,命题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本单元相关知识的关联性。以上命题特点将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 重点、难点 1.岩石与矿物的关系、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的关系、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2.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质现象的判断、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 3.板块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的划分,火山、地震、地热的分布、地质灾害及防御。 4.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各自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5.化石与地层的关系、人类活动与地表的关系, 学法指导 1.加强重点概念的理解记忆,如地震波、地质作用、地质构造(背斜、向斜、褶皱、断层)、火山、地震、五大外力作用、地层和化石等概念,要彻底改掉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实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 2.加强重要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如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板块构造理论、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的演化等。 3.注意相关知识特别是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与历史相关的知识点有:①全球构造理论的创立。②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与政治相关的知识点有:①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②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重大时事相关的知识点有:全球构造理论与火山、地震(近些年来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进入了活跃期,日本、台湾、印度、伊朗、土耳其均发生强烈地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地壳的化学物质组成、岩石与矿物、地下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及所形成的地貌(CO2+CaCO3 2HCO3-+Ca2+)等。 在学习过程中可用表格比较法正确区分有关重要概念及内在联系,如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岩石圈;矿物、岩石、矿产、矿床;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背斜和向斜;震级和烈度;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各自形成的地貌等。可用图导图解分析法,结合具体的典型事例分析比较并说明地壳的厚度和不连续分布特征、内外力作用的辩证关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机理及对地层的影响、背斜与向斜的分析与判断、地堑与地垒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及火山、地震、地热的活动与分布、各种地貌的形成与分布、化石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可用综合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经典解析 [例1]下图是沿37°N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的剖面图,图中1,2,3,4,5分别代表第三纪、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的地层。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B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 (2)A,B两处钻井有可能打到煤层的是___________处。 (3)该地区水循环类型属___________ (4)该地区典型土壤是___________,耕地主要分布___________ (5)该地区的主要果树是___________,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 (6)图中4所表示的地层中能否找到三叶虫化石?为什么? (7)如果在地层3中找到珊瑚化石,可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 (8)在地层___________中可能找到始祖鸟的化石,在地层 ____________中有可能找到大羽羊齿化石。 (9)在地层5中能否找到化石?为什么? [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地质构造的应用、水循环的类型、土壤、植被、化石等以及经纬度的应用和中国的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要有一定的横向联系能力。图中从左到右,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变化,A处为:4,3,2,1→1,2,3,4,从老到新再到老,故为向斜。B处为:1,2,3,4,5→5,4,3,2,1,从新到老再到新,故为背斜。煤的形成有两个时期-古生代后期、中生代,但E处这两个时期的地层已被侵蚀掉,故不可能找到煤,而A处这两个地层完整保留在地下,应能找到煤。从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37°N、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来看,可判定此地区为我国的山东丘陵。水循环的类型有三种,由于临海,故应为海陆间循环,回忆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土壤应为棕壤或褐土。山东省的苹果在全国有名,而山东丘陵上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花生。从剖面图看,A,B地势较平坦,故土地类型应为耕地。结合化石与地层的对应关系,(6),(7),(8),(9)问应不难作答。 [解答](1)向斜背斜 (2)A (3)海陆间循环 (4)棕壤或褐土AB (5)苹果花生 (6)不可能。因为地层4代表元古代的地层,而三叶虫则是出现在古生代的生物。 (7)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8)2 3 (9)不可能。因为地层5代表太古代的地层,太古代还没出现生物且变质很深。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化石确定地层的年代,这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求考生对不同的化石所对应的年代要有牢固的记忆。其次是注意题设的已知条件"37°N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是解决(3)(4)(5)的关键。 [例2]读图所示四幅"大陆漂移示意图",四图中,时间距今6500万年的是( ) [分析]本题主要是培养对大陆漂移学说中大陆漂移过程各阶段图形的判读能力。应根据四图中各个大陆的分布状况来推知它的年代,因为年代距今越久,各个大陆靠得越近。根据这个原则,D图各个大陆彼此紧密靠在一起,故这表示大概距今 2亿年前的状况,B图从大陆分布状况看应是现在的地球海陆分布,A图与C图对比,C图各大陆靠拢程度比A图近,可知C图的年代比A图更远,按照地球年龄46亿年来看,题目要求距今6枷万年这个数据,并不是很久远的,故答案应选A。 [解答]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构造理论的理解程度。考生很容易错选C,这是没弄清各大陆彼此靠得越近,距今年代越远;或认为距今65印万年已经是相当遥远了,没掌握地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6500万年这一数据并不是很遥远的。 [例3] 读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地貌称___________地貌,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的国家是___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___高原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两个名胜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ttl: A:CaCO3+H20+CO2→Ca(HCO3)2 B:Ca(HCO3)2→CaC03↓+H20+CO2↑ 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一表示,为流水的 作用;溶洞② 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___作用。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显,此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等。这些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不同。石芽、石林、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使难以溶解的碳酸钙变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流失。这样,位于地表的可溶性岩石就形成石芽、石林。水沿着地下的裂隙溶蚀,就形成溶洞或暗河。可用方程式CaCO3+H20+CO2→Ca(HCO3)2,表示。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是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溶洞形成后,包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入洞顶和四壁,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低,水中的碳酸氢钙分解为碳酸钙而沉淀,可用方程式Ca(HCO3)2→CaC03↓+H20+CO2↑表示。由图中的地下河水面的分布看,边槽的分布位置就标志着地下河水位的变动情况。 [解答](1)喀斯特(或岩溶地貌) 南斯拉夫云贵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 (2)A溶蚀B沉积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拼,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本专题知识内容的扩散思维能力。(1)和(2)两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3)可能较难,易出现的思维错误是先形成地下河,然后形成溶洞,这样因果关系颠倒,就出现错误的解释。对于第(4)问,只要理解第(3)地下河的形成原因,问题便迎刃而解。 本专题针对性训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地壳中的矿物的是( ) A.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标本 B.各种水泥制品 C.由赤铁矿和黄铁矿组成的混合物 D.金刚石、石英 2.下列事物是地质作用的结果的是( ) 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B.荷兰的围海造田 C.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D.大寨的梯田 3.下列地形中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大西洋 C.东非大裂谷 D.长江三角洲 4.下列地质构造中,地壳既发生了变形而且又发生了移位的是( ) ①褶皱②断层③褶曲④向斜⑤地垒⑥地堑⑦背斜 A.①②③⑦ B.②③⑤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⑥ 5.图5-4是某地发生的地震所测量的结果,该地可能是( ) A.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 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 C.南极点附近 D.印度尼西亚的瓜哇岛 6.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7.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受挤压上拱而成③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地中海在缩小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因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聚成原因是( ) A.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侵蚀作用 B.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沉积作用 C.前者是流水沉积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 D.前者是流水侵蚀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 读图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9--10题。 9.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10.与河流位置,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11.1999年,台湾连续发生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原因是( ) A.由于人为原因的诱发 B.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又处于地震活跃期 C.由于火山爆发而形成 D.由于降水多,滑坡和泥石流的引起 12.选择坝址是建筑水库的关键之一,除地形等其他因素外,图5-6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 1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两板块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喜马拉雅山属于 ___________ 山,两板块的交界类型是___________,其位置大致在 (2)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从地壳厚度看青藏高原要比喜马拉雅山还要厚,原因是 ____________ (3)喜马拉雅山形成后,在地质史上所发生的地质事件是 ( ) 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 B.出现了灵长类 C.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D.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4)我国拉萨地区富有的两种能源是: 1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层序号 地质年代 1 元古代 2 元古代早期 3 中生代侏罗纪 4 中生代白垩纪 (1)一般地确定地层年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图示所在的地质构造为 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岩层形成时一般成水平状态,从A区岩层的形状及地层的顺序来看,此处地层的顺序有__________现象,在野外可以通过研究 ___________来证明。 (3)在此图区域内能找到古生代的煤层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地缺失__________,其缺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号地层由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组成,则证明侏罗纪时,该区域的环境为 __________,有可能形成的能源矿产是 ____________。了解A区地层的特殊构造对开发这种矿产有什么特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某大河河口示意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是我国的 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2)若在A,B两处选一处建港口,应选____________处较好,理由____________ (3)某地质勘探队员在C处垂直钻探获得的样本有粘土、砾石、粉砾、砂等沉积物标本,则自地面向下钻。取的样本,其正确的排序应是____________ 。 (4)D岛在唐朝初年是刚露出水面的小沙洲,后来因而不断扩大形成岛屿,其最终可能与河流 ____________岸相连,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 。 (5)近几十年来,该河下游河道中沙洲面积扩大,数目增多,最终会出现 ____________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应采取的生态工程措施是 ____________。 16.读图5-10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F1F2,F3F4都是____________构造,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2)F1F2形成于____________地层形成之前____________地层形成之后。 (3)F1F2形成于F3F4之____________(前、后)。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是一个完整的 ____________构造。 (4)图中河流的成因是____________ (5)试说明人处地形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6)从地质构造考虑,该地区地下水分布可能较多的是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 17.本报讯(2001-11-23《科技日报》第4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发现了一处十分罕见且奇特的花岗岩地貌。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2001年秋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类型。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项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形成于第三纪,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奥陶纪到志留纪的沉积岩地层。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所提及的地貌分布在我国的省(市、自治区)是 ( ) A.吉林省 B.甘肃省 C.内蒙古 D.新疆 (2)在沙漠地区,常见的类似于此处的地貌类型是( ) A.蘑菇岩 B.风蚀洼地 C.沙丘 D.溶洞 (3)造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4)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沉积岩地层所形成的地质时代是(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5)关于此处花冈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时间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时间侵蚀 C.沉积岩和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时间侵蚀 D.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18.如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局部图,据图回答: (1)从地质构造分析,此地区为 ____________。由图可看出,岩层弯曲度越来越大,从作用力大小的角度分析,来自____________ 方向的力较大。 (2)当地群众想在A或B处找地下水,你认为应该在____处找,理由是 _________。 (3)某采石场要选采石点,此采石点应选在A或B中的 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 1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__________ 。 (2)甲处的山地是由流水的 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从地质构造看,其成因属于 ___________ 。 (3)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____________;③,④两处有一处为可作装饰材料的岩石是____________处;①,②两处有一处为可作建筑材料的硬质石材,它是____________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____________处。(填字母) A.⑤>② B.⑤<② C.⑤=② D.无法比较 (5)形成此种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本专题答案: 1.D提示:A不在地壳中;B不是天然物质;C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C提示:A不是发生在地球上;B,D不是自然界的原因形成的。 3.D提示:A,B,C是板块碰撞或张裂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 4.C提示:因为①③④⑦岩层仅有变化,②⑤⑥则岩层发生断裂,有移位。 5.D提示:大陆地壳平均厚33千米,D是陆地但在海洋上。 6.B 提示:背斜、向斜本来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则为侵蚀作用的结果。 7.B 提示: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孤状岛链为消亡边界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8.A 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9.D 提示:②为"V"形谷,一般在河流上游。 10.A 提示:河流上游一般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则以沉积为主。 11.B 提示:台湾的地理位置。 12.D提示:向斜构造核心部位岩石质地坚硬,大坝牢固。 13.(1)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褶皱 消亡边界 雅鲁藏布江谷地 (2)继续增高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青藏高原为两板块相叠,故特别厚 (3)AB (4)地热能 太阳能 14.(1)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根据化石 <2)褶皱 岩层发生了弯曲 颠倒 化石 (3)古生代后期的地层 此地在古生代后期相对高度较高,没有什么沉积作用或形成那个时代的地层,后来由于地壳上升被侵蚀掉了 (4)热带海洋 石油、天然气 由于层序颠倒,3号地层才位于4号地层之上。4号地层之下,在特殊区域可能还有3号地层存在,穿过4号地层,还有希望找到石油,增加了石油开发空间 . 15.(1)长江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 (2)A 因为A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B为凸岸,河流泥沙堆积,河床浅 (3)粘土一粉砂-砂一砾石 (4)泥沙堆积左(北) 北半球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右(南)岸侵蚀,左(北)岸堆积 (5)河口延伸,江面变宽 在中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和营造水土保持林工程 16.(1)断层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 (2)E2E3 J2J3,KlK2 (3)前 向斜 (4)岩层断裂,后遭侵蚀而形成 (5)A处等高线向河谷处凸出,说明地势较高,这是由于断层活动中A南北两侧岩层挤压上拱所致 (6)A 此处为向斜 提示:应注意根据岩层的连续性来判断形成先后 17.(1)B (2)A (3)C (4)B (5)B 18.(1)褶皱 正北 (2)A 向斜构造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3)B 如在向斜部位,虽石质坚实,但施工难度大;背斜部位石质虽比不上向斜部位坚硬,但是相对的;故在背斜部位开采石方,一来施工容易,节省开采时间,减少劳动强度,最主要的是降低开采成本,可节约用石方者的工程资金。 19.(1)褶皱 (2)侵蚀 向斜成山 (3)B ③ ② A (4)A (5)ABD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