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 1页(共 29页) 2015-2016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下)第二次月 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25 分.) 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 大家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改革开放 2.2015 年 5 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 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 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3.“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 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战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4.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 的结论应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 农 地主 其他 1948 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 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5.小明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 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第 2页(共 29页)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申纪兰是全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被誉为 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化石”。当 25 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 场时,她为以下哪一决议投出了赞成票( ) A.将北平改为北京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展“文化大革命” D.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7.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 1870﹣﹣1956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A. B. C . D. 8.纽约《世界日报》曾为《毛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发广告,评价毛泽东生 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豆。 下列诗词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钟山风雷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 生产资料情况.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耕地 (亩) 牛(头) 犁(只) 房屋 (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10.“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 第 3页(共 29页) 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11.1958 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 重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3.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 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 着多幺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 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78 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 第 4页(共 29页) 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此建议得到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 指( ) A.建立自由贸易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建立经济特区 D.设立民族自治区 16.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 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17.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 民.1992 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18.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 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19.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 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 据是中国 (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第 5页(共 29页) 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 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 21.“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新中国成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一国两制”的提出 D.香港、澳门回归 22.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主权归属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政策不同 23.2013 年 4 月 29 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 20 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 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 ) A.汪辜会谈 B.海协会的成立 C.海基会的成立 D.八项主张的提出 24.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 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25.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第 6页(共 29页) 二、材料解析题.(第 26 题 7 分,第 27 题 8 分,第 28 题 10 分,总计 25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今年正值其 开业 80 周年纪念,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 场。 材料三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 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1958 年《人民日报》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 ,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 。 (2)材料二所示事件是一大创举,请问此创举主要依据什么政策?改造的实质 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中的情况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 相关? (4)材料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的 建议。 27.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 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 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 第 7页(共 29页) 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材料二 1978 年我省的某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 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 年底以后,该村 18 户农 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 18 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材料三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2)二十世纪 50 年代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粮食产量年年攀升,其主要原因 。 A.解放后的土地改革 B.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指什么? 在我国的对外开放 中,哪里被誉为 “一夜崛起之城”? (5)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28.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 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 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 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事件标志 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我们不是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2)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解决了材料二中的问题?该构 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请写出澳门回归的时间。 第 8页(共 29页) (3)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4)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 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材料所示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但仍有破坏此现象的因素,请列举一例影 响台湾和平统一的障碍。 第 9页(共 29页) 2015-2016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下)第 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25 分.) 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 大家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改革开放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 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 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 主人.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新中国的成 立. 故选 B. 2.2015 年 5 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 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 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以 2015 年 5 月的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为切入点,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的相关知识. 第 10页(共 29页) 【解答】由材料信息“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藏民而言”等可知,这次活动 纪念的是西藏和平解放,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巩 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 C. 3.“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 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战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考点】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 【解答】据据题干“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 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可知是对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表 述.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 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下, 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 年,美国战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故选 B. 4.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 的结论应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 农 地主 其他 1948 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 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考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第 11页(共 29页) 【解答】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948 年和 1953 年李庄农户构成发生巨大变化, 雇农、贫农数量减少,富农和地主消失,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 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 的主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 1953 年到 1957 年.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从 1953 开 始,到 1956 年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从 1958 年开始. 故选 A. 5.小明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 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成就. 【解答】1953 年﹣1957 年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 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 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 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水利工程葛洲坝在 1970 年 12 月 30 日破土动工. 1974 年 10 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1988 年底整个葛洲坝 水利枢纽工程建成.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史实. 故选 A. 6.申纪兰是全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被誉为 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化石”。当 25 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 场时,她为以下哪一决议投出了赞成票( ) A.将北平改为北京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展“文化大革命” D.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第 12页(共 29页) 【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解答】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 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当 25 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时,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投出了赞成票. 故选 B. 7.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 1870﹣﹣1956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A. B. C . D.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分析】本题以“1870﹣﹣1956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为切入点,考查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解答】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产生,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入“黄 金时期”.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很快萧条.南京民国政府统治前期,再次获 得发展.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和日本的侵略,再次 衰落.到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再加上战争,濒临崩溃.新中国成 立初,合理调整工商业.到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从而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故选 A. 第 13页(共 29页) 8.纽约《世界日报》曾为《毛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发广告,评价毛泽东生 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豆。 下列诗词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钟山风雷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考点】红军长征;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诗词中的历史. 【解答】①“红军不怕远征难”是长征;②是指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长江天 险变通途,时间是 1957 年;③是 1949 年 4 月的渡江战役;④指的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 故选 B.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 生产资料情况.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耕地 (亩) 牛(头) 犁(只) 房屋 (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考点】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探索的相关知识,正确解读图表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 【解答】从表格所反映数据,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中耕地比重比较大,还占有 牛、犁、房屋可知,这时候农民拥有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这是土地改革所带来 的成果,A 项的土地改革前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方 式,在这之前农民拥有土地,一家一户口,散户经营,B 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 化运动普遍展开后的土地实行公有,C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实行 第 14页(共 29页) 土地承包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D 项错误. 故选 B. 10.“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 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 【解答】题干中“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反映的是一种浮夸风,结合 所学知识,“大跃进”发生在 1958 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 重失误,主要标志是瞎指挥、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 故选 B. 11.1958 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 重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答】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为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 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 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 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 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选 A. 1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第 15页(共 29页) (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实行改革开放,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转折主要是指国家工作重心 的转移. 故选 D. 13.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 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 【解答】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策,是建国以来的一次转折.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确定经济建设为党 的工作重点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②④不是共同点. 故选 B. 1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 第 16页(共 29页) 着多幺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 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识 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 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 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 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农村进行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分田包产到 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 D. 15.1978 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 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此建议得到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 指( ) A.建立自由贸易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建立经济特区 D.设立民族自治区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建立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和综合运用历 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当时“先行一步”指 建立经济特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 年我 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 放的“窗口”,是“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 C. 第 17页(共 29页) 16.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 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过程. 【解答】1980 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 年开放了广州等 14 个沿海开 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 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 A. 17.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 民.1992 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发表. 【解答】“一五”计划是 1953 年﹣1957 年,排除 A,大跃进运动是 1958 年,排除 B,经济特区建议是 1980 年,排除 C,“南方谈话”才是 1992 年. 故选 D. 18.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 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第 18页(共 29页)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考点】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理论;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 【解答】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 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 B. 19.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 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 据是中国 (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92 年,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 改革到了一个由初期到中期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到南方各省视察,发表了著名的 南巡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 影响.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 故选 D. 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 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第 19页(共 29页) A.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解答】题文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解题的关键.新中国 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 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 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 展,出现了题文中的现象. 故选 C. 21.“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新中国成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一国两制”的提出 D.香港、澳门回归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港澳回归. 【解答】“紫荆开后白莲开”指紫荆花和白莲花所代表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 成立.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先后回归. 故选 D. 22.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主权归属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政策不同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解答】它们最大的区别是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 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故选 B. 第 20页(共 29页) 23.2013 年 4 月 29 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 20 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 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 ) A.汪辜会谈 B.海协会的成立 C.海基会的成立 D.八项主张的提出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的 事件.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通过题干里的 20 周年,可以计算出此事件是在 1993 年.1993 年,海 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开启了以谈判 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 故选 A. 24.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 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属于“台湾问题”,要在深入理解题 干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解答】从题干材料“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 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中”可以看出,两 岸的经贸合作在不断加强,这对两岸而言都是有利的,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人民的 根本利益,但两岸间的交往障碍仍然存在,祖国统一也还未完成,“台独”势力仍 然存在.故排除 ABD. 故选 C. 第 21页(共 29页) 25.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解答】①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在 1987 年,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 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在 1992 年,④汪辜会谈在 1993 年 4 月,③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在 1995 年初.①②④ ③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材料解析题.(第 26 题 7 分,第 27 题 8 分,第 28 题 10 分,总计 25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今年正值其 开业 80 周年纪念,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 场。 材料三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 第 22页(共 29页) 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1958 年《人民日报》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 土地改革 ,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 《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材料二所示事件是一大创举,请问此创举主要依据什么政策?改造的实质 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中的情况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 相关? (4)材料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的 建议。 【考点】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主 要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和解读图片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举的主要依据及改 造的实质.掌握我国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 和解读图片的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农”问题的合理化的建议.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 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观察图一可知,这是 1951 年山东省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 房产所有证,这反映了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反映了农民拥有了自己的 土地,这是土地改革所带来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至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 上实现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据材料二“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今年正 第 23页(共 29页) 值其开业 80 周年纪念,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 民商场.”可知,材料二所示事件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三 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对象是民族资本家,在 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 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改造中的一大创举.改造的实质是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1953﹣1956 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 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 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据材料三“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 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可知,材料三中的现象是“大跃进” 在农业上的浮夸风;观察图二“1978﹣﹣2008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知,图 二中的情况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 盈亏.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 之有理即可.如: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 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 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赎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 (3)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 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 策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27.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 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 第 24页(共 29页) 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 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材料二 1978 年我省的某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 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 年底以后,该村 18 户农 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 18 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材料三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2)二十世纪 50 年代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粮食产量年年攀升,其主要原因 A 。 A.解放后的土地改革 B.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指什么? 在我国的对外开放 中,哪里被誉为 “一夜崛起之城”? (5)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 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联产承包责 任制和春天的故事歌曲为依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城市改革以及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 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 第 25页(共 29页)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 50 年代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粮食产量年年攀 升,其主要原因实行了土地改革.1950 年﹣1952 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 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 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国企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 企业的活力.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我国 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写下诗篇”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深圳.被誉为 “一夜崛起之城”.1980 年我国建立了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所以“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 是指经济特区的建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深圳,因为深圳发展迅速,被称 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 理即可.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 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故答案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A. (3)国有企业的改革. (4)设立经济特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圳.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 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8.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 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 第 26页(共 29页) 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 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事件标志 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我们不是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2)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解决了材料二中的问题?该构 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请写出澳门回归的时间。 (3)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4)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 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材料所示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但仍有破坏此现象的因素,请列举一例影 响台湾和平统一的障碍。 【考点】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关条约》;西藏和平解放;“一 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1)本题考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西藏的和平解放.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 得统一. (2)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以及澳门回归的时间;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的能力. (3)本题考查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相关知识,其根本原 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本题考查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掌 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第 27页(共 29页) (5)本题考查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的史实;台湾和平统一的 障碍是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解答】(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 创性的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的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951 年 10 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 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材料二中的问题是香港问题.结合所学,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 构想解决了香港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中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基本方针,并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该构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 从维护全民族的利益出发;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造 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 1949 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 祖国的第三次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材料所示图片“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台湾向大陆出口额”“央视主 持朱军在台湾办画展”反映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但仍有破 坏此现象的因素,如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障碍还有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 涉. 故答案为: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藏的和平解放. (2)“一国两制”;从维护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1999 年 12 月 20 日.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马关条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台独势力(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 涉). 第 28页(共 29页) 第 29页(共 29页) 2017 年 4 月 7 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